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低效课堂探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很多原因阻碍着我们迈向高效课堂的步伐。备课不充分、课堂缺乏激趣、课堂节奏慢、教学环节蜻蜓点水等诸多原因导致了语文低效课堂的产生。反思自己教学的点滴,结合自己听课的感受,在实际教学中,导致课堂低效的原因有很多。
  一、备课不充分导致的低效课堂
  我想每个教师对这一点都深有体会,如果今天你没有精心地准备就去上课,那么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我自己没有备课而直接上课,那么上课的我就会非常的不自信,手忙脚乱,语无伦次,目标不清,重点不明。能够上下来尚且困难,更别说与“高效”挂钩。记得我在东北师大附中学习时,带我的老师唐雪晶是东北师大附中的语文组组长,她的年龄在40岁左右,教龄至少也有15年以上,但她依然每天晚上拿着手提电脑回家备课,每上一节课,她都要把自己的简单教学思路打在电脑上,课课不落,天天如此。我从她那里学到了很多,至少备课这一环节在我后来的教学中举足轻重。我也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不备好课坚决不上课,即使熬夜再晚也要把明天的课备出来,做到上课不慌、胸有成竹,这样,才能保证上课的高效。备好一节课也许很容易,但是天天备好课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所以,备好课是一节课是否高效的基础和前提。
  二、缺乏课堂激趣导致的低效课堂
  语文教师都知道,文言文是学生最不愿意学的,也是教师最不愿意教的,更是因此产生很多低效课的原因。尤其是在春日暖阳下午的第一节课,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无精打采,再来上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上学生不睡觉才怪。这是低效课的表现。这就需要我们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哪入手?从作者杜甫入手,从杜甫悲苦的一生入手。假如这个时候你给学生讲讲杜甫穷愁潦倒的生活,讲一讲杜甫吃不饱、穿不暖,几乎沿街行乞的窘状,讲一讲杜甫从水灾中獲救进而撑死的悲剧,一下子就能够激发学生心中痛彻心扉的惋惜之情,一代光耀日月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竟然活得如此凄苦!那么学生也就更容易走进教材,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本,进而理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贯命运:不是怀才不遇就是当官被贬,杜甫如此,陶渊明如此,柳宗元亦如此,很多文人都如此。心灵的震撼战胜了身体的困乏,那么也就是说低效课在你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转变成了有效课。 三、教学环节蜻蜓点水、不求实效导致的低效课堂
  在语文教学设计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就是“基础字词”环节,用以扫除障碍,顺利地去阅读教材。我以前的做法是把生字词利用多媒体展示在课件中,一晃而过。其实我认为这也是课堂低效的一个表现。为什么不能当堂解决掉生字词呢?难道学生只读一遍或者看一遍就能记住吗?为什么我们每节课都展示生字词但在考试中基础字词还是容易丢分?意识到这种情况,我在后来的教学中尤其重视这一环节。就像前段时间讲到《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课后的生字词加上我补充的有二三十个,并且字音难辨、字形难记。我在展示了这些字词的正确读音后,又给了学生三四分钟的记忆时间,然后小组内两两学生结组互相提问并判分,当堂解决掉字词障碍。虽然用时较多,但从后来的检测效果看,学生掌握扎实、记忆牢固,也算是收到了实效。
  当然,还有很多原因导致上课的低效。比如,没有了解学情,只是一味按部就班地讲课,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即使你讲得精彩纷呈,也只能与学生的学脱节,收不到课堂高效。一定要在学生接受不了的时候,放慢脚步,等一等学生。再比如,上课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优美的图画、音乐充斥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得学生无法静下心来研读文本教材,实质也是学生与教材的脱节。再比如,上课只重视学生活动,认为只要学生活动了就是一节好课。其实不然,看似一节课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则是非常肤浅的问题在浅层次地传递、重复、喧哗,没有深入地思考,没有沉淀与涵咏,没有生成与创新,一节课学生学无所得。这样的课堂可以说是泡沫课堂,不是培养学生人文气质、飞扬灵感才思、丰厚文化底蕴的美课好课。诸如此类,都是导致我们课堂低效的原因。
  不断地反思自己也能有效抵制课堂低效。当上完一节课时一定要及时写出反思,总结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下节课提供借鉴。另外,我一直比较赞同“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读书再读书。没有知识渊博的教师,又怎能教出文思泉涌的学生呢?我有每天读书的愿望,也仅仅是愿望而已;我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理想,也仅仅是理想而已;我有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梦想,也可能只是做梦而已。但有理想毕竟是好事。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说没有时间读书,实际上是自己不求上进、懒惰不动的结果。忽然就想,那些学识渊博的人也真是伟大,他们要用多少时间去读书才能获得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啊!面对自己一柜橱的书,那落满的灰尘仿佛在嘲笑我,那一本本的好书好像也是被埋没的珍珠。所以,要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文化气息。
  最后想起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做最好的老师”。我想我们应该在后面加上一句话:“做最好的老师,上最高效的课”,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目标和矢志不移的努力方向。不管成功与否,我愿各位老师都能“桃李芬芳满天下,教书育人成大家”!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行开放型教学,通
期刊
为了彻底解决机组排烟温度过高引起的锅炉热力损失过大的问题,提高机组效率、推进节能减排、配合机组脱硫提效改造,火电企业普遍在锅炉尾部受热面增设低压省煤器.余热回收系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忽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也很难重视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也缺乏进行发散性地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试题上,一味为考试而写作,使学生对写作失去热情。进而引发学生怕作文,厌恶写作文。更难谈上作文水平的提高。如何才能提升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五点做起。  一、教师要注重引导、讲解,让学生明白写作的
新一轮课改,给广大中学教师带来了一定挑战。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适应新课改需求,是中学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素质教育就其理论、方法与最终培养目标来说,已经完全否定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笔者在几年来的语文课改教学实践中,就如何适应素质教育,如何整合课堂教学等,有如下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角
本文以商业房地产为研究对象,将微区位理论引入市场比较法中,将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中有关空间环境的因素定义为微区位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市场比较法中的区域因素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现行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的新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呢?在此,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浅谈以下三个方面。  一
期刊
语文课程中明确要求: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
随着社会发展,腐败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近年来,对腐败“零容忍”的讨论为反腐倡廉建设开启了新的方向,但在追求零容忍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
法国教育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①这句话令笔者感触很深,不由得想到了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些现实的问题:历经多年的借鉴、探索与实践,我国的语文课堂教学已摒弃了过去的“一根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满堂灌的旧模式,逐渐过渡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新模式。研究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
一段时期以来,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组织化倾向明显,行为方式趋于激烈,调解的难度不断增大,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