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不可忽视的是,语文教学中重“教”不重“学”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不会“学”,也使教师的“教”针对性不强,削弱了教学的实效性。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必须在注重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注重课堂教学指导,力求课内完成任务
传统的课堂教学其主要弊端是教师讲得多,甚至是满堂灌,唯恐学生听不懂,其结果是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只限于机械地听、记。有时一个问题教师翻来覆去地讲,乃至下课还未讲清,只好占用课余时间。这样,周而复始,就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教学本是双边活动,既需要教师严格耐心的指导,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样师生密切配合,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当堂内容当堂完成及时消化。要达到这一点,做好课堂教学指导非常重要。
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使人人都有发言机会;再由各组推荐代表汇报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评议。通过充分读书讨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透彻,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在能力方面也得到了训练。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的一些作业量。其次,在生字词教学中,先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对生字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默记5~6分钟再检测,同桌互批,也可以提高识记成效,减少学生的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对词语的教学则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含义,不必死记硬背词语解释。对重点难点的词在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中理解词的含义,不必反复抄写。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写法的体会,重点应指导学生通过读去感悟、把握。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读之前让学生对课题质疑,师生共同梳理出几道思考题:1. “亲人”指谁?为什么称之为“亲人?2. 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她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3. 她们做的这些事主要说明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边思考边阅读。通过预习、阅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理解,教师就可抓重难点,实行突破。一般性的内容就可少讲或不讲。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减少了教学时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简约、高效。
二、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我采用抓工具书的使用、授自学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去实践、探索等方法。抓工具书的使用,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查字典的三种方法,这是自学的先决条件。这样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就可以通过字典自行解决掌握。授自学方法,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学习提纲,使其自学时有章可循。如教学《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我便设计了以下预习提纲:1.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了哪些事?3.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心情如何?为什么?这样学生根据提纲预习就容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思路。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写读书笔记、摘抄新闻、观(读)后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让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和摘抄记录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还要写出自己关注的理由,并及时抽查、评议,让写得好的学生给全班同学朗读,并开展“赛文会” “新闻播报” ,比赛谁对新闻评论得好,比赛谁读的好书多,谁积累的优美词句多,谁的文章写得好。再如,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只有留心观察才能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文章来,所以,我要求学生随时观察,随手记录,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通过上述努力,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学生自学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形成了认真读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易于掌握学习内容,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等方法。比如,依据训练项目抓课文重点内容进行训练,着重讲好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然后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依据这种方法去自学其他几篇课文,用讨论的形式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这样既缩短教学时数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又使学生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采用目标教学,也是很重要的办法。因为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与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便于及时监测,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如在习作教学《秋天的景物》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1. 学会正确审题。2. 学习确定文章中心。3. 学习依据中心选择材料的方法。4. 学习抓景物特点,并合理安排材料。让学生逐条学习、理解,然后让他们自行选择材料,在班上进行简述,组织其他同学评议,最后列提纲写出。这样,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又便于检测矫正,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四、注重创设机会,促进各种能力协调发展
人的智能不同,要求不能一致。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知识有所欠缺,自学能力欠佳,尚未形成良好的习惯,因而缺乏自信心。教师要尊重他们,耐心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学习习惯,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这些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充分表现自己,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闪光点,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为此,我在班级中开辟了“兴趣小天地” “优秀作文”等学习园地,组织开展了“小制作竞赛”“雏鹰奖擂台赛”等学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纷纷参与。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比如,通过小制作竞赛,学生体会到精美的小制作,除外形漂亮值得观赏外,还要含有一些科学原理,所以要做好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必须多读书。这样就会激发他们自觉认真地读书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另一方面,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运用,也会促进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一、注重课堂教学指导,力求课内完成任务
传统的课堂教学其主要弊端是教师讲得多,甚至是满堂灌,唯恐学生听不懂,其结果是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只限于机械地听、记。有时一个问题教师翻来覆去地讲,乃至下课还未讲清,只好占用课余时间。这样,周而复始,就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教学本是双边活动,既需要教师严格耐心的指导,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样师生密切配合,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当堂内容当堂完成及时消化。要达到这一点,做好课堂教学指导非常重要。
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使人人都有发言机会;再由各组推荐代表汇报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评议。通过充分读书讨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透彻,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在能力方面也得到了训练。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的一些作业量。其次,在生字词教学中,先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对生字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默记5~6分钟再检测,同桌互批,也可以提高识记成效,减少学生的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对词语的教学则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含义,不必死记硬背词语解释。对重点难点的词在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中理解词的含义,不必反复抄写。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写法的体会,重点应指导学生通过读去感悟、把握。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读之前让学生对课题质疑,师生共同梳理出几道思考题:1. “亲人”指谁?为什么称之为“亲人?2. 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她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3. 她们做的这些事主要说明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边思考边阅读。通过预习、阅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理解,教师就可抓重难点,实行突破。一般性的内容就可少讲或不讲。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减少了教学时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简约、高效。
二、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我采用抓工具书的使用、授自学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去实践、探索等方法。抓工具书的使用,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查字典的三种方法,这是自学的先决条件。这样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就可以通过字典自行解决掌握。授自学方法,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学习提纲,使其自学时有章可循。如教学《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我便设计了以下预习提纲:1.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了哪些事?3.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心情如何?为什么?这样学生根据提纲预习就容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思路。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写读书笔记、摘抄新闻、观(读)后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让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和摘抄记录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还要写出自己关注的理由,并及时抽查、评议,让写得好的学生给全班同学朗读,并开展“赛文会” “新闻播报” ,比赛谁对新闻评论得好,比赛谁读的好书多,谁积累的优美词句多,谁的文章写得好。再如,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只有留心观察才能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文章来,所以,我要求学生随时观察,随手记录,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通过上述努力,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学生自学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形成了认真读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易于掌握学习内容,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等方法。比如,依据训练项目抓课文重点内容进行训练,着重讲好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然后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依据这种方法去自学其他几篇课文,用讨论的形式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这样既缩短教学时数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又使学生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采用目标教学,也是很重要的办法。因为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与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便于及时监测,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如在习作教学《秋天的景物》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1. 学会正确审题。2. 学习确定文章中心。3. 学习依据中心选择材料的方法。4. 学习抓景物特点,并合理安排材料。让学生逐条学习、理解,然后让他们自行选择材料,在班上进行简述,组织其他同学评议,最后列提纲写出。这样,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又便于检测矫正,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四、注重创设机会,促进各种能力协调发展
人的智能不同,要求不能一致。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知识有所欠缺,自学能力欠佳,尚未形成良好的习惯,因而缺乏自信心。教师要尊重他们,耐心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学习习惯,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这些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充分表现自己,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闪光点,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为此,我在班级中开辟了“兴趣小天地” “优秀作文”等学习园地,组织开展了“小制作竞赛”“雏鹰奖擂台赛”等学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纷纷参与。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比如,通过小制作竞赛,学生体会到精美的小制作,除外形漂亮值得观赏外,还要含有一些科学原理,所以要做好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必须多读书。这样就会激发他们自觉认真地读书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另一方面,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运用,也会促进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