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证明,德商(MQ)、智商(IQ)、情商(EQ)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情商是关键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良好情感,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实施课堂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创新型教师懂得情感维护兴趣,没有情感的培养,便没有兴趣的存在,缺乏兴趣,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失去了锻炼意志品质的可能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沟通师生间的情感,使师生间能相处融洽,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上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联系也得当,学生能听懂,效果也不差。但是课堂气氛十分沉闷,优美生动的语文课被讲的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同一个人,五官肢体端正完整,但给人面黄肌瘦、病弱无力之感,原因就在于“照着教学法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缺乏情感(或者说激情)。下面我就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兴趣和爱好是第一老师,学生只有在感到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以此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语文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所有学生都有争取教师平等看待的心理,希望老师能够一视同仁,更希望老师不要疏远自己。老师的偏爱与偏见,常常会遭到学生的非议,导致学生瞧不起老师、厌恶老师。另外,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对老师充满喜爱,对生活充满激情。
  二、与爱同行,为爱导航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明白:学生会因为喜欢语文老师而喜欢语文学科,因抵触语文老师而厌恶语文学科;会因获得老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会因受责备、奚落挫伤积极性和自尊心而影响学习;会因与教师友好合作而增进自身学习的责任感,因与教师关系僵化而逃避学习。如果教师不是满面春风地对待成绩好的学生,不是冷若冰霜地对待后进生,而是一视同、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用教师的心去拨动学生的心,让美妙的琴声注入学生的心田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服和景仰之情,进而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对教育事业和学生充满爱心,只有从这种爱出发,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满腔热情,精神饱满,以充满激情的活力去感染教育学生。“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爱得执着爱得深沉。真爱是教师的情投入、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教师的真情实感最容易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并借以赢得学生对教师进行无比信赖。农村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不上城市的学生,衣着打扮也有点朴素,还有的同学纪律性不强,更不用说家长的重视程度了,有个别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上是不管不问。但是作为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不歧视,只要老师真心跟他们交朋友,我发现农村学校的学生更天真,更淳朴,他们很愿意跟老师交流,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正确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通过二十几年的对农村中学生的了解,发现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基础知识薄弱,二是视野不够开阔,三是部分学生厌学严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经费投入和城市相比相对不足,二是师资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差距,三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机制不完善。因为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着调节作用,现在的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正逐渐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正的评价或负的评价学生都需要。他会在评价中感受到教师尊重他,关心他,公平的对待他。毫无疑问,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可以加强自我肯定,会激起新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燃起学习激情。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把握好评价的方法,运用好评价词语,把握好语言语态色彩,尽可能塑造好教师形象。因为成长中的中学生模仿性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教《藤野先生》一文时,让学生讨论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多数学生能谈到“电影事件”的影响,我便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当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认为是“匿名信”导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我当时对提不同意见的同学表示了赞许,并鼓励他课下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还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评价学生,一是锻炼了学生的辨析能力,二是使学生认识到求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三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情感教学体现了情为基础,趣为主线,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教师表现了对语文的热爱,对传授知识的乐趣,对学生的关心,为学生的奉献精神,而学生热切求知的情感被唤起,教与学和谐的情感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学习,情感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想火花进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
其他文献
创造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则是实现这一目的重要前提。什么是创造性教育方法与技巧?我认为创造性教育方法与技巧的核心在于启发学生进入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状态,因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是形成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成果的前提与基础。    一、要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具有强烈的获取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首先,要
期刊
对今天的少年儿童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 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实施抗挫折教育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
期刊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充分认识主体性,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开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一工具。所谓语文课堂的开放式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打破固定的格局,老师少设一些限制,多给一些自由,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尽可能大的空间内,发挥人的潜质,获得成功与满足。    一、学习内容的开放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老
期刊
作文是中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疼,尽管每次作文课老师都花很大精力批改,但都是收效甚微,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没什么提高。仔细想来,教师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究竟对学生起到了多少指导作用呢?  作文能力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
期刊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扎扎实实地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着力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期刊
农村学生作文一直是我们老师们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相对于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农村的生活显得是如此的单调,所以学生作文时总是言之无物,这都是与城市生活比较所造成的,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心体会,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要想让学生作文丰富起来,以我的教学经验,可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多留意乡村生活的独特之处,观察并发现乡村之美    我们都有这种生活经验:最熟悉的东西反而最容易被忽视,甚至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孩子们识字是一项主要任务。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从汉字的规律出发,要激发孩子潜在的动机,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孩子爱学。    一、环境识字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教学中,让儿童更多地直接接触环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使
期刊
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法学习小说。《孔乙己》一文,我们可以这样学习。  一、分析人物活动环境,把握人物悲剧发生的背景  《孔乙己》一——三段,叙述了三种现象,揭示了孔乙己生活环境。(一)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二)“我”的职务变换,说明社会冷酷势利。(.三)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好声气,表现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