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各科目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但仍然注重应试教育,很少将实际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按照书本和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的讲解,难以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学习初中地理时,由于地理科目枯燥和乏味,学生没有积极的心态,久而久之会厌恶该课程的学习,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热情,提高其学习成绩,并通过学习提高其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回归生活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教学模式
1.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属性与价值定位
1.1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途径模式是基于新课改工程价值理念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模式的集合,它包含教师的教育心态思维与教学设计理念两个层面。在教育心态层面,要求教师剔除偏离生活、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秉持立足生活实际、踏实务实教学的思维导向;而在教学设计理念上,则倡导回归地理学科本身,教师需要以实事求是的基本理念去进行备课编排、课堂设计、实践反馈,侧重结合初中地理学科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衔接联系,着重锻炼提高学生群体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的应用能力。
1.2在新课改下浪潮的荡涤洗礼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材料的选取内容也迅速呈现新颖灵活、涉及领域复杂繁多、考试范围多元广泛的态势导向。初中课堂教学也逐渐突破了旧有固定的"重点概念、关键原理标注圈划"、"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结合分析"、"难点易错集中讲解、读背"以及"大考试小测验反复巩固"等"王牌模块"的束缚羁绊,逐渐扩展延伸至课堂教学的创新灵活化设计强化升级、师生互动教学活跃多样、学生地理学科探究实践能力渐次提升等新层次、新方向的纵深拓宽。这种开放性、多元式、人性化的氛围态势也为提倡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教学方法简易高效的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2地理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2.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现象,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在教学中倡导“积极参与”,教师以集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广泛接触,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努力形成师生间、生生间、个体与群体间人人参与交往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关注差异、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 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第三,让学生融入地理,真正感受地理。这样可以增强师生情感交融、 发挥教与学双边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学习,敢想敢说,自主求知,进行求异思维。例如,当我们讲到《巴西》中,关于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由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然后由学生写出各自的感想,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体会到开发与保护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的重要性的根本原因了。
2.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并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认知,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地图》这一课时,在讲完地图三要素后,可以让学生仿照地图册,自己绘制一张长治市或者山西省的地图。通过学生自己的绘制,不仅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还拓展了知识面。同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了对学习地理的持久兴趣。
2.3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是被提问者,学生往往怕回答错或回答不出来引起老师的不满,心理非常紧张、担忧,久而久之,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针对这些现象,我改革课堂提问方式,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 焦虑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所采用的提问方式有:必答题形式,抢答题形式和抽签提问形式。最受同学们喜欢的是后两种。所谓“抢答”就是指学生能主动的回答问题,且先“抢”者的题目应比较简单,如果答错也不会被罚;如果没有人“抢”了,就会变成必答,那么指定答题者一但答错,将会有所“惩罚”。所谓“抽签法”又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先由老师抽取学号,被抽到的同学再从老师手里的签中抽到相应的题目。这些提问方式,一改过去课堂提问的沉闷,又相对减轻了学生的紧张心理。以前从来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会来抢答,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4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给学生创建一个“感悟课堂”,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地理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这一点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大气》这一课,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大气破坏对环境、人类生存影响的悬念,却通过课后“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大气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的结论,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类似例子有许多,地理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地理、感悟地理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语:生活化课堂教学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认清所学知识的价值,获得学习的动力,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为学生架构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对生活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我们应运用生活化的情景、材料,把生活化的课堂带给学生,做生活化的地理教师,最终让学生、教师共同享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教学模式
1.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属性与价值定位
1.1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途径模式是基于新课改工程价值理念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模式的集合,它包含教师的教育心态思维与教学设计理念两个层面。在教育心态层面,要求教师剔除偏离生活、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秉持立足生活实际、踏实务实教学的思维导向;而在教学设计理念上,则倡导回归地理学科本身,教师需要以实事求是的基本理念去进行备课编排、课堂设计、实践反馈,侧重结合初中地理学科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衔接联系,着重锻炼提高学生群体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的应用能力。
1.2在新课改下浪潮的荡涤洗礼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材料的选取内容也迅速呈现新颖灵活、涉及领域复杂繁多、考试范围多元广泛的态势导向。初中课堂教学也逐渐突破了旧有固定的"重点概念、关键原理标注圈划"、"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结合分析"、"难点易错集中讲解、读背"以及"大考试小测验反复巩固"等"王牌模块"的束缚羁绊,逐渐扩展延伸至课堂教学的创新灵活化设计强化升级、师生互动教学活跃多样、学生地理学科探究实践能力渐次提升等新层次、新方向的纵深拓宽。这种开放性、多元式、人性化的氛围态势也为提倡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教学方法简易高效的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2地理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2.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现象,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在教学中倡导“积极参与”,教师以集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广泛接触,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努力形成师生间、生生间、个体与群体间人人参与交往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关注差异、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 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第三,让学生融入地理,真正感受地理。这样可以增强师生情感交融、 发挥教与学双边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学习,敢想敢说,自主求知,进行求异思维。例如,当我们讲到《巴西》中,关于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由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然后由学生写出各自的感想,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体会到开发与保护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的重要性的根本原因了。
2.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并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认知,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地图》这一课时,在讲完地图三要素后,可以让学生仿照地图册,自己绘制一张长治市或者山西省的地图。通过学生自己的绘制,不仅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还拓展了知识面。同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了对学习地理的持久兴趣。
2.3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是被提问者,学生往往怕回答错或回答不出来引起老师的不满,心理非常紧张、担忧,久而久之,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针对这些现象,我改革课堂提问方式,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 焦虑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所采用的提问方式有:必答题形式,抢答题形式和抽签提问形式。最受同学们喜欢的是后两种。所谓“抢答”就是指学生能主动的回答问题,且先“抢”者的题目应比较简单,如果答错也不会被罚;如果没有人“抢”了,就会变成必答,那么指定答题者一但答错,将会有所“惩罚”。所谓“抽签法”又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先由老师抽取学号,被抽到的同学再从老师手里的签中抽到相应的题目。这些提问方式,一改过去课堂提问的沉闷,又相对减轻了学生的紧张心理。以前从来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会来抢答,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4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给学生创建一个“感悟课堂”,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地理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这一点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大气》这一课,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大气破坏对环境、人类生存影响的悬念,却通过课后“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大气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的结论,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类似例子有许多,地理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地理、感悟地理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语:生活化课堂教学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认清所学知识的价值,获得学习的动力,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为学生架构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对生活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我们应运用生活化的情景、材料,把生活化的课堂带给学生,做生活化的地理教师,最终让学生、教师共同享受地理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