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杨涵《潍上三绝图》卷赏析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涵《潍上三绝图》卷,纸本绢裱,水墨,横幅。完整尺寸:横460、纵30厘米。其中绘画部分,横334、纵22厘米。款识:之民侗、笠道人、雲峭、杨涵;钤印:放鹤翁五世孙、文介先生之侗、杨涵、雲峭、杨涵之印、辅峭、张衍、张愫、白峰等。现山东省昌邑市博物馆藏。(图1)
  ●  作品解读
  1.卷首,横58、纵22厘米。题跋由当时著名隐士、“张氏四逸”之首——张侗书:“思我良朋”四个字。款识:之民侗,钤印:放鹤翁五世孙、文泉先生之子侗。(图2)
  2.小品,横33、纵17厘米。画中用浓墨皴绘、点染出一棵老树枯枝、奇石。老杏树枝头开满了簇簇杏花。用淡墨渲染出远山。 钤印:杨涵。(图3)
  3.配诗,横13、纵20厘米。“偶将脂粉点春光,果有艳娇浥露香。我欲闲拖青竹杖,与君徐步到斜阳。”款识:笠道人,钤印:雲峭。(图4)
  4.小品,横28、纵19厘米。用浓淡相宜的笔触,描绘了在河边生长着的簇簇翠竹姿态。用淡墨点染皴擦绘奇石,所画枝叶,开张有势,意态潇洒,疏密、浓淡得宜。钤印:雲峭。(图5)
  5.配诗,横10、纵17厘米。“十亩丛篁翠不分,徐徐清籁静中闻。独留一片深阴石,扫却苍苔拟坐君。”款识:雲峭,钤印:雲峭。(图6)
  6.小品,横36.5、纵20厘米。画面运用大片留白手法,寥寥几笔,画出潍河边,微风阵阵,随风摇曳的芦荻,展翅飞翔的鸥鹭。不知是什么惊动了荻草深处的两只鸥鹭,奋力拍打着翅膀,掠过水面,好一幅诗情画意。钤印:雲峭。(图7)
  7.配诗,横38、纵14厘米。“赠君一片伊人宅,万顷荻花暎月辉。祗恐文×××俗驾,无端鸥鹭使惊飞。”后附跋“予自移家东武,日与鹤亭诸君子从笔××乐,而石民独爱远意,故每一画,必继一诗,钟伯敬先生,云,非从文字理××友朋情。是知笔墨×以志交情,不空作也。康熙甲子仲春之半。弟涵并记”。钤印:杨涵之印、辅峭。(图8)
  8.配诗,分别是张侗、张衍、张愫题诗三首。横64、纵22厘米。
  第一首,张侗题:“戊子冬,邱子二石袖出一卷,代漳洋念西索题,一展视,知,为云门老友笠子为予所写,潍上三绝也。贮之其楼三年,以贻漪青,漪青不自惜,转贻念西,念西固其主人也,独显若石、若竹、若老杏,係其园旧物,若荻芦若鸥鹭,则又其人所旧游,息俦侣也。未免有情,不忍暂舍,因而思我漪,思我云门笠子,以寄念西。異者旾甕云生,小桥客过,重与子石辈向月捧读,未必不思汝,老友石之民也。弟侗再拜”。钤印:石民、侗印。
  第二首,张衍题:“笠子高风不可攀,兴来洒墨寄渔竿。那知其圃传三绝,重向漳洋楼上看。弟蓬海衍题,是年七十有六”。钤印:张衍。
  第三首,张愫题:“不信清明岁不华,春温十日绿无涯。堪怜昨日青陵道,沽酒囊空负杏花。杏花;杨云笔墨净无尘,小竹平心结构匀。的是王孙传画法,风流绝代管夫人。小竹;茫茫烟水乱凫鸥,葭苇风干入望稠。忆得北证齐北界,锦湖霜老博昌秋。荻花。弟愫”。钤印:张愫、白峰、海曲桂嵒藏书画印。(图9)
  ●  作者简介
  杨涵(1662—1722),山东青州人,字水心,又名辅峭,字云峭,号云笠。清康熙时贡生。杨涵性简傲孤僻,能诗善画,尤以草隶书著称,善画竹,尤长于墨竹,常卧竹林下,观察领会枝叶偃仰欹斜之态,故所作脉络层叠,生动逼真,用笔爽健,清逸有致。著有《云峭诗稿》。
  张侗(1634—1713),字同人,号石民,又号石之民等,山东诸城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士,是山左遗民诗群中的重要人物。少即聪慧,才华超众,喜读书,家贫无笔墨,常以炭作字,无书即从其父口授文数篇,时时默诵之,年十七补诸生。作古文词,喜用奇语。淡泊仕禄,爱好游历。南至白下(今南京),北到蓟门(今北京东),以山水友朋为乐。精通经史,工诗善文,亲作《放鹤亭记》,以昭示子孙。生平著述甚丰,著有《放鹤村文集》《其楼文集》《鲁论言外录》等。
  张衍,字溯西,号蓬海,自称“半只道人”,山东诸城人。他与叔弟张侗,入塾同授于一师,还共同扩建放鹤园,开辟卧象山谷。张衍轻资财,好施予,多善行,好交友,常以鸡黍延客,四方文士多慕名投之。据张侗《同心录》记,家中客无虚日,“戴笠乘车烂盈门,径草不生”。张衍善写墨菊,每到一地即在石崖、墙壁上用浓墨画菊,行路过之,不闻禾香闻墨香。他写菊更爱菊,在放鹤园光植名菊,常在夜间携酒一壶,花阴弄影,仰偃菊花前。张衍亦工诗,留世甚多,著有《渐山阁草》卷。工书画,其《墨菊图》现珍藏于诸城市博物馆。
  张佳,字子云,少孤。明末补诸生,清初以岁贡授贡莱阳训导,不赴。张佳亦工诗善书,日与兄衍、侗、傃及诸友,赋诗放鹤园、卧象山谷等地,以90岁高寿而终。
  张傃,字白峰,号禾年、白峰老人。常与诸兄及友朋吟哦于放鹤园、九仙山等地。日与诸兄及友朋吟哦于放鹤园、五莲山、九仙山、卧象山谷及琅琊等地。张傃虬髯长七寸,仪表轩昂,性喜读书,至老不倦。他工诗,诗跌宕,诸兄皆不及。著有《一柳堂诗集》。
  ●  作品年代及背景
  潍河,古称潍水,山东省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发源于莒县箕屋山,上游流经莒县、沂水、五莲,从五莲北部进入潍坊市,流经诸城、高密、安丘、坊子、寒亭等6市区,在昌邑市下营镇入渤海莱州湾。 潍河干流全长246公里,支流143条。潍河总流域面积6376平方公里。
  此幅作品分为8个部分。首先作者杨涵,画了老杏开花、河边翠竹、荻花鸥鹭三幅描写潍河邊上景象的小品画,并根据画的内容自己配了三首诗。画首由杨涵的好友张侗题跋;卷尾由张侗、张衍、张愫分别题诗和之一首。从此作品上不难看出,作者杨涵从青州来到诸城,和诸城的节义之士缔结同道,住在放鹤村时与好友远游潍河,抒情所致,寄情山水,杨涵画“潍上三绝”并配诗。从张侗题跋可以看出怪石、竹子、老杏皆为放鹤园景象,荻芦、鸥鹭,则又是他们旧游潍河之景,睹物思友,不免伤感。   张侗、张衍、张佳、张傃四人被称为“四逸”,张侗为“四逸”之首。常聚四方文士,酬唱于“放鹤园”。并在九仙山中辟卧象山谷,建放鹤园,辟石屋山、筑我村于卧象山谷,与诸名流隐居不仕,以山水为乐,喜交天下客,以接纳四方逸士,是北方遗民集团的核心人物。
  放鹤园位于诸城枳沟镇普庆社区原普庆村,创建于明代,为张氏五祖张泰所建,始时规模甚小,原为草亭,后经张侗、张衍再次维修并扩建,并请文人名士题额“放鹤亭”。亭正侧有诸城文士刘子羽草书“放鹤”匾,亭北侧有张侗行书“长者停车”匾,亭柱上刻有益都高士杨涵隶书对联两副:“片石留仙迹,全家读鹤经”“龙卧松云坠,鹤鸣桐月高”。张衍还亲自撰文《放鹤碑记》,刻石置于园中,石碑追述其祖德,复命其弟张侗以诗和之。诗云:“好古不得歇,千滋乃大深。罟焚清鸟道,鹤去见天心。小子服先德,游人指故林。何年一片石,留得到如今。”最后成为十亩之大的庭院。园内有放鹤亭、二李轩、追远堂、仁寿亭、朴亭及张氏祠堂等设施,并广植松柏、兰竹、藤萝、金杏、文梓等花木。此外,还有放鹤石碑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诗句、绘画等刻石。
  放鹤园为明末清初诸多文人汇集之处,海内外知名者达百余人,先后慕名而来,结社赋诗,以文会友,挥毫作书,或题诗,或联句,或题辞,以表达个人避世之情感。其中较有名者有本邑之李澄中、刘子羽、邱元武、邱元复、徐田、赵清、隋平等,还有益都杨涵、王鲁珍,渠丘郭浯滨,乘州李焕章兄弟,渤海李之藻等人。众多文士纷至沓来,致庭园径草不生。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通常是诗言志,画传情。明清易代之时,面对异常激烈的民族和阶级矛盾。清初遗民诗人和画家,面对满清政权的统治,内心充满了矛盾。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呈现,大多走过了这样的历程:即耻事新朝,新朝政权稳定之后,恢复日渐无望,怀念故国,踌躇无聊,悲歌当哭的孤臣心态,壮心消退、转归隐逸。因此,清初遗民这一群体成员中弥漫着的浓厚隐逸情调,乃是最为突出、普遍的隐士心态表现。作品中的几位作者正是生活在这一时期,从作品上体现得非常明显,隐藏着更为深奥的社会现实和矛盾心态,也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抗争,是人格的坚守的写照,反映当时作者心境的表现。
  《潍上三绝图》画配诗,描绘了自由自在、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整幅作品笔法灵动,墨色变化丰富,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不失为传世佳作。杨涵、“张氏四逸”的作品流传至今,少之又少,他们合作的更是少见,所以这幅《潍上三绝图》显得弥足珍贵。
  跋文中所提及的人物均为杨涵好友,大多数是怀有国恨家仇、誓不事清的明末遗民。是研究杨涵、张侗及明末遺民思想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史研究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所以,《潍上三绝图》不但是宝贵的艺术作品,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为研究明末清初遗民集团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数据。
其他文献
鼠,十二生肖之一。鼠的第一个象征意义是灵性,又包括它的机灵和性能通灵两个方面;鼠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生命力强。  鼠之所以排在生肖榜上的第一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二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三是按中國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
期刊
管平湖(1897—1967),名平,字吉庵、仲康,号平湖,生于北京,祖籍江苏苏州,我国现代著名古琴演奏家、画家,为清代画家管念慈之子。据张婷《管平湖年谱》记述,自幼随其父习画、弹琴,丧父后,广泛求艺,琴拜杨宗稷为师,画从金绍城为师,终有成就。琴技甚高,运指刚柔相济,乐音浑朴细腻,开古琴演奏管氏之流派;绘艺也不俗,擅长工笔和小写意,尤擅长仕女人物画,形成自己的笔墨风格,为“湖社”画会主要成员,曾任教
期刊
苏六朋(1791—1862),字枕琴、秋琴,号怎道人,广东顺德人。清代著名画家,尤擅诙谐辛辣的世风人物画,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少年的时候即喜爱绘画,他专程到罗浮山,拜宝积寺的名僧德堃和尚为师学习绘画。学成后,他来到广州,在城隍庙外摆摊卖画,并且以此养家为生。  苏六朋最擅长人物画,内容大多取材于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风俗,平凡生活,以及市民喜爱的传说故事。其笔下的小商贩、卖艺的盲人等
期刊
端砚始产于何时?一直是砚文化研究和收藏界关注争论的焦点。清代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即初唐高祖李渊时期。而《钦定四库全书端溪砚谱提要》认为:“考端砚,始见李贺诗。”李生于公元790年, 即中唐时期。而目前国家馆藏的有考古出土报告的唐代端砚,也皆由中晚期唐墓出土。不过,不少古砚收藏家根据古砚形制变化规律和藏品,认为端砚始产应早于中唐,但一直缺少有力的物证。笔者有幸从
期刊
作为十二生肖之首的老鼠,在民俗学中亦为“仓鼠有余粮”的吉物,寓意有鼠则代表生活富足,象征着吉祥富裕与生命繁衍,而绝非是那种让人深恶痛绝、人人喊打的动物。不过古代画家中画鼠的并不多见,仅有元代的葛淑英以画松鼠知名。但在晚清的虚谷以后,以鼠入画的画家才慢慢渐多,直至现代的齐白石、于非誾、王雪涛等大家,皆画过老鼠或松鼠题材作品。其中尤以齐白石大师笔下的老鼠生趣盎然、隽雅鲜活(图1),彰显大师特有的幽默与
期刊
冷枚是清代著名画家,历经康、雍、乾三朝,其仕女画精工细作,善于采用明暗关系及焦点透视等西方绘画技巧,在清代绘画史占有重要地位。冷枚在康熙时期担任宫廷画家并饱受赏识,雍正时期离职在宫外创作,直到乾隆时期,又再次入宫重新得到重用。宫内外的双重经历使其仕女画风格独特,对西洋画法的盛行起到铺垫作用,其艺术风格对清代中后期仕女画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 冷枚的创作阶段  冷枚,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
期刊
我是在位于“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省休宁县的“中国状元博物馆”里,品读到这封难忘的状元家书、聆听到那些来之不易的家书故事的,它就是被称作“镇馆之宝”的、非常珍罕的文物《金德瑛状元手书家书》。  金德瑛(1701—1762),清代状元、政治人物,字汝白,号桧门。原籍安徽休宁瓯山,寄籍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乾隆元年(173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庶子、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官至一品左都御
期刊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一起文物司法鉴定,被鉴定的实物是两本“灯塔”牌活页收藏册,册内存放的都是载沣·大清银行兑换券,合计有不同面值的大清银行兑换劵共97枚(张),具体存放的数量,分别为A册55枚,B册42枚。  当工作人员将收藏册子放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一看都“惊”了,这么多的载沣·大清银行兑换劵,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果全是真品,那将是什么概念,一经披露,绝对是国内外钱币收藏界的重量级新闻。可仔细一看,
期刊
包袱瓶是清人的首创,又名袱系纹瓶、布袋瓶。它创烧于清康熙年间,流行于乾隆和嘉庆时期。其器型通常是在瓶身肩部,装饰一条凸雕的包袱带或束带,再于瓶肩围过来,在中间自然地打个蝴蝶结。而器身饰凸雕的包袱纹褶皱清晰,造型独具特色、颇有创意。且施釉肥厚,釉彩艳丽,褶皱起伏明显、自然,增添了器物的雍容华贵之感。此外“包袱”与“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又因其器型独特,纹饰优美,令其不仅受当朝统治者的喜爱,成为宫
期刊
淄博市陶瓷博物馆收藏的淄博窑金三彩狮形灯(图1),长25、宽19、高27.4厘米。整体为胡人牵狮驮灯状,腹中空。狮脖和背部披挂狮鬃,为雄狮,扭头,龇牙咧嘴,瞪目,四肢站立,长尾翘起,狮身的鞍鞯装饰颇为华丽。狮侧站控狮人,当称“狮奴”,侧身,两腿分立,背部紧贴狮身,右臂紧挽狮辔。狮子与控狮人形象刻画逼真、身形健硕。狮背驮有灯盏,灯盏两侧为狮尾和狮头,上翘狮尾与侧摆狮头形成巧妙的托灯之势。灯盏外壁为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