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乡愁的节庆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听说,孕育并植根于壮乡山寨的蚂虫另节,故乡红水河流域巴英河畔的巴英村骄傲地成为上千年来蚂虫另节盛传不绝延续不断的发祥地。
  我从对世事半生不熟时起就目睹抑或参与了蚂虫另节的诸项活动。家乡的蚂虫另节其实叫青蛙节,壮话音为“牙妫”,意为青蛙王找老婆。村中长者说,世间掌管风雨的不是龙王,而是青蛙女神,人间若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求得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就不得不敬奉青蛙!
  于是,在万物复苏、耕种伊始的新年春节到来之时,村中长辈们忙碌地张罗着为青蛙王找老婆的一系列活动,前后长达三十二天,尽管我们晚辈对此也曾半信半疑,但仍乐此不疲。只见每年的正月初一早饭后,大人们就匆忙带着我们小孩三五成群地下到田间地头四处寻找蚂虫另,务必要找到最大的一公一母,之后毕恭畢敬交给操持活动的长者。长者将蚂虫另装入一节开着小口的竹筒内(称“蚂虫另棺”),用彩色纸精心包住棺面。第二天一大早,青年们就抬着“蚂虫另棺”,排着长队,敲锣打鼓走村串户,一一登门念诵祝词。祝贺主人家新年万事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而主人家家长则携带全家老小立候于门,燃放爆竹之后赠送糯粑之类以示谢意。
  忙乎到了元宵节,长者们在村头沿袭固定的蚂虫另坟边竖起五六米高的彩色纸幡,摆上祭品,敲打铜鼓,祭祀蚂虫另。至二月初二则举行隆重的葬蚂虫另仪式,既是活动的最高潮,也是活动的收尾,有成千上万人参加。当天拂晓,村头响起三声“土炮”,小伙子们就扛上四面铜鼓到村边高坡上不停地轮流敲打,似是报信和诚邀远朋近友齐来,直到薄暮冥冥才回家。晚上全屯男女老少汇聚于纸幡下,举行葬蚂虫另仪式。葬蚂虫另前,先将去年的旧尸骨取出,仔细观其颜色,若骨头呈金黄色,便预示今年是好年景,全场顿时铜鼓齐鸣,同声欢呼。若骨头呈灰色或黑色,便表示年景不好,在场的人即烧香祈求消灾降福。由村中德高望重的廖熙炳老人念诵祭词后,才埋葬新虫另蜗。傍晚时分,外村来赶热闹的后生穿红着绿陆续到来。此时,两位老翁戴着怪兽面具,用破布烂衣裹身,扮成“蚂虫另公”和“蚂虫另婆”,在一群戴着各种面具、手持棍棒的“蚂虫另仔”的护卫下走进人群中,众人自动让出一条三四米宽的过道来,约定俗成,这条过道一直到散场也无人敢去侵犯。“蚂虫另公”和“蚂虫另婆”经过道巡村一周之后便悄然离去。“蚂虫另仔”们则留下维护秩序。之后,过道上出现“算命先生”“渔翁”“卖药郎”等几个角色,按角色持道具助兴表演,内容均为预祝新年吉祥如意、消灾除难、五谷丰登之类。接着两男两女在过道上齐唱赶鬼歌。而后是蚂虫另歌会,几百对歌手按男女分排,对唱山歌,此起彼伏,直唱到天亮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至此,整个蚂虫另节就在天亮以后谢幕了。
  近些年,很少见到祖辈们用心良苦操办蚂虫另节的热闹场面,过年好像缺少了什么,说不清心中的滋味,总觉得空落落的,过年味打折了许多。不过在慢慢思忖之余,心想时过境迁,又何须年年如此这般呢?不久前我又听说,蚂虫另节已是墙内开花墙外灿烂了,她已随故乡的巴英河漂洋过海,有望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列,些许欣慰弥漫心头,油然而生对先辈们善于探索和创造的敬仰之情!
其他文献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是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宛田瑶族的传统节日——禁风节。瑶族同胞们着装五颜六色,舞狮子唱彩调,跳竹竿上刀梯,置农具,青年们则借此良机谈情说爱,所以禁风节也是当地的“情人节”。  临桂区的瑶族同胞散居于大瑶山里,以服饰可分为:“蓝靛瑶”“红头瑶”“白线瑶”“黑瑶”和“沙瑶”,共有十二姓,有盤、赵、李、邓等,统称十二盘瑶,又称“过山瑶”。  瑶寨竹木掩映,小桥流水,沟壑纵横,瑶民们居家过日子和
期刊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到十四,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就迎来了隆重而热闹的“侬垌节”。据专家考证,龙州县金龙镇各村屯的“侬垌节”所表现的农耕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其表现的农耕文化也是非常独特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左江流域一连三年大旱灾,河流干涸,庄稼无收,生灵涂炭。在这紧要关头,住在金龙镇神龙洞的妇女蒋千金长跪洞里三天三夜,祈求上天降雨,以拯救氏族及生灵万物。第三天蒋千金昏倒在洞里,恍
期刊
红水河中游的河畔有个东山乡,隶属巴马瑶族自治县管辖。东山乡方圆几十里,延绵的石山巍然屹立。高耸的石山环抱的低洼处,是一个个深深的洼地,当地人称之为弄场。沿着红水河畔与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交界处,弄山、长垌、江团以及卡桥等归属东山乡的四个行政村依次罗列,一万多人的清一色布努瑶同胞,世代居住在这片山峦之中。喀斯特地貌山高洼低,地势险要。除了金麟巨蟒般穿越青山滔滔流淌的红水河以外,几乎再也没有一条细小的
期刊
壮乡的歌是种在坡上的,像天女散花一样,悠悠地撒满翠绿的坡上坳间,灿烂地开放,睁着一双充满诱惑的眼睛,招惹着每位远方来客。  “唱山歌啰,这边唱来那边和——”走入壮乡,山歌声随处飘荡。  壮乡的歌是种在坡上的,像天女散花一样,悠悠地撒满翠绿的坡上坳间,灿烂地开放,睁着一双充满诱惑的眼睛,招惹着每位远方来客。  坳间,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而流,快乐地跳跃着,不时溅起一两朵洁白的浪花,伴着“哗哗”的流水声
期刊
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宛如沉睡千年的宝藏,只有经过挖掘、洗刷、揣摩,才愈发散发出历史的光芒。这十余年来,我从最初的邂逅、重逢,到再访,如此三番五次地徜徉,才似乎触及广西甘棠镇的厚重和多姿来。  據史书记载,甘棠镇在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归武罗县所辖。宋朝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省入永定县,后更名永淳县。明朝洪武三年省入横县,洪武十三年复置,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武罗更名为甘棠……1952
期刊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民间习俗,往往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走进桂西北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你会发现仫佬山乡有着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构成了当地一道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景线。  在漫长的岁月里,仫佬族人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历尽沧桑的仫佬族人都有一种割舍不断的石头情结,石头承载着仫佬族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亦凝结着仫佬族人的心血和智慧。  走进仫佬山寨,你会惊喜地
期刊
第一湾的奇观闻名遐迩,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地理专家一行以及央视的《地理中国》《远方的家》和广西电视台《广西故事》等栏目组都先后到第一湾来考察、拍摄,他们都为这里的自然景观而由衷赞叹。  珠江流域中段的红水河,源出云贵高原,蜿蜒数百里,到达东兰,在板文绕了个“U”字形的大拐弯,向南海浩荡而去。河水清幽碧蓝,微波荡漾,粼粼泛光,青山环碧水,碧水映青山,山水如诗,风光似画。故人们美其名曰:红水河第一湾。
期刊
一  有些地方,你不走进去,是不会知道它的芳容;你不深入探究,也不会了解它的内涵;你不认真考量,更不会知道它的厚重。比如怀远。  二  怀远据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号称“广西四大古镇”之一。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除了当地的老年人,知道它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的人并不多。  我第一次知道怀远这个镇名就心生欢喜,印象深刻,觉得怀远这名起得真好。怀远,怀远,心怀高远,让人一下子感到气势不凡、超凡脱俗。
期刊
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份宝贵遗产,  源源来自深山的碧泉,编织成洁白飘动的绸缎。  是大自然给人类造化神奇美丽的仙境,  潺潺穿过峡谷的清流,谱写出雄浑感人的乐章。  是古骆越留给后裔天然绘成的大画卷,  欢腾不止的亚热带溪流,潇洒成无数晶莹彩珠。  是古骆越留给南国大地的一首浪漫诗篇,  无数飘洒彩珠,幻化成横跨青山的彩虹。  德天瀑布,让五湖四海的游人流连在她娇美身旁,  共同抒唱一支永远不厌倦
期刊
木棉是笔直、阳刚的,天空永远是她的向往,她托起的每一朵红棉都是一个希望。  一位朋友从北京过来,我把他带到友谊关游玩,正好遇到在凭祥工作的老同学陆飞在友谊关景区拍摄,因我那时感冒,腿脚有些发软,便叫陆飞做导游,带北京朋友上友谊关。  陆飞说:“今年关前的木棉花开得特别漂亮,难道你要错过最佳的欣赏时间?”  于是,我咬紧牙关和他们一起再次登上友谊关。  关楼前的那棵木棉已经开了一树的花。  一直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