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通过一道题的讲解而达到其目的,那么数学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例题选择要有层次性、创造性、延伸性,这样在复习中既能巩固“双基”,又作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复习课 例题 选择
复习课难上,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这么认为。但复习课又是无法逃避的,在中考的复习阶段,我们必然要经历很多的复习课。这几年对复习课想得比较多,再加上听课学习,渐渐地也悟出了一点怎样上复习课的想法。我认为,上好一堂数学复习课的关键之一就是例题的选择,通过一道代表性例题的复习、讲解和发挥,把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阐述得一清二楚,这样做既能强化“双基”又能提高能力。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例题选择的关键所在:
一、例题选择一定要层层递进
进入九年级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等各方面的差距明显。新课标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设计的例题一定要有层次性,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出解题规律,避免“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发生。——所以要多设计递进式例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例1:在四边形ABCD中, AD∥BC,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
(1)添加条件后,可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判断的有___________。
(2)添加条件后,可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判断的有_________。
(3)添加条件后,可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判断的有_____________。
(4)添加条件后,可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判断的有_______。
通过设计递进式例题步步深入引导,不但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加强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二、例题选择要融合重点内容和概念
数学的重点内容和概念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针对重点内容和概念要做好例题的选择,以巩固提高学生的能力,不仅让学生“会了”、“懂了”,更要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规律和思路、方法。
例2: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上,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是顶点,所以利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m)2+n,就能求出它的解析式(解法略)。在教学中我对例题作了改变,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了“4”,求解析式。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从图中看出,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对例题进行变化,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上”这一条件去掉,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i)开口向上;(ii)开口向下。所以有两个结论。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明显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对于概念的记忆、概念的辨别的要求降低了,难题怪题不会出现。要求学生能自觉地将数学思维方法与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领会和掌握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这是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例3: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50元出售,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试问这次买卖中,是赚是赔,还是不赚不赔?
1.若将题中的150元改成任何正数a元,情况如何?
2.若将题中的150元改成任何正数a元,再将题中的25%改成m%(0﹤m ﹤100),情况又如何?
3.若每件上衣都以a元出售,一件盈利20%,那么另一件至多亏本百分之几才可以保证商贩不亏本?
四、重视课本例题的“再创造”,夯实基础
复习课中,例题设计只有紧紧围绕课本例习题,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才能跳出“题海苦战”,以少胜多,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但复习中如果完全照搬课本选题,则势必导致部分学生兴趣不大,感到厌烦。对此,笔者采取翻新习题的方法,积极进行改题练习,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现列举例习题常见设计进行说明:
例题4:已知点P(m,n)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且m、n是方程x2+6x+3=0的两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点P到原点O的距离。
在复习过程中,选择此例是非常恰当的,它以函数为中心,并把一元二次方程、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识串联在一起,建立了以函数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可谓以点带面、多方综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十分有益。
总之,总复习中习题的设计,应遵循上述各项原则,加强训练,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从而由点及面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关键词:复习课 例题 选择
复习课难上,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这么认为。但复习课又是无法逃避的,在中考的复习阶段,我们必然要经历很多的复习课。这几年对复习课想得比较多,再加上听课学习,渐渐地也悟出了一点怎样上复习课的想法。我认为,上好一堂数学复习课的关键之一就是例题的选择,通过一道代表性例题的复习、讲解和发挥,把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阐述得一清二楚,这样做既能强化“双基”又能提高能力。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例题选择的关键所在:
一、例题选择一定要层层递进
进入九年级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等各方面的差距明显。新课标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设计的例题一定要有层次性,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出解题规律,避免“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发生。——所以要多设计递进式例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例1:在四边形ABCD中, AD∥BC,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
(1)添加条件后,可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判断的有___________。
(2)添加条件后,可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判断的有_________。
(3)添加条件后,可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判断的有_____________。
(4)添加条件后,可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判断的有_______。
通过设计递进式例题步步深入引导,不但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加强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二、例题选择要融合重点内容和概念
数学的重点内容和概念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针对重点内容和概念要做好例题的选择,以巩固提高学生的能力,不仅让学生“会了”、“懂了”,更要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规律和思路、方法。
例2: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上,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是顶点,所以利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m)2+n,就能求出它的解析式(解法略)。在教学中我对例题作了改变,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了“4”,求解析式。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从图中看出,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对例题进行变化,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上”这一条件去掉,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i)开口向上;(ii)开口向下。所以有两个结论。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明显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对于概念的记忆、概念的辨别的要求降低了,难题怪题不会出现。要求学生能自觉地将数学思维方法与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领会和掌握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这是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例3: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50元出售,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试问这次买卖中,是赚是赔,还是不赚不赔?
1.若将题中的150元改成任何正数a元,情况如何?
2.若将题中的150元改成任何正数a元,再将题中的25%改成m%(0﹤m ﹤100),情况又如何?
3.若每件上衣都以a元出售,一件盈利20%,那么另一件至多亏本百分之几才可以保证商贩不亏本?
四、重视课本例题的“再创造”,夯实基础
复习课中,例题设计只有紧紧围绕课本例习题,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才能跳出“题海苦战”,以少胜多,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但复习中如果完全照搬课本选题,则势必导致部分学生兴趣不大,感到厌烦。对此,笔者采取翻新习题的方法,积极进行改题练习,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现列举例习题常见设计进行说明:
例题4:已知点P(m,n)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且m、n是方程x2+6x+3=0的两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点P到原点O的距离。
在复习过程中,选择此例是非常恰当的,它以函数为中心,并把一元二次方程、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识串联在一起,建立了以函数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可谓以点带面、多方综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十分有益。
总之,总复习中习题的设计,应遵循上述各项原则,加强训练,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从而由点及面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