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教师忙于找题,让学生多解题似乎成为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能否让学生解出高难度习题成了判断学生学好主要依据。事实上,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抓住课堂时间,“向45分钟要效益”,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那么,如何真正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备课,最重要是备教法。课堂45分钟时间内,有的学生跑神30分钟,也有的学生跑神20分钟,也有少数学生几乎一直在全神贯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这样一节课差别是可想而知的。一年呢?几年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吸引学生,让他们始终保持大脑清醒兴奋,保持专注、轻松、愉悦、乐学的心情。所以教师要好好地备教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必需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有效的导入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每一节课,否则会让“学困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学生的准备,是指上课前将教材、笔记本、基础训练、实验报告册、作业本等的准备,以便在上课时随时使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心理、生理上的准备。具有良好健康的身体是顺利学习的保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上课时怀着迫切的愿望,虚心的态度,愉快的情绪,就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二、班内分层教学,恰当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进行分层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这样就会让每一位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对教学评价要注意灵活运用,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赞赏每一层次的学生:一位美国教师问一个小学生:5 4=?当一个小男孩响亮地回答8时,那位教师真诚的赞赏震撼了平时严格要求的教师:“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吗?”“很好”赞扬了学生的大胆;“很接近”鼓励了学生只要再努力就可以成功了;“谁还有不同意见吗”给了小男孩的结论以平等的和正确的评价。
三、适当利用电教器材和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充分利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科学实验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可见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起的作用最大。教师应努力增加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感触,对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但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我们要去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撇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艺术及课堂效果,一味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就是搞得学生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效率。千万不可认为有了多媒体就是高科技,生搬硬套结果一定适得其反。
四、巧妙进行情境设计,引生入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应选择身边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提高学生分析各种物理现象的能力。努力建立起课堂教学的“情绪场”,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的心理意识,使学生欲答不能而迫切要求得到解答。比如在讲“物态变化”时,上课前我事先准备了一杯热水和一杯冰水,让学生观察,一个上面直冒热气,一个杯子外面迅速“流出了汗水”,为什么会这样呢?特别是后面的“流汗”如何解释呢?学生对这堂课的内容顿时充满了好奇,这样使学生克服45分钟思维疲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重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不仅要自己多做实验,而且要设法让学生多做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教学中需要说明问题的实验,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1.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2.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学生观察实验,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
六、教师要注意关爱学生,提高自身的魅力,语言幽默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时刻关爱学生,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亲其师而信其道”,由喜欢教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并努力转化为行动。
学生的听课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绪。教师在授课时,要以饱满的热情感染他们,讲课要讲究艺术,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他们,必要的肢体语言和偶尔几句外语也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教师如果用风趣的语言牢牢吸住学生的思维,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错是难免的。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如果直接给出正确答案,没有给学生关爱的态度,可能造成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用就错的现象。教师若能创设纠错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关爱,让学生进行我教育,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是教师硬塞给他们的。学生理解知识了,掌握得也牢固了。
对于课后的作业,要求少而精。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学生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学生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做,还有把习题数量和难度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这些直接导致效率降低。首先教师应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题,题并不需要多,每节课二十分钟的作业就够了。
总之,我们应注意提高课堂效率,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让这种强烈的欲望一直保持下去,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愿看到的事实和一直去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合群.现代教育技能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邵明德,徐洪范,张锡吾,王先举.学生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那么,如何真正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备课,最重要是备教法。课堂45分钟时间内,有的学生跑神30分钟,也有的学生跑神20分钟,也有少数学生几乎一直在全神贯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这样一节课差别是可想而知的。一年呢?几年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吸引学生,让他们始终保持大脑清醒兴奋,保持专注、轻松、愉悦、乐学的心情。所以教师要好好地备教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必需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有效的导入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每一节课,否则会让“学困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学生的准备,是指上课前将教材、笔记本、基础训练、实验报告册、作业本等的准备,以便在上课时随时使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心理、生理上的准备。具有良好健康的身体是顺利学习的保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上课时怀着迫切的愿望,虚心的态度,愉快的情绪,就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二、班内分层教学,恰当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进行分层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这样就会让每一位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对教学评价要注意灵活运用,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赞赏每一层次的学生:一位美国教师问一个小学生:5 4=?当一个小男孩响亮地回答8时,那位教师真诚的赞赏震撼了平时严格要求的教师:“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吗?”“很好”赞扬了学生的大胆;“很接近”鼓励了学生只要再努力就可以成功了;“谁还有不同意见吗”给了小男孩的结论以平等的和正确的评价。
三、适当利用电教器材和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充分利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科学实验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可见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起的作用最大。教师应努力增加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感触,对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但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我们要去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撇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艺术及课堂效果,一味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就是搞得学生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效率。千万不可认为有了多媒体就是高科技,生搬硬套结果一定适得其反。
四、巧妙进行情境设计,引生入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应选择身边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提高学生分析各种物理现象的能力。努力建立起课堂教学的“情绪场”,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的心理意识,使学生欲答不能而迫切要求得到解答。比如在讲“物态变化”时,上课前我事先准备了一杯热水和一杯冰水,让学生观察,一个上面直冒热气,一个杯子外面迅速“流出了汗水”,为什么会这样呢?特别是后面的“流汗”如何解释呢?学生对这堂课的内容顿时充满了好奇,这样使学生克服45分钟思维疲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重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不仅要自己多做实验,而且要设法让学生多做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教学中需要说明问题的实验,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1.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2.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学生观察实验,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
六、教师要注意关爱学生,提高自身的魅力,语言幽默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时刻关爱学生,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亲其师而信其道”,由喜欢教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并努力转化为行动。
学生的听课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绪。教师在授课时,要以饱满的热情感染他们,讲课要讲究艺术,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他们,必要的肢体语言和偶尔几句外语也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教师如果用风趣的语言牢牢吸住学生的思维,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错是难免的。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如果直接给出正确答案,没有给学生关爱的态度,可能造成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用就错的现象。教师若能创设纠错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关爱,让学生进行我教育,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是教师硬塞给他们的。学生理解知识了,掌握得也牢固了。
对于课后的作业,要求少而精。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学生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学生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做,还有把习题数量和难度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这些直接导致效率降低。首先教师应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题,题并不需要多,每节课二十分钟的作业就够了。
总之,我们应注意提高课堂效率,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让这种强烈的欲望一直保持下去,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愿看到的事实和一直去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合群.现代教育技能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邵明德,徐洪范,张锡吾,王先举.学生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