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结合云南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等显著特征,高职院校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和重要场域,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建设、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课堂与课程教学、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以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7-001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事业”。《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同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既融入主流,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蕴含着强大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平臺和重要场域,高职院校要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一、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关研究现状
从国外研究状况看,有关高职院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德育论述还没有。但相关的研究成果中有一些涉及,主要有雅努兹·西摩尼迪斯(黄觉译)的《文化权利:一种被忽视的人权》;墨西哥的斯塔文哈根教授的《文化权利社会科学的视角》;挪威政治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A·艾德的《作为个人人权的文化权》;英国佩里·凯勒的《欧洲种族与文化权利反思》等。这些研究主要关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主要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宗教、文化、语言方面的权利,讨论少数民族地区劳动权利、自治权利、自决权、原住民权利以及反歧视等问题。
云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开发利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强省已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福泉在《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危机——以云南为例》(2007.5)中,认为云南民族文化正在畸变的当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时尚的冲击下日趋衰落。当前最为迫切的大事,是应倾全力挽救正濒临危境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无形和有形文化),并加以传承和保护;王飞、杨玲等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研究》(2009.10)中,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充分吸收众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因素也大量吸收汉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因素,没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加入,就不可能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明;杨志明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在文化哲学层次上审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任务,从比较文化学的视角出发,以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为核心,运用内在于哲学的整体性、抽象性、反思性和理想性等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总体的、根本的存在性把握和发展论建构。
然而,目前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运用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尚属探索性阶段。主要表现在:首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本身的认知多着眼于其资源表象形态研究,而对其内在精神价值的资源性开发利用研究不够。其次,研究者理论关注重点有所偏爱。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切入点,大多基于比较主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史等文化理论观念,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文化现象描述、文化史、文化模式、文化 变迁等方面的理论解读。再次,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创新性开发利用的途径、方式、载体等外延性研究的还可以进一步探索。相应这方面的理论关注点多集中在从比较前沿的文化产业化角度,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运作。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挖掘和运用较少。从次,国内外学者将汉族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到少数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较多,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补充方面,缺少必要的深入研究。最后,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将逐渐成为今后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领域。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特征
(一)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丰富多样
作为各少数民族融合发展的民族文化大省,云南少数民族各自发展着彼此各异的民族性格、心理与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如节庆文化、宗教文化、礼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充分吸收众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加入,就不可能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明。在社会转型的复杂环境中,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为高校提供了别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思想道德资源,这主要体现在他们风格多样的风俗习惯中,如能很好地挖掘和充分利用,将能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少数民族学生个体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积极与消极并存
来自云南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对于自身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既积极又消极。一方面,大多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认为本民族文化优秀、丰富多彩,尊重和热爱自己的民族,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自己作为民族成员的自豪感,这类学生往往活跃于学校各类社团活动,以宣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为荣,能够与其他师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自进入高校学习后,与自己从小所熟知的本民族传统文化剥离开来,正式进入以汉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自身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产生了不确定性,甚至开始感到自卑。大环境下的这种积极和消极的矛盾同样体现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积极状态下少数民族学生会觉得本民族文化中节庆文化、宗教礼仪文化背后的思想道德寓意深远,因而积极地去挖掘、去延续。而消极状态下少数民族学生却会对本民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不屑,甚至会觉得是一种腐朽、封建的文化。
三、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综合来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存在学生整体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不稳定甚至比较薄弱、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可以做如下探索。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师队伍建設
各高职院校在配齐配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为一体,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
(二)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与课程教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首先,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其次,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作用,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要素融入专业课和其他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最后,鼓励教师开设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领域的选修课或讲座。
(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积极挖掘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首先,要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组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比如有的学校就创建了民族打跳社、东巴文化社等,让社团组织或个人积极参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宣传推广少数民族精神与价值,从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其次,可在各项庆祝活动中引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节目,或专门组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再次,在校园文化景观中引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要素,如壁画、井盖、宣传栏、雕塑等。最后,可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参加“三下乡”等活动,体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四、结语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功能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传统资源,灵活有效地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把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以多种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手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这也是新时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得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志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研究:以云南省为例[M].民族出版社,2010.
[3]杨建新.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J].甘肃伦理学刊,2006(2):5-10.
[4]冯建军.生命视野中的道德与道德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6(6):15-18.
编辑 薛直艳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7-001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事业”。《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同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既融入主流,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蕴含着强大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平臺和重要场域,高职院校要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一、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关研究现状
从国外研究状况看,有关高职院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德育论述还没有。但相关的研究成果中有一些涉及,主要有雅努兹·西摩尼迪斯(黄觉译)的《文化权利:一种被忽视的人权》;墨西哥的斯塔文哈根教授的《文化权利社会科学的视角》;挪威政治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A·艾德的《作为个人人权的文化权》;英国佩里·凯勒的《欧洲种族与文化权利反思》等。这些研究主要关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主要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宗教、文化、语言方面的权利,讨论少数民族地区劳动权利、自治权利、自决权、原住民权利以及反歧视等问题。
云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开发利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强省已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福泉在《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危机——以云南为例》(2007.5)中,认为云南民族文化正在畸变的当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时尚的冲击下日趋衰落。当前最为迫切的大事,是应倾全力挽救正濒临危境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无形和有形文化),并加以传承和保护;王飞、杨玲等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研究》(2009.10)中,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充分吸收众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因素也大量吸收汉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因素,没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加入,就不可能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明;杨志明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在文化哲学层次上审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任务,从比较文化学的视角出发,以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为核心,运用内在于哲学的整体性、抽象性、反思性和理想性等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总体的、根本的存在性把握和发展论建构。
然而,目前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运用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尚属探索性阶段。主要表现在:首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本身的认知多着眼于其资源表象形态研究,而对其内在精神价值的资源性开发利用研究不够。其次,研究者理论关注重点有所偏爱。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切入点,大多基于比较主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史等文化理论观念,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文化现象描述、文化史、文化模式、文化 变迁等方面的理论解读。再次,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创新性开发利用的途径、方式、载体等外延性研究的还可以进一步探索。相应这方面的理论关注点多集中在从比较前沿的文化产业化角度,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运作。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挖掘和运用较少。从次,国内外学者将汉族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到少数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较多,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补充方面,缺少必要的深入研究。最后,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将逐渐成为今后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领域。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特征
(一)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丰富多样
作为各少数民族融合发展的民族文化大省,云南少数民族各自发展着彼此各异的民族性格、心理与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如节庆文化、宗教文化、礼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充分吸收众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加入,就不可能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明。在社会转型的复杂环境中,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为高校提供了别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思想道德资源,这主要体现在他们风格多样的风俗习惯中,如能很好地挖掘和充分利用,将能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少数民族学生个体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积极与消极并存
来自云南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对于自身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既积极又消极。一方面,大多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认为本民族文化优秀、丰富多彩,尊重和热爱自己的民族,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自己作为民族成员的自豪感,这类学生往往活跃于学校各类社团活动,以宣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为荣,能够与其他师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自进入高校学习后,与自己从小所熟知的本民族传统文化剥离开来,正式进入以汉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自身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产生了不确定性,甚至开始感到自卑。大环境下的这种积极和消极的矛盾同样体现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积极状态下少数民族学生会觉得本民族文化中节庆文化、宗教礼仪文化背后的思想道德寓意深远,因而积极地去挖掘、去延续。而消极状态下少数民族学生却会对本民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不屑,甚至会觉得是一种腐朽、封建的文化。
三、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综合来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存在学生整体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不稳定甚至比较薄弱、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可以做如下探索。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师队伍建設
各高职院校在配齐配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为一体,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
(二)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与课程教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首先,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其次,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作用,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要素融入专业课和其他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最后,鼓励教师开设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领域的选修课或讲座。
(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积极挖掘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首先,要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组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比如有的学校就创建了民族打跳社、东巴文化社等,让社团组织或个人积极参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宣传推广少数民族精神与价值,从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其次,可在各项庆祝活动中引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节目,或专门组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再次,在校园文化景观中引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要素,如壁画、井盖、宣传栏、雕塑等。最后,可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参加“三下乡”等活动,体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四、结语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功能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传统资源,灵活有效地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把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以多种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手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这也是新时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得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志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研究:以云南省为例[M].民族出版社,2010.
[3]杨建新.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J].甘肃伦理学刊,2006(2):5-10.
[4]冯建军.生命视野中的道德与道德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6(6):15-18.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