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每人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改善了课堂气氛,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设置为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巧设学习情境,建设合作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的现象,创设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同时,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不是直接让学生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而是巧设情境——我们学校的圆形花圃,每天需要给它浇水,同学们想想,如果安装一个自动喷水装置,喷头应该装在哪呢?水最远要喷到哪呢?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合作探究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四、教师主动参与,引导合作学习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呀,那个墨水盒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却小,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墨水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是我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五、明确合作规则,加强方法指导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都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特征制定相关的要求或制度。从合作学习的程序来看,个体独立思考的价值在于为有效的合作奠定了成功的基石,而当学生真正融入到合作学习之中时,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则会成为左右合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已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使学生充分经历合作学习过程,达到“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如小组内应该明确职责,每个学生都要被指导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和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且过一段时间后应该轮流担任,实验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要求既要对自已承担的任务全力以赴,同时又要依靠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做到有分工更有合作。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旁听者的角色,在小组讨论前一定要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已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诸如此类规则,教师应在事先讲明,事中指导,事后总结,使学生能按规则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时不能达到理想目标时所采取的其中一种形式。一般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需要辩析的问题,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感知、经历问题的讨论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情感与态度得以体现。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具备“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加深对合作学习实质的认识,使之在实践中落实,才能使学生多拥有些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设置为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巧设学习情境,建设合作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的现象,创设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同时,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不是直接让学生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而是巧设情境——我们学校的圆形花圃,每天需要给它浇水,同学们想想,如果安装一个自动喷水装置,喷头应该装在哪呢?水最远要喷到哪呢?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合作探究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四、教师主动参与,引导合作学习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呀,那个墨水盒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却小,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墨水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是我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五、明确合作规则,加强方法指导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都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特征制定相关的要求或制度。从合作学习的程序来看,个体独立思考的价值在于为有效的合作奠定了成功的基石,而当学生真正融入到合作学习之中时,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则会成为左右合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已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使学生充分经历合作学习过程,达到“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如小组内应该明确职责,每个学生都要被指导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和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且过一段时间后应该轮流担任,实验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要求既要对自已承担的任务全力以赴,同时又要依靠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做到有分工更有合作。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旁听者的角色,在小组讨论前一定要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已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诸如此类规则,教师应在事先讲明,事中指导,事后总结,使学生能按规则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时不能达到理想目标时所采取的其中一种形式。一般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需要辩析的问题,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感知、经历问题的讨论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情感与态度得以体现。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具备“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加深对合作学习实质的认识,使之在实践中落实,才能使学生多拥有些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