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斜颈以后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72889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颈,一般指“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头向一侧偏斜的一组症状。请看看下面的来信:
  来信之一:女儿6岁多了,刚刚上学。因她自幼患有“歪脖”,上学后同学不叫她的大名,而叫她“歪脖”,她回家哭了好多次。孩子的眼睛也因斜颈受了影响,一眼大,一眼小,脸也是一边大一边小。手术能改变这些畸形吗?是否等孩子长大些再做手术呢?
  来信之二:我儿出生时很好,足月顺产。可在他生后两周多我们就发现他睡时总是头偏向右侧,怎么弄还总是歪向右侧。孩子100天时去照相,摄影师说孩子是个“歪脖”。为此我们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说治得晚了点,先进行按摩保守治疗,若效果不好,只能1岁左右手术治疗。现在孩子已1岁半了,脖子越来越歪,眼也一大一小,脸也歪了。我们担心麻药会使孩子变成傻子,因此一直没去做手术。医生,您给出出主意吧。
  造成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有几种学说:①宫内机械因素。胎位不正,多认为畸形与臀位有一定相关性;②产伤和血肿。有人认为与胸锁乳突肌血肿有关,但也有人说剖宫产的婴儿亦有发生斜颈者;③静脉回流受阻。臀位时胎儿不能进入盆腔,胸锁乳突肌缺血、水肿、纤维化;④动脉供血不足,与脐带旋转、扭曲等有关;⑤遗传学说,部分有家族史;⑥感染学说。总之,学说越多,原因越不明。
  先天性肌性斜颈虽然出生时就存在,但多在出生后2周左右表现出来,患儿头偏向患侧,下颏则转向健侧。头转向健侧的活动受限。在出生两周左右,在一侧胸锁乳突肌内可扪及一块棱形硬而无痛无热的肿块,在约2~4周内可长大如成人拇指末节那么大小。部分患儿的肿块可于2~6个月内消退,但大部分患儿肌肉这段为纤维索条状所代替。头部因挛缩的肌肉牵拉向患侧偏斜,头与面部因不正常位置而继发畸形,患侧面部长度变短,面部增宽,患侧眼外眦角至口角间的距离变短,形成患侧面部小,眼裂狭小和眉毛向下。随着骨骼的发育,除面部的不对称加重外,最终颅骨发育不对称,颈椎及上胸椎亦出现侧弯畸形。所以我们说斜颈是一组症状,绝不仅仅是“外表”好不好看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机体功能的正常发育。
  多数情况下,斜颈的诊断并不困难。家长一旦发现新生儿有头偏向一侧的情况,就应尽快请医生检查并做出诊断。家长不要妄下结论,以免误诊误治。一旦确诊,治疗应立即开始,千万不能等出了满月再说。因为早期的保守治疗的疗效会更好些,如果保守治疗成功,就可免去手术治疗之苦。早期可对胸锁乳突肌处的肿物用轻柔的手法按摩,伸展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每次伸展要持续2~3秒钟,每天至少要做4~6回,每回做10~20次伸展按摩。开始由医生操作,同时必需教会患儿父母做此按摩。因疗程长达3~6个月,医生不可能每天给患儿做4~6回,而坚持治疗又是成功的关键。同时还可以配合热敷,另外,父母应有意识地重视姿势的纠正,如用玩具吸引患儿的头位,睡眠时适当调整枕垫等等。大部分学者认为经手法保守治疗,约有80%患儿能收到满意疗效,成功的关键是早发现,立即开始治疗,手法正确,坚持到底。
  对部分手法保守治疗无效,或根本没做手法治疗而处于等待状态的患儿,延误治疗到1岁以上的患儿则需手术治疗。对于出现颜面畸形的患儿更宜早期手术治疗。手术矫正斜颈后,面部畸形视患儿手术年龄及畸形的轻重,多数需2~3年才能完全矫正,故手术后还应进行医疗体操、被动活动等一系列康复治疗。■
其他文献
孩子过了1岁就开始了自我觉醒的时期,但他还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同时又常常拒绝父母要求他做的事。这时,妈妈的态度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会产生很大影响。孩子的反抗发出了一个信号: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与其无条件保护,不如让孩子独立思考,或者训练孩子独立做事    身心发育及特征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志  孩子出生满1年了,他的身心在茁壮成长,已学会走路,能开口说话,开始具备了人的特征。如果断奶也完
期刊
有一天,6岁半的儿子从幼儿园回家,刚进门就格格地直笑,还不住地说:“妈妈,太好玩儿啦!”“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我问儿子。儿子说:“太有意思了,我的‘白龙马’飞跃‘黄河’了。”“什么白龙马,黑龙马的?”我感到莫名其妙。这时,父子俩争先恐后地说开了。原来在回家的路上,儿子看见了一块白色的泡沫板,捡起来后,当成他心目中的“白龙马”骑着玩了起来。骑了没多远,便来到幸福河东岸边,儿子拿起“白龙马”叭叭地拍
期刊
我有一个5岁的女儿,用丈夫的话说“这孩子太傻”,用老人的话说“这孩子厚道”,用邻居的话说“这孩子脾气好”……可我有时候为她的“厚道”生气,有时候为她的“傻”心疼,也为她的“脾气好”抱不平,但更多的时候是无奈……  女儿最喜欢玩沙子。一天,她拿着小桶、小铲之类的玩具在沙堆旁玩,来了几个小朋友拿走了小桶、小铲,最后连她手中的小勺也给抢走了。我心里好气,转头一看女儿,她竟笑呵呵地在用手将沙子捧入别人手中
期刊
—感官训练小游戏  孩子会走以后,像个小小的“研究员”,只要他觉得新奇、有趣的东西,他都要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只要是他看上的东西,都要拿过来“研究”一番。  专家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人成长过程中感觉器官发展的敏感时期。在这一阶段,家长若能很好地利用、选取日常生活中生动的情境,为孩子准备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探索环境,会帮助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五种感觉器官得到良好的发展。  根据蒙特梭
期刊
4~5岁:模式化的人    4~5岁幼儿画人有模式化的倾向。他们能画出完整的正面人,两只胳膊常常平着向外伸展着。这时期儿童的特点是学会了画一种形象,使用一种画法后就反复运用,不容易改变而形成模式,突破这种模式是很困难的(图1)。我曾经看过一个孩子,他画的人物头很小,牙很大,宽肩膀,大制服。几乎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他都千篇一律地画同一个人物形象。这个班并不教模仿画,经了解才知道是奶奶给他画了人物范画让
期刊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有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善良”、“诚实”,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善良”、太“诚实”,以至“犯傻”,不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正如柴迎红家长所说的,为孩子的“傻”心痛和无奈。  孩子的“善良”、“好脾气”,以至“犯傻”,有的家长说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又有人说是 “天性”厚道,但是不管怎么样,家长都担心这种好心眼的孩子吃亏。其实,在我看来,孩子的“犯傻”和“好脾气”,
期刊
当前亚洲教育的趋势是给孩子们越来越多的课业压力,特别是对那些年龄很小的孩子,这样做就更显得不合适。实际上这种状况并非自古有之。过去孩子们可以享受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地长大。他们按其特有的节奏玩耍学习。然而现在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其后果是什么呢?孩子们极端厌学,学习上的问题日渐严重,家庭里的压力在不断升级。为什么人人都在这样做?原因是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到别人的后面,害怕自己的孩子不能进入好学校;一
期刊
在分科细密的大型医院里,充塞着各色各样令人眼花的晦涩地带和悲伤场景。但穿越各个病房、手术室、诊疗室和看诊间,有一个温暖的角落,一直是我自学生时代便衷心喜爱的,那就是满溢神秘和盼望的“产房”。无奈产科与眼科之间的关联性极为淡漠,眼科医师除了偶尔接获几张“妊娠毒血症”或“怀孕型糖尿病”孕妇的眼底检查照会单外,能够堂皇步入产房的,大概只剩下摘取新鲜羊膜的稀少机会了。  “天然的羊膜,透过目前仍未研究出来
期刊
“谢谢”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词了。我们经常听到妈妈们对孩子说:“谢谢阿姨”,“跟叔叔说谢谢。”然而,孩子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会按要求这样做的,这时候你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表达谢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用心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不一样,那是一个几乎透明的世界。当孩子从内心深处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心存感激的时候,他往往会很直接地用行动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上面的这些情境
期刊
4岁的鹏鹏自己的任何东西都不让别人动。晓晓想玩他的玩具,他大喊:“不许玩,这是我的!”洋洋想看他的图画书,他一把把洋洋推开:“这是我的,不许你看!”就连爸爸妈妈买回来的好吃的,他也统统放在自己的小屋里,连家里人都不许尝一尝。  讲道理吧,鹏鹏根本听不进去;来硬的吧,他又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哇哇大哭。这可让爸爸妈妈又着急又生气。    家长先做个大方的人    以前我没小孩的时候,常到一些有孩子的同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