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之人(十九首)

来源 :芳草·文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中过普坪村,看见大出殡
  远远地看见一队人马
  举白幡,穿孝衣
  在细雨中缓步前行
  离村子越来越远
  离不远处的殡仪馆
  越来越近
  能在细雨中出殡的人
  都是幸运的
  一场洋洋洒洒的小雨
  洗尽了他蒙尘的一生
  也洗去了黄泉路上的
  污泥与阴郁
  有人就要回归大地了
  他将拥有自己的墓穴
  (另一些人即使穷尽一生的光阴死后也得不到哪怕三尺的安居之地)
  肉体重回大地的子宫
  魂灵绕村三匝,最后
  栖息在一堆祖宗的牌位旁
  并最终成为家族的
  牌位之一
  那些踏上黄泉路的人
  只有少数几个
  能赶在细雨中下葬
  我路过普坪村的时候
  恰逢小雨
  我缓慢地跟在这一队
  送葬的人群后面
  像他们的亲人一样
  脸色凝重
  在靖港古镇看皮影戏表演
  从台下看,是千军万马
  在厮杀,号角连天
  金戈铁马,转眼
  又换成娘子们的咿咿呀呀
  久别重逢,或者难舍难分
  音乐舒缓
  让人从两军阵中前的马革裹尸
  恍若回到了闺房之趣
  或生离死别
  去到后台,却只是三个人
  一个老头,带一个徒弟
  还有一个乐师
  正在摇头拉二胡
  双眼微闭,沉浸在
  情节之中,道具
  凌乱地摆在双手可及之处
  几十年了
  不会弄错
  放下这一付,又拿起另一付
  左右手忙得不可开交
  闪转、翻滚,同时拿眼神
  示意徒弟如何出手
  还有两排道具挂在墙上
  那是另一出戏的
  道具里藏着灵魂
  它们靠乐师复活
  靠眼前这个老头
  替它们一次又一次地
  回到前世今生
  有几个人的泪
  早已流干
  有几个人的血
  早已流干
  有几个人,被人痛骂了千年
  他们恨不得早一日结束
  这尴尬的一生
  有几个人,被人同情了千年
  他们恨不得
  人生可以重来,被人同情
  终究是弱者
  有几个人,被人赞颂了千年
  他们每一天都跃跃欲试,毕竟
  几千年下来,真正的大英雄
  并无几个
  这是古镇里
  唯一的一个皮影戏班子
  年轻的徒弟
  不愿意做接班人
  有时心不在焉
  有时魂不守舍
  别人的故事
  引不起他的兴趣
  而他自己的故事
  还没有开始,他想
  自己活,活自己
  不想每天
  替古人背锅
  只是乐师的二胡声一响
  师傅便开始进入角色
  这个年轻人,他心里想着未来
  手中
  却翻滚着往事
  二胡声越来越急促
  这时徒弟的手机
  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看得出他想接电话的欲望
  比表演欲更急切
  如果他真的放下手中的皮影
  去接电话的话
  演出到此结束
  整个古镇的皮影戏传承
  到此结束
  照片墙
  墙上挂满了我女儿的
  照片
  从出生到现在
  错落有致
  我离家时,看一眼
  我回家时,看一眼
  我不在家时
  那堵照片墙
  就装在我心里
  我身体的重量
  因此增加了三公斤
  夜深时,客厅里传来
  哐当一声响
  仿佛女儿进门时
  放旅行箱的声音
  一个装着女儿照片的相框
  掉到了地上
  我走向客厅,小心地捡起来
  擦掉灰尘
  墙上出现了一小块空白
  仿佛她嫁人那一天
  我心里出现的那一块:
  鲜活、持续、源源不断……
  填表
  這一生,我们需要
  填多少表格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
  每一份表格的内容
  都大同小异,无非是
  加一些学习成绩
  加一些工作经历
  加一些奖惩记录
  最早的几张表格
  大都由父母代为填写
  他们为我们填的表
  与我们将来墓碑上的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是那么地吻合
  我们墓碑上的那几行字
  是拜父母所赐
  我们的最后一份表格
  大多由子女代为填写:
  卒于某年某月某日
  他们只要在我们原来的履历上   填上这最后一行数字
  我们的这一生
  就算完整
  至于表格中间的那些内容
  那些工作经历
  那些奖惩记录
  那些虚构的
  与非虚构的
  将成为他们在追悼我们时
  夸夸其谈的用语
  宋庄
  画家成堆的地方
  空气中
  都弥漫着色彩
  在宋庄出生的苍蝇
  仿佛都分辨得出颜料、线条、人民币、婚外情
  以及落魄者与成功者
  不同的苍蝇
  有着不同的喜好
  老五家的一只
  在一堆红与黑的颜色中沉迷
  和老五同居的那个女画家
  轰都轰不走它
  我看着有些不忍
  这个女的
  似乎平常不怎么读书
  我说
  这只苍蝇是司汤达的粉丝
  拜托
  别拍死它
  睁目艮瞎
  一只苍蝇在飞行
  它君临广阔而充满人烟的厨房
  锋利的目光
  落在一张等候已久的白纸上
  像一架燃油殆尽的战斗机
  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停机坪
  它调整了一下角度
  迫不及待地
  开始下降……
  它伸了伸前爪
  行动已变得困难
  它扇了扇翅膀
  翅膀已有了千钧重量
  一只苍蝇拖着沉重的躯体
  慢慢挪到这张纸的尽头
  可怜这只不识汉字的睁眼瞎
  对着纸上“粘苍蝇纸”这几个大字
  眨巴着眼睛
  它至死也不会明白
  陷阱往往隐藏在
  像白纸一样洁白和平坦的地方
  后周村
  清明回到故乡
  那么多人,从四面八方
  像船只回到了港湾
  像空中的一声呼哨
  鸽群回到了主人身旁
  男女老幼,手垦
  拿着祭品
  陆续往村边的一个小山包上走
  每一家逝去的人
  最后都在这里聚合
  这里的坟墓杂乱无序
  坟头朝向各自的远方
  从远处看
  就像暴雨过后的孤岛
  凌乱,又荒凉
  亲人逝去多年的坟墓旁
  人们在说笑,谈股票的涨跌
  艳星的八卦以及国际形势
  脸上已没有哀伤
  几座新坟边
  女人们的眼泪,还在流淌
  我的亲人也埋葬在这里
  后周村,我就像蒲公英一样
  已在外飘荡多年
  终有一天
  我也会凋零、枯萎、死去
  我宁愿回到这里的乱坟岗
  与青草、蚱蜢、桃花以及祖先
  埋在一起
  我不想在城市的火化炉里
  化作一缕青烟
  夹杂在汽车的尾气里
  与那些人
  混为一谈
  得失
  活得越久,我们
  失去的越多,而不是得到
  我们失身、失却、失败、失望、失眠
  失怙
  还经常偷鸡不成
  蚀把米
  万一能活得更久一些
  超越那些同龄人、同辈人
  甚至超过一些晚辈
  我们才能得到一些虚名
  如果活成高僧
  那就是得道
  而年轻气盛时
  我们总是得陇望蜀
  动不动就老子天下第一
  想得到一切
  事实却是
  自己一无所有
  深秋
  院子里,银杏树在给几辆车子
  举行葬礼
  金黄的叶子
  一片片、一层层地把它们覆盖、掩埋
  银杏树有着执着的热情,以至于
  满地都是礼器和礼金
  出了院子,马路边
  杨树在给另一些车子
  举行葬礼
  仿佛约好似的
  深秋,适合大出殡
  榆树在另一座半山腰上
  响应
  它使劲浑身力气
  把储藏了大半年的榆钱
  从后脑勺、肩膀、脊梁骨
  以及枯瘦的前胸
  撒向半空
  看它们飘落,回到大地
  深秋,远方有婚礼
  眼前有葬仪
  有几个国家處在战乱之中
  有几个国家……懒得说了
  这一切终将过去
  这一切,终是苟且
  唯时间永恒
  离开:给志山
  单位的电梯及走廊上
  经常会贴出会议通知
  升迁喜讯以及各种告示
  偶尔也会贴上某个人的讣告
  某年某月某日几点
  在某某厅举行告别仪式
  讣告与那些升迁喜讯
  用的是同样的纸张、字体和字号
  你被抬出电梯间的第二天
  电梯及走廊里
  就贴出了关于你的讣告
  (电梯里那张讣告贴的位置正好是你平时上班时后脑勺最爱靠的位置)
  像个极不严肃的玩笑   上下电梯的人
  面无表情地谈论你:
  瞧,这个人昨天上午
  还在与人讨论工作,下午
  就被殡仪馆的车
  拉走啦
  没人知道你生前的悲喜
  那些断断续续的描述
  拼接不出完整的你
  你带走了所有关于自己的秘密
  告别现场,你的爱人
  肃穆地与每一个人
  颔首致谢
  这个微微发福的中年女人
  懂得如何节哀,关键是要
  保持未亡人的尊严
  或许,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你的灵魂
  你的心跳
  早已融入她的血液、身体以及生命里
  此刻离开的,仅仅
  是你的躯体
  墓地附近都会有几个好石匠
  我坚信
  她会为你找到手艺最好的那个人
  在碑上
  轻轻地凿刻
  你的名字
  风雪中晚归
  羊群踩在积雪上
  显得有些慌张
  牧羊犬顾得了头
  又顾不上尾
  瞧它忙前忙后的样子
  早晨出发前
  艾克拜尔的母亲
  一定又给了它额外的粮饷
  风雪中晚归
  星星像高高挑起的灯盏
  却并不那么明亮
  薄冰发出咯吱的脆响
  羊群庞大
  归途中,像一大片雪原在移动
  前面踩出的蹄印、迅速地
  被后来者抹平
  不知道是否所有的羊群
  都已归队
  牧羊人有些疲惫,只有牧羊犬
  仍在忠实地履责
  这样的行程,日复一日
  老天爷对人间的日子
  仿佛视而不见
  是否白雪覆盖了我们的歌喉
  为什么我们内心的波澜
  在雪地上被冻成了
  坚硬的骨刺
  星星的灯光愈发暗淡
  仿若宿命
  羊群的明天
  是否契合我们悠长的旅途
  问答
  翻过一道山梁
  不远处的山冈上
  突然出现了马群
  白茫茫的雪原上
  有几行黑点
  像排列有序的字母
  出现在大地这张白纸上
  坐在前排的蹩脚摄影师
  连忙对司机说:停车,赶快停车
  这就是我曾经梦见过的
  雪原景象
  看不到牧马人
  也不知道马群中
  是否混雜着牛羊
  另一个人一直沉默不语
  猛然间回过头来,既像在问我
  又像在自言自语:
  如果让你我出现在对面山冈
  你是做一位牧马人
  还是愿意
  做混杂在马群中的牛羊?
  暴雪从地上向天空飞奔
  转过一道山冈
  漫天的暴雪从地上
  往天空飞奔
  仿佛大地深处的火焰
  灼疼了它们的肌肤
  它们借助一阵阵凛冽的寒风
  四处逃窜,互相碰撞、撕扯
  有几片雪花
  又在互相谦让
  这几片谦让的雪花
  钻进我的脖子时
  才意识到坏了
  大叫一声:不好
  原来火焰不仅仅深埋地下
  某些人身体里的温度
  甚至超过了岩浆
  山坡
  半山腰有一座房子
  木头的,典型的
  哈萨克民居
  我们往上走,牧羊犬
  朝我们吠叫
  屋子后面的马驹
  打了两个响鼻后
  侧眼瞅了瞅我们
  继续埋头吃草
  冬日午后,踏着细雪
  我们往高处攀爬
  生活需要不停地寻找
  需要上升以及陌生感
  旧的景物我们熟视无睹
  寻找陌生人与陌路人
  在我们的生命中
  显得愈发重要
  狗吠声引出了一位哈萨克老妇人
  她依门而望
  对鱼贯上山之人
  显示了自己的羞涩与好客
  一个终年只与自己的家人为伍的妇人
  面对突兀之客
  无处可退
  奶茶与馕,与女主人的态度
  与我们陌生的哈萨克语
  愈发坦然
  我们说汉语,她摇头
  反之,我们亦不懂
  她只顾往我们碗里添加奶茶
  给我们不停地递馕
  还有野生蜂蜜
  我们自言自语,自己回答
  自己的疑问
  下山之前,有人从口袋里
  掏出一百块钱
  被拒绝,别反复推让
  我们只好怀着羞愧之心
  说谢谢,说再见
  女主人也说着不流利的“再见”
  并喝住她的狗
  目送我们离开
  上山,下山
  肚子里多了奶茶与几块馕
  天空洁净,路上的积雪
  被几双鞋子踩出污水与污泥
  没有人能出污泥而不染   下山的路上
  有人摔了一跤
  一只衣袖与半条裤子
  看上去比大地还脏
  冷酷
  夜晚的那拉提草原
  除了寂静,就是刺骨的冷
  车灯照着白雪,如果远处
  有狼群
  它们会不会把车灯
  当作星星来仰望
  应该没有狼群
  耳边除了积雪偶尔发出的
  沙沙声,并无杂音
  狼群应该在
  冬牧场周围游荡
  艾克拜尔家的羊群
  隔几天就会少个一两只
  世界太过安静
  这样的夜晚,格外冷酷
  像站在铺满白床单的停尸房
  我只在车外站了几分钟
  连着打了好几个冷战
  纯洁之人
  在雪地上站得久了
  我并不觉得这世界
  有多么纯洁
  我不知道白雪以什么为原型
  来装扮这个草原
  如果人间还有死神的话
  大地上至少还应该
  出现黑暗、秃鹰以及泪水
  除了麻木
  我甚至觉察不到心跳
  雪地白得晃眼
  一生都在追求纯洁的人
  当他置身所谓的纯洁之中
  竟然无动于衷
  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心如死灰
  雪原上,纯洁只是表象
  白雪融化之后
  万物都将露出真容
  冬虫夏草
  像一种葬仪
  白雪覆盖了万物
  旷野里寂静无声
  仿佛悲哀
  已深埋大地深处
  抽泣与恸哭
  还在酝酿之中
  仿佛这就是冬天的回应
  去年我来那拉提草原时
  骏马在飞奔,人声鼎沸中
  门票与食宿
  应声而涨
  大人们怨声载道
  孩子们在草地上尽情翻滚
  我更喜欢冬天的那拉提
  置身于这沉静中
  我愿大地把我也染白
  在这场葬仪中,我希望自己
  就是一匹马,或者一只羊
  被奉献
  最终,被那拉提的雪原
  接收,讓我在来年
  冬天转世为虫,夏天
  转世为草
  黎明
  这雪后的那拉提草原
  不再有夜幕降临
  即使在这里挺立整个夜晚
  也迎不来黎明
  即使月亮不再照耀
  即使月亮与白雪
  互不照耀
  我们已不需要黎明
  这里没有黑夜
  也没有黎明
  歌手与酒徒
  在雪原内部
  有一座哈萨克村寨
  当最肥壮的那匹马被宰杀之时
  我正坐在牧民艾尼奴儿的帐篷里
  喝马奶子茶
  晚餐从下午开始
  先是艾尼奴儿父子作陪
  儿子六岁,弹冬不拉
  父亲唱了一曲《天马之歌》
  嗓音清亮,略带忧伤
  傍晚时分,醉意已经在我的脸上
  荡漾,人群越聚越多
  整个村寨都在传说
  一个汉人,在下午
  自己就干掉了三瓶老窖
  年轻的哈萨克小伙子一脸的不服气
  他们手拿冬不拉
  从村子的各个角落
  纷纷向艾尼奴儿家汇聚
  白雪映照着村寨
  冬不拉声从艾尼奴儿家的帐篷里
  不断往外溢涨
  我艰难地起身,要出门方便
  盘坐得太久了,双腿发麻
  一个小伙子伸手
  扶起了晃晃悠悠的我
  走向门外,天哪
  几十位哈萨克歌手
  在帐房外排队
  等着跟我比拼酒量和歌喉
  白雪把夜晚
  照耀得如同白昼,寒风吹来
  我打了一个激灵,猛然惊醒
  一个外地人
  不应该在哈萨克人的地盘里
  喝酒逞强
  但是今晚,事已至此
  我唯有给自己打气
  在哈萨克人的帐篷里醉倒
  并不丢脸
  星月高悬,奶茶满上
  白酒满上
  我尽量让自己坐得端正
  并在心中暗暗祈祷:
  老天爷啊,请看在一个纯粹的酒徒的份上
  让黎明尽快到来吧
  (责任编辑:哨兵)
其他文献
胡姬  风哼着小调  春天用露水抹了一把脸。  直接从一根柳条上走下来  酒幌一摇,胡姬从店里出来  她美,鬓边别着大青山上一片彩云  李白坐下的青骢马不走了  压酒劝客时候  她走出一行红柳的模样  眼睛灿烂。有十万亩桃花在开  李白坐在那里。  今天,他一滴酒没喝  已经醉了  替一首古风把脉  风慵懒。扫不去地上霜。  黎明就把灯火掐灭  睡眼朦胧的几个汉字把困倦写进《蜀道难》  笔累得喘 
期刊
精准扶贫视野下的乡村书写  ·贺仲明(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发展和变化,乡村社会尤其如此。在社会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下,城乡之间的许多差别在消弭。其一是在现实层面。在许多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不复存在,作为乡村主体的青壮年农民纷纷改变身份,离开了曾经赖以为生的土地,成为城市中的临时一员;其二是在文化伦理层面。消费文化的影响,使传统乡村伦理失去了在乡村中的主导
期刊
南帆一九五七年生,一九七七年考上厦门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闽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福建省文联主席。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出版《文学的维度》《无名的能量》《先锋的多重影像》等六十余部学术著作和散文随笔集,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曾获鲁迅文学奖(第四届、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科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
期刊
父亲的朋友带着自己成年的儿子来家里做客时,男孩刚刚钻进被窝。来客叫作阿斯兰叔叔,他儿子叫作瓦里科。  客人们从阿布哈兹来。男孩曾与父母在阿布哈兹的加格拉市居住过三年,就住在阿斯兰叔叔家。那段时光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那么温暖的太阳,那么温暖的海洋,还有那么温暖的人们。他们一家人所住的大房子与莫斯科家中并无二致。但与莫斯科不同的是,那里的人们过着截然别样的生活。所有的阿布哈兹人、格鲁吉亚人、俄罗斯
期刊
白居易有句子: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边地长成的张好好也說:“如果一个玉料,竟然完美到连肌理都不存在,就要高度警惕了……同理,一个八方温柔圆融的人,也是不可信的。”周公恐瞑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文学之道也是这样,表情太艳,就要准备打假。“她虽绝色,能看见的都是平常心而非丽人”者才是正途。  刘醒龙
期刊
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决战区,贵州在与贫困展开的深入持久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众多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这些人和事融入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心中,再从他们的笔下流出,就化作了感人至深的文学话语。而这些文学话语因为聚焦于这场伟大斗争的关键所在,又对之进行了生动有力的描绘,使这一史诗般的社会进程,以及其间人们寻富求变的心路历程得以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所以,它们在全部的关于“扶贫”的乡土文本中具有格外重要
期刊
消除贫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基础性和阶段性目标,也是当前中国社会最核心的集体目标。在历经多次政策调整后,“精准扶贫”被作为核心举措加以实践,而这一措施只有当贫困人口逐步减少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分配一直沿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部分地区,然后达到共同富裕”的路子进行,精准扶贫正是在改革开放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在
期刊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农业文明发展史的国度而言,中国文学的乡土之思源远流长,而以“乡土”定名的现代文学流脉则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先生开风气之先,许钦文、蹇先艾、台静农、许杰、彭家煌、沈从文等大批优秀作家以特有的“乡土关注”和叙事风格一时蔚为风潮,“乡土文学”自此成为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小觑的一脉清流。从赵树理、周立波、丁玲到新时期以来的铁凝、路遥、莫言、张炜、贾平凹、阎连科等一批批文坛
期刊
燕歌行  一定要在黄昏启程,鸟在羽毛下孵化梦境  前路漆黑啊,请抓紧虚妄之缰绳  人说“燕山月如钩,”我看“前路尽铁流。”  过河的人叹息,命如卵石  我说无常即人生。肯定要路过几个镇子  城市当中,歌姬和窃贼  围坐的炉火。“定然是故乡好!”  雪花强攻上唇时刻,齐鸣的战鼓与箫筝  请黄沙安睡,草叶上的瓢虫  回应地下的歌声。请对面的幕帐敞开  驱逐杀戮的王。肯定还要翻动山脉及其骨骼  叫醒酣睡
期刊
在中国近百年的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中,乡村、乡土、农民始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创作内容,并且涌现出了大量的足以代表中国文学成就的作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百年文学史就是一部乡土文学史。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高速巨大的发展,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由此引发了文学上的新变化,有越来越多的作家与评论家敏锐地意识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乡土文学正日趋衰退,而城市文学则日益崛起。孟繁华在《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