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锱钱的铸造与发行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qi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锱钱的具体铸造发行情况,目前不是很清楚,没有定论,多数学者倾向于战国中晚期。两锱钱属于纪重货币,我认为其与秦惠文王半两钱及秦惠文王半两钱制关系密切。
  秦惠文王半两钱是秦惠文王执柄政权后,为了继续贯彻秦孝公制定的富国强兵、向东称雄的基本国策,为扩军备战蓄积财力,解决军事装备所需铜材问题,于执政后的次年,对当时的流通货币进行了整治后而重新铸造发行的货币。其改大小相权的二等两种半两钱币制为一等一种半两钱制,并对新型半两钱的重量、直径做出具体规定:重量“重如其文”,直径1寸半。实物中有一种半两钱钱穿孔较小,文字与早期半两钱相类。不少钱文“两”字两边的竖笔画下部向外倾斜,字形呈梯形,有人称“分腿半两”(图1);有的有上下(图2),有的有上或下,一至两个浇注遗痕,人称“灯笼半两”(图3)。早期的这种半两钱由铜范所铸,其币形及文字形态,与四川青川郝家坪战国墓出土的半两钱形态文字雷同。四川郝家坪战国墓葬同出土的还有秦武王四年纪年木简,因此我将这种半两钱称之为“秦惠文王半两”。两锱钱的币形特点,尤其是无廓两锱钱的穿、浇注道遗痕、形态都与秦惠文王半两钱类似,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两锱钱实物与秦惠文王半两钱形制特征类同,同样只有一种形制,同样没有发现有超厚重、超大直径情况。考古报告反映,两锱钱多出土于战国墓葬,多伴随战国半两钱出土。因此,我认为两锱钱是秦惠文王半两钱的另一种形式,属于秦惠文王半两钱形制序列货币。
  有学者根据两锱钱多出土于河南南阳认为,河南南阳是两锱钱的铸地。南阳是秦穰侯魏冉的封地,两锱钱系秦穰侯魏冉铸造于南阳封地,魏冉失去权力后,两锱钱即停铸,并遭到收缴销毁。两锱钱从实物形态单一这一情况判断,两锱钱铸造时间较短,发行流通区域局限,遗存量较为稀少。
  目前我们见到的两锱钱实物有两种,一种无廓(图4),一种有廓(图5)。无廓两锱钱的形态与秦惠文王半两钱形态更为接近,一般有上下两个浇注道遗痕。无廓两锱钱少于有廓钱,市场价格也高于有廓钱。全品两锱钱现在一枚价钱在万元左右。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关于两锱钱币名书写问题。不少刊物甚至钱币专著将两锱钱钱文写成“两甾”,这种不规范书写应当纠正。古代的计重单位,六铢等于一锱,两锱即是半两,也就是十二铢,四锱等于一两。两锱与半两的关系,用通俗说法就是“半斤八两”“把猫叫咪”换了一种不同叫法而已。但“两甾”的称谓就显得生涩,两个字组合成的词失去钱文原意。“甾”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称谓,如胆固醇和许多激素都属于甾类化合物。“锱”是古代的重量单位。战国秦汉铸造使用的是实值货币,币文设计初衷是标明货币重量,以显示币值。现代文字“甾”与“锱”的字意截然不同,也不能相互替代。汉代以前书信用的是木简,由于条件所限,某些文字在不影响文意的情况下可以通假使用,而现代文学文字力求表达准确、规范,“两甾”显然没能准确、规范地表达钱币纪重的文意。“甾”在两锱钱文的书写属于错别字,应当在收藏研究钱币领域引起重视予以纠正。(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明嘉靖剔彩风调雨顺菱花式盘  口径22.7厘米。盘菱花式,盘心正中雕星辰、蜡烛、莲纹及禾穗,环饰如意云头框,四角各雕游龙一条,间以“大”字纹及宝瓶纹;内壁分八格,每格雕八宝之一。盘外壁八格内分别雕各种折枝花,底髹黑漆,阴刻描金“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此盘以星辰、蜡烛、莲纹及禾穗为饰,题材极为独特,别树一格。龙纹、蜡烛与星辰可视作皇帝祭天之举,莲花及禾穗则代表农作物,故合起来有向天祝祷风调雨顺、
期刊
铜三足炉  高19.6cm ,口径. 17.3cm  弄铜鼎、簋、尊、盘、爵等待为食具、酒具、盛水器等实用功能与作为礼器在先民精神生活中标出的意义是互为表里、融贯一致的。可以说,没有古代青铜器,就不可能有商、周以来文质彬彬的贵族等级体制和先秦时代持色独具的权力表达系统。古代文明体制的核心,即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无不与青铜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琦(款)《粉彩人物纹
期刊
石鲁(1919-1982年),原名冯亚珩,字永康,因崇拜石涛与鲁迅而改名石鲁,生于四川省仁寿县。中国现代山水、人物、花鸟画家,“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对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美术史来说,石鲁以其鲜明的个性张力与强烈的艺术风骨,倍受人们关注。在其短暂的艺术人生中,他以满腔热情与生命为代价,实现了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艺术创新的艰苦探索。  一、石鲁其人  石鲁幼年家境殷实,有“万卷藏书”,早年受过
期刊
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次年落成,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一处生活行宫。道光皇帝晚年主要生活在此,传世的一幅《喜溢秋庭》画轴上,曾详细描绘过他在慎德堂内的生活场景,画卷左上角钤“慎德堂宝”印一枚。道光皇帝曾专门写过一篇《慎德堂记》收录在道光《御制文余集》中,文中反复强调了自己修建慎德堂的目的是为“崇俭去奢,慎思永”。道光三十年(1850年)
期刊
不经意间,已经是春暖花开时。四月的春天,桃红柳绿,暖日晴风,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处处酝酿着新的希望,但愿今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也能在这春日暖暖的阳光中逐渐复苏……  事实上,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涌现出了一批新一代收藏者,他们眼界开阔,出手不凡,并开始频繁涉足国际市场,这一现象不能不令人感到欣慰。然而中国藏家是否可以从此屹立于全球收藏界而不倒呢?中国藏家要想长期保持与世界接轨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期刊
元青花作为中国瓷器烧制工艺的珍品,以豪迈的气概与原创的艺术,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和简明的快感。它确立了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将华夏陶瓷艺术推向了巅峰。1959至2006年间,我国文物机构通过考古发掘、民间征集等方式,共获得元青花瓷器156件并分别珍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这批馆藏元青花分藏在国内15个省市自治区,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其中墓葬、窖藏出土及元代建筑遗迹发掘的元青花瓷器127件,占馆藏数量之和
期刊
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美好的寓意。为吉祥、美好、善良的象征,《说文》有记:“羊,祥也。”古器物铭文中“吉祥”多作“吉羊”;羊也是讲礼仪、遵道德的化身,《诗·小雅·无羊》曰:“羔羊,鹊巢之国也,召南之政,在位皆俭节正直,德如羔羊也。”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很多以羊为题材的玉雕。2015年正值乙未羊年,拟对历代玉器中羊形象的演变和时代特征作一杂叙漫谈。  玉羊之作,今所见最早者为商代晚期器物。此期
期刊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四五千年,在太湖流域就已经十分发达,以精雕细琢的玉器著称,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良渚玉器向四周扩散,向南远播到珠江流域,向北跨江过河,进入中原,最后被夏商文明所吸收。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等,惯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中国玉器文化宝库中,良渚文化玉器最为引人注目,闪耀着迷人的光彩。现展示几件良渚玉器佳作,供爱好者同仁品赏。  玉手
期刊
一、山西宋金瓷器概况  宋金是山西瓷器史上的黄金时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窑厂数量众多。从目前考古资料看,宋金时期山西境内的窑址遍布南北,多达六十处,其中知名的有大同窑、浑源窑、怀仁窑、榆次窑、介休窑、交城窑、霍州窑、盂县窑、平定窑、临汾窑、河津窑、八义窑、阳城窑。二是产品种类丰富。山西与冀豫为邻,深受定窑、磁州窑、钧窑、当阳峪等窑口的影响,平定窑、盂县窑的产品明显可以看出定窑的影子,浑源窑、
期刊
近在网上购得任焕章高脚温锅底一只,胎釉厚润,腰腹丰盈,敦实庄重,形似上古青铜豆,一股“早期”的气息充盈眼界。配上一任氏山水盖子,把缺失的视觉修复,虽不算圆满完善,可此刻浅绛荡涤的心绪越过尘凡直抵清净,恐将三月不知肉味了!  以中国画方式在瓷上作画,尽管元时青花、明时五彩、清初粉彩有此意思,墨彩似显正式,各自有独特的绘画语言、题材、方式,但似乎都有局限。青花虽有灵动之笔,且年代较早,只是绘画与图案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