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观察的课程实践

来源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观察是近2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多次强调有效的观察是教师的必备专业能力和首要职责,是了解儿童行为表现与发展变化、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
  大陆和台湾,本期隆重推出两堂“多米诺骨牌探秘”,引领大家一起走进老师和孩子们精彩观念诞生的美好过程。
  一、课程源起: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兴趣
  夏山学校的创设人尼尔说过:“一个老师的工作很简单,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满足那个兴趣,但是教师如何能从幼儿的有意识行为或无意识行为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呢?”这就要求具备专业的观察能力。
  蓝精灵班里的齐齐小朋友(6岁)在建构区用单元木片积木搭建时,一不小心出现了一次连锁倒塌的现象,他大声地对旁边的丞丞说:“你看到了吗?刚才一下子都倒了!”齐齐开始第二次尝试,将10块积木摆成一排,同时成功推倒,旁边的丞丞拿起单元积木像齐齐那样,将10块积木摆成一排,推倒一块,其他9块全部推倒,嘴里发出:“哇,太神奇了!”他们的发现引来了5个小朋友的围观,一个新的“游戏”方式在惊喜中自然产生。
  教师支持策略:
  1.及时记录:我将这一情景用照片、视频记录下来。
  2.分享幼儿兴趣点:在活动区结束之后,我请齐齐和丞丞小朋友在集体面前分享他们的发现,并请小朋友观看他们的视频记录。
  3.思考幼儿需要:看到孩子们对此现象如此感兴趣,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它变成高质量的游戏,如何设计课程,提供环境和资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索心和创造力,提供经验和互动支持他们的学习。
  二、课程初构:以幼儿兴趣为基点生成项目活动
  (一)师幼讨论,认识多米诺游戏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个游戏怎么样?
  幼儿1:我觉得很精彩,很厉害。
  幼儿2:这个木块很神奇,它是怎么一下子都倒了?
  幼儿3:好好玩啊,我真的也想玩。
  教师关注到班级幼儿对于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表现出的回应经验,和幼儿展开讨论,观察并激发其探究兴趣。
  通过对话,幼儿关注以下问题:什么是多米诺游戏?多米诺游戏的玩法是什么?多米诺游戏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为什么会产生连锁反应?
  (二)多途径丰富幼儿基础经验
  ·视频欣赏:多米诺骨牌大型赛事
  ·材料的探索:什么样的材料才可以成为多米诺骨牌的材料呢?我们尝试运用班级里不同类型的材料:创意性、书、木块、瓶子等等。
  ·时间准备:大版块时间,时间长度40分钟左右。
  ·空间、环境准备:为了让幼儿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学习,创设多米诺游戏区,以小组组合与区角探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游戏,同时有效利用建构室的大空间。
  教师支持策略:
  1.通过视频欣赏、材料、空间、时间、实际操作等方式丰富幼儿基础经验,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搜集儿童的问题、知识、技能和兴趣的线索,为制定课程计划做好准备。
  2.根据幼儿讨论,师幼合作制定计划。
  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讨论,与幼儿共同制定思维导图,如探索适合游戏的材料,探索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影响游戏成功的因素等等。不仅有助于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也有助于教师在遵循儿童兴趣基础之上以开放的态度,灵活对儿童所有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回应。
  三、课程实施:以问题为导向,解读和支持幼儿的学习发展行为
  (一)基于学习问题的观察,发挥幼儿记录信息在游戏中的价值
  片段1:小朋友的问题记录本
  背景:班级小朋友每天在探索多米诺骨牌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不理解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思路比较零散。
  幼儿1:老师,你看,我准备搭建这样的一个多米诺。(坨坨小朋友指着自己的设计图纸。)
  师:你真厉害,有了自己的计划。
  幼儿2:老师,为什么这个多米诺骨牌有的时候可以倒下去,有的时候倒不下去呢?还有我在转弯的时候也倒不下去?
  师:你有很多很多的疑惑呢!
  幼儿2:那好吧,我把它画下来。
  幼儿2:老师,你看,我把问题记录在我的问题发现本上了。
  师:这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幼儿2:如果遇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我们就可以把它画下来,这样我们可以一起商量解决。
  幼儿3:我也将我的问题画了下来,那以后我们在搭建多米诺的时候就可以把问题记录在这个本子上。
  片段2:我来设计、你来传递信息、一起合作搭建
  背景:班级搭建多米诺骨牌小组常常会因为分工不明确发生争执,影响搭建。
  幼儿1:来,我们一起搭建多米诺吧,我做设计师,我先画图。
  幼儿2:我给你们讲解设计图纸,我们每个人负责一部分,然后我们把它连起来。
  幼儿1:我把每个人负责的那一部分用圈标了起来,你们自己看。
  幼儿3:那我们赶快搭建吧。
  师:你们这个合作分工的方法很有创意!一个人设计,一个人传递信息,然后大家再一起合作!
  教师解读:
  观察是对課程和材料做出适宜性决定的唯一途径,记录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能够指导教师制定出灵活应对儿童需要的计划。我在课程实施中运用轶事记录的方法将所观察的儿童细节记录在教师记录本上。以上两个片段中,教师通过观察,引导和关注幼儿在学习问题情景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而当小朋友们有了自己的问题记录本之后,我收获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幼儿记录的信息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梳理自己的发现,也能更清晰地记录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幼儿自我成长,也帮助教师看到幼儿动态的学习发展状况及丰盈的学习过程。
其他文献
小班
期刊
每年春季,幼儿园草坪上那一株株烂漫盛开的樱花总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在万花绽放的樱花树下,颇有“漫步徜徉轻纱里,春风化樱又十里”的诗情画意。我们二实幼的幼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里。他们赏樱花、画樱花、品樱花,与美丽的樱花来了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在接触过程中,他们主动搜索樱花的品种、观察樱花的外部特征、阅读关于樱花的美丽传说、品味樱花制作的美食……个个成为了关于樱花的“小专家”。  前台
期刊
说到多米诺,大家脑海出现的会是多米诺骨牌一块接一块倒下的样子吗?在我们幼儿园里曾经分享过大班孩子开展多米诺活动时的精彩。我们很好奇,台湾小朋友会用多米诺玩出哪些不一样呢?在我们台湾研学期间,我和园所的其他两位老师形成了三人教学小组,在真正尝试后,收获很多,感触很深。  一、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发教师观念的转变  (一)步骤递进,预设儿童的学习  教学活动前的几个晚上,我们几次商量,力争把活動设计得更
期刊
【游戏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初步感知水的张力的奇妙现象。  2.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3.操作过程不急躁,并能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游戏准备】  1.一元、五角、一角面值的硬币各2个,滴管若干,清水或者有颜色的水,装水的容器1个。  2.实验记录表格、笔。  【游戏过程】  一、教师提问: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将水滴到硬币,会发生什么现象?”  1.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猜想的理
期刊
作为一名老师,幼儿园老师,这几年总是时不时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受够了冷眼、讥讽、谩骂和嘲笑,我和同行已经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在众矢之的中保持沉默,将自己锻造成没有热力的铅块。  可是,跟孩子在一起,这些幼小的、纯真的孩童,时常会有些意想不到的言语和举动,温暖和打动着你,让你猝不及防。  班上来了一位男幼师,高高帅帅又略带些稚气的模样,立刻就吸引了这些孩子。时不时有孩子蹭到他跟前,拉拉他的手,扯
期刊
2018年10月18日,是我第一次到某幼儿园中一班见习。抱着观察儿童的心态到班里,吸引我目光的是一位名叫鑫鑫的小朋友,在上课之前,鑫鑫因为和其他小朋友排队产生争执而推打小朋友,被L老师单独教育。在和另一位实习同学的聊天中得知,鑫鑫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与其他小朋友产生矛盾,因此选取鑫鑫为主要关注对象。  一、“多面”鑫鑫  (一)频发的打人行为  “老师,鑫鑫他推我!”“老师,鑫鑫的手打到了我的头上
期刊
在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我们都会发现,剧中人有拼命挖掘“必胜绝”的,有暗中较劲请严师家教的……很少有人关心孩子的快乐去哪里了,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实的写照。“考试是法宝”、“作业不能少”、“给孩子一个童年,就欠他们一个成年”,每一句口号都那么理直气壮,满大街的辅导学校压得家长也把自己变成“虎妈”,更纠结的是有时深知孩子的“负担”,现实却让每一个父母迷茫着“奋力拼搏”,究竟该如何做一个好家长?我也是在有了
期刊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关注自然的、生态的资源对幼儿兴趣的影响。而幼儿园周边的地域资源,全方位地为幼儿的经验、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的成长提供了支持。  虞永平教授说,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在《指南》游戏化课程引领下,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园也尝试进行课程改革,力图让课程更回归到幼儿经验,支持幼儿成长。  一、根生土长做课程  
期刊
幼儿分离焦虑是小班幼儿入园常见心理反应,每位新入园幼儿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情绪。根据实践经验,一般有焦虑情绪的幼儿在入园三至四周后会慢慢平复情绪,逐步融入集体生活,并对幼儿园活动产生兴趣。本文以小班新入园幼儿球球为例,分析该高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相关措施,介绍高焦虑情绪幼儿的入园适应情况。  球球(化名),男,四岁,爸爸经营公司,妈妈全职,球球的日常起居等主要由妈妈照顾。球球妈妈是中年
期刊
进入中班,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有了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意愿和行为,并且同伴之间常常会出现争执和分歧,而这些争执和分歧往往很难达成共识。“认同和接纳”是中、大班儿童在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之一,《指南》里4—5岁儿童此项描述是“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5—6岁儿童此项描述是“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单纯的说教形式枯燥乏味,只有用趣味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