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不会,我不想学了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2516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到了5岁以后,往往会特别乐于学习一些带有挑战性的新的技能,比如剪纸、画画、弹钢琴或骑自行车等。不过,有很多孩子一旦碰到一点困难,就会不停地抱怨说“我不会”、“我不行”,并从此半途而废。


  前不久,一个朋友跟我抱怨说,她5岁半的儿子先是不断地吵着要学游泳,可刚学了两天,就没了兴趣,教他一些动作时,他总说:“我学不会。”
  一般来说,5~6岁的儿童在身体素质和认知能力方面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和掌握一套新技能的条件。同时,他们的独立意识也开始逐步发展和形成,他们十分渴望独立完成许多任务。如果能够在这时学会游戏或者骑自行车等比较复杂一些的技能,将极大地提高和增强他们对任务的胜任感和自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往往会同时持有两种想法,一种是小孩子的想法,即大人会帮他们做许多事;另一种是大孩子的想法,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因此,尽管一开始他们会很兴奋地要求家长教给他们一些新的本领,但当他们发现要学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并不太容易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小孩子的特点,不停地抱怨说“太难了”、“我不会”或者“我不行”,拒绝继续学习。这种半途而废的结局往往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同时也会使家长失去耐心。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这种“两败俱伤”的情况,在教孩子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我们首先要承认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发展速度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孩子发育得早一些,有的则相对晚一些,但并不等于说后者就比前者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还会后来居上。如果儿童发育稍晚,还没有产生必要的学习动机和获得相应的认知技能,那么他将很难掌握一种新的技能。例如,有的孩子在5岁时怎么也学不会系鞋带,但是到了6岁,他可能只需要2天就学会了。作为家长,千万不能拔苗助长,而要对动机和学习新技能的身心条件两方面都做细心的考察。
  也许很多人没有留意,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不经意地教给孩子许多东西。比如,当我们倒果汁时,实际上就在不经意地给孩子演示如何拿着杯子才不会把果汁溅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通常会很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从而学会很多必要的生存技能。但是如果我们拼命地去教给他们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可能就会反感和表示抗议——特别是当他们感觉到有某种学习压力时。所以,当你想要教给孩子某种新技能时,千万不要一本正经。不妨故意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让他觉得你不过是在跟他一起玩耍或做游戏,然后再适时地给他提供一些非正规性的指导。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要讲太多道理,而要尽量多做动作示范。另外,还應尽量采用“小步子学习法”,即每次只教一点儿,不要教太多,最好能够让他自己来设定学习的进度。
  当儿童觉得自己对正在学习的新技能不太擅长时,可能会闷闷不乐,并一再地抱怨诸如“我画的小狗没有你画得好看”之类的话。这时,你应当提醒他,你之所以比他做得好,并不是因为你比他更聪明,而是因为你练习的时间比他长,而且他正在不断地取得进步。在指出孩子所取得的进步时,应尽量及时、明确而具体,比如“这一回你进步很大,一直游到了游泳池中间”,而不要仅仅做一些一般化的归纳,比如“太好了,你真棒”。要知道当儿童尝试着去做那些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时,往往会表现得非常敏感,“不错”、“你真棒”、“好极了”这一类的“空话”只会让他觉得你有些言不由衷,因为他总觉得实际上你更希望他能够坚持游到对岸。
  另外,还要注意尽量多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和示范,告诉他怎样做是对的,而不要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纠正孩子的错误动作上。与其提醒他“不,别这么做”,不如鼓励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件事上,“你这样试试”,因为这样将更有助于他掌握一项新的技能。
  为了增加孩子在学习新技能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我们还需要使用一些合适而有效的设备,比如足够长的鞋带、适合儿童用的安全剪刀、小一点的足球或自行车、游泳圈、浮板等。
  如果经过多次努力,你发现自己确实无法亲自教会他某种新技能,不如放弃,花点钱送他去训练班好了。因为,5~6岁的儿童对于人们角色的理解已经变得日益复杂化和精细化。在你试图教给他一些新的技能时,他可能会理直气壮地说:“你又不是我的老师,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实际上,教师的确可以教给孩子许多家长教不会的东西,因为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为简单、正规。另外,班里其他孩子的出色表现也会对他们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训练中碰到困难时,他通常能够保持冷静并且绝不轻言放弃,因为他想让老师和同学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而当他在家长面前遭受了挫折时,他可能就会乱发脾气,并且很快就会放弃进一步的努力。■
其他文献
—感官训练小游戏  孩子会走以后,像个小小的“研究员”,只要他觉得新奇、有趣的东西,他都要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只要是他看上的东西,都要拿过来“研究”一番。  专家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人成长过程中感觉器官发展的敏感时期。在这一阶段,家长若能很好地利用、选取日常生活中生动的情境,为孩子准备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探索环境,会帮助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五种感觉器官得到良好的发展。  根据蒙特梭
期刊
4~5岁:模式化的人    4~5岁幼儿画人有模式化的倾向。他们能画出完整的正面人,两只胳膊常常平着向外伸展着。这时期儿童的特点是学会了画一种形象,使用一种画法后就反复运用,不容易改变而形成模式,突破这种模式是很困难的(图1)。我曾经看过一个孩子,他画的人物头很小,牙很大,宽肩膀,大制服。几乎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他都千篇一律地画同一个人物形象。这个班并不教模仿画,经了解才知道是奶奶给他画了人物范画让
期刊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有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善良”、“诚实”,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善良”、太“诚实”,以至“犯傻”,不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正如柴迎红家长所说的,为孩子的“傻”心痛和无奈。  孩子的“善良”、“好脾气”,以至“犯傻”,有的家长说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又有人说是 “天性”厚道,但是不管怎么样,家长都担心这种好心眼的孩子吃亏。其实,在我看来,孩子的“犯傻”和“好脾气”,
期刊
当前亚洲教育的趋势是给孩子们越来越多的课业压力,特别是对那些年龄很小的孩子,这样做就更显得不合适。实际上这种状况并非自古有之。过去孩子们可以享受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地长大。他们按其特有的节奏玩耍学习。然而现在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其后果是什么呢?孩子们极端厌学,学习上的问题日渐严重,家庭里的压力在不断升级。为什么人人都在这样做?原因是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到别人的后面,害怕自己的孩子不能进入好学校;一
期刊
在分科细密的大型医院里,充塞着各色各样令人眼花的晦涩地带和悲伤场景。但穿越各个病房、手术室、诊疗室和看诊间,有一个温暖的角落,一直是我自学生时代便衷心喜爱的,那就是满溢神秘和盼望的“产房”。无奈产科与眼科之间的关联性极为淡漠,眼科医师除了偶尔接获几张“妊娠毒血症”或“怀孕型糖尿病”孕妇的眼底检查照会单外,能够堂皇步入产房的,大概只剩下摘取新鲜羊膜的稀少机会了。  “天然的羊膜,透过目前仍未研究出来
期刊
“谢谢”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词了。我们经常听到妈妈们对孩子说:“谢谢阿姨”,“跟叔叔说谢谢。”然而,孩子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会按要求这样做的,这时候你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表达谢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用心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不一样,那是一个几乎透明的世界。当孩子从内心深处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心存感激的时候,他往往会很直接地用行动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上面的这些情境
期刊
4岁的鹏鹏自己的任何东西都不让别人动。晓晓想玩他的玩具,他大喊:“不许玩,这是我的!”洋洋想看他的图画书,他一把把洋洋推开:“这是我的,不许你看!”就连爸爸妈妈买回来的好吃的,他也统统放在自己的小屋里,连家里人都不许尝一尝。  讲道理吧,鹏鹏根本听不进去;来硬的吧,他又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哇哇大哭。这可让爸爸妈妈又着急又生气。    家长先做个大方的人    以前我没小孩的时候,常到一些有孩子的同事
期刊
斜颈,一般指“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头向一侧偏斜的一组症状。请看看下面的来信:  来信之一:女儿6岁多了,刚刚上学。因她自幼患有“歪脖”,上学后同学不叫她的大名,而叫她“歪脖”,她回家哭了好多次。孩子的眼睛也因斜颈受了影响,一眼大,一眼小,脸也是一边大一边小。手术能改变这些畸形吗?是否等孩子长大些再做手术呢?  来信之二:我儿出生时很好,足月顺产。可在他生后两周多我们就发现
期刊
妈妈:“谢谢”,是一种礼貌,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感情。  女儿:“谢谢”也是一种语言。  妈妈:枫枫,关于说“谢谢”,你有什么故事?  女儿:怎么说呢,有这么个印象,从小我爸就教我说“谢谢”,但他对我说“谢谢”的时候却很少。有时我帮他做完一件事以后,他连半个谢字也没有,好像我该做一样。但是,在他帮完我的忙后,却一再强调:“要懂礼貌,怎么一声谢谢也不说!”假如连家长都不会说“谢谢”,那他还有什么资格教
期刊
”本次会议的焦点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资源——儿童。  今天我想和诸位谈谈儿童是如何学会语言的。我们最新的研究结果是从婴儿身上得来的,总共有两点:一、学习的过程是与生俱来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人类的一大显著特征,而语言学习的起点是在婴儿出生头几个月的摇篮阶段。二、婴儿早期的语言学习虽不涉及拼词造句,但却表现在语言的最小单位——音素上。所谓音素,就是构成单词的一个个辅音和元音。我们发现,在音素层面上的学习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