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诗词大门 翱翔诗词海洋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个独具魅力的学科,在学科里渗透了中国优秀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重要作用。在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古诗词及文言文的教学,让学生从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中掌握一些阅读古文的技巧,从而促使学生陶醉在诗词的海洋。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对古人留下来诗词的学习,可以让我们走进他们所生活过的那个年代,了解他们曾经的感情起伏,学习他们宁静而致远或是淡泊的生活意趣。而且在初中阶段,学生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学习古文或古诗词有助于初中生情商、智商的发展。但现在初中语文教师还秉持着一套不适用于现在初中生学习古诗词或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使本来就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更加枯燥,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低沉,教学效率下降。所以,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以期用这种改变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或古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下面将主要分析四种古诗词或古文的教学案例,希望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一、巧用“助学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到了初中会在学习中感到吃力,所以初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初中语文中对古诗词或文言文的学习,如果课下学生没能够进行自主预习和复习,可能就会降低对这节课的掌握程度。助学稿的使用,就是教师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而提出的,它比导学案进步的地方在于:助学稿虽然也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它却比导学案多了学生思维天地和课后总结这两部分,学生思维天地是设置在教学重难点之后的,这一板块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写下自己所想到的或者是感受到的作者的感情,为教师教学做参考;而课后总结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这节课所了解或掌握到的知识做一个记录,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的掌握情况。
  在学习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结合本课重难点整理出关于《观沧海》的助学稿,并在助学稿上对曹操的生平做介绍,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然后点出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品味《观沧海》的语言特点,从中了解到曹操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设计一个学生思维天地的板块,在这一板块中设计两个问题,分别是在阅读本首诗歌时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用30字描述出来;你认为这首诗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曹操想象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板块的设置能让教师在上《观沧海》这节课前,清楚了解到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程度,并及时改变教学设计。然后教师还应在助学稿中针对这节课诗歌的表达技巧,即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这一点,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联系。最后教师在助学稿后面设计学习反思这一板块,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出这节课你(学生)的收获了什么;二是让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意见,以及学生在这节上课中的感受(是在枯燥中学习,还是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这样做有利于让教师知道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比初次阅读时有进步,还有了解学生对这首诗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通过学生对本课的评论,可以让教师在下次上课前,调整教学方法。助学稿的使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二、对比式阅读教学,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初中生对诗歌的学习还停留在小学阶段,不知道如何找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意象以及这首诗所要抒发的情感,只停留在讀和背诵上,而学习诗歌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这首诗的意象是什么,以及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两个问题,设计出一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找到诗歌所要抒发的感情,以及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感情的。所以,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对比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会如何鉴赏古诗。
  《次北固山下》(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这首诗是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从“乡书何处达”这一句可以具体看出,教师在讲授这节课前,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首易于理解的诗歌,即余光中的《乡愁》,然后教师再介绍余光中的生平,介绍完生平后请学生对这首诗有感情地进行朗诵,朗诵完后让学生点出这首诗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乡愁的,即有“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并通过远近“距离”来表达作者乡愁的,学生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明白了乡愁是什么和诗歌中的具体意象是什么。教师展开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教学,先介绍王湾的生平事迹,然后让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并重点点出诗歌的最后一句,让学生明确知道这首诗是表达王湾思乡之情的。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乡愁》这首诗画出的四个意象,找出《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意象是什么,并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这两首诗都有什么异同点,讨论完后小组内推举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问题回答情况,对这节课的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在课堂的最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即请学生回忆一首学过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不论古今),并说明这首诗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这一感情的,以此来巩固对本课的学习。对比式阅读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起学生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学习热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促使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
  三、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贴近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古人的写作模式和现在有很大区别,以至于学生在学习古文或古诗时感到吃力,从而在古文教学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使课堂效率低下。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古文或古诗的兴趣,而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能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刻体会。
  例如《长歌行》(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师在上这节课前先要明确《长歌行》这节课所要表达的价值观是什么,然后在上课时教师向学生提方仲永,并向学生说这是我们七年级曾经讲过的课文,询问学生能否想起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如果学生有短暂的愣神,这时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问学生你们听过有人40岁或者更大的时候参加高考的新闻吗。学生说听过,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这些中年参加高考的人,并问学生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参加高考,这时学生讨论激烈,然后教师向学生说等我们讲完《长歌行》这节课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这些人会选择继续参加高考。教师有感情地先朗读一遍,然后对文章的意思进行讲解,在讲解中重点讲解需要让学生掌握诗词中的意境,并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把这些意境画出。在这些教学工作都进行完后,教师再问讲课开始前提出的问题,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出和方仲永一样,教师表示肯定,就是因为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没有在学习上努力过,想在年老的时候圆自己的一个上学梦。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篇小短文,即把你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受写出来。通过这个小短文的练习,让学生更深刻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更能够贴近于文章,有利于激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并快速促使学生进入古诗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古诗文课堂学习效率。   四、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
  学生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常常会感到无处下笔,无从学起,从而丧失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具体情境,激起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热情,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和课文展开想象,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主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师先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并在讲授本课前先搜集关于潼关的视频资料及图片,在课上教师先把图片展示给学生,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即作者为什么要写潼关,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感慨。这时教师可以再播放潼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领略一下潼关的自然风光,并从自然风光中让学生感受到潼关的独特魅力所在,并让学生根据观看的视频回答为什么作者在途经此处时会发出那么大的感慨,在让学生回答前,教师先对作者做详细的介绍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为什么作者在途经此处时会发生如此大的感慨,为什么兴盛了人民会受苦;灭亡了,人民仍然生活在困苦的环境中。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体会作者那种有感而发的感情和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这篇古诗词的理解。这时教师再对这首古诗进行逐句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强调意境所要表达的含义,并让学生画出这首诗的意境有哪些,然后分组讨论这些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意境来创造这首诗和《山坡羊·潼关怀古》这篇古诗所体现的情感具体是什么,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对这个问题做详细解释。教师在讲解完成后给学生布置写一篇学后感,谈一下自己在学习这首古诗时的认识。创设具体情境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古诗课堂上课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快速进入对古诗词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巧用“助学稿”、对比式阅读教学、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教学、创设具体情境这四种对初中古诗的教学方法,都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激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学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这四种教学方法,而是要结合课文的具体要求,不断创新教法,并且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让学生不丧失对古诗课堂的学习兴趣,促使古诗学习高效课堂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杨勇.轻叩诗词大门 遨游诗词海洋——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2014(3).
  [2]刘雨琳.为学生插上一对翱翔的翅膀——浅议初中古诗词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11).
  [3]金萍.诗情画意赏古詩——杭州千课万人古诗教学分例谈[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7).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在《蒹葭》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以此来烘托诗人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只有通过情境还原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诗歌所创设的朦胧凄清的情境中,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体会诗歌独特的艺术美感。本诗教学中使用的情境还原法和我们通常所用的诵读品味法非但不矛盾、不冲突,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情境还原法;共鸣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作文教学过程中,用就地取材的方法解决学生无事可写的困难,培养积累素材的方法、习惯。用当面批改的方式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把学生引领进写作大门  【关键词】就地取材;当面批改;写作入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解决 “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问题,但现实是一旦让学生写作文,很多学生常常觉得没什么可写,不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文本解读主要是指解读诗歌文本的能力,如何有效地解读诗歌文本成为中学教材解读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以高中语文诗歌文本解读为例,探讨中学教材的解讀策略。  【关键词】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最具有韵味的一种文学。在高中语文教材选文中,诗歌文本的选择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价值地位。  一、人教版高中语
【摘要】本文对如何有效地教学诗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笔者提出了一些做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凝练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音韵,让人徜徉其中而留连忘返;其蕴含的人生哲理让人深思并引为箴言;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隔
、【摘要】在语文教材中,插图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不仅是美化教材的重要资源,而且是语言文字的扩展与延伸。本文基于插图在高中语文中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以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五册)为例对插图的配置与类型进行完全统计与分析,并提出教材插图使用的构想,以期能够为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些许有利参考。  【关键词】插图配置与类型;高中语文教材;插图使用;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教师执教文言文方式传统,以致文言文教学路上困难越积越多。如何教好文言文,对于语文教学领域来说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将有不一样的天地。本文主要探讨这两者如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结合运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与“言”;兴趣;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的学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需要向学生传递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学生的思想水平以及文学水平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本文对初中语文课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在语文课程中应用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力求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 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操
【摘要】地域文化积淀深厚,是弥足珍贵的地方资源,写作教学把地域文化作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为教师的写作教学找到了落脚点。结合地域性材料,强化作文开头的常用写法—“三步开头法”,以提升作文开头语言的文采,进而体会地域性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主体体验,让写作成为学生真切体验的表达。  【关键词】教学案例;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活动过程及反思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是指导现代教学的重要方针,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古典诗词教学和学生赏析能力及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课堂中提高美感、增强热爱祖国诗词文化艺术的信念,本文从教学模式、方法、技巧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較为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典诗词是
【摘要】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她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关键词】阅读;快乐;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