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改中复习环节的重要性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ern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比较成熟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形式,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着实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我们知道,学过的知识如果不能得到巩固是很难转化为自己掌握的知识,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引导学生做好正确的复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复习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一环节,只知道上课重要,作业老师要查,反正复习与否老师也不知道,岂不知因为忽视这一环节而逐渐变成了学习的落伍者。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上课是认真听讲的,但课后并不注意复习,特别是上课听讲时有些知识一知半解,课后又不复习;从表面上看,学生作业也都完成了,但这种完成只是完成了“写”的任务,对于那些不是“写”的任务就没有完成。这样不久,他们就将所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时间一长,问题越积越多,造成恶性循环。可以说,很多学习上的落伍者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为什么老师上完课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呢?主要是为了防止遗忘。古人云:“重复是记忆的母亲”。这说明记忆建立在重复的基础上的。教师每天至多讲一至两个新的知识点,其余时间主要是巩固练习,将教师讲的知识点重复应用到习题中,每个知识点就要有几次甚至十几次的重复,便于学生识记和理解掌握。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除了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作业外,还要督促学生抓好复习这一环节。我们前面谈过遗忘是初期快,以后就缓慢了,即遗忘是在学习之后急速进行的,要防止它必须尽早地加以复习,一般说来,在八九个小时内把一次记忆的内容再度复习一下,才能记得住。
  课后复习全面读,是促使学生读书入门、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心理学中的注意力理论和实践证明,一次阅读往往不能提取到材料中的全部信息,因此要重视复读。所谓复读就是在一单元或一章的内容学完后,教师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性阅读,目的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具体的阅读任务是:1.通过阅读,把本章节或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按若干类别加以归纳、整理、系统化、概括化,以形成纲要或图表,更好地厘清知识间的关系,加强记忆;2.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本单元或章节中出现的解题方法或思想明确化,书写在阅读笔记或章节总结里,以加深对思想方法的认识;3.对本单元或章节中相关的或相似的数学对象进行异同比较,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4.对具有因果关系、隶属关系的数学对象归类成知识网络等。这样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技能,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重点强调独特的符号语言是数学教材区别于其他学科教材的显著特征之一。字斟句酌的数学教材是普通文字语言与抽象的数学符号语言的统一体,比如,在学习集合一章时(中职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对于集合与元素的概念,教材是这样描述的:“把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对象组成的总体叫集合”。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为集合就是指满足某种条件的事物组成的“集体”。在教材中列出这样几个例子:1.某校一年级的全体学生;2.某图书馆的全部藏书;3.某工厂的所有机床。它们中都出现了“全体”、“全部”、“所有”等字样,在阅读这一段时,要让学生重点体会这几个字的含义,建立集合的概念。在讲元素和集合间的关系时,教材给出了“组成集合的每一个对象叫集合的元素”。通过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推敲,引导学生得出集合元素的特点:①元素具有确定性;②元素具有互异性;③元素具有无序性。这就是把语言文字符号化,形象直观的说明了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通过找语言描述中关键词语与符号,使学生学会联想,知道所以然;通过咬文嚼字,达到辨析概念、定义的目的,从而建立起数学概念是反映数与形的本质思维方式。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注重了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就能为提高学习效果奠定了基础。
  由于我们是班级授课,教师的复习指导安排针对的是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要把握好两种关系:一是教师复习指导和学生复习的关系,学生要跟紧教师的复习指导,要做好信息处理分析,注意教材在暴露和展示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时的思想过程,做到真正理解和领悟,同时再根据老師安排和自己的特点安排好课后复习;针对自己知识上的不足,进行有针对的查缺补漏。
  复习是熟练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复习的目的就是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找出那些被学生遗忘的或还没有弄明白的问题,进而解决它们,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怎样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复习获得满意的最佳效果,这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切实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整个课堂的文学色彩很浓,老师们尽其所能的去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应用,真正的实现了教学相长。  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明显的感到一些不解和困惑。  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为了追求多元化的理解而忽略了正确的标准。在学生对文章进行了感悟的时候,教者虽然不能硬性地去
期刊
一、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调研与分析  取调查中几个典例分析,可以看出新课程教学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渗透STS观念和注重态度与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可喜变化与不足。  (一)注重开发课程资源及STS观念的引入。  教学中,实习教师能注意从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社会媒体中开发相关资源,并进行整合,表现了物理联系社会、生活的初步意识,注意了STS观念的渗透。如在新课的引入中,通过多种设计方案将社会知识、生活实
期刊
过程教学法的首创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Wallace Douglas,他指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应该教授的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操作方法”。20世紀80年代过程法在美国二语写作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把写作过程看作是学习者在原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形成新的理解的过程。因此,与学习者个人完成写作任务的传统写作教学不同,过程法提倡学习者分组合作,学生通过课堂交际活动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期刊
现在,我们学校18个班级,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等二十多个教室都已经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学设备已经接近城区学校,基本能适应当今时代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发展水平的要求。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不容乐观,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一)发展太快,难以适应。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电脑的不断更新,多媒体设备的迅速进入教室,广大教师真有些应接不暇,虽教师在不断的学习进修培训,但远远跟不上发展
期刊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当幼儿不听教师的话或犯错误或没有达到教师的期望时,教师便借助恐吓方式使幼儿产生心理上的恐惧,以改变或阻止幼儿的某种行为,达到教师的意愿。然而教师忽略了她们很随意的一些恐吓性言行其实已经在无形之中给幼儿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无论是从尊重幼儿的角度还是从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恐吓行为都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行为。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这种行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期刊
对幼儿来说,科学探索性学习是主动经历世界、从自己的周遭生活和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尝试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得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那幼儿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索的呢?现在我结合实际教学与大家共同讨论:  一、好奇心是引发幼儿最初的科学探索活动的因素之一  从幼儿的科学探索性活动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孩子们好奇心,以
期刊
下面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一)走到学生中,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
期刊
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教育因生命而美丽。然而面对一桩桩发生在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及中小学生中的自杀、杀他事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生命意识却如此淡漠发人深思,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加强生命化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关注生命,呵护生命的存在,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以生命成全每一个健全的生命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  导致学生自杀、杀他行为的原
期刊
近几年,全国上下都在推行课程改革,基础教育中的课程改革尤为重要,小学英语实施课程改革有其特殊性。首先,英语的交际性决定了实施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不搞课程改革是行不通的;英语的世界性决定了实施课程改革的前位性,英语的课程改革应由表及里,围绕英语教育的本质全面展开,通过自己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并且大胆尝试,得出了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
期刊
受传统的作文教学套路——“立意要高”的影响,我对学生作文中的所谓“立意不高”,但却写出了他们的真情实感的文章没有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对那些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文章更是“一棍子打死”。后悔之余,不能不追本溯源。  现在作文改革的呼声是越来越高,但作文评价的标准却没有随之而改变,尤其是高考、中考作文,要想得高分,立意不高是绝对不行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自然要围着高(中)考的指挥棒转。那些写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