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研究》2011.6B要目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l1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志响教师是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影响
  杨文娟分享,渗透到血液里的品质
  杨九俊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姜树华晤·焐·悟
  康立为基于绩效评价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的设计与创新
  姚 洁未来名师从这里起飞
  张 扬以“周周有活动”为抓手,构建生态 校本教研体系
  孙惠芳关注学生答题:生本教育的出发点
  殷秀兰创设小班主题墙的实践与思考
  成丽君初中语文板块式教学再探
  陈金秀从福岛核事故看物理教学中STS
   教育的渗透
  吴汝萍 奴长流
   隐性分层教学 彰显学生个性
  王粉林“引导—发现”式阅读教学探究
  徐金国让语文教改不再尴尬
  汪 芬用爱唤起学生的信心
  孙国萍当家长放弃教育的时候
  颜 敏关键处搭桥,悬疑处点睛
  洪荟春并不简单的试卷评析课
  胡文兵数学教材的活用例析
  刘春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杨建花教育随伺学生身旁
  李志华构建主义视野下的化学试卷讲评
  刘跃夫青年语文教师业务技能的自我提升
   浅议
  顾慧丽文学飘香 情趣盎然
  王小燕开放性美术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张 敏关注动态生成 打造活力课堂
  周冰洁音乐中的月亮意象探析
其他文献
每个孩子的大脑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他们探究精神的源头是好奇心,无时不在追问我是谁、我来自何方,言语之中充满着创生和灵性。这种独特的诗性的智慧构成了儿童的基本生存状态,鲜明地表现了儿童就是一个哲学家。  嬗变:诗性智慧消失的考问  然而,随着年级的递升,知识量的增加,我们的课堂不但没有成为滋养儿童精神生命成长的养料,在一定意义上反而成了禁锢学生个体精神的枷锁,儿童诗性智慧的消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
摘要: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关键词:课程文化建设;课程领导力;西庐文化
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特色的重要,它是凝聚学校内涵的文化张力,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办学实践,积淀形成的学校办学的内在倾向和个性特征。学校特色不可能“横空出世”,更不是应景之作,它是贯穿学校发展生命历程的精气神,因而成为学校师生的文化自觉。本文试图以江苏省南通中学的文化发展为例,探究学校特色的文化生态。  一、学校特色是基于学校文化的追寻、拷问和坚守  学校教育既有一般的、共性的教育
一、现状分析    《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是以单元形式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安排三到四课。而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是阶梯式上升的,也就是说无论是知识,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学生的要求都是循序渐进的。可是在一线的品德学科教学研讨中,笔者发现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往往只以一篇课文为教学单位,忽略了整个单元。而学生的学也是满足于单一课文的学习,不关注甚至感觉不到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
丹阳六中是一所“调整校”——由两所撤并的农村高中和一所郊区初中、一所城区初中在丹阳西郊“组装而成”;更是一所“新校”——1996年组建、开办。然而,就是这样一所“新校”、“调整校”,在开办短短10年后的2006年就被认定为省四星级高中,如今,学校的“生本教育”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新疆内高班”为载体的民族特色教育经验全国闻名,女子足球队即将走出国门,代表中国赴巴西参加世界中学生女子足球比赛
郭初阳老师讲的《沉重时刻》,我所看的,只是网上视频,并非现场所听。时为午夜时分,看完后,便一遍一遍地读里尔克的这首诗,继而陷入沉重的惘然之中。  忝为语文老师,迄今已十又五年,所听过的课,自然不在少数,有名师的,也有非名师的,但是,能够让我忘记是在听课,而随着老师全然进入文本的,却实在了了,郭初阳的这课,算是一堂。  所以,便想说一说。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堂课的话,我会说,这是一堂“不动声
最近去美国访问,参观了十多所高校。有赫赫有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不到千人的小校,其中有一所不为大家熟知的印弟安诺州的罗斯霍曼理工学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因为我的高中学生在那里读书还为我们作了介绍,更重要的是这所学校让学生在求学期间就能参加应用性研究,学习、研究、开发应用紧密结合的学以致用的办学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学校也以此引以为自豪,所以
幸福,是一个人活着必然追求的本质问题。教育因指向人,而注定是一种追求幸福的活动。多年来,苏州市金阊区实验小学以“培养真正的人,成就幸福的人”为理念,树立健康快乐的教育目标,创新寓学于乐的教育方法,追求乐此不疲的教育过程,践行着“培养幸福儿童”的“三乐”教育理想。发展“三乐”学生,成就“三乐”教师,构建“三乐”课程,学校逐步形成了特有的“三乐”教育,展示着一种独属于金阊实小的幸福教育表情。  “三乐
受访:邓雪霞(南京市小西湖小学校长)  采访:杨孝如(《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  【学校名片】  南京市小西湖小学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西临秦淮河,南朝中华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发轫于清代,于1906年正式转型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是南京市创办最早的小学之一。秦淮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百年湖小的精神依归,而跨越近三百年的普育堂,以及与普育堂一脉相承的“义学”传统,则是小西湖小学办学坚实的文化根基。“
摘要:从哲学理性的角度看,异化在人类进化的特定时期,对人的理性生命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发达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从与人的同一,经历对人的异化,最终要实现向人的回归,这是教育早就“注定”了的发展轨迹,是人类自身发展规律在教育中的体现;而且,教育与人及其生活,从最初的同一,到最后复归同一,不是无意义的循环,而是一种辩证的回归,是在扬弃了各阶段的悖理性之后所达到的更高层次上的同一,蕴含了“否定之否定”,“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