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题的演练到知识的“举一反三”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b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科学中能做到"举一反三"的试题,既可教会学生学习基本科学知识,又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判断和操作创造能力,也必然会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显得很轻松。
  在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一题关于溶解度的计算题,例题:10克的35%的浓盐酸和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1) 反应后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2) 原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是多少?(3) 若20℃时反应完成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8.45克,则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多少?
  该题前两小题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比较基本,第三小题表面上看比较简单,实际隐含一个条件,溶液什么时候饱和?因为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必须知道物质的两个条件,即:① 是否在一定温度下;② 溶液是否饱和,否则就不能根据溶解度的相关计算公式:溶质/溶液=S/100g+S,溶质/溶剂=S/100g计算物质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了。
  这道题中溶液是否饱和的条件隐含在哪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溶液质量等于生成的物质溶液总质量,即浓盐酸溶液质量加上氢氧化钾溶液质量等于生成的氯化钾溶液总质量(其中还包括生成水的质量)。(注意括弧内一句话的意思)现已知浓盐酸的质量为10克,氢氧化钾溶液质量为11.2克,加起来总合为21.2克,现已知生成氯化钾溶液质量为10.45克,为什么不相等呢?原因很简单,氯化钾生成过程中析出氯化钾晶体10g+11.2g-18.45g=2.55g,有氯化钾晶体析出,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即:反应后所得溶液是饱和状态。找到饱和的条件,该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强调一下溶解度计算的必要条件,加深对关于溶解度相关计算的印象。再让学生想一想类似的题目。
  如例一:向盛有质量分数为50%的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倒入1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温度保持在20℃时析出3.16克晶体,求:(1) 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2) 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该题可以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可以加强关于对溶解度计算的训练,复习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例二:有65克15%的盐酸溶液中,放入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镁条6克,反应完全后镁有剩余,且放出氢气0.2克。求:(1) 镁条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2) 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3)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拓展题训练,可以复习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过程中的过量问题及元素、有关溶液方面的计算等。)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和在思考的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做题时的灵活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发挥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的精神,发展和扩散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方法是探究性教学方法中的一种,适用于新课教学和综合复习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好的例题就好比学生脑子里的一个知识模板。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迁移以及运用,对知识就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就变的轻松多了,唤发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主动去探究和实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注意对知识的"举一反三",只要教师把握得好,发挥学生优势,主动探究,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理念下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应在语言上进行一定的评价。评价是作为调控、改进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改进教师的教学。在教学中,能够运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每一次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教学质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但是,一些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和偏差,主要是没有正确地把握好各种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 要使新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并不断深化,当前亟待审视和正确把握以下几个"度"。 规划我们自身的教学行为,突出"亲和度"、"自由度"、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能运用灵活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如果我们的方法得当,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他们对知识有一种渴求的欲望。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重视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主阵地。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1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保证    1.1 强调教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维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情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兴趣、师生关系 情境 游戏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越来越被人所推崇。兴趣也可以说是维持学生积极主动的不竭动力。在教学中,创设乐学的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
期刊
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创设情景,诱发创新欲望    1.1 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和保护创新欲望  情绪能刺激想象。课堂上重要的是保护学生探索欲望,充分肯定学生创新成果,让学生获得探索后的成功与喜悦感。由于学生思维个性差异,对同一个问题想象结果也是多种多样,我们应该用心灵、智慧和行动培育孩子们刚刚出
期刊
教学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教师所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纲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的重要一环。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
期刊
现如今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我非常喜欢看《小学生健康教育》一类的书籍,其中这几句我很欣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期刊
【摘要】感受生活,挖掘生活,力求写实;模仿是创新的一步,提倡,培养文风。以说促写,下笔成文;多加肯定,少作批评;鼓励创作,推荐发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老大难"的作文成为"小儿科"。  【关键词】 观察生活 写实 模仿 以说促写 创作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那么,如何才能
期刊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书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可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他们越来越不爱写作文,尤其是与生活联系较远的内容,更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草草了事,要么脱离实际,总之写得好的为数不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在写作中让自己的思绪流泻与笔端呢?在实践中我渐渐有了一套可行
期刊
"文无定法,教无定法"是说文章不拘一格,所以教师在教法上也要灵活多样。不管是什么文体的文章,其教法上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就其课型结构而言,无论是讲读课还是课内自读课,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根据不同的文体和课型结构采取不同的教法。下面就初中语文中的课内自读课的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课内自读课,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读,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点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