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出身乡村的兰彻尽管考上了印度首屈一指的帝国理工大学,他却没有如身边同学一样立刻进入学霸和拜金模式,一直保留对发明的狂热兴趣。10年后,当舍友找到他时,他正带着一帮孩子在乡下开了一个发明学校,满屋子都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创造……
在整齐划一的队伍中,有人偏离了节奏,那他一定是听到了自己心中的鼓点。大学生余炳廷也许就是这类人中的一个。2012年岁末,他在穷乡僻壤的西南山城镇雄开了一家公益图书馆,和几名年轻人一起,默默耕耘着几十平方米的理想之地,一晃两年过去。
小城印象
镇雄县的名字起源于西汉年间,有“镇守雄关”的意思。自古以来,这里便是一个地势险要、交通不便的地方,不比昆明、丽江那般美景如画。它隶属云南昭通市,但距昭通还有265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外出只能走盘山公路。镇雄人出外打工的很多,不少熟悉此地的人提及时会有点发怵,小城因为“出小偷”的传言而声名受损。
县城依山而建,一条南大街贯通南北,倒是热闹非常,服装店、小吃店琳琅满目,店门口的音响播放着港台流行歌曲。但这样的繁荣并不来自本地经济,而是出外打工的镇雄人寄回来的钱。
大学生余炳廷建的公益图书馆,在当地显得颇为低调。来访者需要报上老字号“赵记酸汤猪脚”的地址才找得到——循着一股酸菜味找去,在南大街的一条横巷里,一栋灰色的居民楼不朝街的入口处,贴着一张板砖大小的“益博图书馆”,除此没有任何标识。
山城人民爱吃砂锅羊肉米线和酸汤猪脚,图书馆便隐藏在这市井生活之间。爬上这栋居民楼的三楼,却是另一番天地。
数十平米的客厅里,铺着暖黄色调的木地板,上面是几张书桌,正对门的一排贴墙书架上摆满了书和小饰品。门口有一个办公桌,那是图书管理员办公的地方。一面空白的墙上贴满便签纸,用稚嫩的笔迹书写着自己的愿望和对图书馆的祝福,还有一张抄写得工工整整的“图书馆守则”。图书馆里有两个房间,分别是办公室和活动室,还有一个厨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下午6点,仍有几名小学生在安静地看书。虽然只是几步之遥,但南大街上喧闹的音响,在这里几乎听不到。
无心插柳
几个85后、90后工作人员:余炳廷、Tracy、海波操持着图书馆的日常运转。
余炳廷是益博公益年轻的创始人,瘦高、白净,戴着一副眼镜,书生气十足。2012年12月底,小余回到镇雄时,距离他大学毕业只有两年半。益博图书馆能够开办至今,其实有点无心插柳。返乡时他们带回来一个长远的公益行动计划:益博公益被设计为益博阅读角、益博梦想伙伴行动、益博公益图书馆三大块,助力当地青少年成长。阅读角为当地乡村学校1-9年级孩子提供阅读服务;图书馆向区域内小学至高中的孩子开放;梦想伙伴行动支持高中生成长。
一开始,这群年轻人的重心放在学校的阅读角。余炳廷的理想是在三到五年内,益博公益以图书馆为中心运作,为图书馆设立馆长、理事会。选址要求周边大部分学校的孩子都能在30分钟步行时间内到达,采光、通风都要好。他找了2个月的房子,才觅得这处安静又紧邻闹市的地方。
可余炳廷并不急着开馆,他想慢慢经营。办公室启用前期,他们买了566册书,其中有一部分是办公学习用书,还不能支持起一个图书馆的藏书量。
是孩子们让图书馆提前开张了。有一个叫刘昌盼的高一学生申请了梦想伙伴行动,她得知图书馆将试运营,于是急不可待地把消息告诉了一个亲戚——在读初一的谭俊婷,俊婷于是来图书馆办了借阅证。消息在同学中传开。
俊婷有一个妹妹叫谭俊丽,在镇雄县第一小学五(4)班就读。最初,俊婷用自己的卡借书给妹妹看。后来,妹妹索性也办了卡,同时带来了一拨同班学生。有一天,俊丽的同学在课间看书时被数学老师发现,老师追问书的来源后,在上课时告诉自己的学生们,这样的地方要多去,最好是每人办一张卡。于是,五(4)班的同学开始了新一轮的办卡热潮。
图书馆不会拒绝读者,于是慢慢地,孩子们不断带着小伙伴过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竟然发展了1470个持证读者。
与此同时,阅读角项目也覆盖到当地三所学校的38个班级,2000多个孩子得益。
梦想伙伴
孩子们把这当成了自己的图书馆。
某个秋日的午后,小读者俊婷问:“炳廷哥,我可以捐书给图书馆吗?”
“当然可以!为什么不呢?”
书的扉页上有一枚盖着“奖”的章——这是一本学校奖励给她的图书。“这可是学校奖励你的,你确定要捐吗?”
她说:“我一直在图书馆读书,也希望把自己的书给更多人读到。”余炳廷一时语塞,内心深受感动。
那天下午,俊婷和同学们带着花儿过来,于是,图书馆的书架上第一次有了绿意。她们说,如果图书馆有些花儿,会感觉更温暖。此后,其他小伙伴们也陆续将自己手工制作的纸玫瑰、星星、纸鹤带来,一起装饰图书馆。
还有一天,几个小读者挤到桌旁:“炳廷哥,我们发现图书馆有问题,管理太混乱了!”
余炳廷抬起头,开心地看着他们:“哇,我等你们这句话好久了!”
“为什么?”
“如果图书馆只是我一个人的梦想,只有我一个人去做,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大家都愿意为它付出时,才会变得有意思。”
随后,孩子们组建了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小组,制定了一份管理员公约,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贴在墙上。真挚的文字打动了益博公益的每一个人:
“或许我们都没有管理图书馆的经验,但请别担心你能力不足,因为我们正在积累经验;或许在管理图书馆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但请别害怕,因为你不是一个人……”
梦想挑战、山顶读书会、中秋Party、用旧衣服为图书馆做鞋套、益博厨房,益博公益的大部分活动都可以见到这些小管理员们的身影。他们自己写计划书,发邮件给余炳廷申请,尽管大部分看起来非常稚嫩,可是余转念一想:“我要的可不仅仅是一份计划书。” 通过梦想伙伴计划,益博公益以图书馆为平台,支持小伙伴们提出自己的梦想并实现它。
一位高中女孩小静给图书馆写了一首诗《净土》:
“偌大的镇雄/你只占了几十个平方/众多的图书馆/你也只是其中的一个/你不是最大的/但你却是最有感情的/你用你稚嫩的双肩/托起孩子们阅读的梦想……”
乡土困境
在齐步的队伍中,有人偏离了节奏,那他一定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鼓点。余炳廷觉得自己就是如此。
他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从西南边远山城,考到福建沿海华侨大学,读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国企。这本是整个家族、甚至包括他自己,曾经对他的未来生活的期许。整个大学期间,余炳廷都在各种公益社团奔走,组队对福建省基层图书馆进行调研。他犹记高考前22天的那个夜晚,自己写下一份《自我宣誓》,誓言以后以公益为人生追求。高考后,他创办了镇雄“爱心家园助学组织”。
在国企工作了一年多后,他毅然辞去工作,加盟福建NGO“担当者”,负责图书馆项目。
随后在2012年年底,带着自己的经验和理想返回家乡。
他一个人孤身奋斗半年后,才迎来第一位同事,从加拿大刚回国的广东女生T racy在网上看到益博的资料后被打动,决意加入。然后在去年,益博公益又迎来第二位同事海波,开始有其他机构的伙伴过来交流。
“中国人普遍都有乡愁,但我们现在说家乡,其实是有家无乡。村里人回到家只会攀比,哪家赚的钱多、哪家盖的楼豪华些,年轻人就炫手机、炫发型,没有人真正去关心村庄的发展、孩子的教育。”这是令余炳廷最痛心的地方,也是他返乡的理由。
现在的乡村,相比于物质条件,更缺乏的是教育人才。哪有刚毕业的年轻人甘愿到穷乡僻壤去?他重返故里,也顶着许多压力。
“婚姻、感情、成长、收入,哪一项不是大山?即使你自己顶得过去,旁人也会给家人压力,他们不理解你回来做的事情。”
这个时候返乡,是否为时过早?
余炳廷也坦承,这个还算稚嫩的机构,目前确实缺乏经验和资源,但他也做好长远的打算,未来他们想学习MOOK(杂志书),做一个教育资讯平台,让乡村的孩子与世界一流教育资源链接。
他心里很清楚,益博公益不能止步于镇雄,它需要学习和成长。
益博计划与广州的青草公益联合办公,未来可能会回到厦门,以城市的资源来反哺乡村。
在整齐划一的队伍中,有人偏离了节奏,那他一定是听到了自己心中的鼓点。大学生余炳廷也许就是这类人中的一个。2012年岁末,他在穷乡僻壤的西南山城镇雄开了一家公益图书馆,和几名年轻人一起,默默耕耘着几十平方米的理想之地,一晃两年过去。
小城印象
镇雄县的名字起源于西汉年间,有“镇守雄关”的意思。自古以来,这里便是一个地势险要、交通不便的地方,不比昆明、丽江那般美景如画。它隶属云南昭通市,但距昭通还有265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外出只能走盘山公路。镇雄人出外打工的很多,不少熟悉此地的人提及时会有点发怵,小城因为“出小偷”的传言而声名受损。
县城依山而建,一条南大街贯通南北,倒是热闹非常,服装店、小吃店琳琅满目,店门口的音响播放着港台流行歌曲。但这样的繁荣并不来自本地经济,而是出外打工的镇雄人寄回来的钱。
大学生余炳廷建的公益图书馆,在当地显得颇为低调。来访者需要报上老字号“赵记酸汤猪脚”的地址才找得到——循着一股酸菜味找去,在南大街的一条横巷里,一栋灰色的居民楼不朝街的入口处,贴着一张板砖大小的“益博图书馆”,除此没有任何标识。
山城人民爱吃砂锅羊肉米线和酸汤猪脚,图书馆便隐藏在这市井生活之间。爬上这栋居民楼的三楼,却是另一番天地。
数十平米的客厅里,铺着暖黄色调的木地板,上面是几张书桌,正对门的一排贴墙书架上摆满了书和小饰品。门口有一个办公桌,那是图书管理员办公的地方。一面空白的墙上贴满便签纸,用稚嫩的笔迹书写着自己的愿望和对图书馆的祝福,还有一张抄写得工工整整的“图书馆守则”。图书馆里有两个房间,分别是办公室和活动室,还有一个厨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下午6点,仍有几名小学生在安静地看书。虽然只是几步之遥,但南大街上喧闹的音响,在这里几乎听不到。
无心插柳
几个85后、90后工作人员:余炳廷、Tracy、海波操持着图书馆的日常运转。
余炳廷是益博公益年轻的创始人,瘦高、白净,戴着一副眼镜,书生气十足。2012年12月底,小余回到镇雄时,距离他大学毕业只有两年半。益博图书馆能够开办至今,其实有点无心插柳。返乡时他们带回来一个长远的公益行动计划:益博公益被设计为益博阅读角、益博梦想伙伴行动、益博公益图书馆三大块,助力当地青少年成长。阅读角为当地乡村学校1-9年级孩子提供阅读服务;图书馆向区域内小学至高中的孩子开放;梦想伙伴行动支持高中生成长。
一开始,这群年轻人的重心放在学校的阅读角。余炳廷的理想是在三到五年内,益博公益以图书馆为中心运作,为图书馆设立馆长、理事会。选址要求周边大部分学校的孩子都能在30分钟步行时间内到达,采光、通风都要好。他找了2个月的房子,才觅得这处安静又紧邻闹市的地方。
可余炳廷并不急着开馆,他想慢慢经营。办公室启用前期,他们买了566册书,其中有一部分是办公学习用书,还不能支持起一个图书馆的藏书量。
是孩子们让图书馆提前开张了。有一个叫刘昌盼的高一学生申请了梦想伙伴行动,她得知图书馆将试运营,于是急不可待地把消息告诉了一个亲戚——在读初一的谭俊婷,俊婷于是来图书馆办了借阅证。消息在同学中传开。
俊婷有一个妹妹叫谭俊丽,在镇雄县第一小学五(4)班就读。最初,俊婷用自己的卡借书给妹妹看。后来,妹妹索性也办了卡,同时带来了一拨同班学生。有一天,俊丽的同学在课间看书时被数学老师发现,老师追问书的来源后,在上课时告诉自己的学生们,这样的地方要多去,最好是每人办一张卡。于是,五(4)班的同学开始了新一轮的办卡热潮。
图书馆不会拒绝读者,于是慢慢地,孩子们不断带着小伙伴过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竟然发展了1470个持证读者。
与此同时,阅读角项目也覆盖到当地三所学校的38个班级,2000多个孩子得益。
梦想伙伴
孩子们把这当成了自己的图书馆。
某个秋日的午后,小读者俊婷问:“炳廷哥,我可以捐书给图书馆吗?”
“当然可以!为什么不呢?”
书的扉页上有一枚盖着“奖”的章——这是一本学校奖励给她的图书。“这可是学校奖励你的,你确定要捐吗?”
她说:“我一直在图书馆读书,也希望把自己的书给更多人读到。”余炳廷一时语塞,内心深受感动。
那天下午,俊婷和同学们带着花儿过来,于是,图书馆的书架上第一次有了绿意。她们说,如果图书馆有些花儿,会感觉更温暖。此后,其他小伙伴们也陆续将自己手工制作的纸玫瑰、星星、纸鹤带来,一起装饰图书馆。
还有一天,几个小读者挤到桌旁:“炳廷哥,我们发现图书馆有问题,管理太混乱了!”
余炳廷抬起头,开心地看着他们:“哇,我等你们这句话好久了!”
“为什么?”
“如果图书馆只是我一个人的梦想,只有我一个人去做,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大家都愿意为它付出时,才会变得有意思。”
随后,孩子们组建了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小组,制定了一份管理员公约,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贴在墙上。真挚的文字打动了益博公益的每一个人:
“或许我们都没有管理图书馆的经验,但请别担心你能力不足,因为我们正在积累经验;或许在管理图书馆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但请别害怕,因为你不是一个人……”
梦想挑战、山顶读书会、中秋Party、用旧衣服为图书馆做鞋套、益博厨房,益博公益的大部分活动都可以见到这些小管理员们的身影。他们自己写计划书,发邮件给余炳廷申请,尽管大部分看起来非常稚嫩,可是余转念一想:“我要的可不仅仅是一份计划书。” 通过梦想伙伴计划,益博公益以图书馆为平台,支持小伙伴们提出自己的梦想并实现它。
一位高中女孩小静给图书馆写了一首诗《净土》:
“偌大的镇雄/你只占了几十个平方/众多的图书馆/你也只是其中的一个/你不是最大的/但你却是最有感情的/你用你稚嫩的双肩/托起孩子们阅读的梦想……”
乡土困境
在齐步的队伍中,有人偏离了节奏,那他一定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鼓点。余炳廷觉得自己就是如此。
他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从西南边远山城,考到福建沿海华侨大学,读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国企。这本是整个家族、甚至包括他自己,曾经对他的未来生活的期许。整个大学期间,余炳廷都在各种公益社团奔走,组队对福建省基层图书馆进行调研。他犹记高考前22天的那个夜晚,自己写下一份《自我宣誓》,誓言以后以公益为人生追求。高考后,他创办了镇雄“爱心家园助学组织”。
在国企工作了一年多后,他毅然辞去工作,加盟福建NGO“担当者”,负责图书馆项目。
随后在2012年年底,带着自己的经验和理想返回家乡。
他一个人孤身奋斗半年后,才迎来第一位同事,从加拿大刚回国的广东女生T racy在网上看到益博的资料后被打动,决意加入。然后在去年,益博公益又迎来第二位同事海波,开始有其他机构的伙伴过来交流。
“中国人普遍都有乡愁,但我们现在说家乡,其实是有家无乡。村里人回到家只会攀比,哪家赚的钱多、哪家盖的楼豪华些,年轻人就炫手机、炫发型,没有人真正去关心村庄的发展、孩子的教育。”这是令余炳廷最痛心的地方,也是他返乡的理由。
现在的乡村,相比于物质条件,更缺乏的是教育人才。哪有刚毕业的年轻人甘愿到穷乡僻壤去?他重返故里,也顶着许多压力。
“婚姻、感情、成长、收入,哪一项不是大山?即使你自己顶得过去,旁人也会给家人压力,他们不理解你回来做的事情。”
这个时候返乡,是否为时过早?
余炳廷也坦承,这个还算稚嫩的机构,目前确实缺乏经验和资源,但他也做好长远的打算,未来他们想学习MOOK(杂志书),做一个教育资讯平台,让乡村的孩子与世界一流教育资源链接。
他心里很清楚,益博公益不能止步于镇雄,它需要学习和成长。
益博计划与广州的青草公益联合办公,未来可能会回到厦门,以城市的资源来反哺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