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 在一课一得中落地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ang4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从教八年来,“教然后知困”的故事在我身上时常发生。何其有幸,在这途中我遇见了“语文主题学习”,由此解答了自己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的许多困惑。
  一、取舍有度,一课一得
  传统的语文教学,上课之前教师通常会参照《教师教学用书》来设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但不难发现,这些教学目标都十分繁杂、不集中,如果教师不对这些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取舍,只是在一堂课或两堂课的时间内逐一实现,很可能顾此失彼,最终课堂只是流于形式。
  “语文主题学习”倡导的是“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以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简简单单教语文,其实就是让语文教学简约化,让教师放下烦琐分析,抛弃面面俱到的讲解,根据教材所呈现的语文要素和思想情感,一堂课只选择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整堂课只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与此目标无关的少学或者不学,以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啊,教材必有可取之处,但我们不可能在一堂课上将这可取之处一一呈现,必须有所取舍,恰如古人所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教师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基于学情,可以提取教材中的“抓典型场景描写”“找细节描写”“品读人物形象”等某一点,实施一课一得。记得在教学《草船借箭》时,笔者将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体会诸葛亮的人物特点”,整堂课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内心。笔者相机介绍三国形势,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让诸葛亮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具体化、立体化。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抓住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内心”这样的方法体会人物特点,品悟人物形象,在有了这“一得”之后,学生可以运用相同的方式品悟更多的人物形象,如教材中的鲁肃、周瑜、曹操,如教材外的关羽、张飞、刘备。如此一来,这“一得”比传统课堂上的泛泛而谈的“多得”更有意义。
  二、丛书引领,阅读落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对于这一说法,笔者是深以为然的。在笔者看来,语言学习的规律就是大量阅读,就是以量的累积达到质的突破。如果语文教学仅仅只是围着几本教材转,那不仅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也无趣。除了教材之外,学生应该阅读什么呢?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呢?曾经笔者也很苦恼,不知该如何将教材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在“语文主题学习”实践中,笔者惊喜地发现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
  “语文主题学习”打破了教材的局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解决了学生阅读什么的问题;同时,丛书中所选阅读篇目与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同步,教师可以从作者、体裁、内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单元重难点等多方面来确定主题联系点,使语文课堂由“单篇精读”导向“群文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主张海量阅读、课内大量阅读、课堂上自主阅读,其潜在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仅依靠一本教材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行不通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級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在阅读导语中都提示了阅读策略,如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借助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但试想一下,如果一堂课40分钟,学生仅读一篇文章,即使教师教再多的阅读策略,学生的阅读速度能上去吗?新课标要求小学高段学生的阅读速度应该达到每分钟300字,在一堂课的时间内,一篇文章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量吗?答案显然是不能。语文课程的学习不是举一反三,而是反三归一、质从量出,学生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就不会有视野的拓展、多角度的思辨,也就不会有阅读能力的提升。丛书进课堂很好地解决了“量”的问题,教材的每个单元搭配一本丛书读本,读本内容可能和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相近、相连续,甚至相反,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一言以蔽之,“语文主题学习”其实就是以丛书为抓手,推动学生的阅读,让阅读落地、生根、发芽,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巧妙整合,“双性”统一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不难理解,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所以语文课程中要有知识的传授、策略的指导;人文性,广义上指的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素质,所以语文课程中也要有性情的陶冶、心灵的塑造。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还是生活的积累、文化的熏陶、生命的体验。“语文主题学习”中所提倡的“1+X”教学策略便很好地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是对教材和丛书的巧妙整合,“一课一得”恰恰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在大量的有效阅读中,学生感悟语言的艺术美,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其人格也得到了一定的塑造,这是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一种诠释。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整合下,语文课堂是简约而不失丰盈的。
  “语文主题学习”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以高效课堂、主题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为主要特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主旨的学习方式。虽然在这条路上,笔者所走的时间并不长,但从最初的只会简单模仿到后来的能够比较选择、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笔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也感受到了课堂上学生的变化。未来,笔者将更加坚定地走在这条探索之路上,让阅读在一课一得中落地,以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行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三店小学)
其他文献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坚持把立德樹人贯穿于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四个一”的工作举措,不断夯实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基础,推动学院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凝练一个有“质”的价值理念。学院立足办学传统、理念、精神和文化,充分挖掘粮食文化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通与拓展,形成了“五粮”文化育人理念,即“‘粮缘’中的敬与礼、‘粮情’中的
期刊
7月28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赣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建立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签约仪式暨教育专家报告会在赣州举行。至此,赣州成为全国少数几个有代表性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并将在赣州探索区域性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模式,这是赣州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正如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在签约仪式上所说:“这次中央教科所与赣州市政府共同建立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
期刊
敬业者,必为艺痴者。只有对事业“痴心”的人,才能不断地创新,才能把做事业当作一种享受!庄子笔下的庖丁,将“解牛”作为事业,他潜心研究的不仅是刀的锋利,还有牛的身体结构、下刀时机的把握等。一个屠夫热爱解牛,竟然兼及解剖学、心理学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使他的解牛达到了艺术的境界!  我们班主任老师就应该有这种庖丁的“痴心”,有庖丁兼容各门知识服务于自己所钟爱事业的精神,这样才能将“教育学生”也变为一种“艺
期刊
本刊讯(记者袁长新)8月22日上午,委厅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暨总结大会。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向大会发表书面讲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蓉蓉主持会议,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彭世东、郭奕珊出席会议。委厅机关党员干部、直属单位副处以上干部,以及南昌地区高校、各设区市教育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余欣荣指出,省委教育
期刊
为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教育部党组在京举办专题报告会,中央纪委副书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李玉赋应邀作辅导报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主持报告会。  李玉赋在报告中全面介绍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背景、实践发展和理性思考,深刻阐述了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解读了惩防体系建设的基本特征、指导原则、
期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各国都在不断倡导教育公平。最近,OECD在《不再有失败:教育公平的十个步骤》的报告中就教育公平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就其重要性进行重申,同时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十个步骤与策略。  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有两个维度:一是公正,即个人与社会背景(如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种族等)不应该成为教育潜能发展的障碍;二是全纳,即要确保全民教育的最低基本标准(例如,保证
期刊
2003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为《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0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促进提高办学质量。”2006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依法建立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督导制度,省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向民办高校委派督导专员。”同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
期刊
本刊讯(记者谢爱林)日前,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江西教育期刊社承办的全省高校“党旗指引我,青春献祖国——党的十七大知识竞赛活动”胜利落下了帷幕。  经过全省普遍达标测试、抽查测试等竞赛活动,赣南师范学院等12所高校获团体一、二、三等奖,江西农业大学等14所高校获组织奖,秦进等1488位同学获“党旗指引我,青春献祖国——党的十七大知识竞赛”先进个人奖。  本次活动是江
期刊
“既然是站在讲台,而不是舞台,我就不能戴上面具,不能唱别人编的唱词,我要面对自己的学生,说真话,说经过自己思考的话,当然也应该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我应该怀着惭愧而又幸福的心情,坚守在这小小的讲台。”  ——商友敬    年逾古稀的商友敬老师带给我们一本关于教育的随笔《坚守讲台》,其中有对教育制度的思考,对教育现象的反思,还有他本人读书的种种体会以及引发的深思,视野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语文教育到
期刊
李衡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这节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节课李老师以学生“玩套圈”的游戏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整节课结构清晰,目标明确。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但这节课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对数学史的灵活应用,她用《墨经》中的“圆,一中同长也”贯穿整节课,用数学史来突破难点,将数学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伊始,李老师创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