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正式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第一学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最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是什么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文简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第一句便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其中之意,非常鲜明:第一学段应该心无旁骛地将“识字”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然而,识字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晰的指向性目标。向“识字”更深处探寻,我们发现,真正能奠基学生今后学习的不仅仅是学生所“识”的那些字,而是与这些字一起“生长”起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生具备了独立识字能力,就能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字,并能迅速地区分字与字的异同,提高汉字有效运用的概率。学生具备独立识字能力,还能从深层次上熏染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当前公认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从第一学段起,我们应该观照核心素养,扎实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一、点燃学生的识字兴趣
1.首因效应——让学生觉得识字是有趣的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第一学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文教育第一次全面地在学生的世界中展现,而最先跟他们打招呼的,就是“汉字”(拼音只是一种识字工具)。第一学段的学生以主观体验为主,汉字刚刚呈现出来的模样,直接决定着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因此,没有什么比“有趣”更具有学习的力量了。
2.游戏情结——让学生经历有趣的识字过程
那怎样让学生体味到“有趣”呢?众所周知,第一学段的学生都具有“游戏情结”,只有让学生在“玩中学”,他们才能真正经历有趣的识字过程。比如教学“山”字,可以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在猜一猜中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猜一猜中,学生调集注意力观察画面中的关键信息,再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字的笔画一一关联,那“山”字就成了有生命的图式。而许多教师在教学这个字的时候,程序往往是反过来的,先出示“山”,再出示画面,呈现的东西是一样的,但引起的心理反应却截然不同。再比如教学“苗、喵、瞄、描、锚”等字时,在笔者所观察的几节课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读说”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先让学生会读这个字,然后说一说为什么会是这个偏旁。一板一眼,毫无趣味可言。如果我们换一种形式,先以教“山”的方法,认识了“苗”字,再出示这些字以及打乱顺序的图片,让学生“找朋友”,并说清楚为什么。稍稍一变,就改变了“教”的严肃面孔,成了有趣的游戏活动,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二、破译隐藏的识字密码
1.读懂汉字的结构
心理学表明,第一学段的学生在看汉字时,是比较笼统的,他们首先辨认的是字的整体轮廓,然后才是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教学生读懂汉字的构成。比如教“哭”字,要让学生先了解这个字上面是两个“口”,下面是一个“犬”,教学“安”字,就要让学生了解上面是一个“宝盖儿”,下面是一个“女”……但如果只是让学生了解或者死记这两个字的构成,那就毫无意义了。
读懂汉字的结构,意义有四:一是让学生初步感觉汉字有一定的内在的造字规律,读懂结构能帮助我们理解意思;二是让学生初步领略汉字的审美,尤其是“中庸”之美,如不是这样的结构,汉字就不“美”了;三是化整体为部分,是“解码”的第一步,为后面解读汉字作铺垫;四是读懂结构,也在为规范写字做准备。在这四个意义的观照下,上面“哭”“安”的教学,就会多出不少精彩与韵味。
2.读懂汉字的偏旁
汉字,是表意文字,在现代常用的汉字里,大部分是形声字。因此,独立识字的主要对象也是形声字。在形声字里,有一种特殊现象,一部分形声字拥有共同的声旁,于是就构成了一系列类似“同胞兄弟”的形近字。它们不仅音似,还形似,给学生的独立识字造成了障碍。不过,它们不同的形旁往往揭示了这个字的意义,从而也把这个字和其他字区别开来。如果能指导学生读懂汉字的偏旁,就能准确识别大多数汉字的“身份证”,还能解读出内涵在“偏旁芯片”里的“身份信息”。比如,生字“冶”特别容易和“治”混淆。有的教师也反复强调这个字的偏旁是“两点水”,但是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错误依旧。如果在之前教学“冰”时,通过“对比溯源”“游戏互动”的方式已让学生读懂“两点水”像冰凝结的形状,有“两点水”的字大都跟冰或者寒冷有关系。那么在教“冶”字时,只要让学生组词,组到“冶炼”马上就会明白“冶”就是说金属冶炼时像冰那样融化,自然就和“治水”的“治”完全区分开来。
三、拓展学生的识字路径
1.在课堂中识字
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这也决定了课堂成为学生识字的主要路径。《课标》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生发点,联系生活实际,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教学生识字,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意识与能力,为独立识字奠定基础。
2.在生活中识字
在生活中自觉识字是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养成的标志。学生每天都会接触许多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包装盒(袋)等,上面有各种各样他们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字。在生活中,引导他们认一认这些用品上已经见过面的“熟字”,也试着认一认没有教过的“生字”,其乐无穷。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拍下文字图片,在QQ群里交流,使得“生活中的识字”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示范性。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格外关注所遇见的字,一生受益。
3.在阅读中识字
阅读是最好的语文学习方式,“识字”也不例外。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识字需要,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读物,比如附有拼音和字的图片、生动有趣的绘本等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注意已学过的“熟字”,也有意识地借助拼音自主读认刚接触到的“生字”。在形象的图文对照中,在美妙的故事情境中,另一扇神奇的“文字之窗”被徐徐打开。而且从第一学段起,就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这是一件多有意义的事。
独立识字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及识字规律,在第一学段就智慧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是我们的应尽之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蓓菲.语文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黄伟嘉,敖群.汉字部首例解[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责任编辑:陈国庆】
一、点燃学生的识字兴趣
1.首因效应——让学生觉得识字是有趣的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第一学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文教育第一次全面地在学生的世界中展现,而最先跟他们打招呼的,就是“汉字”(拼音只是一种识字工具)。第一学段的学生以主观体验为主,汉字刚刚呈现出来的模样,直接决定着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因此,没有什么比“有趣”更具有学习的力量了。
2.游戏情结——让学生经历有趣的识字过程
那怎样让学生体味到“有趣”呢?众所周知,第一学段的学生都具有“游戏情结”,只有让学生在“玩中学”,他们才能真正经历有趣的识字过程。比如教学“山”字,可以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在猜一猜中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猜一猜中,学生调集注意力观察画面中的关键信息,再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字的笔画一一关联,那“山”字就成了有生命的图式。而许多教师在教学这个字的时候,程序往往是反过来的,先出示“山”,再出示画面,呈现的东西是一样的,但引起的心理反应却截然不同。再比如教学“苗、喵、瞄、描、锚”等字时,在笔者所观察的几节课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读说”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先让学生会读这个字,然后说一说为什么会是这个偏旁。一板一眼,毫无趣味可言。如果我们换一种形式,先以教“山”的方法,认识了“苗”字,再出示这些字以及打乱顺序的图片,让学生“找朋友”,并说清楚为什么。稍稍一变,就改变了“教”的严肃面孔,成了有趣的游戏活动,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二、破译隐藏的识字密码
1.读懂汉字的结构
心理学表明,第一学段的学生在看汉字时,是比较笼统的,他们首先辨认的是字的整体轮廓,然后才是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教学生读懂汉字的构成。比如教“哭”字,要让学生先了解这个字上面是两个“口”,下面是一个“犬”,教学“安”字,就要让学生了解上面是一个“宝盖儿”,下面是一个“女”……但如果只是让学生了解或者死记这两个字的构成,那就毫无意义了。
读懂汉字的结构,意义有四:一是让学生初步感觉汉字有一定的内在的造字规律,读懂结构能帮助我们理解意思;二是让学生初步领略汉字的审美,尤其是“中庸”之美,如不是这样的结构,汉字就不“美”了;三是化整体为部分,是“解码”的第一步,为后面解读汉字作铺垫;四是读懂结构,也在为规范写字做准备。在这四个意义的观照下,上面“哭”“安”的教学,就会多出不少精彩与韵味。
2.读懂汉字的偏旁
汉字,是表意文字,在现代常用的汉字里,大部分是形声字。因此,独立识字的主要对象也是形声字。在形声字里,有一种特殊现象,一部分形声字拥有共同的声旁,于是就构成了一系列类似“同胞兄弟”的形近字。它们不仅音似,还形似,给学生的独立识字造成了障碍。不过,它们不同的形旁往往揭示了这个字的意义,从而也把这个字和其他字区别开来。如果能指导学生读懂汉字的偏旁,就能准确识别大多数汉字的“身份证”,还能解读出内涵在“偏旁芯片”里的“身份信息”。比如,生字“冶”特别容易和“治”混淆。有的教师也反复强调这个字的偏旁是“两点水”,但是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错误依旧。如果在之前教学“冰”时,通过“对比溯源”“游戏互动”的方式已让学生读懂“两点水”像冰凝结的形状,有“两点水”的字大都跟冰或者寒冷有关系。那么在教“冶”字时,只要让学生组词,组到“冶炼”马上就会明白“冶”就是说金属冶炼时像冰那样融化,自然就和“治水”的“治”完全区分开来。
三、拓展学生的识字路径
1.在课堂中识字
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这也决定了课堂成为学生识字的主要路径。《课标》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生发点,联系生活实际,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教学生识字,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意识与能力,为独立识字奠定基础。
2.在生活中识字
在生活中自觉识字是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养成的标志。学生每天都会接触许多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包装盒(袋)等,上面有各种各样他们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字。在生活中,引导他们认一认这些用品上已经见过面的“熟字”,也试着认一认没有教过的“生字”,其乐无穷。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拍下文字图片,在QQ群里交流,使得“生活中的识字”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示范性。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格外关注所遇见的字,一生受益。
3.在阅读中识字
阅读是最好的语文学习方式,“识字”也不例外。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识字需要,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读物,比如附有拼音和字的图片、生动有趣的绘本等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注意已学过的“熟字”,也有意识地借助拼音自主读认刚接触到的“生字”。在形象的图文对照中,在美妙的故事情境中,另一扇神奇的“文字之窗”被徐徐打开。而且从第一学段起,就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这是一件多有意义的事。
独立识字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及识字规律,在第一学段就智慧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是我们的应尽之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蓓菲.语文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黄伟嘉,敖群.汉字部首例解[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