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历史发展之鉴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说起司马光,大家一般都能想到两件事:砸缸和编撰《资治通鉴》。司马光从小聪颖过人,六岁时由父亲亲自为他启蒙,七岁便开始学习《左氏春秋》,且能领会书中意思,十五岁便“于书无所不通”了。聪颖如此,司马光仍旧十分努力,每日苦读,凡有所学几乎是“终身不忘”。司马光年轻的时候就对史学书籍感兴趣,二十岁时赴科举考试,一举中第,但随后不久他的父母相继病逝,他回乡丁忧。没有官场纷扰,司马光潜心读书,每有感想便作文评论古今。又因为在家乡接触了真实的下层社会生活,了解了很多下层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他在评论古人时,也在总结历代统治者为政的利弊得失。
  司马光在阅读史书过程中发现自《春秋》之后,大部分史书卷帙浩大,普通人倾尽全力也难以掌握大概,很多人于是选择易懂的来读,繁难的典籍势必会渐渐无人问津。鉴于此,司马光生出了编写一本简明扼要的史书的念头,他曾对好友刘恕说:“予欲托始于周威烈王,韩、赵、魏为诸侯,下迄五代,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成一家书。”宋英宗对司马光历时两年编纂的《通志》一书赞赏有加,加之英宗自己也深爱历史,便下诏命司马光编历代君臣事迹,可以接续《通志》,由司马光自己选助手、挑地方。司马光选择了几位英才,第一位就是他曾经对其发感慨的刘恕,后又有刘窸、范祖禹加入其中。在制定了总则之后几人根据自己的专长分工,收集材料、草拟初稿之后交由司马光定夺。这样先作从目,后修长编,最后勒定成书的编纂模式被后人戏称为司马光修书三部曲,但这样一来,书稿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得到了保证。英宗病逝,神宗即位后初读司马光编纂的文章便大有感慨,认为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亲自写了一篇序文,并赐书名《资治通鉴》。
  司马光耗费三十余年的心血,编著了这部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跨度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资治通鉴》集众家之长,广泛性非常大,正史、别史、杂史均有涉猎;跨越千余年,成书三百万字,除政治史之外,经济、文化、天文、历法、地理等诸多内容均有记述,且叙事准确,简明而完备。梁启超对《资治通鉴》的评价是:“文章技术,不在司马迁之下。”由此可见,《资治通鉴》既是中国编年体史书的一部巨著,同时也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杰作。
  这篇《北魏孝文帝令用正音》即选自《资治通鉴》,与大家比较熟悉的另外一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有异曲同工之妙。纵观世界政治史,治与乱都是交叠发生,但从发展来看,治是平稳地发展,乱则是动荡地发展,无论怎样,历史的车轮都在滚滚向前。赵武灵王摒弃宽袍大袖,推行胡服、鼓励骑射,来加强本国的防御能力。北魏孝文帝作为一位在历史上非常出名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改革。五岁即位,祖母冯太后着力对其培养,孝文帝二十四岁亲政,亲政后不久便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迁都洛阳。北魏达官贵人多为鲜卑人,他们世代居于北方,不愿到洛阳,迁都阻力非常之大。孝文帝为了能顺利达到迁都的目的,遂采取了“骗”的手段,假称出兵伐南齐,亲率20万大军及文武官员从平城向南进发。到达洛阳后,即下令暂时停留,他巡视汉魏晋故城殿址,察看洛河桥及太学的汉魏石经,时正值雨季,大军从平城到洛阳,士兵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众大臣纷纷跪于马前劝阻。孝文帝说,南征不可说停就停,形同儿戏;若不南征,只有定都洛阳。群臣无奈,只得同意。
  定都洛阳后,孝文帝加大了汉化改革的力度。生活习惯首当其冲,孝文帝先下诏禁止鲜卑人穿民族服装,一律改着汉服。不到一年,又禁止说鲜卑话,但考虑到实际情况,暂规定以三十岁为界,三十岁以上暂时不做要求,三十岁以下的,在朝上必须说汉话,否则就要降职免官。
  在这里北魏孝文帝用了“正音”这个说法,从《说文》来看“正,是也”,“政,正也”,正音即通行的标准语音。但于民族来说,中原的标准语音并不能代表鲜卑族的标准语音,但从发展来说,北魏孝文帝在自己的一系列改革中敏锐地发现了追随中原脚步的好处。不管是迁都、易服还是改姓、通婚等等,都加强了鲜卑民族对先进中原文化的了解,在一系列操作之后,鲜卑从原始的奴隶制社会顺利过渡到了封建社会。而语言的作用不能忽视,语言是贯穿于生活各个层面的,而且语言的发展也有其不平衡性,在中原地区发展到非常完善的汉语相较于鲜卑话优势非常明显。学习使用汉语对汲取汉民族千百年来积存下来的为国为政经验、科学技术成果、文学艺术成果等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魄力,司马光选取历史事件的独到与客观的眼光,都值得我们思考,中国的文人们、思想家们喜欢思考“舍得”二字,其实这也是一种辩证关系,权衡舍与得。司马光舍弃的是繁冗,保留的是可以作为借鑒的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并以此构建出了一定时期内的历史发展大框架;北魏孝文帝舍弃的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求取的是更先进的文化、政治体制和科学艺术,并以此为基础谋求民族更大的发展。赵武灵王也是如此,赵武灵王不过早北魏孝文帝百余年,但他为了加强战斗力,胡服骑射,与北魏孝文帝所取之道相悖,但也是不折不扣为了边防稳定着想。以此种种为鉴,《资治通鉴》才多了那么多被人称赞的理由。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亲维瞻、伯父维藩、叔父维甫皆为进士。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但他一生仕途不得志。元丰三年(1080)随父赴筠州(今江西高安),结识苏辙。七年出任郢州(今湖北钟祥)县尉。哲宗元佑间为杭州法曹,曾受苏轼赏识,苏轼赞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荐之于朝。绍圣间为衢州推官。元符元年(1098) 改授武康县令,居舍名“尽心堂”,改建易名为“东堂”,在狱讼事毕的闲暇时吟咏其间,因以为号。崇宁、大观间为祠部副郎。宣和初以言语得罪,贬真定通判。蔡京当政时,他曾献谀词以求进用。宣和年间后期出京任秀州知州。
  毛滂作品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其文“大气盘礴,汪洋恣肆,得二苏之一鳞半甲”,其词则“潇洒明润”“情韵特胜”。其《东堂词》内容丰富、情韵特胜,其中涉及情事的词作约40 首,占毛滂词作的五分之一;其娱乐词书写士大夫文人的闲情逸趣,达到了清超绝俗的境界,影响深远;其闲适词,标举高雅的生活情趣,展示其闲适自得和忘怀世事的洒脱情怀,甚或有意无意地张扬其离经叛道的个性,潇洒的生活作风、高雅的名士风范,为其赢得了不少后世士人的追慕;他寄情山水,自得其乐,几乎每到一地,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吟咏佳作;其咏物词作颇多,尤喜咏梅、月这类高雅脱俗之物。
  民国薛砺若将北宋词分为柳永、苏轼、秦观、贺铸、毛滂五大家,称毛滂为“潇洒派之宗祖”。毛滂含英咀华,善于吸收他人长处,形成以潇洒、疏俊为主,而又兼豪迈、深婉、深沉等多样化的风格。他的词风“与贺方回适得其反,贺氏浓艳,毛则以清疏见长;贺词沈郁,毛则以空灵自适”,词作“有耆卿之清幽,而无其婉腻;有东坡之疏爽,而无其豪纵;有少游之明畅,而无其柔媚”。有的词作豪放,如“吸尽百川天上去,看长虹,携酒上高台,与君开壮怀”;而为妻子及亲友所作之词,又婉约有李清照风格,如“何处风来摇碧户。卷帘凝望,淡烟疏柳,翡翠穿花去……恁独坐、凭阑处,试问绿窗秋到否。”
其他文献
张华  今年第一期“汉风”《关于自然文学的几个概念》中,有关自然文学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已普遍接受或达成共识。诚如程虹教授在其《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中所述:自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美国自然文学”,就是一种讲述土地故事、为自然代言的文学。然而,这又不是一种单纯的描述自然的写作。可以说,美国自然文学从最初的自然史散文或自然散文到当代的自然文学,有着一种
期刊
三四月的季节,樱花似雨般飘满了整个院子,明黄色的迎春花一簇一簇从山野弥散开来,粉色和白色的玉蘭错落在路的两边,拂风的杨柳,嬉戏的燕子。我绕着湖水,坐在一棵长着新芽的树下,春木的味道,让我想起了我的桐树。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桐树,爷爷总喜欢搬一把摇椅躺在树下。吱吱呀呀的声音和风吹叶子的声音,爷爷的轻鼾声和树上的鸟叫声,阳光透过树缝洒下的细碎的光影,放慢了时光的脚步。  那里本是一块空地,爷爷年轻的
期刊
寒雀图。北宋。崔白  前段时间电视剧《清平乐》热播,剧中宋仁宗在闲暇时研习书画,爱女福康公主亦自幼学画,指导教授公主习画的便是画家崔白。剧中桥段虽与事实有出入,却侧面说明雅好丹青在北宋宫廷是风尚,也体现出崔白在宋朝的艺术地位。宋徽宗《宣和画谱》载“(崔白)善画花竹羽毛,芰荷凫雁,道释鬼神,山林飞走之类,尤长于写生,极工于鹅。所画无不精绝,落笔运思即成,不假于绳尺,曲直方圆,皆中法度。熙宁初被遇,神
期刊
请不要忽略风,轻贱风。就世间的万物而言,十日可以无雨,一日不能无风。  风是大自然的呼吸系統,更是保证生命不被窒息的须臾都不可或缺的供氧通道,一旦停摆,食品会霉烂,大海会腐臭,白云会休克,植物会枯萎,动物会消亡。风是有功之臣,但很多人却在嫉恨风。  风源于气流,又孕育于气流。风与气流,互为母子。  是风,将南方的暖湿气流北运;也是风,将北方的冷空气南输,从而促成气候的热凉转换与雨水的滋润大地。  
期刊
甲午1,魏太子冠于庙2。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3,谓曰:“卿等欲朕远追商、周,为欲不及汉、晋邪4 ?”咸阳王禧5对曰:“群臣愿陛下度越前王耳6。”帝曰:“然则当变风易俗,当因循守故邪?”对曰:“愿圣政日新。”帝曰:“为止于一身,为欲传之子孙邪?”对曰:“愿传之百世。”帝曰:“然则必当改作7,卿等不得违也。”对曰:“上令下从,其谁敢违!”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8’今欲断诸北语,一
期刊
【摘要】色彩是情感和精神语言的展现,是绘画语言的构成形式。主观色彩在艺术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主观色彩以创作者的主观性表达呈现出来。分析三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中融入的情感和展现的精神,了解他们绘画色彩与个人思想情感的结合,从而深入理解艺术创作中主观情感的表达和画面色彩语言构成的重要性,以及创作者通过画面呈现的色彩语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油画;主观色彩;精神展现;梵高;马蒂斯;高更  一
期刊
也许,只有在萧索的寒冬,我们才能隐约看清一个村庄的轮廓。那些站在屋外墙边的树,落尽了叶子,只剩下赤裸粗糙的躯干,灰褐色的树皮包住节节骨骼,一条条枯枝向天空伸展,水墨画般走进我们的视线。其他的季节,村庄是藏在树木的环抱里的。房依着树,树连着树,树掩着房,远远望去,只看见一片片浓荫和一缕缕炊烟。  早春二月,乡村人家就忙着在房前屋后种树。人们种下一棵树就是挑选了一个邻居,与自己的烟火日子捆绑在一起。我
期刊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一年将尽,不自觉地,人心里会开始默默盘点一年的得失、悲喜、期待与落空,还有,这一年的思念。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叠字的缱绻缠绵,深深远远的意绪,
期刊
散文写作,常随物所值,赋象班形。高璨的散文写作,极尽铺陈简淡之笔,举意高远而兴象璨然,读来让人惊喜。  作家的笔触伸及自然山川、人类心灵、日常生活、生命价值、爱与尊严等浅浅深深不同地带,融会物象底里、生命形态、情韵意味于一炉,几近通达义理、色相、性情具足的文之秘境。  在对自然色相的抒写中,作家化身万物,身即山川,以万物为我,时得自然之真意。《迷景》写自然色相在季节中的泛起。在作家看来,时间不过是
期刊
请你寻出一只斑驳的旧烛台,点上一支香烛,听我说说那与秋有关的回忆。等这一支香烛点完了,我的故事也就讲完了。  古都的秋是浅淡的,浅淡到只在我心底留下一圈小小的涟漪,甚至未激起一朵水花,浅淡得好似蒙在我眼前的一层薄薄的云霭,消散在时光里。坐在机场大厅,身旁的发小故作轻松地和我说:“我这一去四年,故乡再无春秋,只有冬夏。”她的嘴角存着一丝笑意,眼里却早已大雾弥漫。  送走她后,我一个人坐在出租车里,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