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来了个“小黄人”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ebarre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年轻妈妈或许都有相似的经历:宝宝刚出生几天却出现了皮肤发黄的现象,像个现实版的“小黄人”,医学上称之为“黄疸”。很多年轻妈妈不能对宝宝的黄疸情况作出正确判断,既担心宝宝,又不愿意跑医院,非常焦虑;也有些新妈妈听说“十个娃儿九个黄,不是病”,而对宝宝的黄疸不管不顾。如何正确判断宝宝的黄疸类型和严重程度,让宝宝安全度过黄疸期呢?且看下文。
  生理性黄疸,无须处理
  新生儿早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生成多、肝脏处理能力又不“给力”等原因,导致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大多数足月儿在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晚不超过2周,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大多不需要特殊处理。
  病理性黄疸,及时就医
  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程度重、消退时间过长,或发生黄疸“退而复现”等情况,都应视为病理性黄疸。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包括:新生儿ABO溶血、头颅血肿、感染,以及宫内感染、围产期病毒感染所致的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畸形、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等。由于新生儿的大脑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也不完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害,引起胆红素脑病,出现反应差、嗜睡、角弓反张等症状,有的孩子会出现抽搐。急性期过后,往往会遗留后遗症,包括运动障碍、智力发育落后、听力问题、眼球运动异常和牙釉质发育不良等。胆红素脑病一旦发生,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特效药,只能靠康复治疗。因此,一旦怀疑宝宝存在 病理性黄疸,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治疗。
  判断黄疸的严重性
  医院通常利用经皮测胆仪、抽血查血胆红素水平来监测黄疸程度。那么,在家里如何监测宝宝的黄疸呢?由于不同部位、不同面积的黄疸和体内胆红素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黄疸通常是从脸部、头部开始,然后遍及全身,最后到手心、脚心。家长可以通过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程度,粗略判断黄疸的程度。
  轻度黄染:仅面部黄染,可在家中观察;
  中度黄染:躯干部皮肤黄染,应密切观察,若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就诊;
  重度黄染:四肢和手足心黄染,必须立即去医院就诊。
  “黄疸儿”的护理
  1. 促使胎便尽早排出:尽早开始喂养,促使宝宝排出胎便。胎便内含有较多胆红素,若胎便排不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被重新到吸收入血,加重黄疸。通常,胎便于升后2~3天可排完。
  2. 充分补水: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如果宝宝每天小便次数达到6~8次,说明补水较为充分。
  3. 晒太阳:选择上午九、十时或下午四时,有阳光但紫外线不是很强烈的时段带宝宝外出晒太阳,同时注意避免光线直射宝宝的眼睛。若条件允许,可给宝宝勤洗澡,不仅便于发现宝宝是否有黄疸加重趋势,同时也有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
  4. 注意观察:如果发现宝宝有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烦躁不安、双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5. 注意清洁:保持宝宝脐部、臀部皮肤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延伸阅读:母乳相关黄疸
  母乳相关黄疸,是与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和高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类似,但胆红素的最高值超过生理性黄疸。多因母乳喂养量不足所致。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晚,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黄疸持续不退;也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出生后2~3周黄疸仍明显,4~12周后,胆红素水平才下降,通常所说的母乳性黄疸一般均指此型。除黄疸外,宝宝一般状态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诊断母乳性黄疸须排除溶血、感染、肝炎综合征及胆道闭锁等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李笑天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中华与昂医学会出生缺陷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出生缺陷监测学组常委。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危妊娠、妊高征、胎儿窘迫、围产医学、产前诊断等。  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重要过程,新生命的诞生是每个准妈妈及其家庭最激动最幸福的时刻。然而分娩时由于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产妇会经历长时间阵发性的疼痛,通常每一次宫缩都伴有一阵疼痛,
通常,人的心跳就像音乐的节拍一样匀速、规律,每一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当然,心跳也会随着呼吸、情绪、活动等不同情况有一些快慢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在每一次心跳之间的差别很细微,不用专门的仪器检测,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心跳的规律性发生了改变,有些心跳提前发生了,就像“抢拍子”一样。这种提前出现的心跳,在医学上被称为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也叫“期前收缩”。早搏既可以发生于正常的心脏,也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癌症发病及死亡率日渐增加,尤其是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的肺癌、乳腺癌、结肠癌更是急速增长。那么,如何开展癌症防控,才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众所周知,癌症的发病有一漫长的过程,从癌变到原位癌以致发展到有转移能力的浸润性癌,直至致死,约有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漫长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充裕的时间来预防和早发现它。此外,研究发现,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等均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从癌症防
生活实例  钟先生是一位肿瘤患者,一直在当地一家医院接受放疗和化疗等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承受了很多放化疗的副作用。后来,他转院到上海的一家大医院治疗。在医生建议下,他接受了PET/CT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钟先生属于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肿瘤患者。据此,医生调整了钟先生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化疗的副作用也不再严重影响他的生活质量了。  治疗肿瘤:越来越讲究“个体化”  时至
月经失调  张国福(主任医师) 田晓梅  专家简介  张国福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妇产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尤其擅长妇产科疾病(包括乳腺疾病)的CT、MRI诊断,以及输卵管性不孕症、子宫肌瘤、产后出血、子宫切口妊娠、盆腔淤血综合征、妇科肿瘤等的介入治疗。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黄浦院区),周二上午(杨浦院区)  读者疑问  任女士:我今年45岁,最近半年月经一直不
专家简介  李嫔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内分泌学组副组长。擅长小儿性发育异常、矮小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尿崩症及肾上腺疾病等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五下午(泸定路院区)  特需门诊:周四下午(泸定路院区),周二全天(北京西路院区)  生活实例  男生小俊
王鸿祥 陈斌(教授)  读者在《大众医学》雜志论坛发的帖子: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帖子说不射精能锻炼阴茎的功能,增强男人性能力;还说中医所推崇“房事养生”就是讲究“忍精不泄”,那样不仅能起到养生的良效,还能提高房事中的性能力。我看后照着此法尝试了一段时间。最近我总感觉腹部胀痛,射精时偶尔还会感觉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  “忍精不泄”在一些所谓“房中术”中常有提到,其实这种观念和做法是有害的。应该尽早
高血压#糖尿病  数据:  中国成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患者超9000万  一项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近10年翻了近2倍。2010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总数已超过9000万,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数据还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为3.66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52亿,相当于每10秒钟增加一名糖尿病患者,或每年增加1000万名患者。专家提醒,如不合
今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组织开展“打击食品违法添加”执法行动中,发现35家餐饮服务单位经营的食品中含有罂粟碱、吗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罂粟壳成分,存在涉嫌违法添加行为。上述餐饮服务单位包括面馆、餐馆、火锅店等,其中25家被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犯罪侦查。  罂粟壳是什么,一般被非法添加在哪些食品中,长期食用含罂粟壳成分的食品是否会产生成瘾性?  百吃不厌,实则罂粟壳“作怪”  上海市
智二磊(博士) 李铮(教授)  读者给《大众医学》杂志的一封邮件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经常看你们杂志上有关男性生殖健康的文章。我刚结婚1年,虽暂时还没有生育的打算,但也非常注意这方面的健康。我经常看你们杂志上专家建议“男士不要穿紧身内裤”,否则有可能影响生殖健康。但是,我注意到,现在卖的那些男性内裤,几乎都是比较紧身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时尚”的内裤,更以紧为特点。很多人也照样去穿。我想请教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