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髓外浸润多排CT表现及诊断价值探讨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wo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提高对白血病髓外肺、脑、肝、脾等脏器浸润的影像学认识,对比分析白血病髓外浸润的CT表现,探讨多排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最近三年间临床已确诊为白血病,且经多排CT检查,检查发现为白血病髓外浸润的患者总计7例,以此进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独脑内浸润者2例,病变累及颞叶、额叶、顶叶;单独肺部浸润者1例,病变累及上叶、下叶;肝、脾同时浸润者3例,均为肝、脾内多灶性病变;肺、肝同时浸润者1例,肺部病变为多样性,肝脏病变为弥漫性结节性。结论:利用多排CT检查可以充分发现白血病髓外浸润所累及脏器,可以确定脏器受累范围与程度,但受累脏器CT表现不一且缺乏特征性,诊断时尚需结合临床病史及组织学、免疫生化检查等。
  【关键词】白血病;髓外浸润;多排CT
  
   白血病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3万名新发病人,约占癌症总发病率的5%,急慢性白血病一个重要的病理改变是白血病细胞向体内重要器官,如肝、心、脑、肾、脾等游走浸润,从而引起器官不可逆损害[1]。本文对7例白血病患者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参考相关文献,旨在探讨白血病髓外浸润的多排CT表现及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7例患者均经临床血象、骨髓穿刺明确诊断,并根据相应临床症状及具体需要行不同部位多排CT检查。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3岁,中位年龄3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然、感染、乏力、腹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CT检查1例单纯平扫,其余者均为平扫+增强扫描。
  1.2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16全身CT扫描仪,平卧轴位扫描。头部5mm层厚扫描;胸部8mm层厚扫描,1.5mm重建;肝脾扫描层厚5mm,1.5mm重建。造影剂选用碘海醇,成人一般剂量80—100ml;未成年者按1.5ml/kg注射;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注射速率3.0ml/s。
  2结果
  2.1 累及部位7例白血病患者中,单独脑内累及者2例;单独肺部累及者1例;肝脾同时累及者3例;肺肝同时累及者1例;总计累及脏器11个。
  2.2病变密度7例患者中平扫病变均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
  2.3病灶形态、数目 7例患者中无论是单独累及一个脏器者或是同时累及多脏器者,病灶均为多发性;病变形态不一、数目不等,头部者表现为结节状、斑片状;胸部者病灶形态主要为团片状、多发结节状、小环状、空洞、磨玻璃样、小叶间隔增厚等改变;肝脾病灶多为弥漫性小结节状病灶为主。
  2.4病灶分布头部者主要分布在颞叶、额叶、顶叶;肺部者分布无规律,上叶及下叶均可见,胸膜下者病灶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尚合并胸腔积液;肝脾者多为弥漫性分布,部分患者可见肠系膜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多为稍大淋巴结。
  2.5病灶大小头部者结节病灶最大者2.9cmX2.8cm;肺部结节最大者2.6cmX2.3cm;肝脾者结节多较小,多在1.5cm——0.2cm之间。
  2.5增强表现头部者病灶为轻、中度强化,强化不明显,延迟扫描可见环状强化;肝脾者病灶多为轻微强化、轻度强化,动脉期病灶周边可呈模糊强化,中心区无强化,延迟扫描周边强化逐渐与肝脾同等密度,中央区持续无强化。
  3讨论
  3.1临床特点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居儿童及青少年恶性肿瘤首位,肿瘤细胞不仅影响骨髓还可广泛侵犯全身其他脏器[2]。白血病髓外浸润并不少见,具有游走性特点,武汉大学医学院免疫系、安徽大学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谭锦泉教授及张秋萍、李群等在白血病的致病机理和临床治疗研究中发现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上的趋化因子受体CCR9异常增高表达,这是造成白血病患者各种脏器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组病例中患者平均年龄与文献不十分相符,这主要是所筛选病例少,不具有代表性所做;但大多数患者较多脏器受累与文献报道较为一致。
  3.2CT表现
  白血病颅脑侵犯较少见,以往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但侵犯部位及范围多数不明确,由于CT及MRI临床应用的普及,白血病颅脑检查已成为可能[3]。本组病例2例侵犯颅脑,但具体诊断时尚需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等,需与脑出血、脑转移瘤等进行鉴别[3]。
  尸检统计白血病肺浸润的发生率约为24-64%。CT檢查所发现病变具有多种多样性特征,如大小不等结节样、磨玻璃样、肺实变、小叶间隔增厚等,诊断时须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4]。
  白血病细胞常常浸润肝脾实质性脏器,主要因为肝脾属于网状内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CT表现以弥漫性、多发结节性浸润为主。
  总之,多排CT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其在白血病髓外浸润的诊断中发挥较大优势,尽管CT表现多不具有特征性,但结合临床、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病变可能后,多能为临床提供较多有价值信息,可充分指导临床治疗,对于临床判断并发症有无亦能提供诸多帮助。
  
  
  参考文献
  [1]健康报美国《肿瘤研究》 2003.08.12
  [2]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5
  [3]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年5月第39卷第5期 P554
  [4]潘纪戎,陈起航等,肺部分分辨率CT[M].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P90-1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因子与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的关系。方法:对80例身材矮小儿童进行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和血清生长因子测定,并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分析。结果:GH完全缺乏组儿童生长因子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1),GH部分缺乏组儿童生长因子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1)。結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缺乏影响儿童身高;血清生长因子缺乏与GH缺乏程度有关。生长因子有助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感冒(风邪犯肺型)后遗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07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感冒(风邪犯肺型)后遗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宣肺止嗽合剂,每日60ml,一日3次,每次20ml,饭后服用,以7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有效病例有36例,有效率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心、脑梗塞性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糖尿病性及非糖尿病性心、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分析颈动脉IMT与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梗塞性疾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非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梗塞患者明显增厚,斑块数量增多。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梗死患者血糖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因此对2型糖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与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方案(TEC方案)治疗局部乳腺癌的客观缓解率及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10年9月收治的35例LABC患者均采用TEC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35例患者中,CR 8例(22.9%),其中2例(5.7%)为病理完全缓解(pCR),PR 22例(62.9%),SD 5例(14.3%
期刊
【摘要】目的优选复方紫草油喷雾剂中紫草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后制备喷雾剂前的紫草素包合提供条件。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草油中左旋紫草素含量作控制指标,利用spss11.5软件分析L9(34)正交试验优选紫草油的最佳提取方案。结果:最佳工艺为将1cm紫草段加10倍量麻油浸泡24小时后,加热,油温控制在150℃以内,45分钟,待紫草炸制焦枯,手粘即碎,趁热微孔滤膜过滤,为下一步用环糊精包合提供条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0.5%邻苯二甲醛(强生牌)与2.0%戊二醛消毒剂对呼吸内镜结核分枝杆菌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和模拟现场杀菌试验,在常温条件下,用0.5%复方邻苯二甲醛或2.0%戊二醛分别作用于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呼吸内镜5分钟。结果:0.5%邻苯二甲醛对污染呼吸内镜表面和内腔的结核杆菌作用5 min,杀灭率为95.6%,作用10 min,杀灭率为100%。2.0%戊二醛5 min、10m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骨伤方Ⅰ号对骨折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治疗的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消肿和镇痛实验中,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4组,空白组、自拟骨伤方Ⅰ号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采用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肿胀法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致小鼠舔后足研究其镇痛作用。在成骨实验中:制作大兔骨折模型,术后次日灌胃给予骨伤方Ⅰ号,分别于给药后14,28d,测定骨折处骨矿物密度,同时测定血小板。结果:骨伤方Ⅰ号组显著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前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 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为毕业生就业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测评工具,对180名高校毕业生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定,并分析性别、学历对毕业生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结果:高校毕业生就業前焦虑、抑郁评分高于全国成人常模, 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 =4.50 ,5.38,P <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曲马多两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和曲马多50mg,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2、4、8、24h疼痛评分,记录有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及术后24h使用镇痛药的次数。结果:氟比洛芬酯组和曲马多组术后各时
期刊
【摘要】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特别是多支病变患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肯定的效果。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冠脉搭桥术被认为是心脏外科进行心肌再血管化的标准手术,但随着对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冠脉搭桥术逐渐受到重视。目前临床上对两种方法的选择存在争议[1—3]。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行冠脉搭桥术,既可以使再血管化的效果肯定,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