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为议起 议从叙出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fan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笨拙的梦想》是一篇记事散文,事件完整,过程清晰,很容易把握。但文章的内容却并不单薄寡肃,而是意蕴丰厚,耐人咀嚼,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善于剪裁、巧于插入的功夫。
  文章所记演讲比赛,虽然从开始到颁奖,过程相当完整,但20人中却只详写了一人,即第16号的那位小姑娘,对其他人的略写,也是为了衬托这位主角的,而且对这位小姑娘的描写详略处理也相当讲究。整个演讲过程,作者只详细讲述了她的两段感受(见加粗的文字),其余一概简略而过。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读完全文,你会发现,作者之所以详述这两段感受,就是因为这两段议论性的语句正勾起了作者的联想,拨动了作者的心弦——“那种微笑,浅浅拂过我的心房”、“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我麻木低沉的心空”、“谁不曾做过梦呢”等,以及最后作者说的:“看一眼那玫瑰花般的女孩,竞有些什么重新在我心中流转鲜活……”这几处心弦所动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两段议论,不论是突出“仰头”,还是强调“有梦”,其用意都是显而易见的。
  可见,文中不时插进的作者自己的感受(见文中画直线的语句)正与前者合拍,因为这些感受同样强调突出的是那“玫瑰”似的“梦想”,那“笨拙”的姿态背后掩抑不住的“优雅”的精神;而这种插入带有极强的自责自省的味道,这就突出了那小姑娘的“梦想”对自己的呼唤,那小姑娘的“精神”对自己的感召,这也就巧妙无声地将所写由小姑娘扩大到了自己的身上,使文章的内涵得以丰富,同时也更真切感人。
  不仅如此,在结尾处文章还借颁奖巧妙地插入了专家评委的两处点评,与前两处的感受一样,这里的点评,强调的也同样是“梦想”、“做梦”、“有梦”;同样是“丰沛真实的情感”,“真诚、老实的姿态”,并宕开一笔,强调这种真诚不仅可以打动眼前的“裁判”,还能够打动将来的“命运之神”。这样,就又使全文的主旨得到了升华。总之,全文两种插入,不仅由此及彼,而且由浅入深,使平常的一件小事变得深挚丰厚,十分感人,能激起读者强烈的感喟与共鸣。
  这就是本文的工夫,这种工夫叫做剪裁精当、叙议结合——精当在叙为议起,结合在议从叙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你看,不失为一篇典范之作吧?
  原文:
  笨拙的梦想
  羽毛
  前不久,单位举办了一次“迎国庆、展风采”的职工演讲比赛,我也去当听众。
  一共20人参赛,每人演讲不超过5分钟,题目自拟。男选手们西装革履,女选手们小立领配A字裙,表情庄重,严阵以待。上得台来,个个都是口若悬河,手势丰富,不是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好业绩,就是畅谈精彩的北京奥运,热情勾画着美好的人生蓝图……看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真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
  第16个人上台了,是个肤色白净的女孩,穿着普通的套头毛衣,牛仔裤,还没开口,脸就红透了。她鞠了一躬。说:“各位老师好!同事好!我来自出版社的编辑部,还是小学三年级时参加过一次诗歌朗诵,普通话不过关,还请大家多原谅!”
  不少人笑了,报以鼓励的掌声。
  相比其他演讲者的镇定自若。她有些紧张,表情不太自然,耳朵根都羞红了。整个演讲过程中,她的两手都紧紧抓住桌沿,仔细看看。右手还在微微颤抖……他们部门能说会道的大有人在,为什么选送了有点儿羞涩的她?
  她的演讲主题也不是气势恢宏的。她讲了自己如何从小镇女孩成长为京城白领,讲了从风和日丽的南方来到风大干燥的北方如何生活。
  她工作两年了,最初的岁月是孤独艰难的。人生地不熟,约稿也很艰难,常常吃闭门羹。头一个月,她毫无业绩。她说:“那天回家时,我十分沮丧,故意仰着头,怕眼泪掉出来。那一仰头,恰好看见铅灰色高楼背后的一角晚霞。多么美丽热烈的光芒啊——从落魄的失意,到浪漫的诗意,有时,只需要仰起头生活。”
  瞧,她仍有初涉人世的浪漫。那种微笑,浅浅拂过我的心房。刚参加工作时,我不是也如此乐观积极吗?
  最后一段,女孩谈到自己的梦想时,稍稍自然了些。
  “我喜欢纪伯伦的一句话: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京城一名出色的编辑,和一流作家为友,编辑一流的经典好书。我相信,只要有梦,就会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最后,谢谢大家!”
  她的手依旧紧抓着桌子,她诚恳地再次鞠躬,然后,飞快地跑下了台。我的视线不由得跟随着她,她低着头,脸红得像朵玫瑰花,用手捂着大概仍在怦怦跳的心脏——多么可爱的玫瑰岁月啊,即使害羞也能无所忌惮地畅谈梦想!
  谁不曾做过梦呢?包括我,然而,最终大多数人只能成为世俗的平庸者。
  比赛完毕,当场宣布结果。一等奖归属于一位声情并茂的男生,不出大家所料。二等奖两名,居然有那名女孩——细想一下,也是众望所归,大家都在热烈鼓掌。
  之后的环节,是大赛评委对获奖选手进行简短点评。其中一位评委是出版行业威名赫赫的人物,谈到这位女孩时他不由得笑了:“这位选手一上台就脸红,让人印象深刻。的确,她欠缺一些演讲姿态,在选手中显得有些紧张,甚至笨拙,但是她的眼神和言辞,充满丰沛真实的情感。”
  这就是她的获奖理由?
  评委又补充道:“今天,我们为这位有梦想的女孩颁奖,也是鼓励大家做梦,永远有梦无法拥有从容优雅的姿态之前,这样真诚、老实的姿态也能打动你的裁判,甚至,今后能打动你自己的命运之神!”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我麻木低沉的心空。
  工作6年,我已经陷入职业低谷:遭遇事业瓶颈,薪水一再降低,激情和精力消退,懈怠和疲倦日甚……在同班同学位居高位、买高档车、出国旅游的时候,我仍然是一名小小的码字工,没有活得优雅的权利。
  我奢谈梦想,徘徊在灰色地带。我也淡忘了真诚、老实的姿态。浮躁度日……
  看一眼那玫瑰花般的女孩,竟有些什么重新在我心中流转鲜活。不应该像她一样吗?执著地向梦想高地出发,将失意变成诗意,哪怕姿态笨拙,也要精神优雅。
  (选自《读者》2009年第1期)
  从例文我们可以看出,在叙述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议论性的语句,可以深化文章的主旨,提升文章的思想,让文章由单纯的叙事上升到一个新的哲理的高度。当然,议论要在叙述的基础上,结合叙述来抒发,不能无所依凭,凭空来发,更不能写成说教式的,让读者难以接受。
其他文献
所谓记叙性文章的情节,是作者在记叙性文章中有意识地挑选和安排的相互有关的行动的结构。这里有三个关键点。首先,“有意识地挑选和安排”,是说对材料要有目的地选择和有条理、分先后地加以处理;其次,“相互有关的行动”,是指材料要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抗争;再次,“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的外在形态。    一、情节结构的组成部分    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曾说,故事对事件
期刊
[妙文览胜]    例文一  幸福就是此刻  铁凝  去探望一位生病的友人,聊起很多从前的事情,计划很多未来的事情,她忽然发问:对于你来说,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想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个很适合的答案。  那阵子,经常携带这个难题去和人打交道,不管是新朋还是故友,聊到酣畅时总是抛出这个问题冷场,当然,收获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幸福的时刻就是加官晋爵时买房购车后身体无恙中;有人说最幸福的时刻就
期刊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时代总是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滚滚向前,现代文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而面对那即将逝去的风景,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呢?《一座村庄的消失》以娟秀清亮的文笔、浑圆细密的构思作出了积极明确的回答。  让我们首先把目光瞄向文中描述村庄消失的那个镜头,看作者是如何表现“消失”的。文章在第四段用对比的手法将眼前景与回忆景交织在一起,来表现村庄的衰亡。你看,棠梨树没有了,代替它的是刺槐
期刊
分析能力,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能力,也是高考作文的难点。检验一篇高考作文的优劣,标准固然很多,其中主要看考生对题目的理解是否准确,对论题的分析是否透彻,对问题的解剖是否具体,对观点的论述是否独到……总之,就是要看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分析眼光和分析能力。事实证明,凡是一类卷高考作文,都体现了较高的分析水平;一些人档低的作文,往往是分析不准、不透、不新所致。希望同学们对此能引起高度重视。本文试从词语型话
期刊
喜欢毕淑敏,喜欢她的睿智,她的敏捷,她的坦白,她的广博,她的深刻再次拜读她的《界限的定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人与人相处,即使是再亲密的挚友、亲人,也是需要界限的。  “距离产生美”,然而距离、界限又是相对而言的。文章以一种药理现象引出自己所要论述的观点,从自身经历出发,以自己学医时对界限的理解作为出发点来论述,使文章更加具有可信度。然后由动物之间到人与人之间界限的重要性逐步进行阐述,层层深入,
期刊
我的母亲熬奶茶的本事堪称一绝。小时候,每天早晨我都是被母亲熬的茶香诱惑醒的。起床后坐下来喝几碗母亲熬的奶茶,浑身就沸腾了,背上书包冒着呼伦贝尔零下30℃的严寒都不会觉得冷。想起母亲起早熬奶茶的辛苦,我立刻会被一种力量包围着,那股力量一直暖暖地鼓励我勇往直前。  几天前回家,整整一年时间没有见面的亲戚朋友自然很高兴,都热情地邀请我去他们家作客。可我发现他们家里少了熬奶茶的香味,取而代之的是简便的奶茶
期刊
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相貌平庸、经历平凡、生活平淡的小小“箭杆虫”,快乐地呼吸着,真实地生活着。  从呱呱坠地那天开始我就知道:我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海市蜃楼的美丽与迷人不过是过眼的云烟、片刻的浪漫,我极像一只白色的“箭杆虫”,躲在阔叶中、杆芯里,心如止水,快乐地计数着自己的天年。  我似乎今生注定与某种平静有缘。我生于常常被人遗忘的乡村,吃着与山珍海味不搭界的食物,上着普通的启蒙学校,就似小时候
期刊
在当轮船洗碗工的日子里  (俄)高尔基    春天到来的时候,我终于跑了。  我在堤岸上闲荡了两三天,在好心的装卸工人那里吃饭。和他们一起住在码头上,后来,其中的一位对我说:  “孩子呀,我看你在这里闲荡也不是办法,到‘善良’号轮船上去吧,那里需要一个洗碗工人……”  于是我去了。船上小吃店的老板是个高个子,长着一把大胡子,戴一顶黑色的绸帽子,没有帽沿,一对浑浊的眼睛透过镜片望了望我,然后低声说道
期刊
[妙文览胜]  例文一    湿湿的想念  沈 红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
期刊
就古典诗歌而言,其本质是抒情的,但也有一些诗人不甘拘泥于此,常常将在人生中觉悟出的“理”融进诗中,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然而单有“理”,没有诗的形象,还算不得真正的诗,那只能是以诗的外在形式所讲的“理”。清人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有理语。”“趣”者,艺术趣味也。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也就是说,艺术作品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