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飘扬处的美丽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不少教师异常关注教学改革,有不少教师将所有的目标和精力都集中在高考语文,在高考语文指挥棒的影响之下,不少教师仅仅从“考什么教什么”的角度出发,导致课堂仅仅是为了考试的课堂。而古诗词鉴赏作为考试中占分比例较小的模块,往往被很多教师所忽视,针对古诗词鉴赏这个“边角”,有的教师仅仅通过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必考的课文诗歌,对于教学没有花过多的精力。在我看来,“教育是一场慢的艺术”,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适应考试,更要让学生在适应考试的过程中,获得教育带来的价值和收获。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摇篮中的瑰宝,这些古诗词实则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中国汉字独特的语言美、音韵美,其中很多的思想价值理念对于后世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这个动人的“边角”,我在教学时非但没有轻视,更是付之于前所未有的重视,以下是我关于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几点教学探索。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诗歌独特的音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呈现审美意蕴
  古代诗人在作诗、作词的时候,特别讲究语言的精细、精妙,对语言工整的对仗、音韵的节奏等都会进行细微的考究,从“推敲”一词的来历也可略知一二。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呈现古诗词的审美意蕴,也许刚开始学生会觉得古诗词鉴赏晦涩、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音韵节奏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蕴。
  以《寻陆鸿渐不遇》这首古诗词鉴赏为例。诗歌原文如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诗歌,学生在品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找出韵脚,学生很快找了出来,我还设置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你最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两句?为什么?”学生很快告诉我,有的喜欢“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因为这里有点类似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有学生喜欢“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能品读出作者的田园心境。同时,又有学生提出疑问,诗歌中的“归来每日斜”,能否换成“归来每日闲”呢?经过讨论,“闲”无法构成韵脚,也不能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在呈现古诗词的审美意蕴阶段,我注重让学生去质疑、去发现,从诗歌独特的音韵节奏,让学生联想类似的诗歌,通过联系、对比等方法,品读出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蕴。
  二、剖析多重意向
  如果对古诗词鉴赏仅仅停留在语言赏析的角度,显然是不足够的,古诗词鉴赏还应该剖析其深层内涵,比如诗歌的意向、诗歌所构建的意境。在走进诗歌意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诗歌呈现的意境通过音乐、图片等展现出来,更有助于学生设身处地去理解诗歌的内蕴。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实与音乐、绘画等都是相同的,古人在作诗时讲究意向,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古诗词鉴赏构建更有效的桥梁。
  以《御街行·秋日怀旧》为例,我在多媒体屏幕上呈现出诗歌的原文,如下: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首诗歌辞藻瑰丽,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包含着侃侃深情,可谓气象辽阔、意境深远。我通过多媒体介绍了范仲淹的生平,学生们很快联想到范仲淹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是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他有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很多人。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构建坠叶飘飘、残月明灯等意向,构建出郁积的乡思旅愁,阔远的景色,显示出诗人的广阔情怀和离情的忧思。我通过多媒体呈现出一幅夜静秋寒、远空浩渺的画面,并且让学生思考:“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从哪些词看出作者的愁情?如果你是一个导演,你会如何布景?”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非常感兴趣。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呈现,学生更容易身临其境。
  三、挖掘人文价值
  人文素养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一个人的内在的稳定的素养和品质,最终表现为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通过古典诗词中人文价值的挖掘,浸染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古人在写诗的时候,会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古代战争、纷乱的年代背景下出现的诗歌,会蕴藏着诗人远大的抱负和爱国精神;比如古人通过古诗词寄托游子对母亲的思念等等,这些情感都能在鉴赏过程中传递给学生,使得他们也能受到诗人思想感情的影响,形成爱国、孝义等节操。
  在鉴赏《严郑公宅同咏竹》这首诗的时候,学生感受到诗歌中诗人将“竹”作为意向: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学生提到这是一首关于“竹”的咏物诗,通过竹的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便显出诗人内在的追求和精神品质。这时候,我让学生开展了小组讨论,结合竹的形象和特征想一想,诗人通过咏竹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有的学生提到:“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有学生提到:“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通过这种探讨,学生不自觉被竹子的品质所感染,进而浸染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作为难点,虽然考试中所占比分不大,但是古诗词的教学却别有一番收获。通过古诗词鉴赏,我们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美及内蕴价值,通过古诗词鉴赏,去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稳定的心气,去除学习过程中的浮躁心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知识点,并且努力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有价值部分,进而影响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可谓任是“边角”也动人!
  参考文献
  [1]罗显德,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实践归结[J].考试周刊,2010(3).
  [2]谢玲玲,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拨打意境的鉴赏[J].考试周刊,2013(86).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激发兴趣是学生语文学习成功的前提。生动、幽默的语言,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學习外延的有效拓展,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是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语文;兴趣;语言;新鲜;课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前段时间,我看到几个学生到办公室找他们的语文老师抱怨说:语文真难学,总难见成效;语文不知该怎样学;语文上不上,感觉一个样……我觉得,这些抱怨具有一定的普遍
【摘要】仔细研究近几年各地中考对说明文(科技作品)考查的试题,命题者淡化了文体知识,着重从不同的侧面考查学生筛选、提取、推断信息及整合的能力。  【关键词】真阅读环境;说明文信息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追求,那么该怎样调整组织科技作品(说明文)的教学呢,我们备课组认为,一是认真研究学习《新课标》;二是研究中考,精心分析试题;三是实事求是,从一学情出发
【摘要】作文是学生个体心理上产生的沟通、交流、倾诉的需要。但我们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观察能力不强,或片面地追求分数、升学,使得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熟视无睹”,更谈不上“一吐为快”的需要!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从丰富学生的生活、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入手,为学生的写作创造“源头活水”。  【关键词】学生写作;素材储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21世纪,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社会及个人的现实要求,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极少数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想学习,人际交往不适应,耐挫能力差,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冲击等问题亟待解决。阅读教育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会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不再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而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探究。在《汉家寨》第二课时教学中,笔者调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新要求,在教学有效性上得到较好的体现。  【关键词】《汉家寨》;自主学习;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摘要】“女汉子”是社会现实影响下的女性青年亚文化和女性社会角色定位,反映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实际上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特的亚文化形态。随着“女汉子”一词的语义不断泛化,其社会表达中包含的指向意义亦不断丰富。本文旨从美国学者迪克·赫伯迪格“抵抗、风格、收编”的亚文化研究思路出发,对“女汉子”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亚文化;赫伯迪格;女汉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课堂,竭尽所能,让自主、互动等元素进入语文课堂,侧重教材点面整合,提升教学艺术性,关注学生动态发展,以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动态生成;策略方法;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更加注重自我认知的独特体验,凭借想象、借助文本,通过反复诵读、相互讨论来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及
【摘要】语文选修课,是新的高中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特色的一个部分,有着自己的鲜明个性。选修教材应该怎样使用,大家都在黑暗中或微明中摸索。笔者也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立足于学生,老师的有机配合,结合以练促教的方式,着眼于选修教材的整体性有效性的教学探究,希望能在选修教材教学的道路上找出一条相对正确的方法。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师生配合;以练促教  【中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携一堂以“普通话和方言”为主题的公开课参加了“江西省第七届高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大赛”,获得一等奖的成绩,这堂课因其教学设计的独到性、教学流程的严谨性、课程挖掘的深入性、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得到了评委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微创新”概念;挖掘文本;整合优势;保持“语文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一直在探寻怎样才能让教学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出现的厌学现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厌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的厌学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现实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为什么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怎样矫正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