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dran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一、抓住文眼 读中品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
  
  二、潜心会文 推敲揣摩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
  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
  
  三、多元探读 激活思维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学生的探究朗读能力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如我在教《詹天佑》这篇课文第4段“勘测线路”时,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以及那颗强烈的爱国心,然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读书,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等多种探究朗读形式来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淀学生的语言。
其他文献
作为学校档案管理人员,我始终认为学校档案工作是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改进、提高教育事业的的宝贵资料。在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各项工作对各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利用的速度要求越发快速、准确,教育也不例外。大量的公文函电、档案信息只有通过先进的设备技术处理,才能迅速、高效地为教育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因此,重视学校档案工作,加强学校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也是我们档案管理人员的职
期刊
创造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则是实现这一目的重要前提。什么是创造性教育方法与技巧?我认为创造性教育方法与技巧的核心在于启发学生进入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状态,因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是形成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成果的前提与基础。    一、要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具有强烈的获取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首先,要
期刊
对今天的少年儿童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 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实施抗挫折教育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
期刊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充分认识主体性,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开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一工具。所谓语文课堂的开放式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打破固定的格局,老师少设一些限制,多给一些自由,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尽可能大的空间内,发挥人的潜质,获得成功与满足。    一、学习内容的开放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老
期刊
作文是中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疼,尽管每次作文课老师都花很大精力批改,但都是收效甚微,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没什么提高。仔细想来,教师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究竟对学生起到了多少指导作用呢?  作文能力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
期刊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扎扎实实地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着力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期刊
农村学生作文一直是我们老师们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相对于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农村的生活显得是如此的单调,所以学生作文时总是言之无物,这都是与城市生活比较所造成的,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心体会,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要想让学生作文丰富起来,以我的教学经验,可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多留意乡村生活的独特之处,观察并发现乡村之美    我们都有这种生活经验:最熟悉的东西反而最容易被忽视,甚至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孩子们识字是一项主要任务。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从汉字的规律出发,要激发孩子潜在的动机,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孩子爱学。    一、环境识字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教学中,让儿童更多地直接接触环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使
期刊
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法学习小说。《孔乙己》一文,我们可以这样学习。  一、分析人物活动环境,把握人物悲剧发生的背景  《孔乙己》一——三段,叙述了三种现象,揭示了孔乙己生活环境。(一)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二)“我”的职务变换,说明社会冷酷势利。(.三)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好声气,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