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键 词] 西藏职业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20-0108-02
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整个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积极探索新时期下育人工作的新方法、新理念、新格局。西藏自治区所处地理位置、民族特点、经济模式决定了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政治地位,特别是在扶贫攻坚国家战略中,职业教育对西藏地区区域发展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承担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历史重任。
一、大思政格局下西藏职业院校面临的挑战
(一)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的治理、振兴都离不开教育,其中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定向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其在西藏地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治理西藏、发展西藏的新时期治藏方略中扮演重要角色。西藏地区事业发展有赖于自己培养的职业教育人才,高素质、强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量加大。新时期西藏地区所需的职业教育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更要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完善的人格品德、深厚的文化情怀。所以,有道德、讲政治、强文化的人才素质应成为西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高素质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将提升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列入培养方案,更要重视道德规范的养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但是,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及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大的具体发展表象,为在培养职教人才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思政教育要以人为本,但由于地区差异,个体所具有的特点和现状也不同,因此,在西藏地区推进思政教育有更强的区域特点。
(二)如何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西藏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大部分地区为经济不发达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仍占大多数,教育不发展是其主要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治藏工作开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帮扶下,当地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当地的经济发展、教育工作、社会治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西藏地区职业教育仍呈现出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西藏职业教育以拉萨为中心,向其他地区辐射开来,高素质的职教人才需求缺口巨大。由于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协调,当地教育欠发展,从当地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入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难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当地受教育人群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根本入手,要将培养西藏所需的职教人才融入维护西藏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这也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作理念不谋而合。地理条件特殊和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了当地受教育者的思想闭塞、落后,主、客观因素都为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大挑战。
二、西藏职业院校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可行性
(一)职业教育欠发展需要调动一切力量增强思政育人功能
所谓大思政格局,就是在改革传统思政育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宣传阵地,扩大思政教育的人员范围,拓展思政教育的渗透途径、规范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职业教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是将德育融入专业技能,把握住职业教育定位,不断打破边界、促进融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社会上好这堂思政大课。
当地高素质职业人才稀缺,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决定了当地职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由此当地经济发展不充分,要想做好思政教育的育人工作,就需要集中一切力量,依靠党的坚强领导,集全社会教育资源,在整个职业教育全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大思政育人体系中对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与当地职业教育的育人需求相统一,容易形成强大合力,推进西藏地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二)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为大思政育人体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可能性
当地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技能教育处于不断尝试探索阶段,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形成都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所以,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协同发展带来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大思政育人体系带来更多可能性,可以做更多时效性探索,可以做更多试错总结,在全国人民共同帮扶下,建设符合区域发展特点的职业教育大思政育人体系,可以为更多欠发展地区提供更多有益经验。
三、西藏职业院校推进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呈现“两张皮”状态
在西藏职业教育中,通过开设公共必修课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要在公共课堂上,通过知识讲授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出西藏地区职业教育仍处在思政育人的传统模式下,忽视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新时期所面临的职教人才培养任务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学生思想更加多元,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两个大局的发展格局都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变量,各种变量交错在一起,使西藏职业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难度也更大。所以,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泾渭分明、互不相同,呈现“两张皮”的状态。学生对道德养成、精神塑造缺少主动性,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但思政教育要解决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学习知识或者应付考试。 (二)思政教育渠道方式略显单薄、不够丰满
西藏职业院校主要通过课堂传授知识、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教育渠道比较单薄、不够多元,教育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大而化之,缺少西藏地区发展史的教育,地方特色不足,思政教育中对西藏地区和国家发展的联系也不夠紧密,没有紧跟时代发展变化,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渠道不够丰满,根源在于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没有立足于受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和实际所需,没有了解到西藏地区的青少年所关注的问题。缺少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教师和学生的思政教育契合点不在一起,教师从教材出发、从课程出发讲授,学生从自身需求出发听课,二者关注重点不同,极大地削弱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课程思政推进不够深入,实效性不强
在西藏职业院校中课程思政建设缺少实践尝试,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状就需要课程思政的改革尝试,以思政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为抓手,推进思政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方式。在实践中,当地学生对课程思政是有很大需求的,并且学生对在专业知识技能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肯定并且欢迎的,结合地区发展学习专业技能,学生会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对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也会有新的感受和理解,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实际教学中,对课程思政的尝试和经验比较匮乏,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专业队伍建设不足,专业教师自身对政治、道德、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另一方面是对隐性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觉得只有公共政治课程才是唯一的思政教育方式,对育人工作理解较为片面。
四、西藏职业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精准定位,探索地区特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西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首先要立足于地区发展,结合地方特点,将西藏职教发展置于新时期治藏方略中、融入国家事业长久发展中、落在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中,要站在更高的政治全局来谋划当地职业教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要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证。要将西藏地区发展历史自觉融入党史国情中,融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融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自己培养的职教人才要有将自身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这就要正确认识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性,完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不断拓展思政育人的边界,扩大思政教育的参与范围,在育人全过程中整合资源、协同发力,结合不同的专业设置和职教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二)立足学生,拓展思政教育主阵地
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从当地学生特点入手,建立遵循当地学生发展规律的思政育人模式。从学生所需出发,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和思想状况,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发挥思政育人的实效作用,通过思政教育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在思政教育中采取多渠道、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避免简单说教,采取容易引起学生共情的方式,解决不发达地区学生的思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引导、树立榜样等方式,积极探索大思政格局下的育人手段,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找到学生所需和老师传授统一的契合点。
(三)主抓教师,打造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有效的思政育人工作,关键在于教师。新时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传统的单一知识结构背景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师的需求,职业教育需要一支具备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突出、道德情怀深厚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样一支队伍的形成有赖于当地自己对人才的培养,也依赖于发展地区的职教师资对当地教师的帮扶和经验传授,东西部地区人才交流有利于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当地教师走出去,外地教师走进来,教育理念的发展互通,有利于西藏当地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形成,也有利于思政教育全国一盘棋的大格局形成。
(四)围绕课程,尝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
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建立要围绕课程内容,不断改革尝试新的育人方式。在公共政治课之外,充分利用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技能传授中强化思政育人功能,结合专业课程设置特点,融入有针对性的思政元素,让思政育人润物细无声,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作用,在当地职业教育中开展的理、工、农、医等专业课程中,融入相关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更有兴趣、让知识更有底蕴、让教育更有温度。
编辑 马燕萍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20-0108-02
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整个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积极探索新时期下育人工作的新方法、新理念、新格局。西藏自治区所处地理位置、民族特点、经济模式决定了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政治地位,特别是在扶贫攻坚国家战略中,职业教育对西藏地区区域发展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承担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历史重任。
一、大思政格局下西藏职业院校面临的挑战
(一)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的治理、振兴都离不开教育,其中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定向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其在西藏地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治理西藏、发展西藏的新时期治藏方略中扮演重要角色。西藏地区事业发展有赖于自己培养的职业教育人才,高素质、强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量加大。新时期西藏地区所需的职业教育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更要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完善的人格品德、深厚的文化情怀。所以,有道德、讲政治、强文化的人才素质应成为西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高素质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将提升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列入培养方案,更要重视道德规范的养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但是,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及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大的具体发展表象,为在培养职教人才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思政教育要以人为本,但由于地区差异,个体所具有的特点和现状也不同,因此,在西藏地区推进思政教育有更强的区域特点。
(二)如何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西藏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大部分地区为经济不发达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仍占大多数,教育不发展是其主要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治藏工作开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帮扶下,当地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当地的经济发展、教育工作、社会治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西藏地区职业教育仍呈现出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西藏职业教育以拉萨为中心,向其他地区辐射开来,高素质的职教人才需求缺口巨大。由于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协调,当地教育欠发展,从当地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入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难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当地受教育人群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根本入手,要将培养西藏所需的职教人才融入维护西藏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这也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作理念不谋而合。地理条件特殊和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了当地受教育者的思想闭塞、落后,主、客观因素都为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大挑战。
二、西藏职业院校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可行性
(一)职业教育欠发展需要调动一切力量增强思政育人功能
所谓大思政格局,就是在改革传统思政育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宣传阵地,扩大思政教育的人员范围,拓展思政教育的渗透途径、规范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职业教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是将德育融入专业技能,把握住职业教育定位,不断打破边界、促进融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社会上好这堂思政大课。
当地高素质职业人才稀缺,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决定了当地职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由此当地经济发展不充分,要想做好思政教育的育人工作,就需要集中一切力量,依靠党的坚强领导,集全社会教育资源,在整个职业教育全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大思政育人体系中对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与当地职业教育的育人需求相统一,容易形成强大合力,推进西藏地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二)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为大思政育人体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可能性
当地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技能教育处于不断尝试探索阶段,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形成都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所以,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协同发展带来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大思政育人体系带来更多可能性,可以做更多时效性探索,可以做更多试错总结,在全国人民共同帮扶下,建设符合区域发展特点的职业教育大思政育人体系,可以为更多欠发展地区提供更多有益经验。
三、西藏职业院校推进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呈现“两张皮”状态
在西藏职业教育中,通过开设公共必修课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要在公共课堂上,通过知识讲授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出西藏地区职业教育仍处在思政育人的传统模式下,忽视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新时期所面临的职教人才培养任务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学生思想更加多元,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两个大局的发展格局都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变量,各种变量交错在一起,使西藏职业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难度也更大。所以,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泾渭分明、互不相同,呈现“两张皮”的状态。学生对道德养成、精神塑造缺少主动性,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但思政教育要解决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学习知识或者应付考试。 (二)思政教育渠道方式略显单薄、不够丰满
西藏职业院校主要通过课堂传授知识、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教育渠道比较单薄、不够多元,教育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大而化之,缺少西藏地区发展史的教育,地方特色不足,思政教育中对西藏地区和国家发展的联系也不夠紧密,没有紧跟时代发展变化,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渠道不够丰满,根源在于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没有立足于受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和实际所需,没有了解到西藏地区的青少年所关注的问题。缺少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教师和学生的思政教育契合点不在一起,教师从教材出发、从课程出发讲授,学生从自身需求出发听课,二者关注重点不同,极大地削弱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课程思政推进不够深入,实效性不强
在西藏职业院校中课程思政建设缺少实践尝试,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状就需要课程思政的改革尝试,以思政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为抓手,推进思政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方式。在实践中,当地学生对课程思政是有很大需求的,并且学生对在专业知识技能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肯定并且欢迎的,结合地区发展学习专业技能,学生会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对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也会有新的感受和理解,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实际教学中,对课程思政的尝试和经验比较匮乏,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专业队伍建设不足,专业教师自身对政治、道德、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另一方面是对隐性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觉得只有公共政治课程才是唯一的思政教育方式,对育人工作理解较为片面。
四、西藏职业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精准定位,探索地区特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西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首先要立足于地区发展,结合地方特点,将西藏职教发展置于新时期治藏方略中、融入国家事业长久发展中、落在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中,要站在更高的政治全局来谋划当地职业教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要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证。要将西藏地区发展历史自觉融入党史国情中,融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融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自己培养的职教人才要有将自身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这就要正确认识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性,完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不断拓展思政育人的边界,扩大思政教育的参与范围,在育人全过程中整合资源、协同发力,结合不同的专业设置和职教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二)立足学生,拓展思政教育主阵地
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从当地学生特点入手,建立遵循当地学生发展规律的思政育人模式。从学生所需出发,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和思想状况,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发挥思政育人的实效作用,通过思政教育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在思政教育中采取多渠道、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避免简单说教,采取容易引起学生共情的方式,解决不发达地区学生的思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引导、树立榜样等方式,积极探索大思政格局下的育人手段,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找到学生所需和老师传授统一的契合点。
(三)主抓教师,打造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有效的思政育人工作,关键在于教师。新时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传统的单一知识结构背景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师的需求,职业教育需要一支具备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突出、道德情怀深厚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样一支队伍的形成有赖于当地自己对人才的培养,也依赖于发展地区的职教师资对当地教师的帮扶和经验传授,东西部地区人才交流有利于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当地教师走出去,外地教师走进来,教育理念的发展互通,有利于西藏当地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形成,也有利于思政教育全国一盘棋的大格局形成。
(四)围绕课程,尝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
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建立要围绕课程内容,不断改革尝试新的育人方式。在公共政治课之外,充分利用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技能传授中强化思政育人功能,结合专业课程设置特点,融入有针对性的思政元素,让思政育人润物细无声,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作用,在当地职业教育中开展的理、工、农、医等专业课程中,融入相关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更有兴趣、让知识更有底蕴、让教育更有温度。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