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在2016年提出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也在深入进行,以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要求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活动。
作为一门基础与应用兼顾的学科,高中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力度不够,缺乏化学实验及探究性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都导致培养的人才不符合新课改要求,进而影响到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借助总结构建化学知识系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才会集中精力深入进行研究和学习。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维持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课堂教学初始阶段,教师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引导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使每个人对新知识点都能从中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情境创设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经验相符的问题情境,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讲解“钠的重要化合物”时,我问:“同学们,为何在古代人们能取火呢?”通过旧知识引导学生对燃烧三要素的认识,便于开展后续教学。学生回答出燃烧三要素后,再问:“作为可燃物的棉花,又该如何生火呢?”学生们纷纷展开思考,探讨通过吹气是否能够生火。在动手实践中,学生发现未经处理的棉花,无论如何吹气都不能着火,如果加入一些固体物质,再吹就会出现“生火”现象。我继续问:“刚才老师加入的固体物质是过氧化钠,为何一吹气就能燃烧呢?”学生们纷纷对着火点进行分析,得到人呼出的气体必然与过氧化钠的燃烧有关的结论。我再进一步问:“那么,人呼出气体中有氧气、水、氮气和二氧化碳,到底是谁在起作用呢?”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以展开深入探讨。通过问题情境,有效降低新课导入难度,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其化学核心素养。
二、自主探究,形成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这也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通过自主探究来提升自身探究能力。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以师生、生生合作为中心来探究化学知识,加上对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有效增强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自主探究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讲解“物质的分类”时,学生要自主把NaCO3、NaSO4、K2SO4、K2CO3与钠盐、钾盐、硫酸盐、碳酸盐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自主归纳分类。在掌握方法后,学生要思考以往学过的化学知识中有多少物质种类,如何进行分类,对于化合物如何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这样能够产生哪些分类效果。借助于小组讨论,组内同学查阅资料,通过选择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制作交叉分类图。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按照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类,氧化物、酸、碱等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在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还会举出实例来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学科的重要性。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意识到分类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科学方法,借助分类法能够系统掌握化学学科知识,还能够分门别类地开展研究工作,有助于形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从而发现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三、重视实验,增强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较为枯燥,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化学实验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究和改进实验培养他们的化学创新思维,培养其形成化学核心素养,进而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准备。如,在开展“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时,学生要学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升自身化学探究能力。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学生根据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展开研究,从温度、浓度来探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此时,教师要在课堂中来回巡视观察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针对他们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采用启发式问题加深对化学的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其化学探究素养。事实上,班级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中记录时间时容易混淆试管中的溶液浑浊度,进而出现记录误差,在氧气实验时有的人会加入过量过氧化氢,这些失误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从而对实验现象不能正确解释。因此,教师要注重班级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四、开展总结,形成知识系统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总结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适度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自身化学知识体系。在讲解完知识后,学生可能情绪稍微有些懈怠,因此开展总结能够吸引他们学习兴趣,使精力进一步集中。在讲解《离子反应》时,在课堂讲解完成后,我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总结,构建自身化学知识系统。在本节课的总结中,学生要了解如何辨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都会发生电离。掌握电解质含义,学会离子反应的本质和书写离子方程式。其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分辨和导电条件都不一样。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学会离子方程式写、改、删、查的书写步骤,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同类型的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形成动态平衡观念,提升自身化学核心素养。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只有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才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效发展各项能力。
(責编
作为一门基础与应用兼顾的学科,高中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力度不够,缺乏化学实验及探究性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都导致培养的人才不符合新课改要求,进而影响到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借助总结构建化学知识系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才会集中精力深入进行研究和学习。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维持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课堂教学初始阶段,教师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引导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使每个人对新知识点都能从中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情境创设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经验相符的问题情境,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讲解“钠的重要化合物”时,我问:“同学们,为何在古代人们能取火呢?”通过旧知识引导学生对燃烧三要素的认识,便于开展后续教学。学生回答出燃烧三要素后,再问:“作为可燃物的棉花,又该如何生火呢?”学生们纷纷展开思考,探讨通过吹气是否能够生火。在动手实践中,学生发现未经处理的棉花,无论如何吹气都不能着火,如果加入一些固体物质,再吹就会出现“生火”现象。我继续问:“刚才老师加入的固体物质是过氧化钠,为何一吹气就能燃烧呢?”学生们纷纷对着火点进行分析,得到人呼出的气体必然与过氧化钠的燃烧有关的结论。我再进一步问:“那么,人呼出气体中有氧气、水、氮气和二氧化碳,到底是谁在起作用呢?”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以展开深入探讨。通过问题情境,有效降低新课导入难度,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其化学核心素养。
二、自主探究,形成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这也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通过自主探究来提升自身探究能力。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以师生、生生合作为中心来探究化学知识,加上对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有效增强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自主探究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讲解“物质的分类”时,学生要自主把NaCO3、NaSO4、K2SO4、K2CO3与钠盐、钾盐、硫酸盐、碳酸盐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自主归纳分类。在掌握方法后,学生要思考以往学过的化学知识中有多少物质种类,如何进行分类,对于化合物如何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这样能够产生哪些分类效果。借助于小组讨论,组内同学查阅资料,通过选择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制作交叉分类图。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按照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类,氧化物、酸、碱等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在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还会举出实例来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学科的重要性。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意识到分类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科学方法,借助分类法能够系统掌握化学学科知识,还能够分门别类地开展研究工作,有助于形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从而发现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三、重视实验,增强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较为枯燥,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化学实验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究和改进实验培养他们的化学创新思维,培养其形成化学核心素养,进而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准备。如,在开展“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时,学生要学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升自身化学探究能力。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学生根据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展开研究,从温度、浓度来探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此时,教师要在课堂中来回巡视观察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针对他们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采用启发式问题加深对化学的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其化学探究素养。事实上,班级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中记录时间时容易混淆试管中的溶液浑浊度,进而出现记录误差,在氧气实验时有的人会加入过量过氧化氢,这些失误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从而对实验现象不能正确解释。因此,教师要注重班级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四、开展总结,形成知识系统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总结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适度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自身化学知识体系。在讲解完知识后,学生可能情绪稍微有些懈怠,因此开展总结能够吸引他们学习兴趣,使精力进一步集中。在讲解《离子反应》时,在课堂讲解完成后,我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总结,构建自身化学知识系统。在本节课的总结中,学生要了解如何辨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都会发生电离。掌握电解质含义,学会离子反应的本质和书写离子方程式。其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分辨和导电条件都不一样。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学会离子方程式写、改、删、查的书写步骤,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同类型的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形成动态平衡观念,提升自身化学核心素养。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只有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才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效发展各项能力。
(責编