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党校处于党的干部教育工作的基础地位,是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党校教育系列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干部教育培训是党校的主业。培训班办不好,党校就没有生命力,就失去存在的真正意义。尤其基层党校作为基层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必须把教学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教学布局,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使主体班办学水平一年比一年有提高。
一、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提高上下功夫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校是党培训干部的最基础单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被基层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校干部培训的成效。因此,基层党校的改革发展,是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稳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求。
(一)注重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新的教学板块。
首先是提倡中青年教师要站起来,并走进学员中去。只有站起来、走下去,才能变念讲稿为授课,才能有更多的形体语言以增强学员的注意力,才能有师生间的互动,也才能给学员传递一种师生平等的信号,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员充分感受平等的气氛,产生交流的欲望与冲动。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突出时代性,构建主题式教学板块。每期培训班有一个大主题,每一个学习单元有一个分主题,根据主题来设置主干性专题报告课、辅助性课程和开展专题调研、考察、讨论等活动,构成一个以研究式教学为主体、融合各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板块。在板块中,专题报告仍是骨架、核心。同时,在板块中合理配置提升学员能力的课程,融合政策理论的理解力、政治鉴别力、思想力、影响力、执行力以及拒腐防变等能力要素,主辅结合,把学员能力拓展训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培养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基层干部。
(二)不断创新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体现创新性,开展互动式教学。新模式突出“新”、“活”两个字,既要肯定其创造性、探索性,又要防止将其固化,以一种模式排斥其他模式。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倡导教师以主持人身份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推进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在充分展示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灵活自由地驾驭教学活动。第二,引入模拟角色案例分析、即席演讲等情景式教学活动,既能引发学员的多角度思考,又能锻炼和考察学员的政策理论水平、角色定位能力、自我形象设计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第三,把课堂引向社会,开展现场式教学。如举办“现场研讨会”,现场研讨现实问题,吸收成功典型的经验与智慧。第四,构建能力锻炼课程的多样化格局。除了继续完善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申论与策论、主题演讲等方式外,还要尽可能开设了学员网上论坛和学习论坛,在网上对本地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出谋献策。第五,通过干部轮训培训、函授教育和其他学历教育方式,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紧密联系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思想解放活动,使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明确思路,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完善激励机制,重视科研能力水平提高
党校既是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又是一个专门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机构。作为干部培训机构,必须把教学作为工作重心;作为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必须扮演好决策参谋的角色。科研工作坚持三个“立足于”:
一是立足于本土化。从基层政府的工作大局出发,从自身的实际和优势出发,坚持把科研工作本土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想领导之所想、思领导之所思、急领导之所急,突出地方特色,把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对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中去。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年至少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一篇调研文章。同时,党校为调研工作牵线搭桥,创造条件。我们的科研工作找准了定位,摒弃了纯理论的“书斋式”研究,科研与现实迸出火花。争取县、乡领导能经常听到来自党校的声音,看到来自党校的科研成果,采纳来自党校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立足于出精品。在给每位教师规定科研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认定的程序与方法的同时,对发表文章的档次作出明确的规定:副教授每年至少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讲师、助教每年至少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一篇,而且明确规定每个教师每年至少还要完成调研报告一篇。
三是立足于奖罚分明。建立奖励和约束机制,重奖科研有功人员。对超额完成任务者,党校给予重奖,对连续两年科研成果排在前列的同志优先安排培训、考察。没有完成科研任务的教师给予黄牌警告,年终考评不能评为优秀,不能参加下一年度的一切考察活动,所在科室不能评为先进科室。科研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了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注重培养引进,打造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
一流的党校必须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队伍来支撑。党校能否承担起新时代的重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校委班子始终坚持一手抓班子的自身建设,一手抓队伍建设。把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作为建设一流党校的关键来抓。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坚持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后备人才”指导思想制订人才建设规划。近年来我们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层次不高,急需创建一支“数量适宜、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二是树立社会“大师资”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聘请客座教授或邀请普通高校专家、教授和党政领导干部来校讲学或作报告,充实党校讲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多元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加大了对教师知识更新力度,通过社会调查、挂职锻炼、课题调研等形式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通过跟班学习、定向培养、集体备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通过压担子,老教师的传、帮、带等形式让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四、坚持以人为本,把和谐党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人心齊,泰山移”。要把建设“和谐党校”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来抓,充分发挥机关党委、工会、妇女、老干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和谐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每年要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注入和谐因素。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教职工的纪律观念,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科室之间、同事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了教职工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
二是通过开办“党校论坛”,构建“和谐党校”的平台。“党校论坛”每周一期,由干部职工唱主角,每期由两名同志主讲,内容可以是自己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感悟,也可以是党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看法,还可以向全校教职工推荐最新的前沿理论等等,只要是健康向上的,内容和形式都不作限制。通过“党校论坛”为教职工展示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搭建起思想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校委更好的把握教职工的思想脉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高度重视老干工作,创新老干工作方式方法。校委十分重视老干工作,把老干工作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老干科,专门为离退休干部和退休职工服务,突出对老同志的人文关怀。
四是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积极营造干净干事的工作环境。始终把党风和廉政建设纳入校委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主要内容,带头检查和纠正在贯彻落实党风和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始终把党风和廉政建设纳入每年纪律教育月活动的主要内容;始终把党风和廉政建设引入课堂,让廉政意识进教师和学员头脑。
一、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提高上下功夫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校是党培训干部的最基础单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被基层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校干部培训的成效。因此,基层党校的改革发展,是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稳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求。
(一)注重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新的教学板块。
首先是提倡中青年教师要站起来,并走进学员中去。只有站起来、走下去,才能变念讲稿为授课,才能有更多的形体语言以增强学员的注意力,才能有师生间的互动,也才能给学员传递一种师生平等的信号,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员充分感受平等的气氛,产生交流的欲望与冲动。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突出时代性,构建主题式教学板块。每期培训班有一个大主题,每一个学习单元有一个分主题,根据主题来设置主干性专题报告课、辅助性课程和开展专题调研、考察、讨论等活动,构成一个以研究式教学为主体、融合各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板块。在板块中,专题报告仍是骨架、核心。同时,在板块中合理配置提升学员能力的课程,融合政策理论的理解力、政治鉴别力、思想力、影响力、执行力以及拒腐防变等能力要素,主辅结合,把学员能力拓展训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培养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基层干部。
(二)不断创新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体现创新性,开展互动式教学。新模式突出“新”、“活”两个字,既要肯定其创造性、探索性,又要防止将其固化,以一种模式排斥其他模式。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倡导教师以主持人身份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推进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在充分展示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灵活自由地驾驭教学活动。第二,引入模拟角色案例分析、即席演讲等情景式教学活动,既能引发学员的多角度思考,又能锻炼和考察学员的政策理论水平、角色定位能力、自我形象设计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第三,把课堂引向社会,开展现场式教学。如举办“现场研讨会”,现场研讨现实问题,吸收成功典型的经验与智慧。第四,构建能力锻炼课程的多样化格局。除了继续完善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申论与策论、主题演讲等方式外,还要尽可能开设了学员网上论坛和学习论坛,在网上对本地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出谋献策。第五,通过干部轮训培训、函授教育和其他学历教育方式,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紧密联系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思想解放活动,使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明确思路,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完善激励机制,重视科研能力水平提高
党校既是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又是一个专门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机构。作为干部培训机构,必须把教学作为工作重心;作为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必须扮演好决策参谋的角色。科研工作坚持三个“立足于”:
一是立足于本土化。从基层政府的工作大局出发,从自身的实际和优势出发,坚持把科研工作本土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想领导之所想、思领导之所思、急领导之所急,突出地方特色,把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对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中去。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年至少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一篇调研文章。同时,党校为调研工作牵线搭桥,创造条件。我们的科研工作找准了定位,摒弃了纯理论的“书斋式”研究,科研与现实迸出火花。争取县、乡领导能经常听到来自党校的声音,看到来自党校的科研成果,采纳来自党校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立足于出精品。在给每位教师规定科研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认定的程序与方法的同时,对发表文章的档次作出明确的规定:副教授每年至少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讲师、助教每年至少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一篇,而且明确规定每个教师每年至少还要完成调研报告一篇。
三是立足于奖罚分明。建立奖励和约束机制,重奖科研有功人员。对超额完成任务者,党校给予重奖,对连续两年科研成果排在前列的同志优先安排培训、考察。没有完成科研任务的教师给予黄牌警告,年终考评不能评为优秀,不能参加下一年度的一切考察活动,所在科室不能评为先进科室。科研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了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注重培养引进,打造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
一流的党校必须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队伍来支撑。党校能否承担起新时代的重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校委班子始终坚持一手抓班子的自身建设,一手抓队伍建设。把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作为建设一流党校的关键来抓。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坚持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后备人才”指导思想制订人才建设规划。近年来我们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层次不高,急需创建一支“数量适宜、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二是树立社会“大师资”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聘请客座教授或邀请普通高校专家、教授和党政领导干部来校讲学或作报告,充实党校讲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多元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加大了对教师知识更新力度,通过社会调查、挂职锻炼、课题调研等形式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通过跟班学习、定向培养、集体备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通过压担子,老教师的传、帮、带等形式让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四、坚持以人为本,把和谐党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人心齊,泰山移”。要把建设“和谐党校”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来抓,充分发挥机关党委、工会、妇女、老干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和谐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每年要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注入和谐因素。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教职工的纪律观念,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科室之间、同事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了教职工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
二是通过开办“党校论坛”,构建“和谐党校”的平台。“党校论坛”每周一期,由干部职工唱主角,每期由两名同志主讲,内容可以是自己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感悟,也可以是党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看法,还可以向全校教职工推荐最新的前沿理论等等,只要是健康向上的,内容和形式都不作限制。通过“党校论坛”为教职工展示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搭建起思想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校委更好的把握教职工的思想脉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高度重视老干工作,创新老干工作方式方法。校委十分重视老干工作,把老干工作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老干科,专门为离退休干部和退休职工服务,突出对老同志的人文关怀。
四是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积极营造干净干事的工作环境。始终把党风和廉政建设纳入校委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主要内容,带头检查和纠正在贯彻落实党风和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始终把党风和廉政建设纳入每年纪律教育月活动的主要内容;始终把党风和廉政建设引入课堂,让廉政意识进教师和学员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