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相济 相得益彰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艺术市场上,人们大都有从众心理,大藏家们喜欢追求一流名家作品,无论多高价格都在所不惜,而对于小名头的画家往往不屑一顾。像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等大家作品,现在动辄就上千万元或过亿元,这对于一般的藏家实在是承受不起,而且并不排除有泡沫的存在。
  然而,艺术市场并不只是为了名家作品而存在。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火热和进一步完善,一些小名头的画家作品在市场上逐渐多了起来。事实上,这些处于二线小名头画家们的作品艺术功底深厚,艺术价值并不低,价格却只处在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之间,但相对稳定,未来升值潜力十分看好。如顾坤伯就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从前些年的区区几千元,到如今的几十万元,对广大投资的藏家来说,无论是欣赏还是投资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顾坤伯(1905-1970年),字景峰,曾名顾乙,号二泉居士。自幼酷爱书画,在父母支持下,得乡贤画家吴观岱指授,勤练传统。之后在苏州工专艺徒班学建筑,毕业后在上海工务局工作。由于酷爱中国画,1923年考取上海美专,在名师潘天寿的教导下刻苦学习。192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27至1949年先后任新华艺专和上海美专教授,并在刘海粟、王一亭、高剑父、马公愚、朱屺瞻等前辈的支持下,与无锡书家张天奇创办奇峰国画函授学校,学生遍布各地。
  1957年应潘天寿院长之聘,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主持创立山水画专业,先后与潘韵、朱恒、陆俨少、黄宾虹一起进行山水画教学十多年,精心耕耘,成就卓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美术教育事业。当时新中国的山水画教学工作刚从头开始,百业待兴,顾坤伯在这历史关键时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不仅他的作品深受国内外艺坛的欢迎与赞赏,而且也为我国培养了不少人才,学生遍及国内外。可以说,他是新中国山水画教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二、作品艺术造诣深厚
  对于收藏投资一个画家而言,了解其绘画风格是必要前提和条件,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和感受其艺术魅力,进而明白什么样的作品值得收藏,避免盲从。另一方面也能鉴定一般的赝品伪作,确保买进真品。
  顾坤伯擅长山水画,亦工花鸟、走兽、人物等。山水从宋元而出,并得明清各家之众长,传统功底扎实。用笔劲秀稳重,高古典型,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意境。用色清新而浑厚多变。
  早期的画以王鉴、王原祁的格调为多,苍浑中有清润,沉着中有洒脱,浅绛、小青为其所长,对沈周的苍郁圆劲和龚贤的重墨重水、华滋浑厚,尤多倾力。中年遍游祖国大好山河,对内蒙古、兴安岭、雁荡山、黄山、天台山、太湖、富春江等名山大川实地写生,他的写生作品中西互用,融古通今,自出新意,表现出高超的写生技巧。通过画笔,经意或不经意间表现了山川之美,将唐宋金碧山水的浓艳和元明浅绛山水的清淡自然结合。尤其他画的雁荡山,如《雁荡天柱峰》,画得极为自然,笔墨线条刚中有柔,山石用小斧劈,不但见神韵,而且魅力无穷,气势不凡。
  随着顾坤伯绘事益精,其章法随意生发,变化自如,笔墨更富信手点染之趣,随意点染即变化无穷,超然物外,意境高远。正如程十发评价其作品:“能独创新风,笔墨的淋漓酣畅,构图的随意生发,把清雅俊逸之韵与雄奇浑厚之概融为一体,真是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在高超的笔墨技法之外,使人感到一种美的崇高意境,意味无穷。”
  此外,顾坤伯创焦墨法作画,以淡墨衬托,使画面显示出强烈的黑白对比。而积墨、破墨的创造性使用,使作品更具现代感的新视觉境界。同时,他追寻的山水画风格,还有“静”、“清”两字。由于顾坤伯崇敬弘一法师,喜欢其书法,因而他的书和画便颇得其神气骨格,作品总有一股静气清气徜徉。“厚”、“静”、“清”既是他作品风格的趋向,也是他教学生寻找山水画风格的方向,更是他铺垫给新中国山水画的一块基石。
  顾坤伯晚年的创作以浑厚的传统作铺垫,同时离不开青年时期的积累和不拘旧法、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中年时期外师造化、接触自然、融入自然,并吸收西洋绘画技法而逐渐形成的心灵升华,笔端表现出雄浑华滋、清新爽利为一体的独特面貌。
  三、作品10年间上涨十倍
  顾坤伯市场上流通的主要作品是山水,而人物和花鸟的题材画作却很少,几乎看不到。市场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上拍的画作数量稀少,单季拍卖会上拍品一般不足10件,有时甚至只有1件。2014年秋拍的上拍数量为历年最多,但也只有7件,单价在十万元以上的寥寥无几。笔者从雅昌艺术网市场监测中心观察到,目前最高价是顾坤伯1946年作的《秋山归隐》,此作在2012年朵云轩拍卖会上,以36.8万元成交。其次是2014年上海明轩拍会上的《庐山图》,成交价为28.8万元。目前其每平方尺均价已达5万元,其价格相对于十年前的五、六千元,已上涨了十倍。如2003年,顾坤伯的《山水》在中国嘉德以5500元拍出,之后价格虽有所上涨,但都在数万元之间。如2005年顾坤伯《林岚无尘》在上海敬华仅以2.2万元落槌。
  但是精品画作总是可遇不可求,成为藏家争夺的对象,价格自然高昂。顾坤伯的精品巨作《溪山幽居图》,在2006年的西泠拍卖以10.12万元高价成交。2007年,他的每平方尺均价已突破一万元。顾坤伯1944年作的《雨后溪山》在当年的北京永乐拍卖会上,估价仅为5~7万元,最终以16.8万元成交;另一幅《日月同辉 》也拍出了5.04万元。
  之后,价格直线上升,至2012年,他的一幅《四明洞天》在朵云轩以23万元的高价拍出。2014年春季,由于受艺术市场寒潮的影响,成交率有所下降,不少作品流拍。但到了当年秋季,成交行情又开始回暖,上拍作品全部成交,其《西湖春色图》在西泠拍卖会上,以18.4万元成交。
  纵观历年的拍卖记录,笔者发现顾坤伯作品市场还有这几个特点。他的画作形式多为立轴、镜心,这与其山水画技法的表现需要有关,而册页、手卷、成扇类型的作品数量极少,物以稀为贵,这也使得此类作品市场成交价较高。2006年,顾坤伯的大多数普通立轴作品单价只有数千元,比如其《竹林七贤图》与《授课图》在北京翰海分别仅拍出了4400元和8800元。然而,当年册页类型的作品价格相对就高。如顾坤伯《山水》册页就以5.6万元成交。他的手卷则更高,《灵隐写生卷》手卷早在2003年的北京华辰拍卖会上,成交价就达12.1万元,可谓首次突破十万元大关。还有成扇作品近年来也倍受藏者推崇,由于数量稀少,价格不低。如顾坤伯的《山水人物》扇面在2012年的西泠拍卖会上亦拍出了7.47万元。   另外,因顾坤伯一些作品价格上涨幅度大、速度快,加之数量又少,导致不少画作反复上拍,推高了成交价。顾坤伯书法作品并不多见,偶有亮相,精品也多在数万元左右。
  同时笔者建议,如果从收藏、研究的角度出发,收藏者可考虑在合适的机遇下收藏顾坤伯的各种形制、不同题材的作品,从山水、人物画出发,旁及书法作品。也可以在常见的立轴、镜心、横幅之外,涉足册页、成扇类作品。有时选择画家特定时间段里的作品往往更具收藏意义,如上世纪40年代在新华艺专和上海美专时期,以及50年代早期作品,这时期顾坤伯的作品数量相对少于60年代晚期、70年代,艺术价值也相对较高。
  四、作品价格上涨原因
  顾坤伯作品之所以能够一路走高,广受藏家青睐和追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顾坤伯在画坛有一定的地位。顾坤伯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工笔写意及兼工带写等形式的绘画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的艺术风格造型简练、苍茫清润、构思新颖,尤其是他的用笔华滋厚重,表现出意境幽雅的画面风格,颇为人们所称道。因此,顾坤伯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不可忽视的人物,同时也成就了他的学术地位。
  其次,有广泛固定的买家。顾坤伯生前就已开始卖画,早在民国初期作品就有在市场流通的记录,他的作品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并在海内外市场上形成了固定的收藏圈子和基础,只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人们所淡忘,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场底子。
  第三,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艺术拍卖的兴起,我国的艺术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富翁和金融巨子纷纷涉足艺术拍卖。由于他们的参与,极大地推动了艺术品价格的攀升。而一线画家如齐白石等作为大师级的人物价格已接近巅峰,再难以突破。因此一些藏家开始纷纷寻找有潜力的小名头画家作品,而顾坤伯无疑是典型的一位,他的艺术价值开始被挖掘出来,正合理回归,投资小回报大,受到广大收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价格自然不断上升。
  第四,顾坤伯还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家。20世纪中国画教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而在这段中国画教学的历史中,顾坤伯占有重要的一页。他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都已经成为画坛翘楚,如程十发、曾宓、童中焘、孙仲起等,他们在画坛的活跃一定程度上也拉高了顾坤伯作品的价位。
  最后,顾坤伯由于在市场上并未像一线名家那样为人所熟知,市场上的赝品伪作相对较少,减少了投资风险,促进了其行情的良性循环。
  基于以上原因,顾坤伯作品的市场价值将还会继续上涨,未来他的作品会有一个与其艺术价值相匹配的价位,让我们拭目以待!
  附:顾坤伯近年部分作品拍卖价格排名(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品名称 成交价 拍卖时间 拍卖公司
  顾坤伯 1946年作 秋山归隐 镜片 设色纸本 RMB368,000 2012-07-10 朵云轩
  顾坤伯 1943年作 苍山飞瀑 立轴 设色纸本 RMB308,000 2005-12-17 西泠拍卖
  顾坤伯 1940年作 庐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RMB287,500 2014-11-02 上海明轩
  顾坤伯 1951年作 无限秋光 镜心 设色纸本 RMB241,500 2011-04-26 上海恒利
  顾坤伯 1944年作 携琴访友 立轴 设色纸本 RMB230,000 2014-08-24 北京翰海
  顾坤伯 1944年作 四明洞天 立轴 设色纸本 RMB230,000 2012-12-27 朵云轩
  顾坤伯 1930年作 临安山色 手卷 设色纸本 RMB218,500 2015-05-09 上海道明
  顾坤伯 1952年作 鳌鱼观音 镜心 纸本 RMB207,000 2015-03-30 北京匡时
  顾坤伯 1958年作 西湖春色图 镜片 设色纸本 RMB184,000 2014-12-13 西泠拍卖
  顾坤伯 1944年作 雨后溪山 立轴 设色纸本 RMB168,000 2007-11-09 北京永乐
  顾坤伯 1945年作 秋色行舟 镜片 设色纸本 RMB168,000 2010-11-03 上海恒利
  顾坤伯 1951年作 山开叠翠图 立轴 设色纸本 RMB155,480 2006-05-02 崇源国际
  顾坤伯 1933年作 春山飞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RMB143,000 2005-12-17 西泠拍卖
  顾坤伯 1944年作 赤壁图 立轴 设色纸本 RMB138,000 2014-08-24 北京翰海
  顾坤伯 溪亭对语 立轴 设色纸本 RMB137,500 2004-07-10 浙江一通
  顾坤伯 1935年作 青山无尽 立轴 设色纸本 RMB134,400 2010-07-25 浙江长乐
  顾坤伯 1945年作 空山幽思图 立轴 设色纸本 RMB132,000 2005-07-11 上海东方
  顾坤伯 雨山图 镜心 设色纸本 RMB132,000 2005-09-25 浙江盘龙
  顾坤伯 1945年作 深壑听泉图 立轴 设色纸本 RMB126,500 2011-06-30 上海东方
  顾坤伯 1936年作 南山积翠 立轴 设色纸本 RMB126,500 2011-11-16 北京永乐
其他文献
近在网上购得任焕章高脚温锅底一只,胎釉厚润,腰腹丰盈,敦实庄重,形似上古青铜豆,一股“早期”的气息充盈眼界。配上一任氏山水盖子,把缺失的视觉修复,虽不算圆满完善,可此刻浅绛荡涤的心绪越过尘凡直抵清净,恐将三月不知肉味了!  以中国画方式在瓷上作画,尽管元时青花、明时五彩、清初粉彩有此意思,墨彩似显正式,各自有独特的绘画语言、题材、方式,但似乎都有局限。青花虽有灵动之笔,且年代较早,只是绘画与图案装
期刊
两锱钱的具体铸造发行情况,目前不是很清楚,没有定论,多数学者倾向于战国中晚期。两锱钱属于纪重货币,我认为其与秦惠文王半两钱及秦惠文王半两钱制关系密切。  秦惠文王半两钱是秦惠文王执柄政权后,为了继续贯彻秦孝公制定的富国强兵、向东称雄的基本国策,为扩军备战蓄积财力,解决军事装备所需铜材问题,于执政后的次年,对当时的流通货币进行了整治后而重新铸造发行的货币。其改大小相权的二等两种半两钱币制为一等一种半
期刊
由收藏界杂志社、西安雅观陶瓷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十大名窑名家陶瓷作品展”近日落下帷幕。9月26日,在西安雅观陶瓷艺术博物馆举行了颁奖仪式,由西安雅观陶瓷艺术博物馆馆长任斌向在本次展览中获奖的16位陶瓷艺术大师颁发了奖杯和获奖证书。出席颁奖仪式的有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常务副会长杜西亮、秘书长高玉书等嘉宾。  获奖名单  德化窑 陈仁海 许瑞峰   龙泉窑 徐峻清 叶小春   定 窑 陈文增 韩
期刊
甘肃地处边陲,清末民初时,交通闭塞,工农业生产滞后于内地,商品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各地铜元成灾的情况下,甘肃并未受到冲击,后在外来铜元的影响下,才开始铸造具有本省特色的铜元,但这已是民国年间的事了。  甘肃地方军阀被冯玉祥国民革命军逼走,冯派刘郁芬接管甘肃军政大权。刘驻防兰州,将天水的造币机具运到省城,成立了甘肃造币厂,首先造有“无纪年的党徽双旗五十文”铜元;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铸行孙中山像
期刊
说说“卍”字古钱币  “卍”字是上古时代一些部落的符咒,在中国远古时代的马家窑文化的陶器上就出现过“卍”字。随着古代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卍”字也融入中国文化,意思是“吉祥海云相”,“卍”字常用金色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成为“瑞相”。唐代武则天把它的含义定为“万”字,意思是“万德庄严,功德圆满”之意。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卍”字出现在唐镜上,明清时期瓷器上“卍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曾经有幸买到过一批古钱窖藏品。这批窖藏古钱品相很好,锈色精美而锈蚀不重,几位泉友看过后都认为是罐装出土货。其年代跨度上至明代天启,下至清代雍正,其中仅脍炙人口的“跑马崇祯”就有40余枚。这批窖藏成为我古钱收藏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  那个时期古钱收藏远远不如现今这么兴盛,其交易仅在庞大的集邮市场边缘占一个小小的角落。喜好古钱的泉友也不多,互相见过几次也就脸熟了,聚在一起多数是探讨
期刊
(接上期)  多乳钉纹青铜镜  “乳钉纹”铜镜以两汉时期最为盛行。所谓“乳钉”,是根据装饰图样的形象命名的,人们把那些圆而突起,既像“乳头”又像“铆钉”的图样形象,称之为“乳状铆钉纹”,简称为“乳钉纹”。从铜镜纹饰的发展情况看,“乳钉”最初是由“圆形花蕊”发展演变来的。战国时期流行的花叶镜、菱纹镜、透纹镜和山字纹镜上,装饰的带圆形花蕊的花朵,少者有四朵,多者达八朵以至十二朵。这些花朵的花蕊一般都较
期刊
青铜器简称“铜器”,有炊器、酒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等。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由最初的实用器逐步演变为祭祀的礼器,成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  青铜器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其上布满了饕餮纹,夔纹或人形与兽面结合的纹饰;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内容丰富,花纹繁缛富丽。青铜器上形成神灵的图纹,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的一种过渡,尤其是铭文,往往记载着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金石文字
期刊
三彩瓷是磁州窑在金元时期烧造的一种低温彩色釉陶瓷,在河北的观台窑、河南的当阳峪窑、勋掌窑、焦作窑、山西的晋南窑等均有烧造。三彩器最早在唐代流行,将各种色釉施于器表,入窑进行低温烧制后呈现晕散、流釉,使出窑的瓷器色彩华丽,生动自然。金元时期的三彩器继承了唐三彩的工艺并有所发展。一是由一次烧制变为两次入窑烧成,使瓷器更为坚固耐用。其制作方法是,在器坯成型后放置窑内先进行素烧,然后在器坯的不同部位施黄、
期刊
(接上期)  战国时期,河北境内燕国、赵国、中山国鼎足而立。燕昭王在位时,大规模营建南部陪都武阳城即今河北易县的燕下都,采取一系列兴燕举措,国力达到极盛,跻身“战国七雄”之列。随着燕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此时燕国的青铜器有了很大发展。1964年至1978年经过多次对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进行勘查和发掘,发现大量铸造兵器及钱币的青铜手工作坊遗址,反映出战国时期燕国发达的青铜冶铸业。1982年江苏盱眙南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