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寄宿制高一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改革,学生的心理教育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解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寄宿制高一新生心理的特点、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以此能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为高中三年打下坚实的一步,最终达到高中新课改的目的。
  【关键词】 新课程;寄宿制;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
  新课程改革后,虽然我们在努力践行新的课程标准的同时,也把心理教育渗透应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但是在新的理论框架下,我们发现高中寄宿制的高一学生在践行方面仍有着一些现实的困境: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复杂、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本人于2012年9月9日对我校高一285班50名的学生进行题为“进入高中的感受”开放式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复杂等存在问题;于2012年11月1日,用王极盛教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这50名学生进行闭卷式的问卷调查,发现本校的学生在学习压力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情绪不稳定因子分高于常模,学习压力感达到了2.566667;从性别上来看,男、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相差不大,但是女生的十个因子均分都高于男生,女生为2.141026,男生为2.094974;从民族上来看,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总平均分明显高于汉族,特别是彝族;从户口上看,农村户口的人际关系要高于城镇,达到了2.150289,高于常模。
  本文旨在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提出学生心理教育困惑的一些问题,并试图寻求解决的办法,以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为高中三年打下坚实的一步,最终达到高中新课改的目的。
  一、寄宿制下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及原因
  我校是一所“军事化管理”式的半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周末回家,五天的生活、学习统一由学校组织安排。学生心理呈现出学习压力感增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情绪不稳定三个最明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
  首先,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这一时期高中生情绪表现较初中时期更为强烈,容易冲动。
  其次,“高考指挥棒”依然是学校教育的主宰。寄宿制学校学生全天在校,学习时间比非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时间更长,学生课业负担更大,任务更重,竞争更激烈,学生学习压力更大,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紊乱,表现为紧张,焦虑,烦恼……
  二、新课程下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及原因
  (一)学习压力感增强及原因
  学生学习压力感增强究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一时不能适应身份的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
  1、“依赖性”一时不能向“自主性”转变
  新课程需要的是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高一学生应因初中时教育本身、家庭、社会各种问题养成的“依赖性“难于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自主性,而课程的增加,考试的增多、青春期的变化更是让学生难于“应对”,长久便变成了压力。
  2、内容难度的增加、考试的增多、排名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高中新课程的课程内容既体现“三性”即: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相对初中而言,内容难度加大了,学生自然产生了压力。
  “高考指挥棒”使“考”成了老师的法宝,什么月考、周考、甚至天考,新课程的模块考,再加上现在提倡的“天天清、月月清”(学生不符合要求就重考、重做),更是增大了学生的心理的压力。就拿我校来说,高一开设十个科目,每月一次月考,一個学期下来,学生的考试不少于120场。模块考试没考过的,还要补考,补考再不过就等到下的一年高一再补考,这样频繁的考试自然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每次考试的排名也加大了学生压力。
  3、毕业条件的三个硬性条件让学生心理压力增大
  学生毕业的三个要求:一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合格;二是十个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要合格,物化生三科实验操作要合格;三是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初入高中的学生一时不了解这些条件该如何达到,就不免会产生恐惧,觉得难于实现,特别是“学分”一词原是大学才涉及,现在在高中竟然被提到了毕业的条件上,学生难免会心理压力增大。
  (二)人际关系敏感及原因
  1、青春期使然。这期间的学生均是15—18岁,从心里学划分正值青年初期,思想波动大,行为表现摇摆不定。
  2、独生子女使然。学校中的大部分均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家已养成自私,不肯谦让的性格,易和人起矛盾。
  3、生活习惯、民族信仰不同使然。初中时有部分学生不住校,在家随意惯了,有部分同学来自偏远的乡镇,生活卫生要差一些,有的同学是少数民族,民族信仰不同,这样不同的学生住在一起就易产生矛盾。
  4、自卑心理使然。生活贫困、成绩不理想等原因亦使学生产生矛盾。
  (三)抑郁情绪不稳定及原因
  1、进入高中后自尊心受挫产生失落心理
  因学习高中科目多,难度偏高,很多学生,由“尖子生”变的很“平凡”,自尊心受到挫折,心理失衡。另外,多数学生对考大学觉得希望渺茫,情绪摇摆不定。
  2、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
  初入高中,学生来自各个乡镇,个人生活习惯、背景、民族信仰不同,加之大多数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而寄宿制的高中几乎已经体现出是一个小型社会的模型,这样大家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近距离的相处,许多学生对于角色的转换很不适应,不能与同学、老师很好地相处,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又自私,常常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3、早恋问题的困扰
  初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在寄宿学生中这种现象也较突出,他们感到“烦躁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四)女生的心理健康的平均分高于男生及原因
  这一点可能与女生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大有关,同时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家人联系相对较少,再加上寄宿学生的压力更大,竞争也更加激烈,促使女生对外界的变化也更敏感。尤其是在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星期有5.5天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甚至少数同学家在得较远的同学,一个月才能见到父母一次,平时主要是与一些同学生活在一起,并且几个人生活在一个宿舍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因素都对女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女生的心理健康的平均分高于男生。
  (五)少数民族人际关系敏感明显高于汉族,农村户口的人际关系要高于城镇及原因
  家庭生活的背景,习惯让生活在边远山区或农村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他们怕和别人相处,和别人相处时也小心翼翼,人际关系敏感。
  三、采取的方式及对策
  (一)抓好班会课,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辅导
  每次班会课应该有具体的目标,在开学的第一周,班主任就可采取谈话、写纸条等方式让学生说出进入高中的困惑、想解决的问题。班主任利用这些资源,归纳整理后写出整个学期的班会计划,明确每周班会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平台解决他们相应的困惑。如:《走进高中》,介绍高中的学习、生活特点,为那些进入高中不知如何做的学生解决困惑,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学习。《莫让情感的航船过早靠岸》帮助学生认识早恋的含义及其“利”与“弊”,引导学生把爱慕化为纯洁的友谊,形成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并能利用“异性效应”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顺利地渡过青春期。
  (二)实施好“导师制”活动,让每位导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
  如果班会解决的大部分学生的问题,那么导师制的实施就是解决个人问题。“导师”指的是任课教师担任10—15个学生的辅导教师,这个教师要进行“六管”,即管“思想不断进步,学习不断提高,行为日趋规范,生活朴素节俭,心理健康优化,发展积极向上”。
  导师跟所辅导的学生可采用谈话、写纸条、发短信、打电话、发邮寄、聊QQ等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导师根据学生困惑及时给予指导,特别是在新生入学后,导师应该及时找学生谈话,通过谈心等思想交流可以清楚洞察学生思想实际,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如:一个导师在与学生谈进入学校的感受时,一个从未住校的女学生说她和同宿舍的同学相处不愉快,她觉得舍长老是找她的麻烦。导师通过其他舍友了解情况后知道她吃饭后不洗碗,晚睡时打电话等影响了整个宿舍的卫生、纪律。导师找她谈话时告诉她寄宿时该如何做,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告诉她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让她成功的了解决了和舍友的矛盾,适应了高中的宿舍生活。
  值得说的是,让每位导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教师群体自身心理的健康与否及教育方式、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对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每个教师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培养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
  (三)做好新课程的介绍和学法指导,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1、介绍新课程特点
  学校可组织高一新生开好会,介绍新课程的特点、要求、毕业条件等。开会前可给每个学生相应的资料,如我校的《走进新课程,你准备好了吗》。让学生明白课程要求、特点后引导学生做好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
  2、学法指导
  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一些学生进入高中后仍用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所以,高一科任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重劳逸结合,制订学习计划,这样,从预习到考试,都不会感到压力大,无形中减轻了焦虑程度,考试也能应付自如了。
  (四)做好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社团活动不是大学的“专利”,如果在高中实施得好,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也大有益处。各种社团(影评社团、吉他社团、动漫社团、写作社团等)不仅仅能培养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能,同时更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如:心理健康社团,给学生一个倾诉心声、烦恼的场所,学生的心理烦恼得到化解,紧张与压力得到释放。
  (五)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所
  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配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档案室,以便帮助学生减轻、释放不健康的情绪或者解决心理障碍。可利用校园网站、宣传栏、书信、板报等形式,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也可开设心理选修课、举办心理讲座、书信、电话、网络咨询等形式的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方便,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对已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有家庭病史的同学,要注意跟踪了解、交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特别是要与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对高一的新生,应该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建立档案,以便班主任、導师开展工作。
  (六)做好“家访进万家”活动,家校联系共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家访进万家”活动指的是导师到每一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并有相应的记录,将学生在校情况告知家长,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另外也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解决学生在学校的心理问题。
  值得说的是,寄宿制高中与普通走读学校不同,学生一周有五天的时间都生活在学校,周六才回家,周日晚又返回学校,这样一来,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家长在学生返家时段,应利用多种形式与子女谈心交流,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状况等情况,应本着关爱与激励、理解与尊重的原则进行平等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与心态。家长要鼓励学生间的互访、交流,鼓励他们多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另外,家校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通过互联网、电话等及时交流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以便相互配合协同教育。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寄宿制的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也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生活、学习。
  参考文献
  [1]田晓峰.盘锦市寄宿制高中新生的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1.
  [2]丁志刚,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9):117
  [3]王明春.高一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05.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院校的文化课如何彰显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如何使课程改革朝着社会发展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但许多职业院校重技能、轻素质,文化课服务功能存在严重缺失,实现科学文化与技术专长、人文文化的密切融合,使文化课很好的为专业课服务,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职业教育;文化课服务功能;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当今社会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同时要求技术人才具备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本文将探讨一下电拖技能实训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 电拖;技能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拖动技能训练现在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维修电工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拖动技能训练的教学中,实操是一项非常重要
期刊
【摘 要】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教学工作能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学校应将其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可是从目前的农村中学教育现状来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很滞后的。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之后,很多的专家都试着对马加
期刊
【摘 要】 阐述了开展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并结合双语教学实践经验,对目前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非外语课程同时使用外语和汉语进行讲授的一种教学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礼貌教育,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这对培养孩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建成富强文明强国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他们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下面就根据自己从教多年的教育实际,谈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对自主学习习惯的相关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着手,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树立学习信心,摆脱学习困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 自主;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与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在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水平方面的差异以及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48名大学毕业生进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和择业焦虑水平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和职业焦虑水平均处于中间水平;②公办高校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得分显著高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其择业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民办高校大学生;③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及各维度与生择业焦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
期刊
【摘 要】 本文试从汉字的特点和美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自豪感和热情,探讨汉字和母语在学生发展中的奠基作用,通过加强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语文教育;根本;奠基;审美  【中圖分类号】G6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最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应通过优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基本特性。其核心内容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努力走进生活,贴进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