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画 画中有声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mo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场景描写应该是点面结合,能调动人的各种感官,从视觉、嗅觉、听觉到联想想象,加上各种描写,如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字里行间给人一种很直观的画面感。而我们有些同学的片段却比大作文还要长,甚至很多同学都有这个困扰:想写长的时候写不长,想写短的时候也写不短一总结了同学们的场景描写作文片断后,我发现,很多同学根本没有场景描写,仍旧在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而这记叙文中都是以交代事件来龙去脉为主,只会记叙,不会描述,下面我们就结合例子来看一下。
  如一位同学写了奥运火炬在绍兴的传递,从大禹陵出发开始一直写到终点的城市广场,洋洋洒洒一千多字,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一句话:“绍兴火炬传递,大禹陵的入口两侧已形成了两堵人墙,人们内心的激情比当日的骄阳还要火热。”(后就是对整个过程的记叙。)
  她并没有继续展开,这句话就是讲述,其实这里就可以扩展成一个片段:
  听说奥运火炬要在绍兴传递。起点就设在大禹陵。本来非常宽敞的入口两侧已形成了两堵几米宽的人墙。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不顾天气的炎热,纷纷从家里出来。人流不断涌来,两堵人墙不停地向中间靠拢,站在中间的武警官兵大汗淋漓,张开双臂不停地示意群众往后靠,大声说着:“来,大爷,大嫂,往后退,退到地上的白线后。”来得早的人就占了优势位置——第一排,扇着蒲扇,看似悠闲。有事耽搁的人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个个都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跟,寻找前方的突破口。一个半大的孩子,身子一缩,从人们的腿边挤了进去,前面的人正要开口数落孩子的淘气,却发现他已不见了踪影。几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女青年,穿着红T恤,在人群中格外扎眼。他们脸颊上贴着国旗,额头上绑着红绸带,手中握着小国旗,齐声喊着:“中国加油!中国加油!”不少围观的人们也受到感染,加入了呐喊的队伍。五月的太阳已经让人汗流浃背,但人却愈聚愈多……
  从上面的片段我们可以总结出,场景描写,首先不需要事无巨细样样交待,而应该选择一个地点,一个短暂的时间,把外在的环境和人物的活动放进场景中。只有这样才能使画面开阔,突出重点事物的面貌,收到生动逼真、具体感人的效果,这是我们在场面描写时第一点要注意的。
  其次,场景描写还应注意避免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读者,应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场景中所包含的感情。如很多同学习惯了运用“他们很高兴”、“他们很兴奋”、“他们很激动”、“我的房间很小”等这样的字眼,却不知道这样的话给读者的视觉冲击力并不强。如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
  外面突然下起了小雪,下课了,可老师还在讲课,而同学们的心已完全不在课堂上。
  这是反映老师拖堂了,而外面正下起了雪,同学们心不在焉地听课。这个场景可能每位同学都有亲身经历,但是就这一句话无法给人深刻的印象。这个“心不在焉”可以拓展成这么一段:
  天色沉了下来,灰蒙蒙的,风渐渐大了起来,吹动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老师投入的讲授,也打断了同学们的思路。走廊上渐渐热闹起来,时而听到欢呼声:“下雨了。哎!湿漉漉的。”“雨点怎么那么大,打在地上都会蹦回来,好像是雪粒,老师上课说的霰。”“哦,下雪喽!下雪喽!”……欢呼声传入了教室。同学们的头逐渐转向两边。“蒋鼓东,把窗帘拉上!同学们,我们把这一道题讲完。”老师面无表情地宣布。蒋炎炎东站了起来,手伸向一边的窗帘,眼睛却盯着窗外。“快点。”老师催促道。“哗……”蒋燚东猛一用力,窗帘脱钧了,整扇都跑到了中间。“哈哈哈……”同学们中间爆发出一阵笑声,眼睛齐刷刷地看着窗外的天空。“似乎真的下雪了。”拉上窗帘后,他坐下来和同桌悄悄地说。“就是,还不下课!谁听啊!”张筑伟撇了撇嘴。“回来回来,头,看黑板上。”老师催促着,“下一步,答案应该是什么?王贝妮!”沉默了一会儿,老师惊讶地盯着王贝妮,“王贝妮!王贝妮!”“啥?老师,能不能再说一遍?”
  又如另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有这么一句:
  池塘边。一只失了队的羚羊想喝水,它非常警惕。
  这里的“警惕”两个字,也可以用别的语言呈现:
  烈日下,干枯的池塘边,一只失了队的羚羊从远处慢慢踱了过来,它不停地向左右张望,乌鸦突如其来“嘎……”的一声惊到了羚羊,它撒腿飞速往回跑,干燥的尘土在它的蹄下飞扬了起来。不久,这只饥渴难耐的羚羊又回到池塘边,低下头喝那仅有的一滩浑水,竖起的耳朵还不停地朝两边转动。
  所以,语言能够把一个场景概括下来,并且也能让一句话扩展成一篇文章。“同学们的心完全不在课堂上。”这一句话可以通过很多人的表情和反映表现出来,而不是叙述者跳出来讲给读者听。“警惕”二字,完全可以通过羚羊的动作来表现。
  再次,要注意的是场景描写的作者最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场景进行描述。我们应记住:叙述者是人生世相的旁观者,通过叙述者的眼睛,让读者感受到所发生的一切;好的场景描写中叙述者不应该是演员,不应该跳到镜头面前去手舞足蹈一番。而我们大部分同学的场景描写都把自己加入到场景中,这样就无法冷静地观察周遭的一切,有的甚至加入了自己的很多感情因素。如一位住宿生经过了一周的学习,周六要回家了,为了表现那种兴奋之情,他这样描写:
  今天是周六,起床铃声还没响,大家就都醒了,都说:“今天要回家了。”我很想睡,可是实在睡不着。只好尊重大家的意见,穿好衣服,拿好毛巾等,去盥洗室洗漱。推开门一看,居然有很多人都起来了。看来要回家了,大家都十分激动。
  这段话有语言描写,电有动作描写,但是因为把自己加到了片段中,就以自我感受为中心,没有好好去观察别的同学的表情动作,描写就相对乏味。如果换成:
  早上四点多,走廊上出现了脚步声:“哪个鬼子进村了?那么早,吵死人了。”陈晶嘟囔着,翻了个身,用被子盖住了脑袋。“砰……哐!”“你干什么?那么早,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对门有人出来呵斥。“对不起,对不起,我脸盆掉了。”“砰”,重重的摔门声响起。“唉,吵醒了就睡不着喽。”下铺的阿毛坐了起来。“今天周六,可以理解,既然睡不着,索性起来算了,去背背语文课文。过会儿要默写。写出来了回家也舒服点。”寝室长轻声宣布完,穿上衣服,拿起牙刷杯等,又蹑手蹑脚地到门背后拿了毛巾,打开门出去了。“超哥,别睡了,今天下午有什么打算?”上铺的兄弟趴在床沿上,朝下铺喊了声。“嗖”,一本《毛泽东选集》擦着上铺的脸飞过,又落到了地面上。“你怎么那么不友善呢?免费陪你打游戏吧!你出钱我出力。”上铺的兄弟不死心又加了一句。“嘭嘭嘭!”“开门开门,谁把门关了?”寝室长在外面喊道,何峰一骨碌爬起来,睡眼惺忪地开了门。“老大,你那么早,昨天卧谈到那么晚,你精力真旺盛。”说完竖起了大拇指。一溜烟又回到了床上。“回家补觉好了。”不知谁吭了一声。这句话好像提醒了大家。都闹腾开了,每个人都醒了。你一句我一句,讨论着中午回家吃饭好,还是在学校里吃了打完篮球再回去好。走廊上开始人声鼎沸……
  这样一来,对于周六的回家,“大家都很激动”这一句就有了着落。尽量让自己离开这个场景。躲到镜头后面,而且很多东西不是非得你亲眼看见才能描述出来,才能给读者一种直观的印象,可以通过语言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如这位同学说在盥洗室看到了很多人在洗漱。这一点,读者完全可以从走廊外的脚步声中想象出来。
  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各个同学各有差异,但是对于场景描写,同学们除了掌握课本中的理论之外,平时还应该多做对比阅读,最好是对同学自己的文章加以修改,这样更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片段组成的,写好片段尤为重要。好的文章不一定是你能引用多少优美的诗词,也不仅仅是能够把修辞手法用到作文中去,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场景描写就是为了把你脑海中的场景再现给读者,所以,你无须把这个场景的来龙去脉交代得详详细细,也应该避免把自己的感情强加给读者,而是让读者在你的文字中自己去体会。写作时,尽量让自己跳出这个场景,或者成为配角,以冷静的眼光去看待周遭的一切,只有这样,你才能写出一个让人印象深刻,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场景片断,让读者体会到语言文字所反映的画面感,听到字里行间所发出的声音。
其他文献
分析能力,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能力,也是高考作文的难点。检验一篇高考作文的优劣,标准固然很多,其中主要看考生对题目的理解是否准确,对论题的分析是否透彻,对问题的解剖是否具体,对观点的论述是否独到……总之,就是要看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分析眼光和分析能力。事实证明,凡是一类卷高考作文,都体现了较高的分析水平;一些人档低的作文,往往是分析不准、不透、不新所致。希望同学们对此能引起高度重视。本文试从词语型话
期刊
喜欢毕淑敏,喜欢她的睿智,她的敏捷,她的坦白,她的广博,她的深刻再次拜读她的《界限的定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人与人相处,即使是再亲密的挚友、亲人,也是需要界限的。  “距离产生美”,然而距离、界限又是相对而言的。文章以一种药理现象引出自己所要论述的观点,从自身经历出发,以自己学医时对界限的理解作为出发点来论述,使文章更加具有可信度。然后由动物之间到人与人之间界限的重要性逐步进行阐述,层层深入,
期刊
我的母亲熬奶茶的本事堪称一绝。小时候,每天早晨我都是被母亲熬的茶香诱惑醒的。起床后坐下来喝几碗母亲熬的奶茶,浑身就沸腾了,背上书包冒着呼伦贝尔零下30℃的严寒都不会觉得冷。想起母亲起早熬奶茶的辛苦,我立刻会被一种力量包围着,那股力量一直暖暖地鼓励我勇往直前。  几天前回家,整整一年时间没有见面的亲戚朋友自然很高兴,都热情地邀请我去他们家作客。可我发现他们家里少了熬奶茶的香味,取而代之的是简便的奶茶
期刊
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相貌平庸、经历平凡、生活平淡的小小“箭杆虫”,快乐地呼吸着,真实地生活着。  从呱呱坠地那天开始我就知道:我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海市蜃楼的美丽与迷人不过是过眼的云烟、片刻的浪漫,我极像一只白色的“箭杆虫”,躲在阔叶中、杆芯里,心如止水,快乐地计数着自己的天年。  我似乎今生注定与某种平静有缘。我生于常常被人遗忘的乡村,吃着与山珍海味不搭界的食物,上着普通的启蒙学校,就似小时候
期刊
在当轮船洗碗工的日子里  (俄)高尔基    春天到来的时候,我终于跑了。  我在堤岸上闲荡了两三天,在好心的装卸工人那里吃饭。和他们一起住在码头上,后来,其中的一位对我说:  “孩子呀,我看你在这里闲荡也不是办法,到‘善良’号轮船上去吧,那里需要一个洗碗工人……”  于是我去了。船上小吃店的老板是个高个子,长着一把大胡子,戴一顶黑色的绸帽子,没有帽沿,一对浑浊的眼睛透过镜片望了望我,然后低声说道
期刊
[妙文览胜]  例文一    湿湿的想念  沈 红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
期刊
就古典诗歌而言,其本质是抒情的,但也有一些诗人不甘拘泥于此,常常将在人生中觉悟出的“理”融进诗中,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然而单有“理”,没有诗的形象,还算不得真正的诗,那只能是以诗的外在形式所讲的“理”。清人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有理语。”“趣”者,艺术趣味也。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也就是说,艺术作品中的
期刊
《笨拙的梦想》是一篇记事散文,事件完整,过程清晰,很容易把握。但文章的内容却并不单薄寡肃,而是意蕴丰厚,耐人咀嚼,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善于剪裁、巧于插入的功夫。  文章所记演讲比赛,虽然从开始到颁奖,过程相当完整,但20人中却只详写了一人,即第16号的那位小姑娘,对其他人的略写,也是为了衬托这位主角的,而且对这位小姑娘的描写详略处理也相当讲究。整个演讲过程,作者只详细讲述了她的两段感受(见加粗的文字)
期刊
语文课本包罗万象,有的课文篇幅又很长,我们在阅读中不可能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做一只飞舞在万花丛中的蜜蜂,善于发现语文课文中的可采之点,大胆取舍,以点带面,读出妙处,读出精彩,读出感悟,读出情趣。  那么如何进行采点,才能使语文课文常品常新,趣味无穷呢?    一、于点到处求深入    有许多课文的精彩之点、动情之处是被作者蜻蜓点水似的点到为止、一笔带过的,因此它需要读者借助
期刊
钉在纸板上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蝴蝶标本从映入叶老眼帘的那一刻便没有停止过生动,蝴蝶的美丽和生死给了他有关生死观的思考,给了他诗意的联想,更引起了他有关人生、社会的思考。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翩翩起舞于人的心灵和社会的天空。蝴蝶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蝴蝶,它飞进了一个超越自然的空间,成了一种含义和象征,深刻的内涵在这一刻更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  纸板上美丽的蝴蝶,曾经蒙蔽了“我”童稚的心,“给我留下最早的错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