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浮波诱钓同步

来源 :海峡钓之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矶钓的乐趣在于你永远要思索水下面看不贝的世界里饵和鱼的关系。
  首先说明诱饵不会白打,一定会吸引鱼进食。因为我们投下的诱饵相比起鱼在海面辛苦寻觅之食物,无疑是送到嘴边的珍馐百味,张开口就是了。问题是我们不是喂鱼而是钓鱼。怎样才能将钓饵送到鱼的嘴边,吸引鱼张口咬有钩的饵呢?
  钓组可分为两大部份:水面以上看得见的是一部份,看不见的是另一部份。浮波是中介部份,将两者分开。
  当我们用固定钓组和半游动钓组时,鱼咬钩逃跑浮波会有反应——急速移动或沉波,条件反射告诉我们观察到此种情况叫有鱼咬钩提竿中鱼。
  而当我们用全游动钓组时,有鱼咬钩浮波可能连一点反应都没有,这时只能靠钓者用竿尾去感应或靠看主线之张伸去掌握鱼讯,提竿中鱼。这时浮波的作用只能告诉钓者钓组去哪里而已。
  浮波的浮力大小之设定与钓棚深度并没有太大关系,比如用2B的浮波一样可以钓10米深以上,相反用2号浮波可钓1米浅场,主要靠钓友的控竿技巧及经验感知钓饵能准确送到鱼层。钓底层鱼类时,较重的钓组会较有利,但也要看当时的流速、天气、鱼情去决定。越重的钓组自然性就越差,鱼的戒心也就越强。一定要适当拖摆钓组才能吸引鱼咬钩。越轻之钓组自然性就越好。鱼咬钩率就会越高。
  总之,钓鱼时必须谨记浮波只不过是一件我们看得见。让我们知道钓组大概位置的工具而已。重要的是脑袋要不断思索究竟我的钓饵去到那里才是最高境界,随时变换钓组让钓饵去到鱼群中吸引它们就饵,才能钓得多,才能成为高手。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诱钓同步呢?1、假如底流面流一致,流速稳定,诱饵定点打在流头,钓组抛在诱饵点展开,然后在诱饵点断续打诱饵,让钓组与诱饵同时漂向流尾,就基本上做到诱钓同步了。但流速、钓棚深度、钓组组成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它的发挥。
  2、可以将标点锁定在一定的距离(看鱼的密度,诱饵打法及钓手技术决定),最少设定两点,以免中鱼后惊吓其它同类,要等很长时间才能上第二条。
  3、如果放流去钓,那么当浮波漂出很远后,是否还在原标点继续打粉呢?还是根据钓组所在位置,结合流速和钓棚深度,在更近的地方打粉呢?要视流速或中鱼点去决定。首先明确一点,由流头诱饵落点到流尾都是中鱼点,当你确定一个中鱼点后,诱饵落点必须在中鱼点之前。诱饵落点可能有几个,要看当时水流从哪一方流到你的中鱼点,配合你选用的诱饵粉沉降速度和当时流速去决定打在离浮波多远的流头上。浅场5米以内,钓组投入可直接投在诱饵落点;深场超过5米,钓组必须投在诱饵落点之前才可能做到诱钓同步。因为深场钓组展开的时间要更长些。
  还有诱饵的轻重、粘度很重要。目前市面上有几十种诱饵粉,基本上可分为浅场粉(5米内)与深场粉(5米以外)。浅场粉较轻、较散,容易在浅场散开被流推出吸引这方的鱼游近觅食;相反,深场粉较重、粘度较高,沉降到一定深度时散开,才能形成底流诱饵带。假如在浅场用重粉,扩散范围有限,不能集鱼;深场用轻粉,扩散范围太大,标点太远,很难达到钓棚深度。
  海流分秒在变化,每当流向、流速、水深浅改变时,钓组和诱饵落点必须作出相应的变化才能达致诱钓同步才能钓到鱼。
其他文献
对于船钓,我总是怀揣着莫名的兴奋去探钓每一个钓场,因为,即使同一个钓点,每回它的鱼情都是不一样的,总能让我一边探险,一边起获不一般的收获。阔别海钓“太阳号”沉船已有一年,堆积在心中很久的“死灰”,因机缘巧合和新加坡著名钓鱼团体Destined Anglers(中文名:注钓者)相遇,擦出火花“复燃”起来。  24日这天,新加坡四位钓友Markuz、rawn、daniel和Ben顺利在凌晨到达吉隆坡。
期刊
胡少卿,曾用笔名若盐,男,1978年生于湖北,1996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现为该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博士生。大学期间曾创办“我们”文学社。发表有诗歌、小说若干。    一、谢冕的家    下午我和小杨到谢冕的家里去。刚一进门,发现脚踩到水里去了。小杨发出了一声惊叫,开始跑去搜查原因。原来是洗衣机的出水管子漏水了。他开始埋头用拖把拖地,并搬走有可能浸水的书。我踮着脚跳过积水,开始打量谢老头儿的家
期刊
One 吴虹飞印象记    很多年前,在文学教授的“现代诗与人生”的课上,一个眉目清秀的女孩子把海子的诗抄在黑板上,然后弹着吉他把它们唱下来。她一直低着头,声音细细的,听得不大清楚,曲调却是优美且忧伤。  两年后,1999年冬天,京城却凭空多了一个来路不明的女主唱,带着她那凌厉凶猛的乐队周旋于地下酒吧之间。盘旋的音乐如教堂尖耸的屋顶,突兀地起飞以及降落。没有几个人记得她是好几年前的那个在工科学校里
期刊
李云雷,男,1976年生,在山东冠县一个村庄长大,18岁以前几乎没有离开过那里;考上大学后一直在北京读书,在国际关系学院日语专业毕业后,在北大中文系当代文学念书到现在,先是读硕士,现在读博士,不过水平有限,觉得很不配博士的头衔。从7岁上学后一直在学校里做学生,现在即将而立,也还是做学生,个人经历既简单,有时感到很单调,但有时也能感觉到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我出生时我二爷已经七十岁了,他死时我才
期刊
对话时间:2003年11月1日晚  对话地点:北京大学校内咖啡馆  参加人员:《海峡》大校园月刊——吴晨骏北京大学――胡少卿、李云雷、石一枫、刘丽朵  对话整理:刘丽朵    吴晨骏:今天的对话,主要由你们说一些自己的创作观点,以及跟北大、校园有关的一些话题。北大有哪些写东西的人?包括老一辈的和新的。  石一枫:太多了。鲁迅、胡适、沈从文,都跟北大有关系。北大中文系出的人就不少,再加上80年代北大
期刊
刘立杆,男,生于1967年,诗人,作家。现居南京。    诗歌与年代并非全然无关。然而,就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远景,或许可以武断地说,自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运动以后,中国诗歌已经不可能再发生狂飙突进式的革命,而仅仅是一种有序的、合乎逻辑的推衍或因循——但在某种意义上,90年代以后的相对沉寂,恰恰说明了当代诗歌终于真正回到了个人和诗歌内部。上述大而化之的描述无疑是草率的;或许我仅仅想说,诗歌中的“代”(
期刊
玉生,男,1980年12月生于江西上饶,现在就读江西某师范大学,个人创办“野草诗歌网”,民刊《野草》,作品散见《海峡》、《诗选刊》、《星星》等。    没有一个文学刊物能像《海峡》这样推介“80后”的了。  对于“80后”而言,这是一次集体的命名,许多新鲜的面孔不断地浮出水面,给人无比的欣悦。以往经验告诉我们,新的写作群体的出现必将影响整个时代的文学。《海峡》作为一份在当下青少年当中最有影响力的读
期刊
亚亚,原名张月媛,女,1978年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现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曾独立创作出版《阅读忧伤的城市——关于几米》等书稿,亦有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新生活》等刊物。    小寒是第一次离得这样近地看凤娘。  凤娘连年的病和云卿散漫使钱的手段把孟家偌大的家业败光了。丫鬟仆人走的走卖的卖,今天连凤娘的陪嫁翠桐也被人牙子领走了,于是服侍凤娘吃药的活计,也落在了原
期刊
暧米,女,十八岁。喜欢阅读,写作,行走。把文字当作吃饭一样的事,日日看,常常写。现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一年级。    有时候我以为我能找到准确的词来形容青春,后来发现这个愿望是远远不能达成的。在那些时候,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在我们相爱的时候,在我们喧闹的时候,在我们孤独的时候,都可能是一次又一次的青春,一次又一次的泪水。  我站在那里,和很多人在一起,那是九月最后的一天,天气晴朗,云团柔软如同女孩
期刊
林长生,海峡文艺出版社《海峡》特邀编辑。    “谢谢。”  “不用谢,钱来就行。”  有了20年历史的双月刊《海峡》改版成年轻的《海峡》大校园月刊,我有了机会回到我很想回来却又不大敢回的漳州。虽然,母亲永远不嫌弃丑儿,我自己在乎啊,我怕见证年轻的乡愁,面对我的久违的漳州师院和还不陌生的师友。  当我搭摩托车到市政府门口,改变主意叫司机顺便带我到记者楼,把谈定的价钱给他后,我们有了开头的对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