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重建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渗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03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渗透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重建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文化传承历来是实施系统化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越发受到重视的今天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并借助其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色,又契合素质教育的宗旨。
1.1傳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与品位
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思想、技艺等文明成果的简单继承,而是同时完成对学习者人格和品位的塑造使其具备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并且掌握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和道德准则,形成高尚的人生趣味,明确个人在道德、事业等方面的追求。而初中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文字、语言这一工具,运用其探索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未知领域。在目前传统文化的传承需求日益迫切、素质教育得到认同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择机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使之发挥塑造学生人格和品位的作用,也能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
1.2让语文学科体现其文化传承价值
语文学科的本源即记录、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工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体现其固有价值。首先,传统文化包含的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均以语言和文字的形式流传和记载下来,因此语文学科教学在赋予学生顺畅的阅读、写作以及口头交流能力的同时必然无法回避传统文化的传承。
2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重建
2.1借助网络资源,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也应积极改善现如今的教学方式,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媒体的教学功能。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趋势,也为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渗透提供了新的思路。初中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信息媒体,搜集并整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将其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得语文教学活动更加顺利、高效开展。
例如,在学习《古代诗歌四首》这一内容时,笔者摒弃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而是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进来。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四首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并跟着音频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观看《经典咏流传》的节目视频,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另-方面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强化他们对本节课所学诗歌的认知。最后,在解读完诗歌之后,笔者让学生学习曹操、李铂、王湾及马致远的其他诗歌,总结作者诗歌创作的手法。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养成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2.2创设表演情境,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
要想让学生真正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只有让他们深入其中,在激发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使其获得丰富的主观体验。初中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急于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自身的个人发展诉求,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表演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营造趣味化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使其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以及事件的内涵,从而强化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例如,在学习《木兰辞》这节课时,在为学生讲解完本节课基础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及情感思想,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分角色表演情景剧。情景剧的表演一方面要符合文本思想主旨;另一方面还应添加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型,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对于本节课而言学生小组以"兰辞官”这一内容为蓝本编写剧本,有的小组主要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之美及礼仪之美;有的小组则从木兰不贪图富贵的角度进行演绎。这样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双提升。
2.3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语文学科和文化传承有天然的联系,语言与文字的创造和发展是为了满足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需要,而在被用于记载人类文明成果和传承技艺、交流思想并完成诗歌等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语文学科自身也被不断丰富并应时代要求持续演进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社会人们创造新的文明成果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材中天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既有和语文直接相关的文学艺术、哲学类内容,也涉及历史、古代的政治乃至伦理道德。
2.4课堂上引经据典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要想在语文课堂上不着痕迹的渗透传统文化,要求教师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有足够修养才能在达到核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应熟读所有经典作品,对《史记》等有多个章节被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可以自如地弓|用和讲解。其次,结合教材中牵涉到传统文化的部分,确定课堂上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内容,并且查找相关资料和准备素材,从而在课堂上择机引经据典,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结论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主要教学趋势。新时期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借助网络资源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创设表演情境,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组织吟咏诵读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多角度、全方位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最终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达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勇刚.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究[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503-505.
[2]刘倩.新课标理念下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教法新探——以七年级为例[J].品位经典,2019(11):89-93.
[3]史晓晓.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教育发展研究,2019,1(4).
[4]庄静,韩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83-84.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渗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03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渗透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重建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文化传承历来是实施系统化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越发受到重视的今天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并借助其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色,又契合素质教育的宗旨。
1.1傳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与品位
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思想、技艺等文明成果的简单继承,而是同时完成对学习者人格和品位的塑造使其具备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并且掌握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和道德准则,形成高尚的人生趣味,明确个人在道德、事业等方面的追求。而初中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文字、语言这一工具,运用其探索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未知领域。在目前传统文化的传承需求日益迫切、素质教育得到认同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择机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使之发挥塑造学生人格和品位的作用,也能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
1.2让语文学科体现其文化传承价值
语文学科的本源即记录、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工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体现其固有价值。首先,传统文化包含的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均以语言和文字的形式流传和记载下来,因此语文学科教学在赋予学生顺畅的阅读、写作以及口头交流能力的同时必然无法回避传统文化的传承。
2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重建
2.1借助网络资源,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也应积极改善现如今的教学方式,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媒体的教学功能。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趋势,也为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渗透提供了新的思路。初中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信息媒体,搜集并整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将其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得语文教学活动更加顺利、高效开展。
例如,在学习《古代诗歌四首》这一内容时,笔者摒弃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而是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进来。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四首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并跟着音频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观看《经典咏流传》的节目视频,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另-方面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强化他们对本节课所学诗歌的认知。最后,在解读完诗歌之后,笔者让学生学习曹操、李铂、王湾及马致远的其他诗歌,总结作者诗歌创作的手法。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养成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2.2创设表演情境,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
要想让学生真正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只有让他们深入其中,在激发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使其获得丰富的主观体验。初中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急于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自身的个人发展诉求,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表演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营造趣味化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使其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以及事件的内涵,从而强化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例如,在学习《木兰辞》这节课时,在为学生讲解完本节课基础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及情感思想,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分角色表演情景剧。情景剧的表演一方面要符合文本思想主旨;另一方面还应添加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型,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对于本节课而言学生小组以"兰辞官”这一内容为蓝本编写剧本,有的小组主要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之美及礼仪之美;有的小组则从木兰不贪图富贵的角度进行演绎。这样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双提升。
2.3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语文学科和文化传承有天然的联系,语言与文字的创造和发展是为了满足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需要,而在被用于记载人类文明成果和传承技艺、交流思想并完成诗歌等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语文学科自身也被不断丰富并应时代要求持续演进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社会人们创造新的文明成果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材中天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既有和语文直接相关的文学艺术、哲学类内容,也涉及历史、古代的政治乃至伦理道德。
2.4课堂上引经据典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要想在语文课堂上不着痕迹的渗透传统文化,要求教师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有足够修养才能在达到核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应熟读所有经典作品,对《史记》等有多个章节被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可以自如地弓|用和讲解。其次,结合教材中牵涉到传统文化的部分,确定课堂上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内容,并且查找相关资料和准备素材,从而在课堂上择机引经据典,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结论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主要教学趋势。新时期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借助网络资源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创设表演情境,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组织吟咏诵读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多角度、全方位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最终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达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勇刚.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究[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503-505.
[2]刘倩.新课标理念下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教法新探——以七年级为例[J].品位经典,2019(11):89-93.
[3]史晓晓.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教育发展研究,2019,1(4).
[4]庄静,韩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