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早期死亡组与对照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儿童的临床特点,探讨可能导致HLH患儿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108例在我科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于发病后30天内死亡,将108例患儿分为早期死亡组和对照组。结果:(1)年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铁蛋白(Fer)、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间接胆红素(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2)ALB、IB是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死亡组与对照组的HLH儿童的临床特点存在显著差异,这对于识别存在早期死亡风险的患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儿童;死亡
  【中图分类号】R7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205-02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急危重症,儿童较成人常见,若不能得到有效救治,预后极差,往往早期死亡[1]。为探讨儿童HLH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HLH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以期为有早期死亡风险的病人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断与干预,降低死亡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HL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于诊断后30天内死亡分为早期死亡组和对照组。共纳入108例,早期死亡组27例,中位年龄25个月,男女比例 1.45:1(16/11);对照组81例,中位年龄38个月,男女比例1.38:1(47/34)。
  诊断标准:采用HLH-2004诊断标准[2]。
  纳入标准:就诊于本院且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的患儿。
  排除标准:研究资料记录不全者除外。
  1.2 研究方法
  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因及预后。
  1.3 观察指标
  发病年龄,血常规(NE<1.0×109/L、HGB<90 g/ L、PLT<100×109/L),血生化(TG>3 mmol/L、Fer>500 μg/ L),凝血功能(FIB<1.5 g/L、PT>12 s、APTT>35 s),肝功能(ALT>40 U/L、IB>15 umol/L、ALB<38 g/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HLH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P<0.1)纳入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构成


  发病高峰年龄段,早期死亡组为≤1岁,占44.4%(12/27),对照组为2岁,占14.8%(12/81)。两组之间的各年龄段分布作卡方检验,两组间≤1岁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死亡组的發病年龄更小。
  2.2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108例患儿均有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早期死亡组与对照组间外周血象异常情况作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5)。
  (3)凝血功能: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早期死亡组有12例(44.4%),对照组有26例(32.1%)。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早期死亡组有26例(96.3%),对照组有69例(85.2%)。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延长,早期死亡组有24例(88.9%),对照组有49例(60.5%)。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肝功能损害: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早期死亡组有25例(92.6%),对照组有58例(71.6%)。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胆红素升高,早期死亡组有21例(77.8%),对照组有40例(49.4%)。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降低,早期死亡组有27例(100%),对照组有63例(77.8%)。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HLH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影响HLH患儿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LT、FIB、Fer、ALB、LDH、IB、APTT、PT均是HLH患儿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1)。结果见表1。
  将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B、IB是HLH早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以抗原提呈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过度激活从而引起过度的炎症反应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征包括持续发热、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和典型的HLH生物标志物升高[3-4]。
  在使用现代治疗方案之前,HLH的生存率<5%[5]。HLH-94/04方案极大的改善了病人的预后,但HLH早期死亡率仍居高不下[6-7],这就需要确定其危险因素以改善病人的预后。

  有文献报道,高胆红素、血小板减少、高铁蛋白血症以及脑脊液细胞数增多是HLH早期死亡的关键危险因素[8]。本研究中,108例HLH患儿中有27例患儿早期死亡,早期死亡率为25%,与文献报道相似。本研究发现年龄、PLT、FIB、Fer、ALB、LDH、IB、APTT、PT均是HLH患儿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ALB、IB是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的结果表明,具有早期死亡风险的HLH患者可以在诊断时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这可能有助于指导对该疾病的治疗决策。
  参考文献
  [1] Bae CB, Jung JY, Kim HA, et al. Reactive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in adult-onset still disease:clinical features,predictive factors,and prognosis in 21 patients[J].Medicine(Baltimore),2015,94(4):e451.
  [2] Henter JI,Horne A,Arico M,et al.HLH-2004: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guidelines for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J].Pediatr Blood Cancer,2007, 48(2):124-131.
  [3] Kogawa K,Sato H,Asano T,et al.Prognostic factors of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in children: report of the Japan Histiocytosis Study Group[J].Pediatr Blood Cancer,2014,61(7):1257-1262.
  [4] Janka GE,Lehmberg K.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J].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13,(1):605-611.
  [5] Weitzman S.Approach to hemophagocytic syndromes[J].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11,(1):178-183.
  [6] Wang Y,Huang W,Hu L, et al.Multicenter study of combination DEP regimen as a salvage therapy for adult refractory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J]. Blood.2015:126(19):86-92.
  [7] Wang J,Wang Y,Wu L,et al.PEG-aspargase and DEP regimen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refractory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J].J Hematol Oncol,2016:9(1):84-93.
  [8] 噬血細胞综合征中国专家联盟,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91-9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对患者及职工满意度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科室住院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开展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及职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6.00%(χ2=4.891,P80分,基本
【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手术室综合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接收的7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评价两种护理方法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肠梗阻、肠粘连、瘘等,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2.22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工作中综合管理模式的运用对医疗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本院开展综合管理模式后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成效纳入研究组,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常规管理的情况纳入对照组,对比综合管理模式开展前后器械消毒质量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情况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器械清洗、灭菌、包装三个维度的消毒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发展阶段,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及体液潴留等,具有持续性特点。针对该病的诊断,现临床主要以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指标等为主,其中血清学指标不仅可用于CHF的筛查及诊断,还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早期监测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以往诊断筛查CHF的血清学指标主要包括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健康管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塘厦镇居民中确定为糖尿病高危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均接受3个月健康管理,并进行3个月观察随访,对其各项研究及随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比较健康管理前后入组者糖尿病各项相关指标变化及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效果。结果:管理后研究对象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时间区间锁定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从本时间段内收治的社区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展开调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8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分为两个独立小组。使用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的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的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后的血压情况、疾病知识掌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参与社区产后访视,对预防产后乳腺炎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对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医院分娩后,居住在本辖区的268名接受社区产后随访的产妇,随机将访视产妇分为普通访视组1304名和体质辨识组1384名。普通组产妇予以常规访视服务,体质辨识组产妇实施普通访视,同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和治疗。结果:本研究中医体质辨识组产妇在体质辨识及调理后,乳腺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方法:纳入病例是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观察组47例患者采纳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舒适度评分、并发症(脑膜炎、无菌性脑炎、肺水肿、心肌炎)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包括溃疡愈合、高热消失、皮疹消失等)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会阴侧切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会阴侧切分娩的初产妇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6%(P<0.05)。两组治
【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母乳喂养自我调节动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的10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母乳喂养自我调节问卷(BSRQ)对不同特征孕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调节动机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孕产期、产次以及怀孕期间是否接受过母乳喂养指导的孕产妇母乳喂养自我调节动机水平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