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其中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现阶段中职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尚存在诸多问题。以现存问题为切入点,剖析了问题成因及影响,并基于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增强中职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效果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通过经典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培育文化自信,深化德育。
[关 键 词] 新课标;中职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1-0068-02
教育部于202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是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制定的总体规范,明确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与教学质量要求。标准指出“文化传承与参与”“语言理解与运用”“审美发现与鉴赏”“思维发展与提升”是中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指出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尤其是通过对经典的阅读,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丰富其精神世界。
一、阅读经典的重要意义
文学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阅读经典著作有助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经典文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经典一方面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让学生了解因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未知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领略经典之美;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极向上地生活,领略经典读物中人物的优良品质,升华精神境界;学习主人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修正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阅读,把握整体文章脉络,强化思维能力。除此之外,通过经典阅读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阅读的本质,引发其对阅读价值和阅读文化的思考,促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见,中职教师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习惯的重要意义。
二、当前中职语文课堂在经典阅读教学中的問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经典阅读作为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抓手,但由于经典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有碍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首先,基于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差异与教学评估失之偏颇等主客观因素,教师在经典阅读教学中多采用忽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阅读质量,盲目阅读,导致学生对经典阅读缺乏兴趣。例如,讲授《林黛玉进贾府》《窦娥冤》文段节选时,教学着重讲解考点,略讲整篇著作,经典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以成绩提升为出发点的教学活动内容枯燥,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其次,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有限,一些“读书活动日”“图书角”成了摆设,难以发挥价值。除此之外,经典阅读书目脱离生活实际导致中职学生欠缺对经典文学的品读爱好。虽然认为经典文学阅读很重要,但难于理解,兴趣不高。
三、经典阅读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中职院校教育“失衡”
中职院校缺乏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办学规模、办学特色本无可厚非,但部分中职院校在提升就业率与招生知名度的双重压力下,“重技能轻人文”,这种教学观念同新课程标准教学思想相悖,导致中职院校教学价值大打折扣。例如,多数中职院校更加注重举办技能大赛、实操大赛,唯独缺少文化赛事。新课程标准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中职教学实践中显然没有严格贯彻落实,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功利教学”。因此,要想改变中职阅读教学现状,中职院校要平衡“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重视经典文学阅读。
(二)教学设计目标有失偏颇
中职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提升成绩为教学目标,忽视经典阅读教学。当前经典阅读教学的设计中更侧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重视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追求的是阅读数量而不是质量。这同教师教学观念与文学阅读储备量有限息息相关。
(三)阅读环境的变化
随着网络、电脑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环境的变化也是导致学生忽视经典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科技信息并不发达的时期,学生阅读经典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以书籍为媒介。但是随着现在互联网的兴起,学生更加青睐电子书、平板电脑等阅读方式,在信息洪流的冲击下,学生陷入“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漩涡,难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经典,人心逐渐浮躁,快节奏的生活让中职学生难以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对经典敬而远之。
四、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师合理引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中职学生普遍匮乏经典阅读量,且阅读能力参差不齐。中职语文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制订经典阅读规划,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应该循序渐近地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名著节选作为切入点。例如,《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内容通俗高雅,属于中职学生的必读书目。但由于篇幅较长,课程中无法通篇阅读并清晰地讲述书中内涵。中职语文教材中截取了《林黛玉进贾府》,教师应注重讲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挖掘隐含背景与文学价值。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让学生知道文学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反映,是社会的缩影,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来践行新课标理念,提升中职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品读时代内涵。 (二)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经典之美
比较阅读的方式能够突出经典文学作品特色,让学生加深阅读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按照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对经典著作进行鉴赏比较,培养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对国内外名著的写作方法和创作理念相对比,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加深了解,例如在《窦娥冤》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比较关汉卿和莎士比亚的异同,二者都以悲剧为创作特点,但是在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上却存在不同之处。窦娥是封建社会的女性形象,地位卑微,力量薄弱。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主人公则是贵族,因为他当时所处的时代受到古希腊悲剧传统的影响,认为只有贵族才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贫民是没有资格的。《窦娥冤》《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中西方典型的悲剧作品,但是由于社会背景的差异,同为悲剧作品的两者差异较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经典中发现文化差异,进而发现文学背后的故事,通过对比让学生发散思维,爱上阅读,以此来践行新课标理念,让学生捧读和传承经典文化。
(三)建立动态阅读模式
建立动态的阅读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在动态欣赏过程中发现文字的魅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视频播放作用。例如,在《茶馆》学习中,教师可以播放《茶馆》话剧节选片段,将表演出来的行为艺术与文字艺术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将经典名著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名著和话剧视频中的秦二爷、王利发、刘麻子等人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异同点。这种动态阅读模式避免了文字的局限性和乏味性,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辅助学生阅读经典,体会人物之间的感情,让其深刻体验文学作品的原始意义,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审美能力和赏析能力。
(四)创建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浓厚的阅读氛围能够润物细无声,促使学生捧卷而阅。除了通过日常课堂教学,教师应创建阅读情景、创立阅读平台,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例如,按照学生的阅读基础和能力进行阶梯分组,开展读书分享会或者主题班会。将自己最近阅讀或是曾经阅读过的经典名著分享给同学们,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通过读书活动还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表达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观念。
同时在分享活动中,教师可依据学生表现给予个人积分卡。通过积分卡收集数量,评选班级阅读之星,以此激发学生自觉阅读,提高阅读的主动性,让学生沉浸在全员阅读的氛围中,形成校园阅读风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教学标准和内容,从内到外提高学识气质和个人修养,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除此之外,应提升教师的阅读水平,促进师生之间共同进步。通过共同诵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捧读经史子集,传承中华文化,阅读诗词歌赋,陶冶高尚情操,领略古代圣贤智慧,传唱不衰的文化经典,可以改变现代科技带来的碎片化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深阅读”能力,从而让阅读成为常态,以此落实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文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举办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促进师生共读
除了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中职院校还要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改变“技术至上论”,多创办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举行全校诵读活动,在读书日、读书月、全民阅读日、五四青年节等特殊活动日,开展千人诵读活动,古诗、古文诵读,经典阅读不能只“阅”不“读”,不能将喜欢阅读放在口头上,要真实地表达出来,通过千人诵读方法,创建交流环境。例如,在《荷塘月色》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文章中“月光如流水一般”“袅娜地开着”等内容,可带学生观赏夏夜荷塘,营造真实的情景,感受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对经典文章有最直接的感悟。
阅读经典在中职院校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对于中职语文课堂在经典阅读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教师要合理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经典之美,建立动态阅读模式,创建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举办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促进师生共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发现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冉景婵.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7):226.
[2]张慧玲.四驱共进共读经典:中职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提升路径[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9(4):65-66.
[3]闵智超.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名著的重要作用和方法[J].神州(上旬刊),2019(14):157.
[4]计静晨,郑国民.经典名著阅读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8(7):16-18.
编辑 司 楠
[关 键 词] 新课标;中职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1-0068-02
教育部于202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是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制定的总体规范,明确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与教学质量要求。标准指出“文化传承与参与”“语言理解与运用”“审美发现与鉴赏”“思维发展与提升”是中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指出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尤其是通过对经典的阅读,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丰富其精神世界。
一、阅读经典的重要意义
文学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阅读经典著作有助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经典文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经典一方面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让学生了解因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未知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领略经典之美;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极向上地生活,领略经典读物中人物的优良品质,升华精神境界;学习主人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修正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阅读,把握整体文章脉络,强化思维能力。除此之外,通过经典阅读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阅读的本质,引发其对阅读价值和阅读文化的思考,促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见,中职教师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习惯的重要意义。
二、当前中职语文课堂在经典阅读教学中的問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经典阅读作为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抓手,但由于经典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有碍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首先,基于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差异与教学评估失之偏颇等主客观因素,教师在经典阅读教学中多采用忽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阅读质量,盲目阅读,导致学生对经典阅读缺乏兴趣。例如,讲授《林黛玉进贾府》《窦娥冤》文段节选时,教学着重讲解考点,略讲整篇著作,经典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以成绩提升为出发点的教学活动内容枯燥,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其次,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有限,一些“读书活动日”“图书角”成了摆设,难以发挥价值。除此之外,经典阅读书目脱离生活实际导致中职学生欠缺对经典文学的品读爱好。虽然认为经典文学阅读很重要,但难于理解,兴趣不高。
三、经典阅读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中职院校教育“失衡”
中职院校缺乏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办学规模、办学特色本无可厚非,但部分中职院校在提升就业率与招生知名度的双重压力下,“重技能轻人文”,这种教学观念同新课程标准教学思想相悖,导致中职院校教学价值大打折扣。例如,多数中职院校更加注重举办技能大赛、实操大赛,唯独缺少文化赛事。新课程标准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中职教学实践中显然没有严格贯彻落实,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功利教学”。因此,要想改变中职阅读教学现状,中职院校要平衡“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重视经典文学阅读。
(二)教学设计目标有失偏颇
中职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提升成绩为教学目标,忽视经典阅读教学。当前经典阅读教学的设计中更侧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重视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追求的是阅读数量而不是质量。这同教师教学观念与文学阅读储备量有限息息相关。
(三)阅读环境的变化
随着网络、电脑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环境的变化也是导致学生忽视经典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科技信息并不发达的时期,学生阅读经典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以书籍为媒介。但是随着现在互联网的兴起,学生更加青睐电子书、平板电脑等阅读方式,在信息洪流的冲击下,学生陷入“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漩涡,难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经典,人心逐渐浮躁,快节奏的生活让中职学生难以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对经典敬而远之。
四、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师合理引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中职学生普遍匮乏经典阅读量,且阅读能力参差不齐。中职语文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制订经典阅读规划,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应该循序渐近地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名著节选作为切入点。例如,《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内容通俗高雅,属于中职学生的必读书目。但由于篇幅较长,课程中无法通篇阅读并清晰地讲述书中内涵。中职语文教材中截取了《林黛玉进贾府》,教师应注重讲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挖掘隐含背景与文学价值。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让学生知道文学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反映,是社会的缩影,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来践行新课标理念,提升中职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品读时代内涵。 (二)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经典之美
比较阅读的方式能够突出经典文学作品特色,让学生加深阅读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按照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对经典著作进行鉴赏比较,培养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对国内外名著的写作方法和创作理念相对比,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加深了解,例如在《窦娥冤》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比较关汉卿和莎士比亚的异同,二者都以悲剧为创作特点,但是在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上却存在不同之处。窦娥是封建社会的女性形象,地位卑微,力量薄弱。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主人公则是贵族,因为他当时所处的时代受到古希腊悲剧传统的影响,认为只有贵族才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贫民是没有资格的。《窦娥冤》《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中西方典型的悲剧作品,但是由于社会背景的差异,同为悲剧作品的两者差异较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经典中发现文化差异,进而发现文学背后的故事,通过对比让学生发散思维,爱上阅读,以此来践行新课标理念,让学生捧读和传承经典文化。
(三)建立动态阅读模式
建立动态的阅读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在动态欣赏过程中发现文字的魅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视频播放作用。例如,在《茶馆》学习中,教师可以播放《茶馆》话剧节选片段,将表演出来的行为艺术与文字艺术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将经典名著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名著和话剧视频中的秦二爷、王利发、刘麻子等人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异同点。这种动态阅读模式避免了文字的局限性和乏味性,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辅助学生阅读经典,体会人物之间的感情,让其深刻体验文学作品的原始意义,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审美能力和赏析能力。
(四)创建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浓厚的阅读氛围能够润物细无声,促使学生捧卷而阅。除了通过日常课堂教学,教师应创建阅读情景、创立阅读平台,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例如,按照学生的阅读基础和能力进行阶梯分组,开展读书分享会或者主题班会。将自己最近阅讀或是曾经阅读过的经典名著分享给同学们,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通过读书活动还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表达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观念。
同时在分享活动中,教师可依据学生表现给予个人积分卡。通过积分卡收集数量,评选班级阅读之星,以此激发学生自觉阅读,提高阅读的主动性,让学生沉浸在全员阅读的氛围中,形成校园阅读风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教学标准和内容,从内到外提高学识气质和个人修养,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除此之外,应提升教师的阅读水平,促进师生之间共同进步。通过共同诵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捧读经史子集,传承中华文化,阅读诗词歌赋,陶冶高尚情操,领略古代圣贤智慧,传唱不衰的文化经典,可以改变现代科技带来的碎片化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深阅读”能力,从而让阅读成为常态,以此落实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文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举办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促进师生共读
除了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中职院校还要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改变“技术至上论”,多创办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举行全校诵读活动,在读书日、读书月、全民阅读日、五四青年节等特殊活动日,开展千人诵读活动,古诗、古文诵读,经典阅读不能只“阅”不“读”,不能将喜欢阅读放在口头上,要真实地表达出来,通过千人诵读方法,创建交流环境。例如,在《荷塘月色》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文章中“月光如流水一般”“袅娜地开着”等内容,可带学生观赏夏夜荷塘,营造真实的情景,感受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对经典文章有最直接的感悟。
阅读经典在中职院校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对于中职语文课堂在经典阅读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教师要合理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经典之美,建立动态阅读模式,创建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举办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促进师生共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发现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冉景婵.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7):226.
[2]张慧玲.四驱共进共读经典:中职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提升路径[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9(4):65-66.
[3]闵智超.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名著的重要作用和方法[J].神州(上旬刊),2019(14):157.
[4]计静晨,郑国民.经典名著阅读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8(7):16-18.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