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三彩枕上的诗文与人物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2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彩瓷是磁州窑在金元时期烧造的一种低温彩色釉陶瓷,在河北的观台窑、河南的当阳峪窑、勋掌窑、焦作窑、山西的晋南窑等均有烧造。三彩器最早在唐代流行,将各种色釉施于器表,入窑进行低温烧制后呈现晕散、流釉,使出窑的瓷器色彩华丽,生动自然。金元时期的三彩器继承了唐三彩的工艺并有所发展。一是由一次烧制变为两次入窑烧成,使瓷器更为坚固耐用。其制作方法是,在器坯成型后放置窑内先进行素烧,然后在器坯的不同部位施黄、绿、褐、白、酱等彩色釉,二次入窑低温烧成,形成以绿色为主调,色彩斑斓、鲜艳如新的视觉效果,显得浑厚、凝重、古朴、幽深。二是注重用自然景色、社会生活、历史故事和诗文等进行装饰,打破了只以釉色为装饰的局限性,极大地丰富了它的表现题材。尤其是在瓷枕上,以绿色为背景,红黄相间,填诗绘画,情趣盎然。不仅深受当时消费者的喜爱,也成为当今各大博物馆的瓷中珍品。现将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磁州窑三彩枕介绍如下,与藏友共赏。
  首都博物馆收藏一件金代“萧何月下追韩信”长方形枕,出土于北京房山区金陵遗址。枕长42厘米,宽20厘米,高13厘米。枕面呈前高后低的坡面,中间略凹,四壁均留有数量不等的气孔,下部不上釉。枕以黄、绿、白、褐等彩釉装饰,清新美观,制作精细。枕面图案由三部分组成,两侧为竖形条幅,内绘折枝牡丹花叶,白花绿叶,鲜艳夺目。中间为主题图案,画面正中为一株弯曲的老柳树,两位骑马人分置柳树两侧。韩信置于柳树的左侧,他身穿对襟长衫,以巾束发,身背宝剑,手持马鞭,身骑黄色快马驻足回望。萧何内穿直领中单,外罩圆领宽袖长衫,头戴展角璞头,身骑白马,身体伏于马背上,正挥鞭跃马,紧追不舍。两者一弛一张,对比强烈,两匹奔马,一白一黄,形成色彩上的对比。故事的背景为山石、瀑布和朵云,表示萧何不惧山高水险,求贤若渴的心情。枕的四壁上部饰二方连续叶形花纹。
  画面表现的是楚汉之争时,萧何慧眼识英雄的故事。秦末农民起义时,韩信投身项羽的西楚军,多次向项羽献策,均未被采用。于是弃楚归汉,与刘邦的重要谋士萧何相识,萧何曾几次向刘邦推荐,但刘邦对此不置可否。韩信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便骑马逃离了汉军。萧何听说后骑快马追赶,跑出一百多里,把韩信追了回来。后来韩信得到刘邦重用,果不负众望,攻取关中,平定三秦,后又背水一战,攻占赵地。公元前202年与刘邦会合,一举灭掉了项羽。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金代婴戏傀儡纹长方形枕,于1976年出土于济源县勋掌村的古代瓷窑遗址。高13厘米,宽18厘米,长48.8厘米。枕面的两侧绘折枝花纹,枕面中间为婴戏傀儡纹图。右边一童子坐于绣墩之上,身子前倾,左手按膝,右手执提线木偶进行表演,其余的两童子则配合演奏,一童子席地而坐,击鼓伴奏,另一童子边吹笛边舞蹈。三童子稚趣可爱,表情生动,配合默契,生动地再现了民间流行的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枕的前后立面均绘莲瓣纹。画面以绿色为主调,施绿、黄、褐红、黑、白诸种色釉,刻划填彩,线条流畅。
  首都博物馆收藏一件金代“闺怨”诗配画长方形枕,河北观台窑烧造。高9.4厘米,长30.2厘米,宽15厘米。瓷枕通体以绿釉为主,枕面以双线为边框,开光内刻绘人物图案,一位深居闺中的少妇正临窗而立,身后是一字排开的木格门窗和放着茶壶杯盏的案几,面前是一簇簇翠绿的柳条。两边的竖形条幅内刻划唐朝王昌龄的七绝诗《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落款为“隆兴纪元春二月张冲珍玩”,底有“张家造”窑戳。这首诗写少妇春日登楼,看到眼前美好的春色,幡然醒悟,悔恨自己因教丈夫觅封侯,而失去了青春的快乐。枕面上的画作,少妇满脸愁绪,与明媚的春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格调素雅,准确地表达了诗词的内蕴。
  河北磁县磁州窑文化创意园收藏一件金代“庄子试妻”长方形瓷枕,枕的前后立面饰二方连续叶片纹,形成叶脉连绵的装饰效果。两端开光内为绿叶扶白花。枕面以黄绿两道宽幅为边框,形成长方形开光,两侧的竖形条幅内为绿叶黄花,中间为主题图案,画面上一位妇人正手持团扇在煽坟,前面隆起的坟堆上写有“正男”二字。妇人的身后站着一位身穿长袍的道者,后面还有一位侍者骑马伫立。这幅画表现的正是“庄子试妻”的故事。一天庄子在外出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名妇人浑身缟素,坐在新坟前,拼命地扇扇子。庄子感到很奇怪,便下马前来询问。妇人回答说:坟中葬的是他丈夫,丈夫临终遗言,要等坟土凉干后,她才可以改嫁。她想让坟土快点干,好早点嫁人。庄子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妻子田氏,妻子听了愤愤地说:“天底下竟有如此薄情的妇人!我是绝对做不出这种事的!”几天后,庄子患病不治,他的妻子无比悲伤,庄子生前的好友纷纷前来吊唁,其中有位来自楚国的年轻才俊,长得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他见田氏新寡,楚楚可怜,顿生爱怜之情。田氏也怦然心动,两人产生了爱慕之情。一天两人酒酣耳热之际,年轻人突然心脏病发作,命在旦夕,田氏吓得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才好。年轻人忍着痛楚说,只有用人的脑浆才能缓解病症。田氏想了一阵,拿着斧头,劈开丈夫的棺木,准备取出脑浆做药。不料劈开棺木,庄子居然复活了。他从棺木中跳出大声责骂田氏,田氏羞愧难当,自尽而死。庄子看透了人生,打碎了瓦盆,烧毁了房屋,狂笑着隐入了山林。明朝小说《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和戏剧《大劈棺》反映的就是这个故事。
  日本九州岛中国陶瓷美术馆旧藏拍卖专场有一件金代诗配画长方形枕,长38.6厘米,高11厘米。枕体硕大,色彩艳丽,堪称金代三彩枕中的精品。枕的两端壁面用叶片组成菱形图案,枕前立面为模印花卉,翠绿的荷叶托着洁白的莲花。枕面以绿釉和黄釉组成两条边框,两边的竖形条幅内刻划唐朝严维《酬刘员外见寄》中的诗句:“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开光内绘主题图案。一位书生依在一棵古树的折弯处,正凝神欣赏着四周的景色。头上是茂密的树冠,眼前是高山飞瀑,身后是绿草丛生的旷野。这里的刘员外是指著名诗人刘长卿。诗意是说春水渐渐地涨满了杨柳围着的池塘,夕阳缓缓地从长满桃花的山坳中隐去。诗句为我们描绘了桃花坞里,杨柳围塘,春水渐涨,夕阳返照,风光旖旎,组成了一幅醉人的春晚山色图。   金代“刘殷行孝”长方形枕,私人收藏。河南济源勋掌窑产品。枕长45厘米,宽19厘米,高12厘米。枕的前立面为连绵的三角形绿叶,枕面为双层的菱形开光,枕的四角为缠枝花卉,绿叶红花,相得宜彰。双层开光之间为黄釉波浪纹,开光内为主题图案,左边一位宽衣长袍的道人,正脚踏黄毯飘飘欲仙,另一男子头戴幞头,身穿粗衣,站在一株大的繁茂的古树下,正向道人躬身施礼,画面中间有一株茂盛的堇菜破土而出。画面以黄绿白三色为主调,色彩绚丽,人物传神。
  “刘殷行孝”是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讲的是刘殷七岁丧父,从小便承担起家庭的重负。他的曾祖母王氏想在隆冬时节吃堇菜,而堇菜生于春季,隆冬季节却无法生长。无奈之下年幼的刘殷只好跑到水塘边痛哭,正在这时忽然听到有人与他说话,刘殷止住哭声,往四周一看,只见半空一位仙人飘然而去,再往地上一看,只见水塘边长出了绿油油的堇菜。他欣喜万分,于是挖满了一筐跑回家去。此枕的主题画面正是刘殷与仙人相见的情景。
  广东省博物馆藏金代婴戏长方形枕,前高10厘米,后高11.6厘米,长45厘米,宽17.6厘米。枕的前立面用连绵的柳叶纹装饰,三角形的叶片之间填画红色的圆点。枕面采用填彩与剔花结合的工艺,用双线纹和黄、绿釉装饰边框。开光内一童子身穿长袖衫和花裤,手持花束,在充满春意的小径上戏耍。小径上布满了丛生的野草、花卉、芭蕉叶和太湖石,画面以绿色为底,填白描红,艳丽多姿。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金代“连生贵子”六角形枕,由山西晋南窑烧造,其主要特征是以六角形为主,以黑彩作底釉。枕长37厘米,宽15.5厘米,高9.7厘米。前立面为模印菱形纹上施绿釉。枕面用黄釉勾勒出六角形开光,开光内以黑彩为底,剔刻出主题图案。一童子身穿圆领衣衫,腰系肚兜,身子前倾,双手各持一枝带叶莲花,奔跑嬉戏。莲与童子的画面寓意“连生贵子”。器型以绿、白、黑、黄等色彩来装饰,黑白对比强烈,给人以沉稳大气的艺术美感。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金代婴戏三瓣花形枕,山西晋南窑烧造。长26.2厘米,宽11.9厘米,高8.2厘米。枕的前立面为模印锦纹,施黄釉。枕面以双线勾勒边框,施黄釉。开光内以黑彩为底釉,剔划婴孩,身披飘带,脖带项圈,腰系肚兜,手持宝器,如飞天一般在空中翱翔。绿色的飘带和稚嫩的肤色相映成趣,线条明快,笔法流畅,充满了童趣和动感。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一件金代执戟郎腰形枕,河南焦作窑出产。长26.1厘米,宽15.9厘米,高9厘米。枕的立面施薄绿釉,枕面则黄绿釉间杂。枕面以双线为边框,刻划有一位半身执戟郎形象。执戟郎为汉唐宫中负责宿卫殿门的武官,脸型宽阔,笔直的鹰勾鼻梁,似胡人形象。他腰身笔挺,头戴发冠,身着盔甲,左手持戟,面向右侧而视。飘带在肩部和盔甲上环绕,两侧还有祥云飘拂,其威风凛凛的姿态跃然而出。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一件金代六角形诗文枕,山西晋南窑烧造,长25.6厘米,宽11.8厘米,高8厘米。瓷枕呈六角形,通体施绿釉。前立面为模印菱形锦纹,枕角饰竹节形立柱。枕面边框施黄釉,两侧剔刻对称的花叶,中间长方形框内刻写一首五言绝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行草饱满流畅,富有张力。
  这是一首唐代很有名的绝句,作者为中晚唐诗人张祜,他也因此诗而声名四弛。《何满子》是唐代的一种曲名,据说唐玄宗时有一位沧州的歌者,名叫何满子,临刑时献歌,声词哀惋,在宫中广泛流行,后《何满子》成为宫词中的曲名。这首诗是反映唐代宫女生活的佳作,宫女的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已深居宫中达二十年之久,她唱着哀婉的《何满子》曲调,想到自己悲惨的身世,禁不住黯然泪下。短短二十字,一唱三叹,将宫女内心的凄楚,描写得淋漓尽致。
  作者 张祜,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其诗作长于律绝,以山水诗及宫词而着称。他性情傲岸,落拓不羁,命途坎坷,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幽居深宫女子的哀怨,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遭际。唐武宗病重时,侍奉他的孟才人为其歌此诗,当唱到“一声《何满子》”时,竟然气绝而亡,展现了诗作撼人心扉的艺术感染力。
  日本白鹤美术馆收藏一件金代书页形诗文枕,河南当阳峪窑烧造。高13.6厘米,长49.5厘米,宽19厘米。枕形硕大。由于枕面上的诗文均为缠绵悱恻的情诗,说明它为“同床共枕”的夫妻枕。枕的四壁和枕面的边框剔刻着连绵的绿叶纹,线条流畅素雅。绿叶围合的两片白色书页形开光内分别写有两首《中吕宫·七娘子》词:“月明满院晴如昼,绕池塘,四面垂杨柳。泪湿衣襟,离情感旧,人人记得同携手。从来早是不即溜,闷酒儿,渲得人来瘦。睡里相逢,连忙先走,只和梦里厮驰逗。”另一首为:“常记共伊初相见,对枕前,说了深深愿。到得而今,烦恼无限,情人觑着如天远。当初留意非情浅,奈好事,间阻离愁怨。似捎得一只珠,珍珠米饭,嚼了却交别人咽。”根据曲牌的规定,59字至90字为中调,《七娘子》有两体,一为58字,一为60字,此诗为后者,所以为中调。诗描写了刻骨铭心的爱情,表达了相爱不能相守的思念之情。因是写在双人共享的枕上,更增添了漫漫长夜的惆怅之感。
  内蒙古锡林浩特盟蒙元文化博物馆也收藏一件金代书页形诗文枕,河南当阳峪窑烧造。它与日本白鹤美术馆收藏的金代书页形诗文枕为同类产品,无论是造型还是诗文如出一辙。只是品相上略显粗糙,在装饰上也用刻划的三角形取代了剔刻的卷草纹。
  首都博物馆收藏一件金代三彩划花亚腰形枕,形如银锭,河南窑口烧造。高13.3厘米,长25.5厘米,宽13.5厘米。瓷枕两端面为正方形,中央各有一气孔,饰白色五瓣花朵,周围饰黄地绿叶。枕体四面均为黄地、白叶、绿色花蕾纹带,中部束腰处为绿地,刻行书北曲小令四首。第一首为《词寄·庆宣和》:“人生百岁七十多,受用了由它。捻指数,光阴急如梭,每日个快活。”第二首为《词寄·落梅风》:“生辰日,酒满怀(杯)。只吃得玉楼沈醉。落梅风,将来权当礼,每一字满寿千岁。”第三首为《词寄·庆宣和》:“寒山拾得那两个,风风磨磨,拍着手,当街上笑哈哈,倒大来快活。”第四首也是《词寄·庆宣和》:“荣华富贵我不知,来□□提。每日醒醒□□沈,只不谈岁非。”
  河南洛阳博物馆也收藏一件金代划花亚腰形诗文枕,长25厘米,宽14厘米,高14厘米。1969年于洛阳东郊出土。瓷枕同首都博物馆的那件如出一辙,不仅造型、装饰相同,甚至四首词曲中前三首完全相同,第四首为《词寄·赏花时》:“一曲延(筵)前奏玉萧,五色祥云朱顶鹤,长生不老永逍遥。”
  保利香港2013年春季拍卖一件金代豆形诗文枕,河南当阳峪窑烧造。长40.5厘米,宽16厘米。瓷枕光泽温润,色彩华丽而不俗艳,给人以气质高贵之感。枕的四壁施绿釉,枕面用两条细线勾出豆形边框,细线内剔刻花卉纹一周。豆形开光内左右刻两朵莲花,上面敷施绿、黄二色;枕的中心为椭圆形花口套正方形,内用行草刻有王维《田园乐》诗之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其意是说,桃树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一片碧绿,笼罩在早晨的烟雾之中。家僮还未清扫满地的落花,隐居山庄的人还在梦境中。描写了田园新雨后,柳绿花红,寂静无声的意境。
  故宫博物院收藏一方金代豆形诗文枕。枕面施绿釉,边框剔刻连绵的卷草纹,绿釉卷草与暗绿色的背景形成浅浮雕的效果。半圆形的开光内,两侧为叶筋状的三角形图案,中间竖有一幅对联:“月照池中月,人观镜内人。”行草刻划有力,月白色的对联与碧绿的边框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
  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金代长方形诗文枕,两端稍阔,中间略收,枕的四周施半截绿釉,枕面以深绿釉为地。长方形开光内,划分为三部分,两侧的竖形条幅内以黄釉为地,以白色和褐黄釉为框,各绘折枝花卉一朵,白花绿叶,显得生机勃勃。中间以黄釉和白釉为框,内刻辛弃疾《菩萨蛮》:“西风都是行人恨,马头渐喜归期近。试上小红楼,飞鸿字字愁。阑干闲倚处,一带山无数。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枕上的这首词描绘了征战胜利后回归家园的喜悦心情,眼前的景物也因人的心情,而变得疏朗和明净。(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四五千年,在太湖流域就已经十分发达,以精雕细琢的玉器著称,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良渚玉器向四周扩散,向南远播到珠江流域,向北跨江过河,进入中原,最后被夏商文明所吸收。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等,惯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中国玉器文化宝库中,良渚文化玉器最为引人注目,闪耀着迷人的光彩。现展示几件良渚玉器佳作,供爱好者同仁品赏。  玉手
期刊
一、山西宋金瓷器概况  宋金是山西瓷器史上的黄金时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窑厂数量众多。从目前考古资料看,宋金时期山西境内的窑址遍布南北,多达六十处,其中知名的有大同窑、浑源窑、怀仁窑、榆次窑、介休窑、交城窑、霍州窑、盂县窑、平定窑、临汾窑、河津窑、八义窑、阳城窑。二是产品种类丰富。山西与冀豫为邻,深受定窑、磁州窑、钧窑、当阳峪等窑口的影响,平定窑、盂县窑的产品明显可以看出定窑的影子,浑源窑、
期刊
近在网上购得任焕章高脚温锅底一只,胎釉厚润,腰腹丰盈,敦实庄重,形似上古青铜豆,一股“早期”的气息充盈眼界。配上一任氏山水盖子,把缺失的视觉修复,虽不算圆满完善,可此刻浅绛荡涤的心绪越过尘凡直抵清净,恐将三月不知肉味了!  以中国画方式在瓷上作画,尽管元时青花、明时五彩、清初粉彩有此意思,墨彩似显正式,各自有独特的绘画语言、题材、方式,但似乎都有局限。青花虽有灵动之笔,且年代较早,只是绘画与图案装
期刊
两锱钱的具体铸造发行情况,目前不是很清楚,没有定论,多数学者倾向于战国中晚期。两锱钱属于纪重货币,我认为其与秦惠文王半两钱及秦惠文王半两钱制关系密切。  秦惠文王半两钱是秦惠文王执柄政权后,为了继续贯彻秦孝公制定的富国强兵、向东称雄的基本国策,为扩军备战蓄积财力,解决军事装备所需铜材问题,于执政后的次年,对当时的流通货币进行了整治后而重新铸造发行的货币。其改大小相权的二等两种半两钱币制为一等一种半
期刊
由收藏界杂志社、西安雅观陶瓷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十大名窑名家陶瓷作品展”近日落下帷幕。9月26日,在西安雅观陶瓷艺术博物馆举行了颁奖仪式,由西安雅观陶瓷艺术博物馆馆长任斌向在本次展览中获奖的16位陶瓷艺术大师颁发了奖杯和获奖证书。出席颁奖仪式的有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常务副会长杜西亮、秘书长高玉书等嘉宾。  获奖名单  德化窑 陈仁海 许瑞峰   龙泉窑 徐峻清 叶小春   定 窑 陈文增 韩
期刊
甘肃地处边陲,清末民初时,交通闭塞,工农业生产滞后于内地,商品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各地铜元成灾的情况下,甘肃并未受到冲击,后在外来铜元的影响下,才开始铸造具有本省特色的铜元,但这已是民国年间的事了。  甘肃地方军阀被冯玉祥国民革命军逼走,冯派刘郁芬接管甘肃军政大权。刘驻防兰州,将天水的造币机具运到省城,成立了甘肃造币厂,首先造有“无纪年的党徽双旗五十文”铜元;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铸行孙中山像
期刊
说说“卍”字古钱币  “卍”字是上古时代一些部落的符咒,在中国远古时代的马家窑文化的陶器上就出现过“卍”字。随着古代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卍”字也融入中国文化,意思是“吉祥海云相”,“卍”字常用金色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成为“瑞相”。唐代武则天把它的含义定为“万”字,意思是“万德庄严,功德圆满”之意。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卍”字出现在唐镜上,明清时期瓷器上“卍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曾经有幸买到过一批古钱窖藏品。这批窖藏古钱品相很好,锈色精美而锈蚀不重,几位泉友看过后都认为是罐装出土货。其年代跨度上至明代天启,下至清代雍正,其中仅脍炙人口的“跑马崇祯”就有40余枚。这批窖藏成为我古钱收藏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  那个时期古钱收藏远远不如现今这么兴盛,其交易仅在庞大的集邮市场边缘占一个小小的角落。喜好古钱的泉友也不多,互相见过几次也就脸熟了,聚在一起多数是探讨
期刊
(接上期)  多乳钉纹青铜镜  “乳钉纹”铜镜以两汉时期最为盛行。所谓“乳钉”,是根据装饰图样的形象命名的,人们把那些圆而突起,既像“乳头”又像“铆钉”的图样形象,称之为“乳状铆钉纹”,简称为“乳钉纹”。从铜镜纹饰的发展情况看,“乳钉”最初是由“圆形花蕊”发展演变来的。战国时期流行的花叶镜、菱纹镜、透纹镜和山字纹镜上,装饰的带圆形花蕊的花朵,少者有四朵,多者达八朵以至十二朵。这些花朵的花蕊一般都较
期刊
青铜器简称“铜器”,有炊器、酒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等。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由最初的实用器逐步演变为祭祀的礼器,成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  青铜器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其上布满了饕餮纹,夔纹或人形与兽面结合的纹饰;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内容丰富,花纹繁缛富丽。青铜器上形成神灵的图纹,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的一种过渡,尤其是铭文,往往记载着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金石文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