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口算也叫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事实上,估算按要求处理后,则可视其为口算;笔算按相应的计算法则,可分解为多个口算的组合;然而简算更是口算的综合运用,体现计算的效率所在。由此可见,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提高口算教学的实效势在必行。
一、激发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取知识、探索真理的基础,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但是,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学习的内容本身感兴趣,而是对隐含学习内容的表象产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把对表象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内在需要,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可采用情境激趣、语言激发、谜语故事激发等。最主要的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具有的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还可以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训练形式可多样化。如:开火车、游戏、竞赛、我问你答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二、理解口算的算理
我们知道,要想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关键。当然,口算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基本口算,算理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借助操作,理清算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双手多做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中一些区域的智力激发出来。低段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需要借助直观操作,让学生手脑并用起來。
教学 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时,重点把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知识教给学生。如通过小棒演示:3和 6组成 9,所以 3+ 6=9、6+3= 9;9可以分解成 3和 6,所以 9-3=6、9-6= 3。
在教学 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时,重点把“凑十法”教给学生。例如 9+3,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操作演示,全班交流。通过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算理: 9和 1组成 10,把 3分成 1和 2,9和 1凑成 10,再加 2得 12。最后,经过 9+4,9+5等练习,概括出“看大数,分小数,凑 10数,加剩数”这一算法。
2、类比推理,运用算理
类比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特殊,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方式,它符合学生的好奇心,渴望去了解和探究陌生世界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有的相似概念,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从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探究动机和热情,引导学生自主类比推理、发现规律、弄清本质,得出正确结论,有效把握数学概念。
例如:三位数除以一位的口算。首先从现实情境中引出 600÷3,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思考算法并相互交流。表面上看,学生的算法各不相同,实质上各种算法是相通的,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从 6÷3= 2类推出 600÷3= 200,从而得出整百数除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接着探究 120÷2,因为 12÷2= 6,所以 120÷2= 60,从而得出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最后出示三组对比口算:
(1)8÷4 80÷4 800÷4
(2)40÷5 400÷5
(3)36÷9 360÷9
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围绕“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从而建立了表内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之间的一种结构性联系。
三、活用口算的方法科学有效的口算方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常用的口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凑整”法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围绕着“凑整”而进行等值变形,在教学时要结合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归纳出在一般情况下“凑整”(包括:凑十、凑百、凑千……)的几种方法。
(1)加数“凑整”。例如 42+63+58,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先把这几个数相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例如 152-87-13,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
(3)连乘中因数“凑整”。例如 25×7×8,启发学生:几个数相乘,如果有几个数相乘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可以调换因数的位置,先把这几个数相乘。
(4)运用除法的性质“凑整”。例如 300÷25÷4,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如果几个除数的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可以把除数先乘后再除。
2、公因式法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例如:0.92×1.41+ 0.92×8.59=0.92×(1.41+8.59)= 9.2。其次,乘法分配律也适合括号里面是减法的分配运算。例如:27×139-27×38-27=27×(139-38-1)=2700。 3、多加多减尽量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这样就可以使计算简便,乃至可以用口算完成,提高运算效率。但要注意的是:“多加要减去”、“多减要加上”。例如:579+397=579+400-3 又如:567-398=567-400+2 4、分解法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分解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数的“好朋友”,例如:2和 5,4和 5,2和 2.5,4和 2.5,8和 1.25等。分解时要注意不改变原数的大小。例如:3.2×12.5×25可以把 3.2分成 8和 0.4。分解法和乘法分配律结合,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例如:34×9.9可以把 9.9拆成 10减 0.1。再如:57×101可以把 101拆成 100加 1。 5、基数法在一系列数中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例如:72+68+73+67=70×4+2-2+3-3口算训练的方法很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积极性,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川省乐至县通旅镇中心小学四川资阳 641506
口算也叫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事实上,估算按要求处理后,则可视其为口算;笔算按相应的计算法则,可分解为多个口算的组合;然而简算更是口算的综合运用,体现计算的效率所在。由此可见,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提高口算教学的实效势在必行。
一、激发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取知识、探索真理的基础,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但是,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学习的内容本身感兴趣,而是对隐含学习内容的表象产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把对表象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内在需要,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可采用情境激趣、语言激发、谜语故事激发等。最主要的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具有的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还可以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训练形式可多样化。如:开火车、游戏、竞赛、我问你答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二、理解口算的算理
我们知道,要想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关键。当然,口算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基本口算,算理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借助操作,理清算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双手多做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中一些区域的智力激发出来。低段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需要借助直观操作,让学生手脑并用起來。
教学 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时,重点把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知识教给学生。如通过小棒演示:3和 6组成 9,所以 3+ 6=9、6+3= 9;9可以分解成 3和 6,所以 9-3=6、9-6= 3。
在教学 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时,重点把“凑十法”教给学生。例如 9+3,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操作演示,全班交流。通过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算理: 9和 1组成 10,把 3分成 1和 2,9和 1凑成 10,再加 2得 12。最后,经过 9+4,9+5等练习,概括出“看大数,分小数,凑 10数,加剩数”这一算法。
2、类比推理,运用算理
类比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特殊,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方式,它符合学生的好奇心,渴望去了解和探究陌生世界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有的相似概念,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从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探究动机和热情,引导学生自主类比推理、发现规律、弄清本质,得出正确结论,有效把握数学概念。
例如:三位数除以一位的口算。首先从现实情境中引出 600÷3,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思考算法并相互交流。表面上看,学生的算法各不相同,实质上各种算法是相通的,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从 6÷3= 2类推出 600÷3= 200,从而得出整百数除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接着探究 120÷2,因为 12÷2= 6,所以 120÷2= 60,从而得出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最后出示三组对比口算:
(1)8÷4 80÷4 800÷4
(2)40÷5 400÷5
(3)36÷9 360÷9
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围绕“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从而建立了表内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之间的一种结构性联系。
三、活用口算的方法科学有效的口算方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常用的口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凑整”法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围绕着“凑整”而进行等值变形,在教学时要结合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归纳出在一般情况下“凑整”(包括:凑十、凑百、凑千……)的几种方法。
(1)加数“凑整”。例如 42+63+58,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先把这几个数相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例如 152-87-13,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
(3)连乘中因数“凑整”。例如 25×7×8,启发学生:几个数相乘,如果有几个数相乘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可以调换因数的位置,先把这几个数相乘。
(4)运用除法的性质“凑整”。例如 300÷25÷4,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如果几个除数的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可以把除数先乘后再除。
2、公因式法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例如:0.92×1.41+ 0.92×8.59=0.92×(1.41+8.59)= 9.2。其次,乘法分配律也适合括号里面是减法的分配运算。例如:27×139-27×38-27=27×(139-38-1)=2700。 3、多加多减尽量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这样就可以使计算简便,乃至可以用口算完成,提高运算效率。但要注意的是:“多加要减去”、“多减要加上”。例如:579+397=579+400-3 又如:567-398=567-400+2 4、分解法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分解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数的“好朋友”,例如:2和 5,4和 5,2和 2.5,4和 2.5,8和 1.25等。分解时要注意不改变原数的大小。例如:3.2×12.5×25可以把 3.2分成 8和 0.4。分解法和乘法分配律结合,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例如:34×9.9可以把 9.9拆成 10减 0.1。再如:57×101可以把 101拆成 100加 1。 5、基数法在一系列数中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例如:72+68+73+67=70×4+2-2+3-3口算训练的方法很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积极性,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川省乐至县通旅镇中心小学四川资阳 64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