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风情的浮世绘卷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久没读到这么亲切的书了。我说的是李传锋先生的最新长篇《白虎寨》。
  白虎寨是鹤峰的一个小村落,与我老家宣恩离得不远。阅读的时候,我一方面为书里人物的一言一行而激动,又不断回想起幼年在老家所经历的一切,不由感慨万千。
  老家二坪村也偏僻,2003年才通电,到现在也只有一条黄土小路,有时下雨,路一垮,车走不了,出行不便,有些老人可能一辈子也没走出更远的地方。当然李先生笔下的《白虎寨》不一样,它有历史,虽然藏在深山,仍有文化人慕名而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李先生开始书写巴山儿女的奋斗史。随着人物命运的迭宕,土家风情,亦在李先生的笔下汩汩流淌。
  动不动就把熟悉的村落故事与《白虎寨》对比,是因为有些东西有相近的地方,那种被世界遗忘的落后,那种不为理解的辛酸。人们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太难了。但看到书里精心营造的世界与回乡的耳闻目睹如此熟悉,还是为之一振,好像那样偏僻的世界竟然可以写得如此之美。
  这真是一次美好的阅读旅程,因了《白虎寨》,我又有了一回更踏实的返乡之旅。我想起,从前回老家翻山越岭的种种不易,想起现在高速已通,火车也响了,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外界的联系骤然加强,改变的不单是空间的距离,更是加速了某种社会风气的变化。这个变化要比修路的历史更长远,但涌现在李先生的笔下,那就是《白虎寨》新一代土家儿女的积极要求自我改变的历程,她们不听天,不由命,面对现实的困境,她们大声地说不。
  《白虎寨》有不一样的魅力。这个不一样,是因为李先生在小说中写出了一个“新人”形象——幺妹子。年轻的幺妹子,不甘心村里的落后,一心想的是改变。这个泼辣的姑娘,做起事情来有股土家女儿的狂野劲,我想,那应该是原始的生命力。她真是热情,有朝气,是有希望的一代。我不知道这样敢作敢为的年轻人时下能不能找到,但至少寄寓了作家善良而美好的期待。这个人物身上是有光的。
  有些细节,比如大闹交通局、戏弄老板,堪称聚众闹事,但官与民的冲突并没有引发对立风暴,说到底,丢掉身份,大家身上流淌的是一样的土家血性。然而,正是在这些冲突中,年轻的一代人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活,最终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读《白虎寨》的时候,有时会想起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之所以闪现出这样的比较,是因为那部长篇的主人公也是在改革大潮中的一个女村支书。当然,这样的比较意思并不大。因为《白虎寨》用力最多的不是批判,不是破坏,而是重新建构一个世界,他是想让人看到当代土家儿女为改变命运战天斗地的豪情。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揭露现实暗黑的一面容易,但要建设,要写得美,写出人物的光辉,需要宽博的胸怀,稳健的心态。
  当然,我更钦佩的地方还不在此。我喜欢的是小说中的对话,有趣,每个人的语调有每个人的样子,写得鲜活,又动人。
  有些叙述,我也极喜欢,当时随读还在书上做了勾画,好像不这么干,就显示不出我当时的激动,比如村中终于出了一个当兵娃,覃建国,这是白虎寨十多年来验上的第一个兵,这不单是个人的荣耀,也是白虎寨的光荣,在当兵临走之前,干部们想帮助覃建国家里解决一些困难,好让他安心去部队,就问了一个可以不问的问题,这就引火烧身了。聪明的覃建国早有非分之想,他不但想当兵,他还想在临走之前要抓住这个朝思暮想的“七仙女”。
  她怎么也没想到覃建国会当众要跟她结婚,脸“刷”的一下就红了。金幺爹那时候也年轻,忍不住质问覃建国:“你凭什么向村里最好的姑娘求婚?你有家产?你有本事?”覃建国什么也没有,不叫的狗儿会偷嘴,“七仙女”毫无思想准备,她被偷嘴的狗儿咬住了,甩不脱了。覃建国指名道姓要和“七仙女”结婚,不结不走。
  结婚是仓促了,订婚是可以的。是干部们先提出来的问题,人家覃建国如实回答了,干部们只好把头碰在一起,紧急地磋商了一阵,又磋商了一阵,就把工作的重转移到了“七仙女”身上。说是由组织出面,来向“七仙女”求婚。他们对“七仙女”说,你别看覃建国现在这个穷样儿,这小子是一块生铁,只要把他放在解放军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一炼,保准是一块好钢。
  事情就这么成了。
  竟然就这么成了。我是说作家讲述得那么顺滑,勾连得真是让人欲罢不能。这么专门挑几段说事儿,对一部近四十万字的长篇来说,显得太不认真了。全书的叙述,气力充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光影,都在作家信手拈来的叙述中尽情呈现。
  偶尔走神时会想,李先生真是个有激情的人。
  更重要的是,全书的主题,有一种正气。我终日呆在灰霾弥漫的北方小城,仿佛整个人的面貌出是破败的,但读了《白虎寨》,感觉山水清澈,人物欢腾,简直就是一次愉快的涤心之旅,仿佛故乡的气息扑面而来,连我这苟且的肉身也跟着清洁了一回。
  当然,读到最后,我激动的不是白虎寨有了什么大变化,而是李先生及时绘制出了武陵山中正在发生的巨变。这时代的巨澜早已冲卷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白虎寨》精准呈现了大山中的一切。《白虎寨》建构的不单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事实上,循着李先生的精细描绘,尤其是对土家乡乡土掌故的熟稔运用,也为那些想了解武陵山区土家风情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更为形象的窗口。
  (作者单位:山西文学杂志社)
其他文献
所谓艺术自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能脱离了历史条件谈艺术自觉。人们的艺术自觉首先是从不自觉的艺术行为中发现美的效果,然后再主动去追求这种艺术效果。所谓艺术全面自觉,是指有意识追求的效果符合该艺术的所有特征和条件。  书法上所说的艺术自觉是指:有心要从本只为实用的文字书写中,创造出能给人以审美享受的艺术形象。而书法艺术的全面自觉则是汉字形体美效果的追求和书写产生的线条美效果追求的二者合一。  就汉字
期刊
一  价值观问题与文艺创新之间有关系吗?我认为,不但有,而且关系还相当密切。为什么这么说呢?别的不讲,单看我国目前文艺创作的状况,就可得出这个结论。毫无疑问,新时期文艺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了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文艺创作中存在较大面积的混浊、苍白和龌龊的乱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近日读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李冰同志的文章,他说:“令人忧虑的是
期刊
今天我要讲的是雕塑的灵魂。古人云:文以载道。所有的艺术家,他的创作都是由理想、意志支撑的,一定是为了表达一种精神贮蓄,雕塑的内容和外形都与灵魂相关,我说的灵魂是民族之魂、人类之魂,也是艺术家个人的精神之魂。一个民族要振兴、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技、经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民族之魂。这是支撑一个国家、民族强盛、持久与否的脊梁。一个艺术家只有始终保持内心的纯净平静,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他
期刊
在当代文学批评沉闷乏力,大批文学批评家冲出文学领域而进入到视野无限“广阔”的文化研究的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成立两年以来所做的工作,其实是寂寞和后退的。他们在21世纪的今天竟然退回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三十年里,面对不再处于社会热点的那些作家和作品,这种举动冒了落后保守的危险,而落后保守是我们百年来最不能容忍的字眼和姿态了。  几乎没有任何时代的文学批评像现在的批评一样,在从事与文学
期刊
众所周知,气格通常是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如:唐代皎然的《诗式》卷一云:“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作不由意,气格自高。”又如:《朱子语类》卷一三九云:“人之文章也只是三十岁以前,气格都定,但有精与未精耳。”同时,气格也可以指人的气度和品格,如:宋代陆游的《答陆伯政上舍书》:“ 石守道 、 李泰伯气格相上下。”又如:明代王錂的《春芜记·访友》“看你气格清标,体貌闲丽。”  清贵则是书法作品最难得的气格。下
期刊
多年前,武汉学者易中天在《读城记》一书中感慨:“正如武汉原本可以成为首都却终于没有当上一样,武汉的学术文化事业也未能领袖群伦。……武汉的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从来没有成为全国的中心,哪怕是‘热点’。”[1]这样的感慨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湖北、武汉的文化人:相比北京、上海,湖北的文艺界为什么给人以“慢半拍”的感觉?虽然,在新时期文学的发轫期,湖北作家常常身手不凡,以高昂的激情、出色的文学才华频频获得各
期刊
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吧  我必须提出一个紧迫的问题:众多音乐真人秀节目中的选手,在节目结束后推出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水平?换个说法,这些节目把全国下至K歌达人、PUB驻唱,中至乐队玩家、科班出身,上至选秀大咖、唱片歌手的人都拉出来溜了一遍又一遍,在最终催生出来的名利之外,有多少成果属于作品本身?有多少空间属于创作本身?这些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上又有多少?在选秀中他们技惊四座、震撼全场,人气旺到爆棚
期刊
2013年11月17日,秋光明媚硕果累累的喻家山下,由湖北省作家协会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3年秋讲·喻家山第四次文学论坛”隆重举行。湖北省作家协会、长江文艺出版社、省内外高校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们齐聚一堂。本次论坛沿袭2012年春秋讲学的模式,旨在切合当代文坛的学术走向和研究动态,诚邀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毕飞宇和著名评论家、
期刊
2012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与湖北省作协共同组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并以“当代文学经典化”作为文学活动与文学研究的宗旨。在文学活动层面,中心每年主办“文学春讲”、“文学秋讲”;每次邀请一位著名作家和一位著名文学理论家进驻华科,在高校及社会上演讲。在学术研究层面,以“当代文学经典化”为核心,策划组织专题性的“喻家山文学论坛”,并出版相关图书。  本辑三篇文章,一是对于“文学经典化”的
期刊
慕羽这些年一直活跃于体制内外,她十年来写作的百余篇舞评涉及中外不同舞种的舞蹈创作,既有传统的回眸,更有当代的表达。虽然认识她近二十年,但真正了解她的学术观却是从她根据博士论文修改完成的一部专著《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开始的。2013年底,她又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中国当代舞蹈创作思潮研究》,她说这是她研究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即将公开出版。  在我的记忆中,慕羽从事教学和在职攻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