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为初中生建立一套符合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体系,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注重写作教学的实践性才能真正开展好作文教学。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文章的观点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并结合实例对文章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体系方法实践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作文教学都是一个教学中极大的难题。原因很多,也有很多老师都做过具体的分析。概而言之,一是不够系统化,每个学期几次的写作训练都是放在每个教学单元之后,围绕着阅读教学的内容设计训练主题,彼此间缺少内在的联系;二是训练缺乏指导,一个题目,两节课时间,一节课评讲的作文指导课仍大行其道,学生学不到写作的方法;三是训练手段单一,除了成文训练,还是成文训练,即使进行立意、选材之类的训练也仍然是和成文训练结合在一起,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应当怎么做呢?综合上面的分析,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从“体系、方法、实践”六个字上下工夫。
所谓体系,是指我们要建立起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从语言表达、选材立意到文章结构等写作的各方面都有具体的、有步骤的、系统的训练体系。所谓方法,则是指训练的方法要丰富多样,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用生动有趣的训练方法去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所谓实践,是指我们既给学生写作理论上的指导,但又不纠缠于某些复杂的概念,而是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但学生要做,教师也要参与。教师要用“下水文”的形式去引导学生训练,并结合学生的表现,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训练设计。
下面,我想具体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请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首先,把学生的积累工作放在基础的地位来看待。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做两次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要求学生阅读指定书目,不断地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积累。要求学生订阅报刊杂志,不断吸收生活的营养。这一训练过程要贯穿学生初中学习的整个过程。
其次,分阶段分重点进行。七年级我们只解决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问题,八年级把重点放在选材、立意训练方面,九年级进行结构及成文训练方面。每一个年级的目标清楚而且单一,不是以前那种综合、综合、再综合的广撒网式教学。同时,每一个学年也分阶段做出具体安排。例如,七年级的语言表达训练我就分八个部分进行,一是教学生学会积累,教学生写读书笔记;二是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三是教学生修改病句,并着重教会学生进行互批互改;四是教学生改写诗歌,感受语言美,并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五是让学生进行修辞造句训练,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六是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训练,进一步增强其观察力;七是让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着重解决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问题;八是进行语言修改训练,让学生主动进行语言锤炼,让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意识的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每个阶段的训练分别进行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全部完成刚好是一个学年。从我自己的实践来看,效果很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相当明显的。
第三,持续进行,训练不要随意中断。从任何教育实践来看,只有持续的训练才是最有效果的训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应当把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放在同等地位上来考虑,真正做到让学生“多写多练”。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每天让学生投入写作训练的时间太长,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要将训练的方法进行调整,尽量采用时间短、见效快的方法。比如说,七年级的改写诗歌训练,每天改一首,大概十分钟。八年级进行选材训练的时候,可以给出中心后,让学生概括性地写出自己所选的材料即可。从时间的投入上来说,我们一次训练可能就几分钟,总合起来是过往作文教学的几倍,也不再是以前那种单调无聊的两节课教学了。我们追求的是总时间的投入,而不是单次的量。学生在这样持续的一个训练过程中,其成绩是可见的,学生会很乐意地去做。
第四,方法要灵活多变,要善于“化虚为实”。前者很好理解,就是要多用生动有趣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接龙式写作;在描写人物外貌时采用漫画式写作方法等。方法多得很,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能找到最合适的。而“化虚为实”则强调的是我们的训练要善于把那些不太好理解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用学生可以感受得到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说,在教学生“立意要深”这一点的时候,我没有过多的长篇大论,就直接放了一个茶杯在讲台上,要求学生就此想出两个以上的文章立意。学生首先觉得这训练很好玩,开动脑筋的结果就是他们自己都觉得惊讶:原来一个茶杯也可以有那么深的内涵可以挖掘! “化虚为实”的教学方法还必须重视“感受”二字的作用,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去感受,去比较,去获得,这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舍得时间,要大胆地去引导、讲解,更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为,感受是花时间的行为,是由外到内的认识升华的过程,是由模糊到清晰的思维变化过程,是需要教师耐心等待的。
最后,方法要具体深入。如我们说要准确生动地写人的外貌,那怎么写呢?怎么抓住人物的特点呢?这些是需要老师具体的方法指导的。我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单对写人的外貌就安排了眼睛、鼻子、额头、眉毛、耳朵、下巴、脸形、头发、脸色、嘴巴十个训练内容,一天一个内容,每次评点五分钟,效果相当好,学生写出的人都有了自己的特点。
另外,我们的写作教学一定要牢固树立实践性的观念。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基于学生实际的实践,二是在实践中学习写作。前文实际已有很多阐述,就不再多说。
总之,初中写作教学必须抓住“体系、方法、实践”六个字做文章,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会具有真正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蒋红森:《站在学生的角度教作文》
2、冯长宏:《“体验作文”与“作文体验”—写作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3、郑桂华《听郑桂华老师讲课》
关键词:体系方法实践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作文教学都是一个教学中极大的难题。原因很多,也有很多老师都做过具体的分析。概而言之,一是不够系统化,每个学期几次的写作训练都是放在每个教学单元之后,围绕着阅读教学的内容设计训练主题,彼此间缺少内在的联系;二是训练缺乏指导,一个题目,两节课时间,一节课评讲的作文指导课仍大行其道,学生学不到写作的方法;三是训练手段单一,除了成文训练,还是成文训练,即使进行立意、选材之类的训练也仍然是和成文训练结合在一起,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应当怎么做呢?综合上面的分析,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从“体系、方法、实践”六个字上下工夫。
所谓体系,是指我们要建立起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从语言表达、选材立意到文章结构等写作的各方面都有具体的、有步骤的、系统的训练体系。所谓方法,则是指训练的方法要丰富多样,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用生动有趣的训练方法去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所谓实践,是指我们既给学生写作理论上的指导,但又不纠缠于某些复杂的概念,而是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但学生要做,教师也要参与。教师要用“下水文”的形式去引导学生训练,并结合学生的表现,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训练设计。
下面,我想具体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请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首先,把学生的积累工作放在基础的地位来看待。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做两次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要求学生阅读指定书目,不断地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积累。要求学生订阅报刊杂志,不断吸收生活的营养。这一训练过程要贯穿学生初中学习的整个过程。
其次,分阶段分重点进行。七年级我们只解决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问题,八年级把重点放在选材、立意训练方面,九年级进行结构及成文训练方面。每一个年级的目标清楚而且单一,不是以前那种综合、综合、再综合的广撒网式教学。同时,每一个学年也分阶段做出具体安排。例如,七年级的语言表达训练我就分八个部分进行,一是教学生学会积累,教学生写读书笔记;二是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三是教学生修改病句,并着重教会学生进行互批互改;四是教学生改写诗歌,感受语言美,并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五是让学生进行修辞造句训练,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六是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训练,进一步增强其观察力;七是让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着重解决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问题;八是进行语言修改训练,让学生主动进行语言锤炼,让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意识的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每个阶段的训练分别进行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全部完成刚好是一个学年。从我自己的实践来看,效果很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相当明显的。
第三,持续进行,训练不要随意中断。从任何教育实践来看,只有持续的训练才是最有效果的训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应当把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放在同等地位上来考虑,真正做到让学生“多写多练”。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每天让学生投入写作训练的时间太长,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要将训练的方法进行调整,尽量采用时间短、见效快的方法。比如说,七年级的改写诗歌训练,每天改一首,大概十分钟。八年级进行选材训练的时候,可以给出中心后,让学生概括性地写出自己所选的材料即可。从时间的投入上来说,我们一次训练可能就几分钟,总合起来是过往作文教学的几倍,也不再是以前那种单调无聊的两节课教学了。我们追求的是总时间的投入,而不是单次的量。学生在这样持续的一个训练过程中,其成绩是可见的,学生会很乐意地去做。
第四,方法要灵活多变,要善于“化虚为实”。前者很好理解,就是要多用生动有趣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接龙式写作;在描写人物外貌时采用漫画式写作方法等。方法多得很,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能找到最合适的。而“化虚为实”则强调的是我们的训练要善于把那些不太好理解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用学生可以感受得到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说,在教学生“立意要深”这一点的时候,我没有过多的长篇大论,就直接放了一个茶杯在讲台上,要求学生就此想出两个以上的文章立意。学生首先觉得这训练很好玩,开动脑筋的结果就是他们自己都觉得惊讶:原来一个茶杯也可以有那么深的内涵可以挖掘! “化虚为实”的教学方法还必须重视“感受”二字的作用,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去感受,去比较,去获得,这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舍得时间,要大胆地去引导、讲解,更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为,感受是花时间的行为,是由外到内的认识升华的过程,是由模糊到清晰的思维变化过程,是需要教师耐心等待的。
最后,方法要具体深入。如我们说要准确生动地写人的外貌,那怎么写呢?怎么抓住人物的特点呢?这些是需要老师具体的方法指导的。我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单对写人的外貌就安排了眼睛、鼻子、额头、眉毛、耳朵、下巴、脸形、头发、脸色、嘴巴十个训练内容,一天一个内容,每次评点五分钟,效果相当好,学生写出的人都有了自己的特点。
另外,我们的写作教学一定要牢固树立实践性的观念。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基于学生实际的实践,二是在实践中学习写作。前文实际已有很多阐述,就不再多说。
总之,初中写作教学必须抓住“体系、方法、实践”六个字做文章,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会具有真正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蒋红森:《站在学生的角度教作文》
2、冯长宏:《“体验作文”与“作文体验”—写作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3、郑桂华《听郑桂华老师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