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基础阶段,思想的波动性特别大,可塑性很强。因而如何做好这一时段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教”是为了“不教”,那么“管”也是为了“不管”,由“管”与“不管”过渡到“不管”的程度。
当前西藏的教育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在班主任的管理上或多或少存在这么两种倾向。一是与学生的距离过“亲”,亲到随意的程度,成了哥们、姐们,这样的结果必将导致部分学生受宠而大部分学生有怨言,不能服众,对班级管理造成极为不利的被动。一是跟学生的距离过“远”,认为我就是老师,你就是学生,只有你听我的份,你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学生对老师是“敬而远之”。
那么如何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呢?我认为“中庸之道”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孔子曾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谓“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这就是孔子的“忠恕”观念,“忠恕”主要是讲己与人之间应如何察己知人,推己知人,以“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己”与“人”的利害发生冲突时,势必要约束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损己以至舍己为人。这样,“忠恕”就需要有一个前提,或者说是实行“忠恕”的方法,那就是“克己”,所以孔子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一句话加以概括即“仁者人也”再简洁予以概括即一个字“爱”。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装放在一个和自己平行的位置来看待。他们是活生生的生命,需要茁壮成长。过“亲”与过“远”虽然也是一种“爱”,但这种“爱”是一种畸形的“爱”。近而不逊远则怨,那么如何做好这个“爱”,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思想观念更新与改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观念也须与时俱近。但更新又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在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基础上所产生的观念变化,一种是传统的文化、思想观念在新的时代赋予它更新的内涵。我认为后一种更是尤为重要。中华几千年孔老夫子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大潮中经久不衰毋庸置疑证明了切实可行的。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实践家魏书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思想的核心即博愛、宽容、鼓励,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耀眼的闪光点,并且随时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多多发现表扬、勤鼓励,少批评、戒挖苦。如对班里学习不好的同学、上课又特别爱做小动作、又经常恶作剧,我们如果简单加以训斥、指责或甚至有过激的行为,那么这个学生也就认为自己是老师不喜欢的人,从此也就破罐子破摔,从此内心积极向上的心被关闭了。但是如果我们施以爱心,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小孩爱做小动作,说明他动手能力强,善于动手;爱做恶作剧,说明他善于创新、富于冒险精神,因而从这方面予以引导,鼓励。是家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了解清楚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给以支持。他会认识到老师不仅没有讨厌他,反而对他寄予如此高的厚望,如果做不好真对不起老师,结果真的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上课做小动作、爱做恶做剧的手病也改了,同时又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升。正如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如果一个人需要做自己所喜欢的什么事情,他就是没有纪律也会经常去做的;所谓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开心地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二,允许学生犯错误 ,给学生成长的空间:
给学生犯错误的权利,毛主席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未出生的人,一种是死了的人。”列宁也曾说过:“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的人。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而且不可能的。聪明人是不犯重大错误同时又能容易而迅速地纠正错误的人”。由此可见,学生的犯错误是难免的,而且所犯的错误大都是小错误。我们对小错误的认真对待是必要的,但如果对小错误尤其是相对而言可以一言一蔽之,说一说就可以好处理。
三,注意潜在因素的影响 ,着眼未来: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它任何职业,他是一种对人的教育,不是说今天教会他什么,明天他就会什么,很多东西都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犹如水到渠成。如教师的衣容着装,既不能太新潮,也不能太俗气,如有的女教师描眉、抹口红、穿超短裙,有的男教师穿脱鞋、短裤上讲台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影响,产生很坏的影响。
四,既是严师,时而慈父或柔母,时而亲密无间的挚友:
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教师是名演员角色转换,因为他需要面对同一观众群,因而必须出新,才能受到他们的认可与尊重。在课堂上就是严师,课下是朋友,尽管这样,也需要诙谐、幽默,让学生愿意听你的课,被你的表演所吸引。但在课下又要扮演慈父或柔母,让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鑫,学生们有了什么烦心事或不愉快的冲突愿意向你倾诉,你成了他亲密无间的朋友。爱因斯坦曾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有你这样的朋友为他开启人生道路上的智慧之门,他会插上理想的双翅,飞得更高更远。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得更加美好。只要我们抱着“捧着一颗心来,决不带半根草去”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一定会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之路探索出新的路子,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培养出桃李满天下优秀的国家栋梁之才。
当前西藏的教育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在班主任的管理上或多或少存在这么两种倾向。一是与学生的距离过“亲”,亲到随意的程度,成了哥们、姐们,这样的结果必将导致部分学生受宠而大部分学生有怨言,不能服众,对班级管理造成极为不利的被动。一是跟学生的距离过“远”,认为我就是老师,你就是学生,只有你听我的份,你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学生对老师是“敬而远之”。
那么如何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呢?我认为“中庸之道”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孔子曾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谓“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这就是孔子的“忠恕”观念,“忠恕”主要是讲己与人之间应如何察己知人,推己知人,以“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己”与“人”的利害发生冲突时,势必要约束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损己以至舍己为人。这样,“忠恕”就需要有一个前提,或者说是实行“忠恕”的方法,那就是“克己”,所以孔子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一句话加以概括即“仁者人也”再简洁予以概括即一个字“爱”。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装放在一个和自己平行的位置来看待。他们是活生生的生命,需要茁壮成长。过“亲”与过“远”虽然也是一种“爱”,但这种“爱”是一种畸形的“爱”。近而不逊远则怨,那么如何做好这个“爱”,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思想观念更新与改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观念也须与时俱近。但更新又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在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基础上所产生的观念变化,一种是传统的文化、思想观念在新的时代赋予它更新的内涵。我认为后一种更是尤为重要。中华几千年孔老夫子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大潮中经久不衰毋庸置疑证明了切实可行的。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实践家魏书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思想的核心即博愛、宽容、鼓励,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耀眼的闪光点,并且随时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多多发现表扬、勤鼓励,少批评、戒挖苦。如对班里学习不好的同学、上课又特别爱做小动作、又经常恶作剧,我们如果简单加以训斥、指责或甚至有过激的行为,那么这个学生也就认为自己是老师不喜欢的人,从此也就破罐子破摔,从此内心积极向上的心被关闭了。但是如果我们施以爱心,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小孩爱做小动作,说明他动手能力强,善于动手;爱做恶作剧,说明他善于创新、富于冒险精神,因而从这方面予以引导,鼓励。是家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了解清楚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给以支持。他会认识到老师不仅没有讨厌他,反而对他寄予如此高的厚望,如果做不好真对不起老师,结果真的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上课做小动作、爱做恶做剧的手病也改了,同时又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升。正如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如果一个人需要做自己所喜欢的什么事情,他就是没有纪律也会经常去做的;所谓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开心地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二,允许学生犯错误 ,给学生成长的空间:
给学生犯错误的权利,毛主席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未出生的人,一种是死了的人。”列宁也曾说过:“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的人。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而且不可能的。聪明人是不犯重大错误同时又能容易而迅速地纠正错误的人”。由此可见,学生的犯错误是难免的,而且所犯的错误大都是小错误。我们对小错误的认真对待是必要的,但如果对小错误尤其是相对而言可以一言一蔽之,说一说就可以好处理。
三,注意潜在因素的影响 ,着眼未来: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它任何职业,他是一种对人的教育,不是说今天教会他什么,明天他就会什么,很多东西都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犹如水到渠成。如教师的衣容着装,既不能太新潮,也不能太俗气,如有的女教师描眉、抹口红、穿超短裙,有的男教师穿脱鞋、短裤上讲台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影响,产生很坏的影响。
四,既是严师,时而慈父或柔母,时而亲密无间的挚友:
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教师是名演员角色转换,因为他需要面对同一观众群,因而必须出新,才能受到他们的认可与尊重。在课堂上就是严师,课下是朋友,尽管这样,也需要诙谐、幽默,让学生愿意听你的课,被你的表演所吸引。但在课下又要扮演慈父或柔母,让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鑫,学生们有了什么烦心事或不愉快的冲突愿意向你倾诉,你成了他亲密无间的朋友。爱因斯坦曾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有你这样的朋友为他开启人生道路上的智慧之门,他会插上理想的双翅,飞得更高更远。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得更加美好。只要我们抱着“捧着一颗心来,决不带半根草去”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一定会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之路探索出新的路子,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培养出桃李满天下优秀的国家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