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ongk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实施,使一向被视为老大难的作文教学有了很大改观。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按照“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相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力求有童真、有个性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做到有感而发。然而,在平时的听课和交流中,常常发现由于教师认识上的模糊和教学的习惯,在作文教学中还是为学生提供所谓的标准,刻意规范作文的格式、体裁、写法,强调作文的中心,过多地写那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作文也就成了缺乏真实、缺乏情感或者说缺乏灵性的文字组合。童心,本应纯洁无瑕。作文,更应写自己想说的话。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摈弃刻意的矫饰与编造,学会用心灵去感悟世事,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感情了然千字里行间,在每一次的作文中经历思考,历练文笔,升华灵魂。
  
  一、积淀素材
  
  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必须让学生有话可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积淀素材是一项沉甸甸的任务,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与家庭、校园、社区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与学生的坚持积累、积极感悟、不断运用有着直接联系。只有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世界,写作之泉才能源源不断,落笔时才能生成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
  
  1 挖掘教材,提炼真实
  教材是实施教育的范本。教材中除了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以让学生积累,有许多独到的写法可以供学生学习外,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渗透习作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并因“文”制宜,设计一些小练笔。如借鉴范文让学生将学过的好句子、段落、篇章及时运用,加以模仿迁移。又如利用课文给学生留出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这种“空白”,进行想象习作。这样自然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使他们有话可说,为真实创作打下基础。
  
  2 丰富活动,创造真实
  除了选取的材料来自于自然生活以外,教师还可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学生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更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写作机会,首先,应让活动走入语文课堂。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教师可让学生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并组织学生表演。其次,可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学生的生活充实了,写作时自然不愁无话可说,也不会瞎编乱造。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获得资料;还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到工厂、农村等更广阔的天地去体验生活,获得活生生的材料。只有多接触社会,多深入生活,勤于观察,知识才会更丰富。在作文中运用已积累的材料,使课内外阅读、实践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动”与用相结合,写起文章来才会有话可说,并能滔滔不绝。
  
  3 抓住契机,捕捉真实
  生活是由无数跳动的音符组成的。只要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许多真实的瞬间,都会成为牠们习作中的亮点!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捕捉精彩场景和片段,学生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写作材料,材料越广泛,展开的思维空间就越开阔,写出来的文章就越大气,越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二、引领阅读
  
  古人讲究“厚积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习得的过程,要掌握语言,必须大量地积累和感受语言、厚积底蕴,才能滔滔不绝吐出“真”。
  
  1 把握“灵动”,记录只言片语
  生活中,有时突然会迸发出一些美妙的瞬间,让人灵思涌动、妙语连珠,尽管只有三言两语,依然能够激起“我要作文”的强烈冲动;而随着美妙瞬间的悄然逝去,这种冲动也会烟消云散。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把握住这些灵动瞬间,不失时机地将它们记录下来,这是大有益处的。
  
  2 引领阅读,存储妙词佳句,
  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持之以恒,必能使用自己的“资源宝库”蔚成大观。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经典名篇,文质兼美。在内容方面,古今中外,涉及广泛,不仅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使我们得到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把课文的材料运用于写作之中,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能丰富学生的写作内涵,增强表现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阅读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由节选的文章向整部作品延伸;由作家的一篇文章向其他作品延伸;由一个作家向同时期的其他作家延伸:由一篇文章向同类型、同题材的作品延伸……这样,学生既能对某部作品、某个作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又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学修养,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吕叔湘先生说:“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
  
  3 诗化语言,感化吸收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做到流畅、诗化,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因此,教师要精心预设课堂语言,并与课堂生成相融合,以娓娓动听的美词妙语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只有教师的课堂语言令学生的心灵为之震撼,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痕。不断在语言环境中熏陶,学生的语言自然也会丰富,作文时就会贴切地表达真事真心真情。
  
  三、实话实说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段的作文要求虽有不同,但都强调了不受体裁、题材的限制,使用属于自我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这正体现了对学生的童真、童心的精心保护。
  
  1 反映真事,凸现童真
  儿童说话往往和生活世界相联系,和他们的兴趣、惊奇感相联系,主要是一种个体真切感受的自由表达。他们在儿童群体里表述的“伙伴语言”虽然幼稚,但充满情趣。不仅有许多活泼的词语,还有不少独特的表达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是很有针对性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保护学生的童真,鼓励学生大胆写,实话实说。生活本来就是一种磨练,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认识才是真正的认识。
  
  2 直言独白,呈现童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无法通过写作反映深邃的哲理、体现高尚的品德。我们不能过于强调表现这些思想内涵,否则学生只有言不由衷、 空话连篇,毫无真情可言了。某校一位音乐教师外出开会,教导处因一时安排不过来教师代课,就让数学老师代上音乐课。数学老师经学生同意后,讲起了数学题目。结果,当天的日记中,不少同学写道“当老师的面表示同意,那是碍于面子”。教师在看到学生的习作后,首先为他们敢于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喝彩,然后找个适当的时机说明了当天的客观情况,希望得到学生的理解。这样一来,不仅抓住了育人的好时机,而且坚定了学生敢于抒真情的信心,无疑也为学生开阔了习作的天地。
  
  3 教做真人,升华灵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和作文从来都是相通的,做人无疑影响作文,作文同样会影响做人。语文教师每到周末都要给学生布置一项“小练笔”的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去自由选材。有这样一个教例我印象十分深刻:一个星期五的下午,第二节上课时有个学生吐了,虽作了“紧急处理”,但下课后没有人去清理干净。第三节上课时教师心思一动,有了主意,转身走向黑板写了一个“吐”字,在同学们惊愕的眼神中亲切地发问:“同学们,你们‘吐’过吗?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吐的?吐的时候难受吗?当你吐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教师指着那位同学,继而又在黑板上添上“她吐了……”,同时提问:“为什么老师要加一个省略号?”教师戛然而止,打了一个暂停的手势,微笑着说:“请同学们暂时保留自己的小秘密,在这个周末的小练笔中把你的所见所想说出来。”教师又指了指省略号说:“同学们,省略号里的故事可感人了,大家想把这个故事写完吗?”在一片响亮的“想”声中教师提醒孩子们,等一会儿大家可别忘了仔细观察你身边的好人好事。就这样,一次“疾风骤雨”式的训话悄悄地演变成了一场作文指导课,一下课,甭说那块不雅观的“地图”被同学们抢着收拾得一干二净,这份作文也写得相当成功。作文教学中,就是要找准学生的成长脉搏,批准“激情点”,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生命灵感,这样才能激情勃发,文思泉涌,使作文与做人相得益彰。
  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素材;引领阅读,厚积薄发;用自由之笔‘抒自然之’信,显自在之趣。不在主题上拔高,不在模式上框定。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实的、富有童真童趣的作文,习作才能充满灵性。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主要针对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制作,具有切口小、时间短、主题突出、类型多样、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选准知识点是微课开发的首要任务,也是微课教学“效能”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微课的设计开发可以紧扣知识应用的关键点、学习过程的疑难点、教材拓展的延伸点这三“点”,确定主题,以保证选点精小、目标集中,有效发挥微课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设计 关键点 疑难点 延伸点  微课
在“实践运用”“以生为本”等成为当前小学语文研究热点的背景下,特级教师盛新凤提出构建“以练导学”的生本课堂。在“以练导学”课堂中,“练是载体,导是路径,学是落点”:一方面通过“练”,即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实践,将课堂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语文实践,将学生某些隐性的、即时的、个性的学习显性化、历时化、交流化,并依据由此而产生的文本理解、言语获得、学法学路、价值
上好小学语文始业课是一个常教常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为此,笔者组织开展了小学语文始业课课例研修,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课例研修背景】  始业课是开学第一课,举足轻重。但是,一直以来,教师们在对待语文始业课问题上态度不一、方法各异,有的让学生收心,有的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习情况,有的强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的给学生讲学语文的方法要求,还有的忙于新知识的教学,等等,这些始业课的效果都不甚
活动作文的教学  知不易,行更难。理论只有可以实际操作,对一线的教育教学改革才可能发生具体有意义的作用。搞好活动作文教学的实际操作,才可能夯实生本作文大厦的基础。  一、把成果融入课程  小学活动作文的研究与实践,从1982年的《玩玩说说》的游戏习作开始,一直致力于建立教学模型,自觉地在课程标准下与教材的习作体系相融合,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材体系,让新课程背景下的习作成为适合儿童的习作,让国家课程落
摘 要: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对于素质练习与技术练习存在一些误区。本文从“关系”的视角,对两者在篮球教学中的定位进行阐述和分析,根据体育核心素养,解析篮球教材等要求,总结技术练习与素质练习是一种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结合、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关系;二者在教学中也应坚持整体与均衡发展,有效提高篮球教学效果。  关键词:篮球教学;技术练习;素质练习;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内容的充实,作为记录英雄故事、弘扬英雄精神的革命传统题材的文章,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中明显减少了。“知史方能通文”。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历史,更能铸就他们坚韧向上、追求理想的民族品质,更何况这类课文内容真实,情感真挚,描写生动,人物形象丰满突出,在“言”和“意”两方面都堪称经典。如何利用仅有的教材,实现最优的教学效益?笔者以六下第三单元的课文为例,谈谈对此类教材的教学处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变化,渐渐形成了共识——“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要指导学生在更多的阅读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要努力建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拓展阅读这一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文化积淀、形成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读了上海的《小学语文教师》和浙江的《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中关于语文学科中“阅读”和“写作”谁是“本位”的争辩文章以后,我回想过去,觉得似乎都存在着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例如:  抗日战争以前,我在上海某小学读书,语文老师教语文课,只有教学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个环节,从来不讲写作方面的内容。  解放后,回顾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每次修订,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求。  1.强调“双基”
轻轻翻阅语文教材,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静观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发现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把握决定了一堂课的实效。从一些成功的、精彩的、优秀的教学设计和实例中发现,教者的成功、课堂教学的有效都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有机选择、整合与准确把握。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一类事物有一类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理念”。语文教学也有其本质。其本质在于发现,在于言语运用,语文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本质。
摘 要:回望几十载的体育教学之路,是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的学校体育奋斗岁月。本文主要从四方面展开论述,包括我的教学成长——学习、积累、反思与创新,我的教学思想——心中有纲、目中有人与手中有法,我的教学研究——继承和发展与旧成分的新组合,我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像一支歌,像一幅画,像一首诗,旨在为学校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建党百年;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教师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