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散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日常教学的实践和方法,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给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创造性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造力;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的思维方式。与人们正常的习惯性的“复合思维”(“求异思维”)相比发散思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流畅性。思维敏捷,能够抛弃习惯性思维快速思考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树上有五只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多少只?马上就可能回到四只 。二是变通性。思维灵活,可以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得出不同的答案。如一只也没有。三是独特性,思维奇特,能够克服一般思维定势,用新异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人们熟知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一例。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发散思维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人们创造力的重要指标。所谓创造力就是人们对感知的客观事物进行思索,认识和运用规律的主观能力。用比尔盖茨的话说,有点新思想,新意思,新主观,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它是创造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传授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一样,都是教学活动所需要实现的目的,特别是当今“信息更新、知识爆炸”,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前者显得更为重要。而加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此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曾在中小学尝试设立“思维训练”课程,有的作为基础课,有的作为选修课,有的作为特别课,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国现行的中小学里,还没有专门安排思维的课程,但在各门的基础课中都渗透着发散思维的训练,需要我们教师深透挖掘。
  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实际情况看,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问题比较突出。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往往习惯于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传统教学模式,认为这样省时省力,课堂教学进行顺利。岂不知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了闭合保守的被动式思维方式习惯,束缚了思想,弱化了独立思考和提问问题的能力,限制了潜在的思维积极性的发挥,对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十分不利。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更新观念,转变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首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内容、特点预先设计好课堂提问的题目和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多方位的思考问题。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分析课文时如果是记叙文就提问学生怎样把喜剧性结局变为悲剧性结局 或者把悲剧性结局变为喜剧性结局,使他们开拓思路,标新立异,陈述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求全责备,只要言之成理或者多少有点新意就应该充分肯定,给予鼓励,何况现在的考试大部分都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其次要通过帮助学生完成习题作业,教会他们解释疑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生在完成习题作业时会经常遇到攻不破的难题,其原因就在于按正常思维走向死胡同,又不会利用发散思维另辟途径,这时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从其他角度去分析,去考虑,来找出解决的方法。但是要注意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作业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怎样运用发散思维,具体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事而异,灵活运用。
  再者,就是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自由的心理环境,培养他们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除了以发散思维为核心的智力因素外,还有情绪,动机,独立性,坚持和忍受挫折的能力等个性品质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品质,对那些自信心,好奇心强的,凡是都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要大加赞赏,鼓励他们不唯师,不迷信书本,感想,敢说,敢做。特别是要善于从调皮学生超越常规的举动中捕捉其思想火花,发现其与众不同的优良个性,品质,及其他,充分给予肯定,使其能够不受妨碍的得以发展。
  总之,发散思维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重点研究的课题,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肩负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人才重任的人民教师,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使其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激活灵感》 王静波甘肃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齐河县焦庙镇中学,山东 齐河 251120)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师范教育实现了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转型,但作为师范教育一部分的学前教育却没有实现转型,反而是各种层次的、低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越开办越多,呈现无序状态。从“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国家战略目标衡量,应该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提出更高、更规范的要求,认定学前教育为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建立科学的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评估机制,净化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生态环境。  关键词:市场机制
期刊
摘 要:数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其含义既有数学属性,又有文化属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群体对于不同的数字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看,数字的崇拜与禁忌反映了不同民族特有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充分认识数字的文化蕴含,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有利于了解不同民族文化,克服民族中心主义,促进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和谐。  关键词:数字;崇拜;禁忌;跨文化交际;文化蕴含    引言  美国的一家
期刊
摘 要:为提高任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本文在分析岗位任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利用PDCA质量管理理论,围绕岗位任职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监控模式,对深化任职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PDCA循环理论;任职教育;教学质量  任职教育是我军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岗位任职教育开办较晚,规模扩展非常迅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教学质量的管
期刊
Abstract:Employing quantitative approach with questionnaires, the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overall English learning style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differences in English learning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网络阅读存在许多自身阅读能力不足等主观问题与网络无序混沌等的客观问题。大学图书馆需要抓住大学生网络阅读的个性化、专业化特征,利用各种手段,如设立网络导航系统、专职网络导读馆员、联合虚拟咨询、传统与网络导读手段相结合、建立教师协同图书馆进行网络导读机制等方法,普及网络检索技术与文献情报利用知识,使大学生了解各种网上检索方法和途径及相关专业的各类文献的检索方法,帮助大学生深入地进行个性化
期刊
摘 要: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本文着眼于关注、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五个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依据他们不同的需求层次,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各自的阶段发展目标,通过目标激励使他们向着目标努力奋斗。较低需求层次目标的顺利完成,会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树立更高层次的目标,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需求层次;目标激励   因材施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课堂会话的结构、课堂互动研究、课堂教师会话特征、具体情境会话的特点等角度对中国知识总库网站(www.cnki.net)的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会话分析的200多篇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发现:此类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国外会话分析研究理论或是研究案例的述评,关于汉语课堂会话分析成果述评的不占多数,对留学生汉语课堂会话特征的研究仍有很大空间。  关键词:会话分析;课堂会话分析;成果评述   
期刊
摘 要:人应当如何生存?这是人类始终要面对并永远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类面临着被异化的危机,以往的生存法则和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人何以自如把握自己的命运?这成了困惑现代人的一个症结性的问题。创设智慧的、诗意的、个性化的生存境界是解决当前人们生存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学会智慧的、诗意的、个性化的生存是对人类自信把握命运的写照。  关键词:生存;智慧;诗意;个性化;    教育人应
期刊
摘 要:隐喻基本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会出现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文章分析了隐喻的特点,分析了有关隐喻研究的理论框架,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隐喻的理解,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隐喻;认知;理解  隐喻以多种形式广泛地存在于语言交际中。在日常的对话、广告、报纸文章、科学论文、哲学文章、小说以及诗歌中都可以见到隐喻。隐喻基本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出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隐喻把词或句子作为重点,把篇
期刊
早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概念。由此可见,情感与教育的关联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暴力事件屡见不鲜, 比如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的浓硫酸伤熊事件、天津医科大学生马晓明杀亲案件、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 其中涉及的施暴手段和情形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有人认为,这与我国学校,特别是家庭教育中所奉行的成绩至上原则有关,但也有人认为该现象的出现是与社会大环境价值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