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从欣赏开始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课文,总是在欣赏课文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的。因为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培养能力的媒介,只有通过欣赏课文,才能让学生在接受、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育作用。那么,欣赏课文应该如何开展呢?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课文呢?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做:
  一、欣赏课文的语言美
  所选入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作,语言堪称典范。教学语文,首先要高度重视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民族感情。
  语言的美,美在形式,其语言组成成分丰富多彩,修辞方式异彩纷呈,韵律节奏感强,章法布局富有变化。要让学生欣赏语言美,教师应找准切入点,根据各种文体、内容、形式的不同,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欣赏语言美的兴趣。欣赏语言的美,朗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指导朗读,要灵动多姿。只是让学生单一的读,而没有朗读指导的课,没有力度,更没有美感。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欣赏,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为此,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调换字词、改变句型等进行互换阅读;设置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还可以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朗读比赛。
  二、欣赏课文的意境美
  课文的意境美,实际上是其本身的美感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是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中,由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并与之相关的一种特有的氛围,特有的情感体验。这种特有的意境能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得越发深入、具体,感受也愈发真切,不由自主地就把自己带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了。
  欣赏课文中的意境,首先要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有一种强烈的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从这点出发,教师可在课文的导入方面下工夫。例如在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之前,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刘禹锡被贬,遭当地县令刁难,令其半年之内搬了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他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此文。故事深深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强烈想了解这篇文章的欲望,学习兴趣高涨,就能很快地进入课文意境中。
  三、欣赏课文的形象美
  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欣赏人物的形象美,可以让人学生感受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可以在欣赏人物形象中理解课文。小说《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个极其可爱的普通战士,为了救担架队员,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新媳妇——一个百合花般美丽、纯洁、高尚的人物,为小通讯员的壮烈牺牲而痛惜,坚决献出了自己结婚时唯一的嫁妆——印有百合花的被子为他入殓。他们都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欣赏他们,学生会强烈地感受到小说家在文中着力宣扬的人性的美好;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书生,既穷且酸,不但迂腐且虚荣,好喝懒做,虽然不失其善良、纯真的一面,但最终在冷酷的社会中寂寞地死去。他的死,让人嘘唏的同时,又会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和当时人们对弱者的冷漠。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在课文中还有很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丑善恶,各具特色,而这些人物形象的美,我们都能通过欣赏领悟出来。
  四、欣赏课文的思想美
  当然,作为一篇课文,无论其形式如何美,最美的还是它内在的思想,它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伦理美和智慧美。如《忆读书》生动地回忆了作者幼儿时、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感受以及几十年来的读书经验,总结出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九字真言,把它作为第一篇课文,可以唤起对生活的感受,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知道他们的课外阅读。初中生学习此文,也必能受益匪浅。学生也正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思想美,获得人生的启迪,提高了审美能力。
  美,包含在文学作品中,教学语文,若能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各种因素,让他们在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哀或乐的审美体验中感知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思想美,进入审美意境,陶冶情操,进而实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那么,这就不失为是一节完美的语文课了!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考试的重头戏。而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更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高级阶段。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素材积累指导,找到作文教学创新的切入点  “真情”,乃文章之生命;“矫饰”,是文章的大敌。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而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却是空话连篇、矫情做作,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作文教学给学生建造了太
期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师生互动气氛  1、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  2、引导学生能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
期刊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率的生成。语文与其他学科对课堂即时评价相比有着它更重要的使命。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语言学科,对学生评价的好坏,影响着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准则,品德的树立,性格的形成,价值观的导向。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培育高效即时评价的土壤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即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往往事倍功半,有的学生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训练下,甚至对写作产生了厌烦情绪。如何改善这一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肯定学生作文中的构思亮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思维活跃, 视角独特, 作文时经常会有巧妙构思出现。虽然有的作文整体水平不高,但在作文构思上却也有值得肯定之处。好的构思能给作文增色不少。所谓构思
期刊
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是重视灌输,轻视引导;重视接受,轻视探究;……这些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助长了学生的思维惰性。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迸发,高效课堂的创建才不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一、以生为本,给学生思维的权利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很多的教师深感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高尚,他们总是急于指正学生的错误,急于把正确的思维成果告诉他们
期刊
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分层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强自信心。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内容、学习难度有所不同,让快班学生“吃得饱”,平行班学生“吃得下”,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决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应允许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让优
期刊
当下,教室里配上多媒体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网络里包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也会变得开放,灵活,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多样而生动。在教学实践中,我多次尝试将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网络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网络资源包含的信息量是无穷尽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决定或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更肩负着光荣而沉重的使命。为此,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我校九年级语文组特拟定了一下复习备考计划,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标准”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备考目标  1
期刊
像河流一样有着悠久历史的锡伯民族,发源于东胡系拓跋鲜卑部,原活动于大兴安岭一带,自汉代以后往南迁徙,到明末清初,迁至嫩江中游地区开始农耕生活。清初被编为八旗,并调遣东北地区各镇要隘驻防。1764年4000余名军民被调遣新疆伊犁万里长征屯垦戍边,从而谱写了一支震撼世界的大西迁之歌。  锡伯族从1764年由盛京西迁伊犁屯垦戍边至今,历经250年的千锤百炼,不仅为边疆百姓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为维护祖
期刊
一、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方面  首先是作文教学的无序性。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 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 教学各行其是,或多讲或少讲, 甚至不讲。这种作文教学上的无序性自然而然也会使学生产生惰性或应付的心态。其次是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一些老师的作文命题缺乏科学性、实用性, 所出题目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注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