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安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popo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秋意成虎,呼嘯起一地的金黄,玉米接天,水稻铺地,那个天上的大太阳,在人的心里,养眼的晃,一下、一下,乌裕尔河就丰盈了这片黑土地。
   认识北安不容易。1939年,北安是伪满洲国设立的19个省之一的北安省省会,也是伪满军政中心之一,建有大量办公用房和军事设施。北安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滨北、齐北、北黑三条铁路在此交汇,东南通达哈尔滨,西南通达齐齐哈尔,向北直达边境城市黑河,可以联系西满,支援南满。然而到了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了,于是,中共中央派王昆骋、陈大凡等19人由晋察冀穿越枪林弹雨,到达北安,成立嫩江地区工作委员会,后来改为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领导全省的革命工作。同年11月,中共中央又派王鹤寿、范式人、赵德尊、杨英杰等195名干部到达北安,充实省委,王鹤寿任书记,这一骨干力量领导创建了老黑龙江省根据地,老黑龙江省根据地包括伪满北安省和黑河省的全部,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地处粮食主产区,具备建立战略基地的最佳条件。以北安为中心,向全东北播撒革命的火种,陈云、李富春、彭真、蔡畅、何长工、黄克诚、伍修权、林枫、洪学智等一大批党的高级干部都前来助力、战斗,使北安具有了源自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基因,成为东北“红色之都”,也使北安拥有了“塞北延安”的美名。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和省政府驻北安期间,制定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召开了黑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领导全省胜利完成了建党、建政、土改、剿匪、支前等工作。经过不断巩固和建设,北安成为重要军政中心和战略后方,为东北乃至全国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
   和平的声音需要传播!1945年12月1日,黑龙江报社在北安正式诞生,创刊号《时事新闻》出版,1946年2月1日更名为《黑龙江日报》。这是黑龙江省第一张党报,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同北满人民见面的报纸,党的声音通过报纸不断在黑龙江省人民中传播开来。这张报纸见证了北安的革命历程,更见证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脚步,如今的《黑龙江日报》早已告别铅与火的时代,成为了集报纸、网络电视、互联网传媒、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媒体集团。这里面,当然有北安的情怀和血脉相连。
   红色历史是荣光,更是文化资源。历经数年,他们建立了以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旧址陈列馆、黑龙江省政府旧址陈列馆、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黑龙江日报纪念馆、抗联纪念馆等为主体的红色博物馆群,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了革命传统。
  二
   在北安,福惠志愿者协会的队员告诉我们:“有一种职业可以让我们做到永远,那就是做一名志愿者。”
   小善,细小而又平常,琐碎而又简单,但是却如同台阶,一步一步把做人的美德送上一个又一个高度,推而广之成为人间大爱。让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与身边的人、事,身边的“草木”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3年10月末,北安市一名在校高中生上课时因咯血而晕倒了,一检查,竟是长期营养不良,孩子母亲是侏儒还伴有严重的心脏病,家中有两个年幼的弟妹,还赡养着姥爷,全家六口人仅靠他的父亲一人种几垧地维持生活。该学生常年住校,每天的伙食费不足十元钱,长期营养不良,又体弱多病。但是,她从未因为家庭原因和身体病弱耽误课,而是刻苦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北安市福惠公益志愿者协会团队的成员听到这个孩子的感人事迹后,决定献出一份爱心,大家共同资助这个孩子渡过难关。团队成员驱车近百里,来到孩子的家中进行慰问。漆黑的草房,脱落的墙皮,她年幼的弟弟妹妹抬着脏兮兮的小脸看着远道而来的陌生人,队员们回到北安后,立即在群里发出了捐款倡议。很快,倡议就得到了爱心队员的响应:一名队员自己本就生活贫困,还从仅有的生活费中捐出30元;一名老队员的老伴身患重病,每个月都要支出高昂的医药费,但他还是决定每个月资助50元;一位母亲与他读中学的儿子一起捐出100元钱,短短几天,队员们的爱心就送达到所资助的孩子的手中。爱心团队的志愿者对这名学生一直持续关注关爱,如今这名学生不但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还参加了工作,并且也加入到了志愿者服务的大家庭。福惠公益志愿者协会针对目前北安老年人口总数的增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心奉献活动,冬天为孤寡老人劈柴,夏天为房屋破旧的贫困户修房,还经常组织队员去敬老院,给老人们剪指甲、理发、擦玻璃、包饺子,并给老人带去食品和日用品。队员们精心排练了节目,让老人们一边吃着水果,一边观看精彩的演出。换季的时候,他们会为老人带去衣物。夏季到来,自购纱窗、纱门,为老人们换上;冬天,买来窗玻璃、封条,做好保暖。队员中有医生,解福先便把他们组织起来,定期为老人体检,测量血压,并送去常用药物,老人们有个头痛脑热,随叫随到。队员们成为最受老人们欢迎的人,一听说他们要来,老人们便早早地来到大门前,等着、望着,老人们已把队员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北安市福惠公益志愿者协会,自2010年8月24日成立以来,由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有的四百多人,组织公益活动近三百余次,累积募集善款约四十余万元,总服务时间达2万多小时,受益群众近千人。福惠公益志愿者协会以“福泽家乡,惠及社会”为志愿服务宗旨,为新北安的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协会2012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黑河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2018年荣获北安市“优秀志愿者团队”称号。
   北安市福惠志愿者协会的队员为我们诠释了小善大爱真正的含义。
  三
   乌裕尔河,是北安的母亲河,也是黑龙江最大的内陆河,它流经北安98公里,也给这方土地带来丰裕和祥和,所到之处,也让北安大地郁郁葱葱,草木丰盛,好一片绿色的海洋!
   刚来北安,路两边,看到的是无边无垠、铺盖如毯的稻田,东北大米,驰名天下,北安大米,称雄东北。来到这里,才真正体会什么叫大米产业,智能育秧,机械化插秧,田间物联网管理。粗壮的稻秆边,鱼儿欢歌,螃蟹惬意,好一幅其乐融融的稻田鱼乐图。北安的大米讲究生态和谐,自然也是卖力生长,产量高、口感好、质量年年拿金奖。我们来到东胜乡蟹稻生产基地,一张中国梦的巨幅地毯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经理介绍,这是他们利用新研制的彩色水稻种植而成的,绿、黄、红三色组成的图案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一旁,数十辆现代化农业机械一字排开,威武雄壮,是啊,中国梦无比恢弘,从一片片稻田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未来的光明与璀璨。
   我们参观时,不时飞来几只鸟,或飞翔或站立,唐朝韦庄的诗句油然而出:“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肥,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韦大诗人此刻也一定会陶醉于此,说不定会与我把酒言欢,痛饮三百杯,羡慕我今生盛世美景。
   北安市地处松嫩平原向兴安山地过渡的中间地带,土地肥沃,农业是市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市属耕地面积130万亩,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宜绿色食品生产,盛产大豆、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甜菜、亚麻及杂粮杂豆。特别是高油高蛋白大豆的主产区,已被列入黑龙江省大豆振兴计划。全市草原面积285万亩,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先后有金星乳业集团、中谷集团、北京奥内特集团、九三油脂集团、建三江东北亚集团、完达山乳业集团、黑龙江省益民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落户北安,大豆、奶牛两大产业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北安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为目标,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关注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北安市生态增量、林业增效、职工增收,每年实现林产经济总产值4亿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
   乌裕尔河是黑色的,它流经的是一片黑色的土地,它又是红色的,因为它有红色的基因,它在黑色的土地上寻找光明,时刻倾诉红色的向往。
其他文献
印象中的二婶,是在广丰县越剧团工作,那时的她年轻漂亮,笑起来便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儿,是纯粹的江南美女。   后来我年长更事,才知道能歌善舞的二婶陈云娟来自中国越剧之乡嵊县。曾有一段时间,中国戏台上很流行越剧,于是各地都组建了越剧团,从浙江招聘演员,广丰也不例外。年轻的二婶,就这样从嵊县来到闽浙赣三省交界的江西省广丰县。当时的广丰,闭塞落后,生活困苦,文化更是贫乏,能在剧团里当演员的,属于令人羡慕
期刊
这棵老树,遗世独立。方圆几十里,一说到老树,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就像外地人眼中的百脈泉,不用详说就知道在章丘一样,成了一个村庄的地标。   树叫梭罗树,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锦葵目,是梧桐科的常绿木本乔木,生长在神秘的高海拔南方。十多年前,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采风,下榻的宾馆,名字就叫“梭罗宾馆”。起初,以为这是宾馆老板故作玄虚,拉来美国波士顿的瓦尔登湖搞的一个噱头,没有在意为什么叫“梭罗”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家庭电子秤还很少见,称体重、身高要专门到大街边摆摊经营的摊档才有,收费一块钱。我由于太瘦,不敢在众人面前示丑,怕人笑话,每次称体重时,都要等人员稀少时才去称,而且还要环顾左右,确定没人注意我,才跳上摆在地上的秤盘上面去,而且迅速上下,扫描一眼体重的数量,特担心摊主会把体重说出来。   我有一个好兄弟在另一个机关单位工作,与我年龄相仿,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也很瘦。时常有人关心他为
期刊
记事时,洋芋便是老家的主产,也是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曾经是全家“一日三餐”的主粮。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吃着父母曾经种植洋芋的土地生产的“细粮”,当年被人称为“粗粮”的洋芋,依旧是自己和家人不离不弃的依赖。   在老家,点种洋芋,是一件重要的农事,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腊月农闲时,父母便开始考虑来年的点种计划。哪几块地轮歇改种,哪几块生地种啥洋芋种。那时的洋芋种比较单一,当家品种就
期刊
故乡,对于游子来说,无疑有着不同一般的分量。   “一壶好茶一壶月,只愿月圆勿再缺,万里乡情满腔爱,今夜伴月回……”每次听到这首潮语歌,我就仿佛回到了家里,和父亲坐在一起,喝着功夫茶,聊着不着边际的话题……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心情好的时候,泡一杯茶,在茶的香气中,荡涤空灵的心。心情差的时候,泡一杯茶,在苦尽甘来的味道中,品味人生的起伏。我不谙茶道,也品不出什么好坏,但这一切却令人怀念,感觉温馨和
期刊
满天的繁星,你甚至能清楚地分辨出它们是蓝色还是紫色。   小村庄变成了一个个黑影,显得特别安静。村中的一小片空地上,全村的老少爷们儿或蹲或坐,烟火一闪一闪的。他们正在享受着自己的艺术。这是一些古老而简单的说唱艺术:云南花灯,或者山歌。关于它们的名称由来、起源和发展,是文艺学家和民俗学家的事,这儿没人管它。忙碌了大半年的春种秋收都过去了,是该歇一会儿啦。   表演者坐在场地中央的小马扎上,通常是
期刊
暑假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我从县城艺术学校接学舞蹈的孙女回来,她要吃米粉,我把电车停在上蔡縣北大公学门口一个卖炒米粉的小摊前。   由两个简易方形圆锥顶遮阳篷搭成的饭摊,一边摆放着几张桌凳,一边是做炒米粉的锅灶设备。这时,小摊里没有吃饭的,厨师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正在拿着一把笤帚扫地。他个头儿不高,黝黑的面庞,大大的眼睛,上身穿着白色短袖衬衫,下身穿着黑色短裤,脚上的运动鞋上面露出洁
期刊
我童年时的伙伴三毛音乐感颇强。自从我们一起踏进学校大门时,他就能用笛子演奏当时流行的许多歌曲,像《火车向着韶山跑》《我爱北京天安门》《在北京的金山上》《翻身农奴把歌唱》等曲目,他在班级组织的各种文娱活动中都要上台演奏,随着他那手指娴熟的起落,一曲曲宛转悠扬的乐曲便在校园里阵阵飘起,教室里掌声如潮,喝彩声不断。每到那时,我心中总会升起一种渴望: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那该多好呀!   三毛知道我的想法
期刊
我是听着父亲讲老叔的故事长大的。   父亲大老叔三岁,并非亲兄弟,上溯七八代都没有血缘关系。他们是同一辈分,早失怙恃,同病相怜。夜里,结伴睡在阴暗潮湿的破烂矮屋里,冬天,北风挟着雪花侵入屋里,他们蜷缩在墙角,相互拥抱,用体温温暖着对方,等待天亮。二十多岁时,父亲凭着出色的石匠手艺去了体力劳动繁重的公路段,老叔凭着聪明能干去了当时特别红火的副食品公司。能走出农村,领取国家工资,真是鲤鱼跃龙门。休息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和二哥、三哥都在15公里外的中学求学。   我们每周六回家,周日带上足够一周的煎饼再回到学校。那时,学校虽有食堂,但只是在生病或带的饭不够的情况下才到食堂“犒劳”一下,因此,每期末除了烙好必備的煎饼外,准备好五六天的下饭菜对母亲也是极大的考验。冬天还好说,夏天的菜用不了几天就会变味,所以,在我们常年外带的“菜系”里,“炒咸菜”是最受欢迎,也是母亲做得最多的。   辣疙瘩是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