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良好的班集体能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激励、导向、监督,激励他们充分发展自身的潜力,引导他们向全面发展,具有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路上走,督促他们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交流;意识
“一个任课教师不合格,影响的是一门学科;而一个班主任不合格,影响的却是整个班级所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要担任班主任职务,必须兼具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更要具备优良的管理方法和策略。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探索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与大家共勉。
1、班主任要做到“勤交流,勤检查”
1.1、作好班级工作,最主要的是了解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这样,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学习态度怎样,能否遵规守纪,有什么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这不是班 主任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了如字长指掌的。我靠的就是勤跑、勤观察、勤了解。早上学生一到校,我就尽量出现在教室里。学生上课,我常在教室外转转;自习课,我常到教室看看;课外,我常到学生中 谈谈。腿勤,听的多,看的多,了解的多,使我掌握了大量的实情和 第一手资料,为制定出针对学生实际的治班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治 班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人际关系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显得非常重要。真正的心与心的交流能碰撞出强大的思想火花。班级管理也需要深入、深刻的交流,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学习状况等。但藏族学生普遍存在不善于、不敢、不想跟教师交流的习惯,使班主任工作时常变得极为被动。(这多数与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等有关)因此,动态掌握学生的各种状况,准确把握班级整体情况,班级管理者要勤于跟学生交流,切记交流走过程、趋于形式。交流的“勤”除了在次数上体现之外,还要在交流内容上做好“勤”,即丰富。学生有自尊心,有上进心,有表现欲,尽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激勵学生的上进心,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要发现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与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不但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优点充分表现。我想,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将给学生积极上进带来无穷的力量。
1.2、人的天性决定了无压力下的懒性。为保证班级管理有成效,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加大检查力度,做到检查要“勤”,处理要快。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下,规范化的制度能管理好学生,但制度的落实过程要跟踪督导检查,因此班级管理者在常规工作中,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情况、遵纪守法等方面要经常性的检查和指导,才能有所收获。检查的“勤”要避免如下几个误区:一是“勤”检查不是贴膏药、当保姆。很多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误认为“勤”就是天天跟在后面。无论是校园卫生的清理工作、课余时间的学习、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等,分秒监督,每时每刻跟踪检查,指导变成指手画脚,这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容易养成被动心理,管理效果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检查的“勤”要体现在“巧”上,要出其不意,切记检查模式化,变成规定动作。这种检查学生容易掌握管理人员的规律,采取相应的对策,很难真正在管理上起到效果。二是“勤”检查不是走马观花。检查的“勤”要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去检查,用发现的眼光去找问题。问题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检查毫无意义。三是“勤”检查不能光看不足。检查除了发现问题之外另一项任务是寻找闪光点,并在处理过程中积极推广和发扬闪光点。有时候,榜样的作用胜过任何一个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
2、加强班主任的各个角色意识
班主任的责任意识突出的表现在对学生的爱。不仅要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而且要特别关爱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还比较落后的学生,行为规范比较差的学生。只有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才能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班主任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1、管理和服务意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必须具有明确的服务和管理意识。管理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管理的目的。没有好的管理,班主任就无法开展工作。但是,班主任对班级工作是否民主有效,是否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主体的认识及自己管理权利的认识两个方面。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的,追求短期效益,所以班主任工作仅限于维持教学秩序,靠强硬的纪律来约束学生。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学生知识、技能、道德观念等的内化和积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内涵,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独立性,才能敲开学生内因的大门,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班主任要树立自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努力克服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习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在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作风,正确运用自己的管理权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参加班级管理,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2.2、积极地协调意识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领导者,也是班级任课教师群体的核心,它要求班主任应该具有强强的协调意识班主任要统一教师群体的教育思想,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是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其次,就各科教学来说,如何使各科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较好的融入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和心理结构,这需要凝聚和整合。而学生这种整合又是一个动态的积淀过程,班主任应主动的承担起协调的责任,弥补各科教师对学生了解不足的缺陷,及时向任课教师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馈,是个课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学科均衡发展。第三,应试教育往往和利益挂钩,各科教师过分强调所教科目的重要性、争占课时,互相排挤,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明确的协调意识可驱使班主任时时从学生素质发展的大局出发,引导教师提高认识,默契配合,保持教学目的的一致性。
2.3、沟通与协作意识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能否在学生身上发挥长远的影响,关键在于这三方面的影响能否保持相对协调。班主任时联系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是促使各方面形成合力的直接实践者,应具有开放的教育意识,主动沟通各方面的信息,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配合,调动积极因素,转化消极因素的干扰。
总之,作为一名班主任,无疑应热爱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充分关爱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当好学生的楷模,既做学生的良师,又做学生的益友,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切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打造优秀的班集体。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交流;意识
“一个任课教师不合格,影响的是一门学科;而一个班主任不合格,影响的却是整个班级所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要担任班主任职务,必须兼具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更要具备优良的管理方法和策略。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探索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与大家共勉。
1、班主任要做到“勤交流,勤检查”
1.1、作好班级工作,最主要的是了解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这样,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学习态度怎样,能否遵规守纪,有什么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这不是班 主任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了如字长指掌的。我靠的就是勤跑、勤观察、勤了解。早上学生一到校,我就尽量出现在教室里。学生上课,我常在教室外转转;自习课,我常到教室看看;课外,我常到学生中 谈谈。腿勤,听的多,看的多,了解的多,使我掌握了大量的实情和 第一手资料,为制定出针对学生实际的治班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治 班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人际关系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显得非常重要。真正的心与心的交流能碰撞出强大的思想火花。班级管理也需要深入、深刻的交流,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学习状况等。但藏族学生普遍存在不善于、不敢、不想跟教师交流的习惯,使班主任工作时常变得极为被动。(这多数与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等有关)因此,动态掌握学生的各种状况,准确把握班级整体情况,班级管理者要勤于跟学生交流,切记交流走过程、趋于形式。交流的“勤”除了在次数上体现之外,还要在交流内容上做好“勤”,即丰富。学生有自尊心,有上进心,有表现欲,尽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激勵学生的上进心,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要发现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与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不但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优点充分表现。我想,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将给学生积极上进带来无穷的力量。
1.2、人的天性决定了无压力下的懒性。为保证班级管理有成效,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加大检查力度,做到检查要“勤”,处理要快。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下,规范化的制度能管理好学生,但制度的落实过程要跟踪督导检查,因此班级管理者在常规工作中,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情况、遵纪守法等方面要经常性的检查和指导,才能有所收获。检查的“勤”要避免如下几个误区:一是“勤”检查不是贴膏药、当保姆。很多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误认为“勤”就是天天跟在后面。无论是校园卫生的清理工作、课余时间的学习、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等,分秒监督,每时每刻跟踪检查,指导变成指手画脚,这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容易养成被动心理,管理效果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检查的“勤”要体现在“巧”上,要出其不意,切记检查模式化,变成规定动作。这种检查学生容易掌握管理人员的规律,采取相应的对策,很难真正在管理上起到效果。二是“勤”检查不是走马观花。检查的“勤”要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去检查,用发现的眼光去找问题。问题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检查毫无意义。三是“勤”检查不能光看不足。检查除了发现问题之外另一项任务是寻找闪光点,并在处理过程中积极推广和发扬闪光点。有时候,榜样的作用胜过任何一个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
2、加强班主任的各个角色意识
班主任的责任意识突出的表现在对学生的爱。不仅要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而且要特别关爱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还比较落后的学生,行为规范比较差的学生。只有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才能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班主任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1、管理和服务意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必须具有明确的服务和管理意识。管理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管理的目的。没有好的管理,班主任就无法开展工作。但是,班主任对班级工作是否民主有效,是否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主体的认识及自己管理权利的认识两个方面。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的,追求短期效益,所以班主任工作仅限于维持教学秩序,靠强硬的纪律来约束学生。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学生知识、技能、道德观念等的内化和积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内涵,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独立性,才能敲开学生内因的大门,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班主任要树立自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努力克服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习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在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作风,正确运用自己的管理权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参加班级管理,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2.2、积极地协调意识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领导者,也是班级任课教师群体的核心,它要求班主任应该具有强强的协调意识班主任要统一教师群体的教育思想,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是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其次,就各科教学来说,如何使各科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较好的融入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和心理结构,这需要凝聚和整合。而学生这种整合又是一个动态的积淀过程,班主任应主动的承担起协调的责任,弥补各科教师对学生了解不足的缺陷,及时向任课教师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馈,是个课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学科均衡发展。第三,应试教育往往和利益挂钩,各科教师过分强调所教科目的重要性、争占课时,互相排挤,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明确的协调意识可驱使班主任时时从学生素质发展的大局出发,引导教师提高认识,默契配合,保持教学目的的一致性。
2.3、沟通与协作意识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能否在学生身上发挥长远的影响,关键在于这三方面的影响能否保持相对协调。班主任时联系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是促使各方面形成合力的直接实践者,应具有开放的教育意识,主动沟通各方面的信息,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配合,调动积极因素,转化消极因素的干扰。
总之,作为一名班主任,无疑应热爱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充分关爱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当好学生的楷模,既做学生的良师,又做学生的益友,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切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打造优秀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