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极高,近年来我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并且患者年龄向着年轻化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变化迅疾,并且常常伴随着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猝死类疾病,对患者的生病健康与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许多患者由于缺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及健康常识,常在发病时无法进行有效急救早错失最佳的抢救时间,最终延误病情甚至是死亡。本文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成因与特点为着力点,通过研究相关的护理学理论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及健康指导进行探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 护理; 健康指导 ; 以人为本; 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和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属于内科常见的急症。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为胸后骨持久的剧烈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位于上腹部,少数無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竭,高龄患者可能神志不清,发热,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胃肠道表现出恶心、呕吐、腹胀的现象,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白细胞增多、血清酶活性增高等。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且常伴有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在冠脉闭塞的18分内心内膜下心肌出现坏死,冠脉闭塞三小时后坏死区域扩展至全区的2/3,冠脉闭塞4~6个小时则会造成透壁或透壁性坏死,通过资料不难得出急性心肌梗死如在发病早期及时进行护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梗死范围、减少并发症,甚至避免死亡,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
1.1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
1.1.1剧烈的心绞痛,并且反反复复时常发作,疼痛时间拉长,有的患者还伴有胃肠道不适,有恶心、呕吐、腹痛的现象。
1.1.2在心电图检查中S~T出现突然地上升或下降,T波段出现倒置或增高现象。
1.1.3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的现象。心率衰竭主要表现为室性早搏、多元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心源性休克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搏细且速度快,并伴有血压降低,脉压变小和皮肤湿冷。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突然地呼吸困难、咳嗽、心率加快和舒展早期奔马律,如果心力衰竭严重还会造成急性肺水肿和休克现象。
1.1.4易损病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非常大。易损病人主要近期发生心脏病的患者。易损病人主要表现为易损斑块、易损血液和易损心肌。易损斑块主要表现有表浅钙化结节,在血管镜下呈黄色,板块内出血和扩展性重构。易损血液是指由易致血栓形成的血液形成。易损心肌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机制,指的是易发生恶性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心肌。易损病人应该。
1.2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主要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血清酶学检查和心电图三个方面进行早期的诊断。另外,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症状,必须抓紧时间与时间赛跑,,急性心肌梗死可以通过这些症状来鉴别:变异型心绞痛、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肺栓塞、夹层瘤及急腹痛。
2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手段及健康指导
2.1护理手段
2.1.1注意给病人吸氧。急性心肌梗死常常伴有心肌缺氧,给病人吸氧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氧的状态,吸氧是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护理方式,。吸氧的注意事项是:吸氧应持续2~3天,氧气流量为4~6L/分,之后再进行间断性的吸氧,吸氧量要达到1~2L/分。
2.1.2注意心电监测。护理人员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要注意心电监测,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是心率失常,通过心电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率问题,在进行心电监测的同时还要保持经脉的通畅。心电监测主要通过观察心电图尤其是ST段来实现。
2.1.3将各类药物及仪器放于病床边。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异常迅疾,如不及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后果,将疾病所需的各类药物及仪器放于病人床前可以及时对病人施救,保证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2.1.4要对病人进行溶栓护理。血管结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并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溶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因此要重视溶栓过程中的并发症,应该时时进行电监测,溶栓过程中有人陪床,溶栓后若发生患者皮肤有血点、瘀斑,大小便或呕吐物有颜色,甚至发生颅内出血现象,护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即刻停止使用肝素阿司匹林。
2.1.5要对病人进行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伴随着继续的剧烈疼痛,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询问患者。如果患者疼痛极为剧烈可以给病人使用杜冷丁或吗啡进行镇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镇痛药物的使用要注意用量,不可过量使用。
2.1.6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环境及疾病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常常表现为敏感脆弱、脾气暴躁、焦虑恐慌,护理人员要及时开导病人,让病人保持良好的形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2健康指导
2.2.1要对病根进行饮食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饮食保持清淡易消化,要少盐少油,低胆固醇低钠(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尽量避免),避免过饱饮食和暴饮暴食,尽量少量多餐。
2.2.2要及时排便,并形成一定的规律。通便不畅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长期卧病,会造成大便干结,因此病人应多饮水,多吃水果,尽量保持二便通畅及时。
2.2.3患者要及时进行康复性训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有了一定效果后,要及时进行康复性训练,康复性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在康复训练前要制定一定的计划,训练中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
作者简介:郭晶 ,女 ,1970.12.2生, 汉族 , 籍贯 山东莱西 ,主管护师 ,学历 大专, 吉林省抚松县医院内一科。
参考文献
[1]林菲.《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2期
[2]汪秀芳,杨继辉,刑丽娜.《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院健康教育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年第05期
[3]毛巧玲.《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IABP的护理体会》[J].《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与自护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年
[4]李海燕.《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体会》[J].《当代医学》,2013年第34期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极高,近年来我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并且患者年龄向着年轻化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变化迅疾,并且常常伴随着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猝死类疾病,对患者的生病健康与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许多患者由于缺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及健康常识,常在发病时无法进行有效急救早错失最佳的抢救时间,最终延误病情甚至是死亡。本文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成因与特点为着力点,通过研究相关的护理学理论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及健康指导进行探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 护理; 健康指导 ; 以人为本; 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和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属于内科常见的急症。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为胸后骨持久的剧烈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位于上腹部,少数無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竭,高龄患者可能神志不清,发热,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胃肠道表现出恶心、呕吐、腹胀的现象,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白细胞增多、血清酶活性增高等。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且常伴有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在冠脉闭塞的18分内心内膜下心肌出现坏死,冠脉闭塞三小时后坏死区域扩展至全区的2/3,冠脉闭塞4~6个小时则会造成透壁或透壁性坏死,通过资料不难得出急性心肌梗死如在发病早期及时进行护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梗死范围、减少并发症,甚至避免死亡,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
1.1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
1.1.1剧烈的心绞痛,并且反反复复时常发作,疼痛时间拉长,有的患者还伴有胃肠道不适,有恶心、呕吐、腹痛的现象。
1.1.2在心电图检查中S~T出现突然地上升或下降,T波段出现倒置或增高现象。
1.1.3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的现象。心率衰竭主要表现为室性早搏、多元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心源性休克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搏细且速度快,并伴有血压降低,脉压变小和皮肤湿冷。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突然地呼吸困难、咳嗽、心率加快和舒展早期奔马律,如果心力衰竭严重还会造成急性肺水肿和休克现象。
1.1.4易损病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非常大。易损病人主要近期发生心脏病的患者。易损病人主要表现为易损斑块、易损血液和易损心肌。易损斑块主要表现有表浅钙化结节,在血管镜下呈黄色,板块内出血和扩展性重构。易损血液是指由易致血栓形成的血液形成。易损心肌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机制,指的是易发生恶性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心肌。易损病人应该。
1.2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主要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血清酶学检查和心电图三个方面进行早期的诊断。另外,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症状,必须抓紧时间与时间赛跑,,急性心肌梗死可以通过这些症状来鉴别:变异型心绞痛、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肺栓塞、夹层瘤及急腹痛。
2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手段及健康指导
2.1护理手段
2.1.1注意给病人吸氧。急性心肌梗死常常伴有心肌缺氧,给病人吸氧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氧的状态,吸氧是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护理方式,。吸氧的注意事项是:吸氧应持续2~3天,氧气流量为4~6L/分,之后再进行间断性的吸氧,吸氧量要达到1~2L/分。
2.1.2注意心电监测。护理人员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要注意心电监测,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是心率失常,通过心电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率问题,在进行心电监测的同时还要保持经脉的通畅。心电监测主要通过观察心电图尤其是ST段来实现。
2.1.3将各类药物及仪器放于病床边。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异常迅疾,如不及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后果,将疾病所需的各类药物及仪器放于病人床前可以及时对病人施救,保证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2.1.4要对病人进行溶栓护理。血管结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并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溶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因此要重视溶栓过程中的并发症,应该时时进行电监测,溶栓过程中有人陪床,溶栓后若发生患者皮肤有血点、瘀斑,大小便或呕吐物有颜色,甚至发生颅内出血现象,护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即刻停止使用肝素阿司匹林。
2.1.5要对病人进行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伴随着继续的剧烈疼痛,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询问患者。如果患者疼痛极为剧烈可以给病人使用杜冷丁或吗啡进行镇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镇痛药物的使用要注意用量,不可过量使用。
2.1.6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环境及疾病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常常表现为敏感脆弱、脾气暴躁、焦虑恐慌,护理人员要及时开导病人,让病人保持良好的形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2健康指导
2.2.1要对病根进行饮食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饮食保持清淡易消化,要少盐少油,低胆固醇低钠(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尽量避免),避免过饱饮食和暴饮暴食,尽量少量多餐。
2.2.2要及时排便,并形成一定的规律。通便不畅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长期卧病,会造成大便干结,因此病人应多饮水,多吃水果,尽量保持二便通畅及时。
2.2.3患者要及时进行康复性训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有了一定效果后,要及时进行康复性训练,康复性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在康复训练前要制定一定的计划,训练中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
作者简介:郭晶 ,女 ,1970.12.2生, 汉族 , 籍贯 山东莱西 ,主管护师 ,学历 大专, 吉林省抚松县医院内一科。
参考文献
[1]林菲.《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2期
[2]汪秀芳,杨继辉,刑丽娜.《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院健康教育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年第05期
[3]毛巧玲.《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IABP的护理体会》[J].《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与自护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年
[4]李海燕.《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体会》[J].《当代医学》,2013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