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有座解放军庙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888888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泉州惠安崇武镇西沙湾,有一座全国独一无二的“解放军庙”,这座“天下第一奇庙”里供奉的不是神灵,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8军的27名烈士。它的故事在崇武几代人中口口相传,延续至今。
  1949年9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率领的28军84师251团的官兵分乘6艘木帆船从福建东南的平潭岛来到崇武镇的西沙湾练兵,准备参加解放金门、厦门的战役。
  一天上午,几架国民党飞机突然出现在祟武西沙湾上,并一通狂轰滥炸。为了保护人民群众,正在西沙湾练兵的解放军官兵用机枪迎击,吸引敌机火力。由于轰炸来得突然,又是白天,路上有许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这其中就有一个哭喊着找妈妈的小女孩,她从沙滩向地瓜田奔跑,离她不远的地方不时落下一个炸弹,情况十分危急。五个解放军战士不顾一切从掩蔽的船体下、小树林中冲出来扑向小女孩,用血肉之躯挡住飞迸而来的弹片……小女孩得救了,五名解放军战士却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被救小女孩叫曾恨,当时只有13岁。在此之前小女孩叫曾阿兴,她的母亲叫李面。李面与丈夫侨居新加坡,生有三子一女。女孩起名曾阿兴,寓意为家族带来兴旺。然而,阿兴的三个兄弟在1942年至1945年日本侵占新加坡期间全遇难了,这对李面一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将女儿改名曾恨以示对战争的憎恨。为了躲避战争,李面夫妻决定带12岁的女儿返回故乡崇武定居。家乡虽穷,但人情的温暖让李面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不久,李面再次为女儿改名,改回曾阿兴。她希望忘记悲痛,在家乡重新出发,家族未来兴旺发达。
  哪曾想回国第二年,阿兴就遇到了轰炸。李面找到她时,母女俩抱头痛哭。在依然硝烟弥漫的西沙湾,李面又一次为女儿改名,她叮咛女儿:“阿囡,今天起,你叫曾恨。你要一辈子记住解放军的恩情。”
  这一天,共有24名解放军在西沙湾为民捐躯。镇里的百姓纷纷涌向这里,流着泪为烈士整容,在附近的沙地挖了一个大坑安葬了烈士。他们依照当地风俗在沙冢边盖了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子,屋子里安放着烈士的牌位,上书“廿四君灵位”。
  曾恨忘不了解放军的恩情,除了经常过来上香,每年除夕,她都要为这些死难的烈士守岁。她把母亲给她的梳妆盒改成一个小小的神龛,用泥土塑了一尊解放军像。解放军像上有她用笔认真描绘的五官和红五星、领章,泥像的胸前还有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纸条。解放军像让曾恨对解放军的纪念有了形象寄托,但每次烧香点烛焚纸钱时,海风总是把纸灰吹得到处飘扬。她许下心愿,建一座像“和寮宫”一样的庙,把烈士供起来让人们瞻仰。
  崇武民风古朴,素有奉祀为民捐躯的英雄的习俗。明朝时,戚继光率部在泉州海域与倭寇激战,众多将士阵亡。一部分阵亡的将士也葬在西沙湾的海滩旁,村民感激将士,建了一座面向大海的“和寮宫”,以祭奠奉祀些英灵。供奉“廿四君灵位”的小屋子便建在“和寮宫”附近。
  1996年,做小本生意的曾恨带头捐出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攒的6万元钱,并到有关部门询问有关建庙事宜。但6万元对建庙只是杯水车薪,不得已她只得四处“化缘”,以一颗特别的拥军之心感化周围干部、群众。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曾恨在只有6万人口的崇武镇募到60多万元的捐款。
  1993年,解放军庙紧挨着“和寮宫”动工了,1996年秋天,庙建成了。当地居民把同一天在祟武海域牺牲的另外三位英烈请了进来,正名为“廿七君庙”。无和尚、没尼姑,无佛无神,在通常用来摆放神明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摆放着27尊解放军塑像以及当年他们所乘的木帆船的模型。如今已年过七旬的曾恨就住在庙里,她每天早早地起床,在供桌前摆上清茶、供品,然后烧一柱香,默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1997年,崇武人民又捐资建了烈士纪念碑。老将军叶飞听女儿叶之桦讲述老百姓自发修建解放军庙的消息后,激动不已,当即挥毫题写碑铭:“为了人民,死得光荣”。1997年11月,纪念碑完工。1998年初,崇武镇又扩建了烈士纪念馆,完成解放军庙的配套工程。
  几经变更,当年的27位烈士所在部队早已改了新的番号,但烈士故事与精神永远写在了部队的军史册上。1997年,该部队时任团长来到崇武悼念先烈,代表部队为解放军庙赠送匾额,上书“战士英烈,惠女虔诚——天下第一庙”。
  1999年八一节,老战士侯茂森也来此解放军庙怀念战友。之后,每年的9月17日,附近的驻军官兵和中小学校的师生更是经常到这里接受先烈事迹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2002年8月,惠安县委县政府正式将里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占地400多平方米的解放军庙香火不断,庙前的楹联:“丹心照日月,碧血写春秋”、“官兵勇战壮成仁,同志于今称大人。塑像奉香岂迷信,翻身群众敬功臣。”庙宇上空回荡的总是《我是一个兵》《说句心里话》和《我的老班长》等军歌。
  2005年,联合国和平使者林常徳先生前来参观解放军庙,他感慨万千,随即挥写“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世界和平卫士”及“军魂”二字,现如今刻于青石碑上以祭英魂。
其他文献
老建筑群的“养老”问题,似乎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艰巨。能否成为福建第二个“鼓浪屿”暂且不论,但在专家眼里,厦门近年来探索的鼓浪屿保护开发模式,可望成为借鉴。  立法明确“修旧如旧”  2000年,厦门市正式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308幢老建筑随即被列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名录。之后,厦门快速开展修缮工程,首批101幢老建筑依据“修旧如旧”给予修缮。2009年,厦门专门对《条例
期刊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清代硕学通儒、《福建通志》总纂陈衍,写下这两句诗时,一定没想到,自己不经意间创下了一个第一。这是三坊七巷第一次被用到诗句,并且见诸记载。  三坊七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重要标志,是一处延续千年的城市商、住社区,位于福州城区山水格局的中心地带。遗产地范围南起安泰河,北至杨桥路(原杨桥巷),东至八一七路(南街),西抵仓前河(今安泰河),占地面积40.03公顷。三
期刊
在宋元时期的一个秋冬时节,泉州的远航船队驾着长风浩浩荡荡分别从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以及沿海的法石港、石湖港、祥芝港、深沪港、东石港等港口出发,经南海群岛、印度洋、波斯湾、北非、地中海沿岸,驶向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次年夏日,船队又乘着东南风返航。去时满载着丝绸、陶瓷、糖、茶、铁器等货物,回来时运载着异域的钻石、玳瑁、玛瑙、药材、香料、玻璃工艺品等,却比原来少很多,也轻得多。凭借航海经验,船
期刊
沙雕艺术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海岸举行了各种沙雕竞赛和活动,艺术家从中学习了各种技巧和经验,并把它发展成为巨型雕塑。  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雕塑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把沙堆积并凝固起来然后雕琢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呈现艺术迷人的视觉奇观。沙雕作品完成以后经过表面喷洒特制的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由于沙雕会在一时间内自然消解,
期刊
在闽江两岸,有一个族群叫疍民,他们源于古代的百越,长期以来浮舟泛居于船中,一家人吃、住都在船上,以船谋生,过着漂泊的水上生活。  上世纪50年代起,当地政府陆续安排福州疍民上岸,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定居陆上。随着时代的变迁,闽江两岸原有的码头如今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很多疍民也过起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在福州闽江大桥菖蒲水域,如今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小渔船,他们是这些福州疍民的后代,由于
期刊
叶景吕,福州人,生于1881年,曾作为清驻英、意、比三国钦差大臣罗丰禄的随员,于1896年赴伦敦,5年后返回福州。1901年,叶景吕在伦敦拍摄了第一张个人肖像,正是这张照片,从此开启了世界摄影史上一个个人影像的传奇。  叶景吕,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因为生命跨越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所以又是不普通的,更不普通的是,他曾连续62年每年都到照相馆给自己留存一张肖像照片,战乱离合都没能中断他的坚持。
期刊
“南靖云水谣”原名长教,那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村中这条长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  从南靖县的梅林镇进入土楼所在的长教风景区,有一条千年古栈道,被当地政府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其实,一直到2005年前,这条古栈道就是一条很普通的、当
期刊
福建省海岸线曲折绵长,岛屿众多。东山岛、南日岛、崇武半岛、古雷半岛……一座座海岛就像镶嵌在福建3752公里海岸线上的一颗颗明珠。这些海岛上,几乎都有驻扎着为国守海防的女民兵。这些海岛花木兰,用自己的赤诚和热血青春,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更是八闽海岸线上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线。  沿福建东山岛上古城墙一路走到尽头,被海风侵蚀掉皮的三层小楼就是福建省东山县铜陵女子民兵哨。  这是一座
期刊
细软雪白的沙滩,湛蓝幽深的海水,纯净干净的天空,悠悠飘荡的白云,轻柔吹拂的海风……这是福建长乐下沙海滨度假村曾经的景象,这里曾被称作“东方夏威夷”、“南国北戴河”,每年夏季前来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日均客流量最多时达3万人次之众。  如今,下沙海滨度假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度假村几成废墟,沙滩上垃圾成堆,标志性建筑变成“厕所”,“厕所”外观还有标语:“礁石200米内已溺死多人,严禁游玩”……无法让人与曾
期刊
霞浦,位于福建东北沿海。因境内有江东流入海,日出映照,江水如霞,故江名霞浦,山名霞浦,县名霞浦。  潮水尚未褪尽,浅滩上便闪现躬身劳作的身影。夕阳余晖之下,竹篙轻点,一叶小舟划破宁静的海面,载着那被镀上一层古铜色光泽的渔民,带着一串涟漪滑进金色的光影,且行且吟……  碧海银滩,诡竿谲影,渔舟唱晚,落日熔金,还有那绵延无际的挂蛎晨景,那飘摇壮观的海带、紫菜晒场……  啊,霞浦!你不只是诗意的面向大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